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9 ,大小:66.53KB ,
资源ID:111809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809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新探讨.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新探讨.docx

1、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新探讨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最新探讨李哲禹、崔明花摘要:一、 粮食安全及粮食安全的标准:1、中国粮食定义应与国际接轨,采用“谷物”口径;2、联合国粮食安全定义是世界粮食安全实践中发展的严格的科学概念;3、粮食安全必须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在数量上可分为生存线、标准线、放心线,在质量上走绿色之路,进行标准化生产。二、中国的粮食供求现状及面临的问题:1、粮食增长的缓慢,供求矛盾显露,已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大规模建设占用耕地多,谷物播种面积严重下滑威胁着粮食安全;3、中国是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已成为粮食增长的瓶颈;4、农民土地经营规模过小、从农人口过

2、多、集约化程度低,农产品生产的成本高、效益差、效率低、竞争能力差;5、发达国家垄断集团控制世界粮食市场,掌握定价权、话语权,实行生物能源战略,威胁着全球的粮食安全;6、气候变暖和人口增长影响粮食安全,各种自然灾害减少产量而人口增长粮食消费增加,出现供求关系紧张。三、必须采取的政策措施:1、对粮食安全要准确的认识和判断,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2、粮食生产的主要潜力在西部和东北,必须保护现有耕地与开发西部结合起来;3、加快实现农业集约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谷物产品率和劳动生产率;4、实施增产和节约并重的方针政策,实行奖罚分明的制度;5、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大投入,提高抗灾能力,特别是投资重点转移

3、到西部和东北;6、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符合中国国情,但不是解决粮食安全的唯一出路,必须与扩大耕地结合起来;7、提高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是解决粮食安全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放在与计划生育国策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关键词:粮食安全标准、粮食供求、面临挑战、政策建议粮食是指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植物性食物,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关系到人类共同繁荣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当前,世界上面临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也接踵而至。而其中最要紧的恐怕就是粮食危机了。纵观世界,除了少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外,多数国家缺少粮食,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农业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口达10亿,生存

4、权利也被剥夺。我国虽有较好的农业基础,粮食(谷物)产量突破4.5亿吨,但仍然存在粮食安全隐患,值得注意防范粮荒,确保粮食安全。一、粮食概念及粮食安全标准1、粮食安全概念的界定国际通用的粮食定义是指谷物,包括小麦、大米、玉米、高梁、小米、大麦和燕麦,而中国的粮食包括了薯类和豆类。西方把薯类当蔬菜、豆类当油料归类统计的,因此国际和中国粮食口径不同直接影响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水平等指标的计算和应用,影响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我认为我国应该调整粮食概念的界定,不能把薯类和大豆包括在粮食里,因为,一是在我国现实生活中薯类特别是土豆还是当菜吃,没有象“困难时期”一样当饭吃;大豆主要是榨油,很少一部分用于主

5、食。二是这样归类统计可避免中国有意扩大粮食产量之嫌。三是粮食概念可与国际接轨,无论统计换算还是经济分析将减少不少麻烦,且能确保国际的可比性。这样,我国的粮食内含的界定调整到国际上通用的“谷物”范围上来,即粮食只包括小麦、大米、玉米、高梁、小米、大麦和燕麦及其他杂粮(本文以“谷物”概念来比较分析和论述)。2、“粮食安全”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粮食安全”的概念最初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上世纪70年代初首先提出来以后,随着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的活跃以及WTO谈判需要有统一规范的概念,并逐步走向完善。联合国粮农组织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粮食安全”的背景:一是1972年至1974年间不少国家由于连续几

6、年的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出现粮食短缺情况;二是60年代初的世界30亿人口到70年代初猛增到40亿,人口刚性增长的同时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粮食需求大量增加,推动粮食价格成倍上涨;三是随着粮食短缺、价格上涨,在世界粮食市场出现争夺、垄断,发达国家借机控制,大发横财,发展中国家人民缺粮埃饿,出现了二战后严重的粮食危机。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4年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各国首脑会议,第一次研究粮食问题,并通过了两个文件,一个是清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罗马宣言、一个是世界粮食安全的国际约定。在这两个文件中首次将“粮食安全”的概念确定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需要的粮食”。但因

