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41.64KB ,
资源ID:111838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838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城一中高三检测试题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城一中高三检测试题语文.docx

1、历城一中高三检测试题语文历城一中高三阶段性检测 语 文 试 题 2019.12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

2、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

3、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

4、;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

5、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材料二在我国公众持有的

6、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这两种幸福观自古以来就存在,它们虽然在人性中有其根源,但受到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机制的激发,从过去的羞羞答答走向了今天的大胆直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谋求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行为的普遍动机。所有社会资源本身都是利益,而且可以作为带来更大利益的资本。于是,在不少人那里,占有资源便不再是作为幸福的必要条件,而成为人生的

7、目标,成为自我实现的标志。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后果是消费主义盛行。市场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给人们欲望的满足提供了目不暇接、花样翻新的产品和服务。在这种消费主义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很容易以为欲望得到越多满足、得到越高层次的满足就越幸福。于是,物质享受幸福观便流行起来。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问题。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生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生目的加

8、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之上的自我实现需要。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发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

9、追求更多、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节选自江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2017年1月23日光明日报材料三 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纷纷透出“幸福”信号,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它意味着不少

10、地方正从见物不见人的GDP崇拜,逐步向见物更见人的“以人为本”转变。对于提升公众幸福感,如果政府和公众对幸福的理解有差异甚至有天壤之别,会不会出现政府所致力于提升的幸福,不过是强加于公众但实质上公众并不能感受到的“幸福”呢?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其实没那么难。评判幸福固然很难,但评判不幸福却很容易。比如说,机会不公平就是一种不幸福,不能给人以稳定预期人就会有不幸福感,等等。我们不敢肯定什么是幸福 ,但我们肯定有能力消除这些不幸福因素。当越来越多的导致不幸福的因素被消灭,幸福感必然会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幸福感的评判权要掌握在公众手中。虽然有评判权的公众不一定能说清楚什么是幸福,但如果公众手中的权

11、利无法约束政府的权力,那公众一定不幸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并不是幸福的重要内容,而精神层面的快乐则是必须的,是更应该看重的内容。B.“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提出的观点说明个人的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C.物质享受幸福观把物质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错误地以为获得物质享受越多就越幸福,但其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D.作者认为,幸福不是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是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一个人如果达到这一状态,就是幸福的。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

12、和材料二对幸福的看法有不少相似之处,但谈论的角度不完全相同。B.孟子主张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在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有重要意义。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把占有更多资源当作人生目标与自我实现的标志。D.要想真正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就必须把幸福感的提升纳入政府的施政目标,采用一定的标准进行评比。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政府积极推进“精准扶贫”政策,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就会幸福。B.让个体通过奋斗实现人生价值,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生活快乐,就是幸福。C.孩子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将来有一个好工资,家庭就会幸福。D.大幅度提高国民

13、的工资待遇,国民就会幸福。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答: 5.请结合材料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幸福”的看法。(6分)答: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后的耕耘 曹春雷 宝山走进院里时,老奎正蹲在堂屋门前的石阶上,稀里呼噜喝面条,花白的胡子一翘一翘的。 “爹,那事您考虑得咋样了?”宝山站在柿子树下,远远地问。 “啥事?”老奎没抬头,鼓囊着嘴,专注于他的面条。 “就是那块地的事啊。别人家都签了,就剩您没签。” “别人家签了我也不签。我就剩这块地了,以后我上哪儿种地去?”老奎抬起头,停下忙碌的嘴,气气地抛出这么一句话。 “

14、爹,您干嘛非要种地呢? 您看,现在咱们村发展得多好,引来好几个厂子,村里的男人妇女都进厂上班,一个月能拿不少钱。这些厂一年也给村里不少钱。村里有钱了,啥事都好办。”老奎将饭碗放在身旁的石阶上,抹了把嘴。儿子说的没错,如今村里人出了家门就能上班。就连他,也在一家厂子里看大门,工资不算低。村里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150元钱。宝山干村主任这几年,村子确实发展得挺不错。 “爹啊,这次引 来的是草帽厂,不污染,别的村子都抢这个项目,因为老板是我同学的同学,我抢来了。建成后,效益肯定不错,咱村的人都能跟着沾光。” 看到老奎不言语,宝山又说:“我是村主任,咱村就您不支持工作。您说,下一届村主任选举

