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6 ,大小:86.48KB ,
资源ID:111964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964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docx

1、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序 言 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苏联,这个有着2400多万平方公里的横跨欧亚两洲庞大疆域的大国、强国,在没有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顷刻之间解体覆亡。 震惊之余,世界各国及政党、相关国际组织、各类学术团体乃至不少个体,都在纷纷思考“苏联解体”这一前所未见的巨大谜团,力图借鉴这份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从文明衰落所造成的痛苦中学得的知识可能是进步的最有效的工具。”(1)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对“苏联解体

2、”原因的研究。毫无疑问,认真研究、正确认识这一重大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种不同的研究观点试图向世人解读 “苏联解体”的原因:“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戈氏叛徒葬送说”、“外部因素决定说”,等等,等等。我们看见不同的人得出的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2) 邓小平同志在其1992年那个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

3、部”。(3) 1991年12月,江泽民同志指出:苏联东欧的变化,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2000年12月,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苏联解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从赫鲁晓夫丢掉斯大林这把刀子,到戈尔巴乔夫公开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本片从以下八个方面对苏共内部问题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展开剖析: (1)西方思想宝库,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66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第一集 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亲爱的朋友,我们都爱列宁山 让我们迎接黎明的曙光 从高高山上我们遥望四方 莫

4、斯科的风光多明亮 工厂的烟囱高高插入云霄 克里姆林宫顶红星照耀 世界的希望,俄罗斯的心脏 我们的首都,莫斯科” 凡是上了年纪的中国人,都会熟悉这首令人怀想而又憧憬的旋律,也会熟悉这座曾经深刻影响过中俄两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是列宁和十月革命的故乡,也曾经是我们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斗建立新社会的榜样。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尽管中苏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严重分歧,甚至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但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中,都始终牵埋着对列宁和十月革命故乡深深的情结。 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无产阶级政党,创建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转折时期。 1898年3月,俄

5、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明斯克秘密召开。代表大会宣告了党的成立,这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和革命宣传的作用。但这次大会没有制定党纲,被选出的三名中央委员中的二名不久即被逮捕,实际上党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1) 为了创建无产阶级的新型革命政党,列宁和普列汉诺夫等人于1900年创办了火星报,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了一份纲领草案。 1903 年7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先后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会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列宁用多达上百次的发言,阐述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列宁及其支持者取得了多数。于是拥护列宁主张的人便被称为“多数派”,俄文为“布尔什维克”;而反对列

6、宁主张的人则被称为“少数派”,俄文为“孟什维克”。 党的二大通过了体现马克思主义革命路线的党纲,明确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选出了以列宁为首的执行革命路线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领导机构,从而揭开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列宁是这一新型革命政党的主要缔造者。 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在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领导下,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革命的果实却落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这,就是第二届临时联合政府总理克伦斯基。由于这个政府对外坚持参与帝国主义战争、对内继续镇压革命群众,从而很快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列宁对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及时提出了推翻资

7、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号召,并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果断地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 20万工人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参加了起义。 列宁在起义者的欢呼声中走向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主席台,宣告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诞生了。 面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了武装进攻,企图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英勇的苏俄人民和刚刚组建的红军粉碎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疯狂反扑,击败了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武装叛乱,击退了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14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的武装干涉,捍卫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和新生的苏维埃

8、政权。1922年底正式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先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对如何在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在创立无产阶级政权的艰苦岁月中,列宁积劳成疾,特别是加上国内反动势力行刺的枪伤,1924年1月21日,这位年仅54岁的伟大领袖,在开始探索如何巩固红色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时刻,过早地离开了他无限热爱的人民和土地。 斯大林接过了继续探索巩固新生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重任。 苏联共产党和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192919

9、37年,苏联工业以平均每年 20%的速度向前发展,苏联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长了7倍,而同期资本主义国家只增长了0•3%。通过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总产值从欧洲的第四位,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短时期内奇迹般地变成了举世公认、雄视世界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1939年,希特勒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悍然向苏联发动了进攻。在战争初期,苏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但是,苏联人民在苏共和斯大林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迅速转入战时体制,调动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同德国法西斯展开了英勇顽强

