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32KB ,
资源ID:111999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999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对海上油画及人文特点的几点认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对海上油画及人文特点的几点认识.docx

1、对海上油画及人文特点的几点认识黄 冈 师 范 学 院艺 术 学 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对“海上油画”及其人文特点的几点认识 作 者: 查志兵 学 号: 200214140418 专业班级: 美术学200204班 指导教师: 蒋文兴(讲师) 二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目 录1、指导教师评语42、评阅意见53、答辩评语64、综合成绩评定75、开题报告86、中文摘要和关键词117、英文摘要和关键词128、正文139、注释2010、参考文献2111、致谢22黄冈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文摘要论文题目: 对 “海上油画”及其人文特点的几点认识 美术学 专业 200204班 姓名: 查志兵

2、指导教师:蒋文兴(职称)讲师中 文 摘 要本文介绍了“海上油画”的艺术风格及特点,并对中国的油画发展从历史的高度作一个整体的回顾。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去分析“海上油画”的历史渊源及其与中国油画,海派文化之间的关系关 键 词 海上油画 人文特点黄冈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英文摘要Title: An Analysis of Humanism Features of “Oil painting On Sea”Supervisor: Jiang Wenxing (Lecturer)Author: Zha ZhibingMajor: Oil painting Class: 200204 AbstractThi

3、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artistic styles and features of “Oil paivlting on sea”, at the same time, it gives a high degree of summary to Dil paintings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it analyze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Oil painting on se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 Oil painting and s

4、hanghai School of Oil painting and so on.Key words Oil painting On Sea humanism features对 “海上油画”及其人文特点的几点认识油画,作为西方国家引入的一个画种,是由美术留学生从西欧及日本引入并大力倡导促成的,当本世纪中国留学生到欧洲取经时,正是古典油画传统趋于没落,而现代主义的画派崛起之际。同时中产阶级也取代过去的封建贵族成为美术运动的主要支持者,而美术运动的大本营也由过去的教廷及宫廷,转移到新兴的工业化大都市。文化及艺术的运动,在人口集中的城市里,能够快速吸纳各种必要的资源。这样,油画在中国就应运而生了一

5、、关于“海上油画”提及“海上油画”,我想谈谈对“海上油画”人文特点的一点认识。这些认识是基于前人观点加以综述、提炼和比较所得出的。海上油画的”海”有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之意“海上油画”,亦可以称之为上海油画,指以上海为艺术中心而展开的从上海至周边的江浙地区油画界中,绘画新思潮及艺术风格多元化的一个流派的统称。之所以称之为“海上油画”,是与它的地域特点及文化背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上海地处南北之交,人杰地灵。近两百年来,画家极多,且名家辈出,画坛一片繁荣鼎盛。从“上海画派”发展到现在的“海上油画”,囊括了人物、山水、花鸟、风景、静物,众彩纷呈,风貌各异,上海变成了艺术之海。虽然它们各个不一,却有着

6、同一的绘画精神,这就是新奇,独特。上海油画也是一个能包容不同风格,能容纳一切的画派,而且是一个敢于接受新思想,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的画派。1.油画的起源与发展“明万历年间,西洋传教士利马窦来华,带来了西方写实油画,成为中国接受西方艺术的起点。至清代康乾年间,意大利郎世宁一度成为乾隆皇帝的御前画师,西洋写实画法渐入国人眼目。”这是关于油画在中国出现的最早记载。谈“海上油画”之前,我想对中国油画发展史作一个总体的回顾与认识。从整个中国的油画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明万历年间至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萌芽时期(1840-1851)据史料记载1581年利马窦携天主、圣母像来到中国后

7、,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以后至康乾年间,为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宫廷画匠受命于皇上,开始了向传教士学习油画。此时中国的油画只是停留在模仿和学习的阶段,主要是技术上的引进和探索,这一时期的中国基本上处于一种闭关自守的状态(除少量传教士的到来)。(2)第二阶段是自鸦片战争的爆发至文革结束的曲折发展时期。(1840-1976)8月29日(1842年),清廷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劈为五个新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次年11月7日,上海正式对外开放,从此奠定了上海作为西画东渐前哨岗的地位。油画的东渐始于上海,除了受明清时期传教士的文化渗透以外,还有南方沿海商埠贸易绘画的影响,而呈现了西画东渐的鼎盛时期。184

8、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入,受外来文明的影响,西方先进文化的大量涌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上海文化薄弱的原生质形态,再加上许多新观念及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和冲击,影响之所及,使上海成为美术运动的中心,尤其是油画的运动,日渐显露出文化殖民地的城市性格。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文化大革命的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一直处在战火纷飞,内忧外患的不稳定期。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油画家只能投身革命事业,四处奔走,用绘画作武器来宣传革命。(3)第三阶段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的独立、多元发展时期。(1976-?)邓小平时代的到来带给了美术强有力的冲击,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先导的改革开放政策,使