15、,您还打算继续让我干不?”老奎还是不言语,掏出烟来,点上。吐出的烟圈,袅袅升起来。屋檐下的一只麻雀扑棱一下,穿越其中一个烟圈,飞出了院子。 宝山站在那里,看着一个个烟圈在空中扩散。 一支烟抽完,老奎闷闷地说:“我签。” 宝山顿时喜眉笑眼起来。走近老奎,从怀里掏出软包烟,抽出一颗,给老奎。老奎不接,站起来,到牛栏前,看牛。牛卧在那里,慢条斯理地反刍。老奎对牛说:“老黑啊,好好吃,过了晌午,咱去西洼犁地。”老黑没搭腔。背后的宝山却说话了“爹啊,您刚才都说答应签了,咋这会儿又说去犁地呢?”老奎扭过头来,梗着脖子:“我晚上签,没签之前,地还是我的。我愿咋样就咋样。”宝山知道爹的脾气,不敢再说,转过身,

16、溜溜地出了院门。老奎进了牛栏,蹲下来,抚摸牛。牛毛不光滑,肋骨鲜明地凸着。老奎说:“老了,老黑啊,你和我一样老了。”停顿了一会儿,老奎又说:“老黑啊,可我心里觉着没老,你觉着呢?”老黑扭过头来,看他。从老黑的眼里,老奎看到了自已皱纹纵横的脸。相对无言。很长时间后,老奎拍拍老黑的背,说:“这事咱就这么定了啊,下午去犁地。”说完后,站起来,去库房,拾掇盖满了灰尘的犁具。老黑是村里最后一头牛了。好几年前,就是最后一头牛了。现在,他要带着这最后一头牛,披挂上阵。吃过饭后,老奎用推车推着犁具,牵着老黑,一前一后出了院门。老黑很久没出院门了,走得慢慢吞吞。一路上,很多人都和老奎打招呼,说:“您这是咋啦?都

17、啥年代了,还牵着牛去犁地?再说,那地不是都租出去了么?”老奎却只是笑笑,并不答话。终于到了地边。老奎放下车,将犁具卸下来,放开老黑,让它自己找青草去。这时的太阳,已挪到西边去,将老奎和老黑的影子拉得很长。一袋烟后,终于要下地了。老黑套上了犁具,老奎扶着。”驾!”老奎喊了。老黑缓缓地迈开步子。两趟过后,老奎拄着犁具,喘粗气。老黑也张大了嘴,喘粗气。老奎说:“老伙计啊,再坚持一会儿。你知道吗,犁完这块地,咱俩就正式从田里退休了。”老黑轻轻地甩了甩尾巴,算是回应。西边的太阳越来越矮,脸越乘越红,像是缀上了个秤砣,斜斜地缓慢地往下坠。老奎的脸,和夕阳的脸差不多红。汗流浃背。他喘粗气的声音,和牛喘粗气的

18、声音,重叠在一起,越来越沉重,像两个老旧的风箱。偌大的田野,一个人,一头牛,都披了夕阳的红。只剩下最后一趟了。老奎两腿打战。老牛也是,有些站不稳了。老奎喊:“加把劲,老黑,最后一趟了。”终于到头了。老奎斜依着望,摇晃了几下才站稳。老牛四条腿在打颤。老奎喊:“老黑” 老黑回过头来。老奎看见,老黑的眼角慢慢凝聚了一滴泪。这滴泪缓缓落下去,砸疼了大地。 (选自短篇小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分)A.儿子宝山从不同角度苦苦劝说父亲,最后老奎极不情愿地答应签字,这表明老奎内心有一种强烈的保护耕地和环境的意识。B.儿子对犁地表示奇怪,老奎梗着脖子驳斥,其他人表示奇怪