10、的斗争。 1941 年10月14日,德军突进到距莫斯科仅几十公里的地方。在首都面临威胁的最危急、最严峻的时刻,斯大林和国防委员会仍然坚守在莫斯科。1941年11月7 日,是十月革命24周年;冒着敌机轮番狂轰的危险,盛大的节日庆典和红场的阅兵式照常在莫斯科举行。这一切,极大地鼓舞了首都居民和苏联人民,他们一致发出了“誓与祖国共存亡”的誓言。 苏联红军的后备师一边整编,一边进行阅兵训练,在通过红场检阅后,这些威武之师以视死如归的英姿和无坚不摧的信念,直接开赴前线! 在整个卫国战争中,先后累计有300多万名苏共党员前仆后继,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或在战争年代的艰难环境中献身。 1945年4月,苏军攻入德

11、国,5月2日攻克柏林,终于取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 苏联的国民经济在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战争中,德军破坏了1700多座城镇和7万多个村庄,摧毁了32000座工厂,65000公里铁路,1135口矿井,2700万军民死于战争。 (2) 战争胜利后,苏联共产党立即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946年,苏联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 1949年,苏联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到1950年,苏联工业已恢复和超过了战前的水平。这一年苏联的工农业总产值比战前增长73%。(3)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毛泽东亲自到苏联驻华使馆吊唁,并失声痛哭。 从

12、1923 年4月到1953年3月,斯大林担任苏共总书记和国家主要领导职务长达30年。这是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历史进程中一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1953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的国民收入增加了12•67倍,而同期美国只增加了2•03倍,英国增加了0•71倍,法国增加了0•54倍。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就是这样向全世界宣示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新生事物的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 英国首相丘吉尔,这个斯大林的合作者也曾是对手,以这样敬畏的口吻评价着斯大林:当他接过俄国时,俄

13、国只是手扶木犁的国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4)亲身经历过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人民,充分肯定着斯大林伟大的历史功勋,但也亲身感受了他在肃反扩大化,以及他在工作作风方面不够民主甚至作风粗暴所犯错误而造成的苦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拂去历史的尘土,人们更加感到,斯大林的错误,绝不应当影响他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逐渐掌握了苏联党、政、军大权。 1956年2月14日,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闭幕的当天深夜,代表们却又被突然召集到克里姆林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在秘密报告中,赫鲁晓

14、夫将斯大林的错误无限扩大化,开展了对斯大林的尖锐批判。 苏共二十大后,苏联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批判斯大林的运动。 赫鲁晓夫在1961年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上再次掀起批判斯大林的高潮。大会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迁出列宁墓。全苏各地都出现了拆毁斯大林的纪念碑和纪念像的不正常情况。 在赫鲁晓夫执政的11年中,大反斯大林导致否定斯大林时期党和国家的历史,导致否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这就必然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正如毛泽东所说,从此苏共丢掉了斯大林这把刀子。 苏共党内一批不熟悉党的革命传统、对社会主义缺乏坚定信念的青年人,正是在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思想影响下开始成长起

15、来。他们后来被称作“二十大的产儿”。正是这其中的一些人,成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瓦解苏共、埋葬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骨干。 1964年10月,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大部分主席团成员密谋推翻了赫鲁晓夫。它标志着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完结和长达18年之久的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开始。 勃列日涅夫执政以后,苏共调整了某些政策,纠正了赫鲁晓夫时期一些草率改革的措施,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当时苏联国情的正确改革举措,使苏联在世界成了可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工业、科技、军事超级大国。 但是,这时的苏共领导人也因袭着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原则错误,并因所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而自满自大起来。他们对内维持现状,对外扩张争霸。这种

16、情况在70年代中期以后显得尤为突出。这也使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一步陷于僵化和停滞。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病逝。 此后的苏共两任总书记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在总共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相继去世。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1986年2月,苏共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这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此后不久,戈尔巴乔夫即正式提出了“民主化”、“公开性”和“舆论多元化”的口号,并以此作为其“打开改革阻碍机制的突破口”。 当时,人民希望改革,摆脱停滞,但是还没有弄清楚甚至尚未来得及思考戈尔巴乔夫在改革的名义下提出这些口号的真正含义。 1988年6月,苏共