7、这种“粮食安全”定义表述过于简单,只从粮食需求角度定义是不够的。于是1983年时任世界粮农组织总事干的爱德华萨乌马把1974年的“粮食安全”定义改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定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到和买得起能需要的基本食物”。他把粮食的需求和能得到的可能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定义,即“买到”就是意味着生产足够的粮食,“买得起”就是人们有收入,有钱能买粮食或基本食物,而且其程度又界定为“所有人”和“任何时候”,对粮食安全标准的要求更高了。到1990年时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一项共同声明,说“食物安全意味着所有人随时能够获得保持健康生命所需要的食物。可持续食物安全旨在不损害自然资

8、源的生产能力、生物系统的完整性或环境质量的情况下达到此目的”。这里的粮食安全定义表述有新的变化,即“粮食安全”改为“食物安全”食物安全的前提条件是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不能受到破坏。可见“粮食安全”的定义的表述更加严格、严密,越来越科学。到1992年联合国粮农历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召开世界营养大会,从营养学的角度对“粮食安全”的表述又有了新的补充,即“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安全营养的食品来维持健康生活”,增加了营养安全的内容。到了1996年时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委员会作出了新的归纳,表述为“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

9、健康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能实现了粮食安全”。此表述比前一些表述更全面、更准确,标准要求进一步提高。我认为,“粮食安全”的定义,从横向分析,既包括了空间、时间、主体、数量、质量方面的要求,也包括了增加居民收入、实施国际援助、保证粮食储运等含义,可以说表述是比较全面的;从纵向分析,它不仅包括了全世界和各个国家的两个宏观层面,也包括了家庭和个人两个层次。从“粮食安全”的一般意义上讲,都是从一个国家角度来研究的,故本文主要是探讨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3、中国“粮食安全”内涵及安全线每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都有自已的特殊性。联合国的粮食安全定义具体到各国,各国的国情不同,其含义也有不同。因为各国

10、经济发达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其食品结构也不同,随着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需求结构又发生变化。因此,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不同阶段,粮食(食品)的需求就不同,如粮食的直接消费多的低水平阶段,肉蛋奶的消费就少;反之,肉蛋奶消费多的时候,粮食的直接消费就少,但不论食物结构发生什么变化,都是以粮食作为基础的,为了保证粮食安全既要研究其数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又要研究其储备、运输、保护生态等,即粮食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都有要进行细致的研究。根据中国国情,我国的粮食安全简单的套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是不够的。我赞成魏鹏对我国粮食安全内涵的理解,概括起来有生产、流通和消费

11、三个方面的安全问题。它包括了五个方面的内容:(1)保证粮食国内的自给率:中国粮食白皮书承诺在95%左右,有的学者认为90%左右比较合适。笔者认为在数量上应该100%实现自给,在品种上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行调挤满足国内需求。这个粮食安全的数量指标不仅掌握自给率,还要把握粮食的人均占有量指标,有的学者认为350公斤,有的学者说350-380公斤,笔者认为,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应该不同的消费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安全线标准。(2)适度的粮食库存率:联合国粮农组织约定的粮食库存率为年消费量的17-18%。中国的储备粮的水平大大陆高于这个比例,有的说“中国三年不产粮食也饿不着”是过于夸大。储备过多

12、也不好,会造成损失浪费,增加很大的财政负担,增加粮食成本,因此,中国保持25-30%库存率是比较适度的。(3)买得起粮食的城乡居民收入:中国的农民粮食是自产自用,一般情况下粮食安全不会成问题,但丧失劳动力的伤残人员、五保户等困难农民应以社会保障政策,保护起其粮食安全;在城镇10%的最低收入户和困难户也必须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确保他们的粮食安全。(4)保护生态环境:不许毁林、毁草开垦,防止水土流失,所有的荒山秃岭栽树种草,保护湿地、湖泊江河不受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尽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防止土地板结等等,粮食安全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13、(5)保证食物安全:生产的粮食、加工的食品符合国家和国际的卫生标准,生产绿色食品,让人们食用放心食品,同时要满足人体健康需要的营养要求。根据联合国粮食安全委员会提出的粮食“足够”二字,结合各国国情设定量化标准,如粮食自给率多少,库存率多少就是粮食在数量上的安全线;保障买得起的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就是尊重人的生存的生命线;按照国际、国内标准生产粮食和食品就是粮食安全在质量上的规定性。这些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就是粮食的安全线。各国的粮食的人均占有量对于衡量粮食安全程度尤为重要,因为粮食总量的多少只能说明生产的数量多少,不能说明数量够不够,只有人均占有量的多少才能反映包括人口增减、谷物的生产多少等因