19、,老奎则笑而不答,运用映衬的表现手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C.文中写人和牛喘粗气的声音“重叠在-起,越来越沉重,像两个老旧的风箱”,兼用比拟和比喻,凸显了人和牛的疲惫衰老。D.小说中主人公老奎老了、牛老了以及夕阳西下的画面共同写出了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变化,间接反映了农村人逐渐脱离农业生产的现状。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口语化是本文语言的显著特点,如“哧溜哧溜地吃着面条”“鼓囊着嘴”我愿咋样就咋样”等,表现了一个纯朴耿直的农民形象。B.“看着一个个烟圈在空中扩散”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表现了老奎内心的悠然自得以及宝山内心的紧张,也为下文老奎爽快地答应签

20、字做了铺垫。C.“西边的太阳越来越矮,脸也越来越红,像是挂上个秤砣,斜斜地,慢慢地往下坠”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了沉重的氛围。D.小说结尾部分叙述老奎驾牛犁地时,穿插了多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沉重、悲凉的氛围,有力烘托了老人和老牛的形象。8.老牛“老黑”的形象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 9.在小说主人公老奎身上,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情感态度?(6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洽,字和仲,临邑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

21、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天启初,诸贤汇进,洽有力焉。迁太常少卿。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洽本赵南星所引,及魏忠贤逐南星,洽乞罢,不许。五年四月,御史李应公希忠贤指劾洽,遂夺职闲住。崇祯元年,召拜工部右侍郎,摄部事。兵部尚书王在晋罢,帝召见群臣,奇洽状貌,即擢任之。上疏陈军政十事,帝并褒纳。寻上言:“祖宗养兵百万,不费朝廷一钱;屯田是也。总督张佳允、巡抚张国彦行之蓟镇,为豪右所阻。遗天施地生之利,而日讲生财之术,为养军资,不大失策乎!乞敕诸道监司,遵先朝七分防操、三分屯垦之制,实心力行,庶国计有裨。”帝称善,即命行之。尝奏汰年深武弁无荐者四十八人,以边才举监司杨嗣昌、梁廷栋,后皆大用。二

22、年十月,大清兵由大安口入,都城戒严。洽急征四方兵入卫,督师袁崇焕、巡抚解经传、总兵官祖大寿等先后至,不能拒,大清兵遂深入。帝忧甚,十一月召对廷臣。侍郎周延儒言:“本兵备御疏忽,调度乖张。”检讨项煜继之,且日:“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强敌宵遁。”帝颔之,遂下洽狱。明年四月,洽竟瘐死。寻论罪,复坐大辟。洽清修伉直,雅负时望,而应变非所长。骤逢大故,以时艰见绌。遵化陷,再日始得报,帝怒其侦探不明,又以廷臣玩祗,拟用重典,故于洽不少贷。厥后都城复三被兵,枢臣咸获免,人多为洽惜之。 (节选自明史王洽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

23、/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更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B.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C.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D.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常,秦时又称为奉常;古代多为九卿之一,主要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B.摄,代理、兼职,一般指低级

24、官员代行较高职权,也用于长官兼理部属职责。C.豪右,文中指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朝以右为上,所以称豪右。D.敕,原专指皇帝自上而下的命令诏书,后也指官长告诫僚属或子孙的训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洽宦海沉浮,身不由己。在魏忠贤斥逐赵南星时,他主动请求辞去官职,却没有得到批准,但最终还是被魏忠贤的党羽弹劾,因此免官。B.王洽勇于进言,多获认可。他向朝廷呈奏的十条军政建议都得到采纳,他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的屯田建议也得到了皇上认可并被立即推行。C.王洽选贤荐能,慧眼识才。天启初年,许多贤才在他的举荐之下才得以进用;任职兵部时,他所举荐的杨嗣昌、梁