17、举行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 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自白,他说: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针不仅是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舆论多元化”的问题,而是要放弃苏共是苏联政治体制核心的问题,是要把国家权力中心从共产党手中向苏维埃转移的问题。 1990年7月,苏共举行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这是苏联解体前苏共历史上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声明和其他一些决议。 从此,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以及意识形态多元化也正式成为党的指导方针。 各种反共组织乘机大批建立和发展壮大,用各种方式向苏共展开斗争。 据俄共中央副主席库普佐夫在1991年2月28日说,修改宪法仅仅一年,联盟一级

18、的政党就有约20个,共和国一级的政党就有5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成为最终促使苏共下台和解散的政治力量。 在戈尔巴乔夫“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党制方针的鼓动下,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地方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狭隘民族离心倾向日趋严重,各加盟共和国党组织也日益脱离中央。 从1989 年开始,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等一些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提出脱离或独立于苏共的要求。立陶宛共产党不顾苏共的劝阻和反对,于1989年12月20日在立陶宛共产党二十大上通过了立陶宛共产党宣言和关于立陶宛共产党地位的决定,宣布立陶宛共产党脱离苏共,与苏共保持“平等的伙伴关系”。戈尔巴乔夫对此节节退让,苏共出现联邦化倾向。

19、党内所谓“民主派”利用这一形势,与党外民族分离主义相互呼应、紧密配合,进行分裂苏共、解体苏联的活动。 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了全苏人民公决。其中赞成保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票数占76.4,反对的占21.7。但格鲁吉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拉脱维亚、亚美尼亚和爱沙尼亚6个加盟共和国拒绝进行公投。 1991 年4月23日,戈尔巴乔夫绕过苏共中央和最高苏维埃,与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九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举行会晤,发表了“9+1” 声明,提出要尽快签订新的联盟条约,新建的联盟将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更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取消了“社会主义”几个字样,

20、但这就从法律上破坏了国家统一,特别是改变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的方向。 此时,作为联盟中最大的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叶利钦,为夺取最高权力,已不惜瓦解苏联了。 8 月20日,是苏联新的联盟条约签署的日子。以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一批苏联党政军高级领导人,为了保留社会主义苏联,同时阻止所谓的“民主派”上台,于8 月19日,宣布在国内一些地方实行为期六个月的 “紧急状态”,并成立以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紧急状态委员会”,这就是震惊苏联国内外的“8•19”事件。这是苏共内部一些力图挽救社会主义苏联的领导人,为避免国家走向灾难深渊所作的最后尝试。但他们既没有明确而又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21、,在实际斗争中又缺乏坚强的政治意志,这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缘由。在外地休假的戈尔巴乔夫对这一行动,采取的先是骑墙、后是背叛的态度,也加快了这一事件的失败进程。 “8•19”事件以失败而告终。苏共中央在戈尔巴乔夫的逼迫下自行解散。苏共的4228座办公大楼、180个社会政治中心、16个社会政治研究所等设施都被俄罗斯当局查封和没收。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俄罗斯各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组织,很快被解散,或被禁止活动。 一个有着将近2000万党员的大党,就这样在执政74年之后丢掉了执政地位,整个党也随之溃散。迄今为止,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的历史档案中,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

22、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没有发现苏共党员们有组织地集合起来为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或州委而举行任何大规模抗议活动的记载;也没有发现人民群众为支持、声援苏共而采取任何有组织行动的记载。当然,在饱尝了苏联解体十多年悲剧性的苦果之后,他们中的不少人对此开始了反思。 亡党必然亡国。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总统的最后一天,也是苏联存在的最后一天。 上午10时,戈尔巴乔夫来到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精心”准备他将于当晚宣读的辞职书。 晚19时,戈尔巴乔夫通过架在总统办公室的苏联中央电视台和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台的摄像机,同时向苏联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告人民书。戈尔巴乔夫

23、宣布,他怀着“不安的心情辞职”,并“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职务的活动”。 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顶上那面为苏联几代人,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怀有深情的镰刀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在寒风中悄然下落 19时45分,一面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取而代之。 1991年12月26日上午,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会场空空荡荡,冷冷清清。主席台上只有共和国院主席阿利姆扎诺夫一人。代表们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一项宣言,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从此,苏联共产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两个曾经辉煌了几十年的名字,就这样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按照美国人设计的“休克疗法”,在经济领域强制实行私有化改革