9、得西潮再度涌入,油画也在这一时期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文化艺术上的中西融合,包容兼并,推陈出新,使得画家们关注的焦点转向于中国的民族性,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是这一时期的主题,也是油画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2.上海成为艺术中心的必然性(1)与上海的文化艺术所固有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点有着必然的联系。晚清时期商埠中心从南方开始向上海转移,洋行贸易往来在上海呈强盛之势,随之而来的贸易及文化也波及上海,清朝三次艺术中心的转移就是证明:“第一次,清前期,徽商的繁荣和兴盛,孕育了新安画派;第二次,清中期,扬州经济的发达,云集了大批画家,出现了扬州画派:第三次,则是清末明初,上海的迅速崛起,形成了海

10、上画派。”(2)经济上的特殊性及文化上的交汇融合是上海作为艺术中心的一个根本因素“斯时(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上海已成为西方帝国主义列强进入中国最大的门户,更是西方先进文化最大的展示橱窗,许多新观念及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挑战着中国传统的文化权威。影响所及,使以上海为中心的新美术运动,尤其是油画的运动。”众所周知,上海是一个五方杂处,外来移民大杂居的复合型社会群落,真正的上海人不多。上海不仅华、洋杂处,而且内地各省的城乡居民及沿海的浙、江、闽、粤各地的居民也因从商、躲避战乱、求学、卖艺而迁徙至此。自洋务运动以来,海外归国的留学生也多半在上海任职,经办实业或从事学术文化活动,上海也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域

11、环境,成为当时中国的投机商人和外国冒险家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二、“海上油画”的人文特点1.立足于历史,通俗写实、雅俗共赏绘画作为商品,不可能换取高额的等价物钱。画家为了争取自由民的生活环境,必须以大量的画作去充当商品。就得适应大多数人欣赏层次的需要,适应当时大众层次的审美情趣。但是,从画家主题来说,仍然是文人,其审美观念决定其仍擅长于表现文人画雅艺术。但是,商业与艺术的相悖,迫使当时的画家在形式和题材的探索上采取中和的办法,雅俗合流成了当时海派画风的主要形式。上海自西方列强入侵之后,作坊式的手工业开始解体,伴随城市商业的发展,工业文明的雏形初步形成。这样,绘画艺术的发展只能是停留在刚刚接受初级文

12、明的启蒙大众的欣赏层面上。历史条件决定了绘画者要挤身于市民行列之中,就必须不断的将自己的作品作为商品向市民出售。这就得适应大多数人欣赏层次的需要。而当时大众文化的程度和层次只是受过初等教育的,而那些买得起画的商人和金融者也是忙于自己的业务,而无暇顾及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这就使得绘画从文人欣赏层次迈向大众的欣赏层次,画风也就变得通俗了。像早期的韩画就是这种模式。但是,绘画主体的仍然是读书的文化人,其审美价值仍然是由知识层面和社会经历来决定的。商业与艺术追求上的背道而弛,迫使当时的画家在形式和题材的探索上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办法。雅俗合流也就成了当时的主要形式。反映在“海上油画”之

13、中,就有海上油画名家系列之一的殷雄。在上海油雕院虽是年龄最小的画家,但他始终所走的都是一条写实的道路,特别是近几年的写实画,越画越成熟,越画越高雅,很得大家的赞誉。他的人体、人物画、及陶罐的塑造都很深刻、耐看、有韵味。他的持陶罐的男人作品和他所有的作品一样,总是以非常简洁的背景烘托精心的塑造。画面朴素,写实,通俗易懂。写实在他的画里很重要,但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高雅的意韵在里面,很有“独居高楼,自成一统”的味道。但是,海派商品的特殊性已不是海派画风的主要特征。由于开放,及工业文明的冲击,经济的发展,后期画作价格的提高,加上当代文明的教育,使大众审美观和鉴赏能力提高,注重形式的个性探索,雅艺术成分占

14、了主要,绘画艺术的雅俗分流已成为当代海派画风的主要特征。仔细探究的话,你就会发现,上海的油画总是与其传统一脉相承的.不是经常有人把上海的艺术与海派相体并论吗?其实我们可以把海派归结为上海油画多元的根本.这也无不突现出上海这坐伟大城市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与胸怀。到现代,以俞晓夫,邱瑞敏先生为代表的上海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中也很好的体现了“写实”这一传统特色。上海中国现代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在俞小夫的作品现象中,就透露出了上海这个特有的人文环境。在大多数人的思想意识中,上海人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是精明、能干、现实、老练圆滑。在这快殖民遗留的土壤中,很少具有反叛精神的。真的出现了这样的反叛者,就会变得更加