14、素在内的粮食(谷物)数量的安全程度。因此,粮食人均占有量指标是研究一个国家粮食(谷物)安全的核心指标。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经验及今后发展展望,笔者认为,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有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三个不同的标准。第一个粮食安全线是生存线,即人均粮食占有量在250公斤以下。我国历史证明,上世纪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国人遇到天灾人祸的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产量(豆类和薯类在内)大幅度下降,从1958年的2亿吨减少到1960年1.4亿吨,比前一年下降2650万吨,人均占有量由304公斤减少到210多公斤,百姓吃不到肉、蛋、鱼,以野菜、树叶、树皮充饥,老百姓的生存难保,弱势群体-老人和孩子的死亡率急速上升,

15、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下降457,总人口减少304万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粮食是“宝中之宝”的真理,粮食的人均占有量“250公斤以下”成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存线。第二个粮食安全线是温饱线,即人均占有量达到350公斤以上。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生活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国家也宣布我们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目标,解决了温饱问题。为什么350公斤以上是温饱线?以2005年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消费用粮作为依据论证350公斤的温饱概念。据统计,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直接用于口粮消费1896公斤/人;消费605公斤肉类,耗粮1084公斤/人;消费蛋类183公斤/人,耗粮311公斤

16、/人;消费奶类18公斤/人,耗粮72公斤/人;消费鱼类259公斤/人,耗粮22公斤/人,共计生活消费粮食3583公斤/人。虽奶类消费比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以外,其他主要食品已达到世界中等国家的水平,因此城乡居民对生活改善程度是比较满意的。第三粮食安全线是标准线,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人以上。不少专家学者把我国粮食安全标准设定为350公斤或380公斤,我认为中国的安全标准线应该是400公斤以上。一是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标准,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必须增加肉类需求,带来畜牧业的大发展,势必增加粮食消费。如目前我国奶制品的消费量很低,需求增长很快,要达到

17、人均100公斤水平,这一项就得增加40公斤粮食。二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粮的水平也会显著提高;三是按联合国的要求,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将17-18%的储备比例提高到25%,增加库存,保证三个月的周转粮,留有充分的余地,防止万无一失,保证全国的粮食安全,因此 ,没有400公斤/人以上的数量是不够安全的。此外,我们还要设定放心线,即人均粮食占有量提高到450公斤以上。据2006年的统计,发达国家的谷物的人均占有量为895公斤,不愁粮食缺,放心谋发展,搞福利。2005年美国人均直接谷物消费为1772公斤/人,肉类耗粮食1687公斤/人,蛋类耗粮87公斤/人,奶类耗粮1026公斤/人,鱼

18、类耗粮19公斤/人,累计年消费粮食4762公斤/人。中国要经过20年的努力达到这个水平就可以了,那时我国的就谷物总产量应达到7亿吨以上。二、中国粮食供求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中国一惯把农业放在基础地位,解决“三农”问题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把粮 食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大事,采取积极正确的方针政策,确保粮食稳定增长,除了1959-1961年天灾人祸造成的三年困难时期的粮荒之外,一直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用世界不到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多的人口,是世界的奇迹,是对人类的贡献。辉煌的成绩必须肯定和发扬,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出现了不可忽视的新问题

19、。1、粮食增长缓慢,需求增速加快,供需矛盾显露粮食生产除国家对农业的政策、科技水平、耕地增减、劳动者的素质、投资力度等主观因素制约外,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增长缓慢,甚至长期徘徊,但需求却刚性增长,供求矛盾显露,物价上涨、生活吃紧。如我国粮食(谷物)生产量2亿吨上到3亿吨经历了1970-1982年12年的时间;3亿吨到4亿吨经历了联产承包政策产生效应1982-1990年8年较短时间;而4亿吨上到5亿吨台阶已近20年还未达到,一直徘徊在45亿吨左右,年增产不到1%。这几十年人口在不断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鱼等副食消费猛增,谷物的消耗大幅度提高。如表1。人口、粮食产量、生活用粮