24、,结果,很快导致严重的经济萧条和衰退。 国家急剧贫困,社会陷于混乱,犯罪大量涌现。据俄罗斯内务部的材料:全国出现了8000多个有组织的大型犯罪团伙。叶利钦在他1996年的国情咨文中也承认:现今的俄罗斯已超过了意大利,成为国际社会最大的黑手党王国。 从1991 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52%,而1941年至1945年战争期间仅仅下降了22%;同期工业生产减少了 64.5%,农业生产减少了60.4%,卢布贬值,物价飞涨五千多倍。从1992年起,俄罗斯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1990年全俄罗斯人均预期寿命为 69.2岁,而2001年为65.3岁,几乎下降了4岁,甚至

25、一些地区男性人均寿命降低了整整10岁。(5)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远远不是这些数字和情况所能表达的! 200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痛心地慨叹:“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6) 很多俄罗斯学者也得出这样的结论: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倒退了几十年。 一个由列宁亲手创建的党;一个曾经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推翻沙俄反动统治,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党;一个抵御了十四国武装干涉,胜利地捍卫了革命成果的党;一个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战胜了德国法西斯,并为取得第二次世界

26、大战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党;一个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并率先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的党,为什么在执政的74年之后竟丧失了执政地位? 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在拥有35万多名万名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执掌了全国政权;在拥有554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为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立下了不朽功勋。而在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亡党亡国。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就出在苏联共产党党内。 1 波诺马辽夫主编:苏联共产党历史,莫斯科1960年版,第41页;波斯别洛夫主编:苏联共产党历史,第一册,上

27、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9页。 (2) 参见苏谢拉耶夫主编苏联通史,第3卷,莫斯科1983年版,第361页。 (3) 参见苏萨姆松诺夫主编苏联简史,第2卷,莫斯科1972年版,第541页。 (4)俄卡尔波夫大元帅斯大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92页。 (5)(6) 参见李慎明主编:2005年: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第二集 苏共的基本理论及指导方针世纪之交,在资本主义的故乡,接连爆出四则震惊世界的新闻: 一是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为第一的大科学家爱因

28、斯坦却屈居第二。 二是紧随其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三是2002年,英国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结果是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作为“千年伟人”的地位。 四是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第四频道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三万多名听众,结果是: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卡尔•马克思以 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远远落在其后。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

29、、亚里斯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入前20名。 这充分表明,在当今世界上有许多人坚持认为,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的理论,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 只要不带任何偏见,人们都会作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是一位为人类社会和精神的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的历史伟人! 以马克思和列宁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一直是工人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1848年,当共产主义还被比喻为是一个徘徊在欧洲的“幽灵”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为当时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后来成为国际工人政党的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宣言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基本思想:每一时代主要的生产

30、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精神和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被剥削、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和压迫,就不能再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资产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第一次揭示出工人阶级和整个人类获得解放的真实条件,并且宣告了如下真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坚定地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原理,结合当时国际、国内面临的一系列新形势,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

31、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揭示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新论断。他还对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与殖民地的特殊地位作了精辟阐述,指明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向。他及时总结十月革命前后阶级斗争的经验,继承、捍卫并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国家学说。他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及其形式、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和任务、无产阶级的领导力量和工农联盟的基础、必须彻底发展民主和强化人民监督等重大问题。他明确指出,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头等重要的是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真正革命的政党,即共产党。这个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32、武装起来的党。他还指出:由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将是持久的,它将包括整个历史时代。社会主义国家随时都应当警惕帝国主义侵袭的危险,并竭尽全力来防止这种危险。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工人阶级和布尔什维克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第一次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通过革命实践变成了现实。列宁主义认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同时无产阶级政党要根据实践和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任务和发展战略。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列宁清醒地看到,俄国无产阶级的中心任务已由“夺取俄国”转变为“管理俄国”(1)。苏维埃政权的主要任务不是“继续用赤卫队进攻资本”,不是继续进行国有化,而是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2)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对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全民计算和监督。这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后不久,从本国国情出发对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然而,这一计划刚刚开始付诸实施,苏俄国内外敌对势力就发动了国内战争。战争中,国内粮食极为短缺,城市饥荒严重,奸商哄抬粮价,投机倒把、大发横财,严重扰乱了市场,威胁着新生的革命政权。由于在战争环境下物资奇缺,布尔什维克党适时采取了后来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的一系列的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