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201.57KB ,
资源ID:112141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2141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上生物复习知识点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上生物复习知识点人教版.docx

1、八上生物复习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模拟实验: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鱼类:1、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2、鱼的外部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1)、体型:流线型(或梭形)中间大两头小,减少游泳时的阻力。(2)、体色:上深下浅,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上下敌害

2、发现。(3)、体表: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上有黏液,减少游泳时阻力。(4)、侧线:身体两侧各一条,是鱼的特殊感觉器官,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而成,与神经相连,可以感知水温、水流、测定方向。3、鱼能够在水中生活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1)能在水中呼吸了;(2)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4、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有控制前进方向的作用。5、鱼在水中呼吸的过程: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则透过毛细血管壁排放

3、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6、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腮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尾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来适应水中生活。7、什么样的动物是鱼:(1)体表有鳍;(2)用腮呼吸;(3)有脊柱;(4)终生生活在水中。8、鳃适于呼吸的特点: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其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9、以鲫鱼为例,说明鱼类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而且必须生活在水中?(1)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是:鲫鱼的体色是背深腹浅的保护色,不容易被水域上下的敌害发现;身体呈梭形,可以减少鱼在水中运

4、动的阻力;体表覆盖鳞片,既有保护作用,又减少水的阻力;鱼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它对水的温度、流向、水的化学成分都有感知作用;用鳍辅助游泳,鳍是一种特化了的适于水中运动的器官,离开水,鱼儿就无法运动;用鳃呼吸,鳃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溶解于水中的氧能直接进入鳃;有的鱼类如鲫鱼有鳔,它能调节鱼体的比重,帮助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2)鱼儿离不开水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构造和功能都特化了,与水生生活有着特殊适应的关系,如鳍是特化了的运动器官,离开了水鱼就无法运动。又如鳃是呼吸器官,离开了水,鱼就得不到氧而死亡,因此鱼必须生活在水中。其它水中动物10、腔肠动物:动物的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

5、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11、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如:乌贼(又叫墨鱼)、章鱼、鱿鱼(枪乌贼)、鲍鱼等贝壳退化为内壳,河蚌、田螺等。12、甲壳动物:体表有质地较硬的甲,身体分为头、胸、腹,有两对触角,大多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如:水蚤、虾类、蟹类(梭子蟹、蜘蛛蟹)等。13、哺乳动物:体表有毛,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体温恒定。如:鲸。14、爬行动物:卵生,变温动物,用肺呼吸。如:龟、鳖等。15、两栖动物:变态发育、变温动物,用肺呼吸。如:青蛙。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1、动物栖息的环境:地表生活,地下穴居,水陆两栖,空中飞行但需陆地栖

6、息。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的特点:(1)陆地气候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2) 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3)(气态氧供呼吸)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等(蚯蚓例外,它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蚯蚓:3、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深层,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

7、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也叫生殖带)来区分蚯蚓身体的前后端,即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可根据刚毛来区分蚯蚓的背腹面,即有刚毛的一面为腹面。4、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5、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6、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7、在观察蚯蚓的实验

8、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8、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9、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的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面上来呼吸。10、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11、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

9、真体腔,具有疣足或刚毛,神经为链状神经系统。如:蚯蚓、沙蚕、水蛭、山蛭。12、蚯蚓的用途:(1)疏松土壤,适于农作物生长;(2)富含蛋白质,用作畜、禽、水产的饲料;(3)药用;(4)在一定程度内消除环境污染;(5)作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动物。家兔:13、兔的形态结构特点: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被毛,有保温的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消化管长,有助于对植物纤维的消化;大脑和四肢都很发达,能对外界刺激迅速作出反应。1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腿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15、兔的食性:植(草)食性。兔

10、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消化管长,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与肉食性有关。16、家兔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1)体表被毛,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体温恒定,可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2)用肺呼吸,兔的心脏四个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3)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有发达的盲肠;(4)有发达的大脑和遍布全身的神经,发达的四肢;(5)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保证后代较高的成活率)。17、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18、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

11、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19、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体温恒定,体腔内有膈,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用肺呼吸,心脏四腔,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等特征。20、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动物自身的生活和分布范围。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鸟类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

12、,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1) 体型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2)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等特点,适于扇动空气而飞行;(3) 骨薄而轻,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4) 胸肌发达,有利于牵动两翼的运动,为鸟的飞行提高持久动力;(5) 食量大、消化快,不断满足飞行时对能量的需求,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有利于减轻体重,适于飞行。(6) 心脏四腔,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7) 有发达的气囊,既可调节身体的比重,又能辅助呼吸。4、气囊的作用:辅助呼吸

13、;帮助散热;减少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调节鸟身体的比重,使鸟能在不同高度的空中自由飞行。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6、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直接经咽、食管进入嗉囊(俗称食袋,有暂时贮存食物的作用),进入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7、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体温高而恒定;卵生。昆虫1、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有100多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昆虫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这与它们运动能力强是分不开的: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其中飞行

14、是分布广泛最主要的原因。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和一对触角。运动器官足和翅都着生在胸部。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4、图片是蜻蜓、蝗虫、蝴蝶、金龟子、蝇五种昆虫的翅。A 蝗虫(蟋蟀、螽斯) B 蝴蝶(家蚕、蛾)C 金龟子(天牛、瓢虫)D 蜻蜓(豆娘) E蝇(牛虻、蚊) 5、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和昆虫同属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