25、廷栋,后来都获得重用。D.王洽受到诬陷,含冤而死。清兵进逼北京城,他并无失职之处,却遭到周延儒和项煜的诬告,最终被判处大辟之罪,人们后来都很同情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遵先朝七分防操、三分屯垦之制,实心力行,庶国计有裨。 (2)洽清修伉直,雅负时望.而应变非所长。骤逢大故,以时艰见绌。 14.王洽操行高洁美好,为人刚直,为什么会被下狱?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

26、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注解】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中“暮”“归”两字,表明天色已晚,诗人踏上归途。三四句是说,诗人回顾来路看到山林苍茫,一片青翠之景。B“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中,“荆扉”指简易的柴门。这两句运用了白描手法,显示出诗人与主人之间诚挚的友谊。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中,诗人选取了“绿竹”“幽径”“青萝”的意象,“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D这首诗写的是探访友人的所见所感及琐事人情,读来自然亲切,晓畅清新,也表现出诗人惯有的朗俊豪爽的风格。16

27、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3)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2)归去来兮辞中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表达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3)春江花月夜中“_,_”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之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散文写作中的乡愁,不仅是农耕文化的挽歌,更应该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不应该是过去时, ,有闪回

28、,是原生态,是写实,非虚构,也有梦想。城镇化中的乡愁概念是情感( ),同时也是物质文明的( )。留住乡愁,保存乡村文化记忆,使之融入城市多元化的文脉,才可能有诗意的栖居。 乡愁,是散文的精神土壤。从古到今,个人的生存方式虽有不同,却都离不开与( )的关联,散文是个人的,_ ,是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平衡,这是中国散文传统的审美特征。一部现当代散文史,是时代精神原乡的缩影,是以真切的生命体验书写的。回到生活本身,才有立足大地的散文生活,这也正是生活艺术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归属 趋向 现世 本质B.归依 趋向 现时 本源C.归依 取向 现世 本质D.

29、归属 取向 现时 本源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表达乡愁的散文写作,不是农耕文化的挽歌,而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与原文中句子相比,哪一个表达更好,为什么? (4分)答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下面是某位家长写给老师的一份答谢词,其中有多处不合语体要,请找出四处并作修改。(4分) 多年来承蒙您的雅教,令嫒今年能考取大学,我们倍感开心。您教给她的方法非常有效,她的朋友们也纷纷效尤,您送的书我们都一直都惠存着。您的帮助我们绝不会忘记的,他日有事我们也一定会鼎力相助。近日听说您已忝列名师榜,恭喜您

30、.答: 22下面是央视记者就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马云进行的专访,请概括出他关于进博会的三个观点,每点不超过15字。(5分)在马云看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是因为中国加入WTO之后,大批外国先进制造业进入,冲击了国内一些粗制滥造的产业。同时我国很多企业的学习能力非常强,看到好的企业以后,知道了差距。此次进口博览会,对国内的制造业也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鞭策。马云表示,中国的消费根本还没有开始被挖掘,远远不能匹配我们国家应该有的能力。中国的内需潜力之大,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进博会独具慧眼,由此会实现共赢。谈到“开放”,马云认为,开放不是逼迫别人开放,更不是别人逼迫我们开放,而是自己真正从心里认同

31、,我们需要向世界学习,需要跟世界接轨,这样的中国会赢得更多的尊重。而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助于中国赢得尊重。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 一歌词国旗国旗真美丽材料二:五星红旗,是一种力量,守护着祖国的壮美山河;它是一种情怀,激励着奋斗的中华儿女;它早已带入我们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命的色彩;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也见证祖国一次又一次的腾飞。 2019央视开学第一课材料三:西藏自治区102岁老人次仁曲珍阿妈深怀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天天在自己的家园升国旗,坚持近半个世纪;守护开山岛的王继才夫妇为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