15、的坚定自信。俞晓夫就是这样的一个我行我素,放荡不羁,有着自己独到见解和思想意识的人,艺术界的评论家称他是国内的一位神话般“写实”的绘画演绎者,他的骨子里总流露出一种不安于现状的个性,他就是这样一个在喧嚣的闹市中,能够不受外部世界的干扰,独立不羁,坚持按照自己的意识走下去的艺术家。其作品我轻轻的敲门突破时空的界限,将历史上的几位不同年代的大家汇聚一堂,潜心交流,寄以乌托邦式的场景,让历史和现实交融,在那里面,赋予它寄托,缅怀和希望。画面的场景表达是抽象的,但绘画技法仍然是写实的。主要以历史和人物画闻名的邱瑞敏,青年时代就酷爱人物画,早期的作品以肖像和人体画为主,多采用的是传统的写实手法,注重造型

16、的严格正确。其中1980年与勒尚谊先生在中南海合作的共商大计,就是立足于历史事件之上,为配合毛主席故居对外开放,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的。他的那些被国家博物馆长期陈列的大幅作品,无不是仰仗着画面现实主义精神的杰出力作,还有那些习作素描的肖像和人体画,也都结实、严谨,有着丰富的艺术处理手法,给人以简单而又强烈,严谨而又生动的艺术感染力。以肖像和人体为主在具像与荒诞中游走的徐芒耀,用超级现实主义的具象绘画语言来构架起“他”的超现实的梦境我的梦,其处理手法仍不乏写实的因素在里面。还有擅长于以平面装饰意味处理画面的陆云华、黄阿忠等人,也有体现写实,但他们的写实既不同于传统的写实静物,也不属于那种以假

17、乱真的超级写实作品,而是以色彩和平面构成来营造画面上属于自己那片优雅的生活空间。还有以写实手法再现自然的凌启宁、张定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揉进国画意境中所表达出的宁静、悠远,笔法上的娴熟,用炉火纯青来形容毫不夸张。2.与传统结合,又不乏开放性、包容性“上海集中利用早期资本主义剥削方式所积累起来的亿万财富。上海-世风败坏,地狱显形的渊所,同时又成了革命的大学堂。”因为有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它为绘画的发展、文人的交流奠定了基础。这充分说明了油画在上海得以发展是与一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的。我们都知道,上海是一个外来人口大汇聚的移民社会。因而,上海的文明不是原生质文明,而是一种次生文明,是由外

18、界文明的传统加上当地文明的传统,二者有机的融合、发展而形成的。上海经济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文化的发展必然是由外界文明的冲击、浸染而交汇融合的这一过程。这就形成了上海人开放的人文特点。作为中国最早开放通商口岸的城市,因为是最早接受西方物质文明,也是最早介绍和吸收西方学的术文化和文学艺术。秉承着“推陈出新,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使得上海的文化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一个多元兼并的复合体,这就为油画的发展酿造了文化氛围。秋瑞敏先生的风景油画正是将自己的实践基于传统的坐标之上。突出其中某一特点,将空间元素与多层次的色彩笔触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倾心的具有生命力样式的独特美感。这种由线条、笔触的

19、穿插造成灵动的生命韵律感,在水的情怀和江南水乡等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相比较而言,江南水乡更具有中国情韵,画面中,作者着力表现朴实、简练的效果,在色彩上追求明快和细微的变化。在处理虚实上,流畅的笔触表现了小河静静流淌的光和影,而光影的结合则充分表达出了江南小桥、流水的恬静、安详、柔和的魅力。同样,上海作为一个移民社会,有着吸引各种人才的优势。这就为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同时也形成了包容性的人文特点。3.兼中西融合之道、推陈出新、多元化发展“上海的巨大文化包容性和自由竟争的环境,为这种碰撞与融合,提供了最佳的空间。翻开一部中国油画史,无论是写实还是前卫,

20、是抽象还是古典,乃至各种艺术流派和风格,都能在上海的油画艺术坐标系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早一辈的老画家,颜文梁,周碧初,是以精微细致的处理手法见长,基本上是属于写实的范畴。沈钢和高奇倬在平稳的结构中融入颤动的笔触,突现出的更多的是画面的那种古朴苍劲。陈沧洛和周长江注重画面视觉形式的装饰效果,周长江善于构件文化心理场景,是抽象前卫画派的代表。还有很早就研究抽象手法,却又在具像与抽象之间游走的,他是很讲究绘画处理的,但却不传统。金纪发、蒋建中的作品里,空间的平面化和色彩的装饰性是他们的特长。秋瑞敏的欧美风景画在画风上则更注重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强烈的线条,潇洒的笔触,浓郁的色块,去描绘物体的总体印象。