15、用皮肤辅助呼吸;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代表动物有:青蛙、蟾蜍、蝾螈、大鲵(又叫娃娃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等。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骨与骨的连结叫关节。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呈红色的部分叫肌腹和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肘、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4、双手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

16、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群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15题图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

17、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是:关节面上覆盖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所分泌的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9、关节结构模式图如下图所示(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1)关节各结构名称: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腔 (2)将相邻的骨牢固联系起来的是 ,此外该结构还能分泌滑液起到润滑作用。(3)图中 ,作用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产生的震动。10、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的现象。(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按行为

18、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1)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和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的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夺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和战斗。不过,虽然每次争斗都很激烈,但都遵循一条有趣的规律,就是很少受到致命伤害。不知道是动物们之间约好的,还是不忍看到血腥的场面,毕竟都是同类嘛。如;两只狗为争一块骨头打架。 攻击行为有的是肉体的进攻,有的是非肉体的(如装腔作势、恐吓、驱逐等动作)(2)觅食行为:觅食行为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与之密切相连的是贮食行为,各种动物都有贮食行为,如蚂蚁。这对于

19、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是十分有利的。如:鲸鱼吞吃小鱼;蟒追青蛙。 (3)防御行为:防御行为则是异种动物之间进行的保护自己,防御天敌的行为。又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都起作用,它可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而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者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它可增加和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初级防御包括:穴居或洞居、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而次级防御则包括:回缩、逃逸、威吓、假死、转移捕食者攻击的部位、反击等。如:竹节虫拟态;乌贼释放墨汁。 (4)繁殖行为: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如:蜻蜓点水;夏日蝉鸣。

20、(5)迁徙行为:迁徙行为是鸟类的一种本能,是鸟类对外界生活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即鸟类随季节的不同而变更生活地区的行为。鸟类的迁徙通常一年两次。春季这次的迁徙大都是从南向北,由越冬地区飞向繁殖地区。秋季的这次迁徙,大都是从北向南,由繁殖地区飞向越冬地区。各种候鸟迁徙时的飞行路线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大多数海鸟的迁徙是沿海岸飞行。野鸭和大雁是依大河飞行。鸟类的迁徙行为对于动物获得适宜的生活环境,避开不良的生活条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6)社群行为:动物的社群行为,是同种动物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行为。并不是指一群动物聚集在一起,而是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典型的如一支庞大的蚁群。2、动物

21、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它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另一类是遗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它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

22、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常见的学习行为有:印随、模仿、联想、判断和推理。第三节 社会行为1、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蜜蜂、白蚁、猴、狒狒、象、鹿等。(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2、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雄蚁(与雌蚁交配)雌蚁(专职“产卵机器”)工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3)有的还形成等级。如:阿尔卑斯狒狒群体中,根据个体的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

23、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并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动,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护这个群体。3、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格温和的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蚂蚁、大象、羚羊等。往往集群的力量更有利于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物种的繁衍。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即动物的语言。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蝶蛾类昆虫

24、的雌虫,体表的腺体分泌的吸引雄虫的物质,就有挥发性和特殊气味)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6、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存在,是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7、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相似与区别。相似点:社会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个体成员之

25、间有信息交流。区别:人类比动物复杂得多,人类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成员之间需要复杂的语言和文字。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2、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如:生物圈是地球上最的生态系统,此外,一片草地、一片农田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如:农作物害虫麻雀。4、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5、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26、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6、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7、人类能否随意杀害某种动物,为什么?不能。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生态系统。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所以,不能随意杀害某种动物。8、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不能。因为在生态

27、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生物数量增多时,以其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限制这种生物的数量。又因生存空间和食物所限,生物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增长。9、动物作为消费者,是如何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CO2、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分解后,也能释放出CO2、含氮的无机盐的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0、动物如何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传粉:丸花蜂在采集花蜜,时会使柱

28、头落下,沾上它身上所携带的花粉。(柱头受到花粉的刺激,会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不断伸长,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即完成受精作用,受精之后再进一步发育,形成果实和种子。)传播种子:(1)带刺的果实表面的钩刺可以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得以传播。(2)杏、李子、樱桃等果实成熟后,色泽鲜艳甜美多汁,可吸引各种鸟、兽以及人类使用,果实被食用以后得以散布,或随粪便排出体外得以传播。11、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生物防治的方法: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第二节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

29、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2、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例:荷兰一家公司培育出一批转基因牛,这些牛的乳汁中含有人乳铁蛋白。人乳铁蛋白的作用是可以抑制人胃肠道的细菌感染。 它意义在于: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过程和环境污染,所以,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优点。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

30、仪器设备的方法。4、常见仿生实例: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受到压强大。萤火虫与冷光灯:萤火虫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而冷光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蝙蝠与雷达: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雷达用来监测飞机。乌龟与薄壳建筑:乌龟的背甲薄而且坚固,发明了薄壳建筑节省材料而且坚固耐用。青蛙的眼睛与电子眼等。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比较菌落大小形态/特征颜色细菌比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灰色、黄色、少数白色霉菌(真菌)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菌丝长、菌落疏松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

31、色3、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与步骤:配制培养基 高温灭菌冷却 接种 恒温培养(1)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如牛肉汁、土壤浸出液或牛奶等,常用材料还有琼脂(是凝固剂)等。(2)高温灭菌的目的:杀死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和真菌的孢子。(3)冷却后接种的目的:避免高温影响已接种的细菌和真菌的生活。(4)接种:将少数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5)接种时注意不要把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多数细菌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1)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 ;(2) 细菌的分布很广泛。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腐败变质的食品就容易引起胃肠炎。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繁殖;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8、制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