21、庞薰,也是中西融合的典范代表,在这里,他不仅提倡中西融合,而且主张艺术与社会结合,反映时代风貌。他的油画屋顶,黑白充斥其间,外加褐色、土黄,整个画面的江南房顶,。充满了江南的民族风情。后来法国驻上海的领事苛克林见了此画,一口强调。西方画家眼中是画不出这样的风景。从形式上看,庞薰的油画没有像古典写实绘画那样令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也未像现代主义绘画那样高度抽象、不可理解。如其作地之子是有感于1934年的江南大旱,民不聊生的现状而创作的。画面上一僵硬的孩子横躺一农民模样的男人背上:男人一手把着孩子,一手握拳;孩子的母亲靠在丈夫的肩上,掩面而泣。他们穿戴简洁,身体健康,但那拉长的朴素人物形象,和简化的

22、形体描绘,强调了一种压抑而又平静的人物感情。色彩的装饰性也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度。现代绘画先驱的林凤眠,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也是20世纪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可见,上海的画派的风格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定义、规范他们的流派。油画艺术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出新的多元复合体。时下,或许听到关于“海上油画”的议论,也却有一批代表力作为“海上油画”的代表作品。但是谈海上油画,谈它的人文特点,就必然会联系到“海派文化

23、”,“海派绘画”云云。然而,当我们关注到日益振兴、繁荣的和发展的文化艺术地上海时,“海派”这个词便会自然而然地在我们脑海中闪现。那么,“海派绘画”和“海上绘画”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呢?上海中国画院的杨正新是这样给出定义的:“海派绘画”在过去是上海地区绘画的总称,是一个地域范畴,而非一种艺术特色,而现在这种地域范畴基本打破了,“海上绘画”更多表现的是一种艺术精神。 早期的国画大师任佰年融合中西画法于一体,画面趣味生动。 后期的刘海粟,留学国外,遍游四海,博览群书,画面塑造的更是气势雄浑,别有一番磅礴之势。当今海上油画画坛的名师,也有放逸笔墨,恣肆狂放的;也有画风新颖,格调淡雅的;有古朴粗

24、犷,厚重敦实的,更有苦涩,沧桑,萧条悲剧感的。上海油画的发展,它是不同流派,不同的形式风格,彼此持兼容并蓄,由互相尊重的民主风度走向多元的。综上所述,海上油画的人文特点,可以说是通俗写实,雅俗共赏,中西融合,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多元化共荣。注释: 龚云表 海上油画名家实录 序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ISBN7-80678-102-1 赵力 余丁中国油画文献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ISBN7-5356-1812-X/J1962 查永玲 从海派到现代大师丛书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3年7月第一版 林腥岳 中国油画何去何从 中国油画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期 第

25、37页 CN12-1021 LSSN1005-6290 王纪人 上海的人文特点与海派文化 上海艺术家上海艺术研究所 1992年第2期 CN31-1109 卡明斯基著(奥) 海上画梦录 钱定平(译)1998年8月第一版 ISBN7-5382-5248-7 第11页 杨正新 上海艺术家 上海艺术研究所 1998年第二期 CN31-1109 第13 页 参考文献:1.田学文,漫谈海上画派,上海艺术家,上海艺术研究所,1987第6期,第43页2.卢金德,上海画派研究,上海艺术家,上海艺术研究所,1991年第5期,第24-25页3.龚云表,海上油画名家实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第1页

26、4.林腥岳,中国油画何去何从,中国油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期,第37页5.李旭,实验美术在上海,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期,第25页6.郭青剑,自觉构建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中国艺术报,2005年12月2日发行 7.卡明斯基著(奥),海上画梦录,钱定平(译),1998年8月第一版,第11页8.查永玲,从海派到现代大师丛书, 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9.杨正新,上海艺术家,上海艺术研究所, 1998年第二期 ,第13页10.顾丞峰,观念艺术的中国方式,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第1012页 11.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江苏美术出版社,第178页 12.上海

27、油画中国油画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8年4期第48页 13.张节末,中国古代美学宏观研究的几个问题,上海艺术家,上海艺术研究所出版,1990年 第4期,第12页 14.王林,为了理想中国油画1996.2期(总63期),第89页15.迪费,当代文化与中国油画,2000.3(总80期),第56页 致 谢经过半年时间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自己对论文一些想法,终于圆满的结稿了,在这里我要感谢蒋文兴老师对我论文的多次修改和提出的宝贵的意见,这使我的论文能够写好写完,同时也要感谢艺术学院的各位老师和领导对我大学四年的精心培养.我能够有今天的成绩,并且能够很早的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也是老师们和我的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在此我要再次感谢艺术学院的全体老师,今天我以黄冈师范学院为荣,明天黄冈师范学院将以我为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