20、增长情况表1年度人口粮食生活用粮总人口(万人)增长率(%)总产量(万吨)增长率(%)人口人均占有(公斤)总量(万吨)增长率(%)19901143338014078119435433126199512112159341612234338380159200012674346440522-2632040187472005130756317427765632739335-212006131448053450995434339508042007132129052456321234539098-111990-2007156119-9180注:1990-2005年数为5年间隔比较数从表1的数据显示:1990

21、年-2007年17年间人口增长了156%,年均递增率为09%,粮食年均增长07%,人口的增长速度略高于粮食增长,人均占有量减少9公斤。这对粮食的安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中的生活用粮是不包括工业粮和种子粮的,城乡居民的口粮和肉、蛋、奶、鱼生产所需用粮,这17年间增长18%,超过生产增长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幅度为1%,高于粮食增长幅度的30%,因此,粮食的消费率由1990年的812%,2007年增加到857%,能够用于储备的粮食比重也由1990年接近20%下降到15%以下,达不到粮食库存率要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要看到总量的增加,还要看到用粮结构的巨大变化。口粮和副食用粮结构表2年度用粮合计(

22、万吨)口粮主要副食生产用粮总量(万吨)比重(%)总量(万吨)比重(%)主要产品生产用粮(%)比重肉类(%)蛋类(%)奶类(%)鱼类(%)1995383802541266212968338657258228420004018724008597161794036692292379200539335198955061944049464221359852006395081954449519964505639206668820073909819120489199785116182157293增或减19-2485414982873942716递增率02-2337342114246 表2的数据显示。我国用粮

23、结构的新变化。第一个结构,口粮和副食生产耗粮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口粮占的比重由1995年的662%。下降到2007年的489%,年递减23%;而肉蛋奶鱼生产耗粮比重由338%升到511%,年递增率为37%,远高于口粮的下降速度。第二个结构是副食生产用粮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 ,1995年到2007年肉类生产用粮比重由657%降到618%,说明食肉特别是耗粮多的猪肉消费数量减少,但年用粮的比重大,年递增率达3.4%;奶类生产耗粮由1995年的294万吨猛增到2007年的1450万吨,增加近5 倍,年递增率高达14.2%,且今后继续快速增长。从以上的两个结构的变化中看出两趋势:一是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24、的提高,直接食用谷物的数量逐年减少,而肉蛋奶鱼生产耗谷物的数量逐年增加;二是追求营养健康的饮食,吃肉类特别是吃猪肉的数量逐年减少,而蛋奶鱼特别是食用奶类的数量将继续稳步增加。两个趋势的出现将大量的粮食(谷物)转移到肉蛋奶鱼的生产上,是符合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规律,也将会出现我国粮食供求吃紧的情况,需要正确的宏观决策,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人口、谷物与需求的测算表3年度人口(万人)谷物产量(万吨)谷物的需求量(万吨)其中余缺人均占有量(公斤)口粮(万吨)工业用粮(万吨)饲料用粮(万吨)种子用粮(万吨)数量(万吨)比重(%)199512112141611420962400836201296815

25、00-485-1234420001267434052244295223734243161791500-3773-8532020051307564277645349195544865194401500-2573-5632720101341244608047620190905350213801800-1540-3234320151375004960049840186305890235201800-240-05360202014600053430527001830064802587020507301437920251445005756055830181007220284602050173031398

26、20301482006200059250180007840313102050275046418注:(1)人口的增长按实际的5增速 (2)谷物需求量测算:口粮农村按2007年前的年均减少速度1.4%测算,城镇按2.1%增幅测算;工业用粮未包括豆类、薯类;饲料用粮按肉蛋奶鱼产量乘以肉1.8、蛋1.7、奶0.4、鱼0.85系数求得。改革开放29年饲料用粮年均5%递增,以后各年按增2%测算;种子按产量的3%计算。 (3)谷物产量测算:1995年到2007年实际年均增幅为0.8%,以后各年的增幅按1.5%测算。表3说明,我国粮食(谷物)产是的增长是缓慢的,建国以来的农业生产发展实践证明,增加一亿吨产量需

27、要10 年左右的时间,甚至更长一点时间。我国谷物产量在联产承包的好政策下经过十年的努力上了3到4亿吨的台阶。由于种种原因,1992年突破4亿吨大关后过了17年还未能上5亿吨的台阶,照这样下去不可避免的扩大供需矛盾。表3中数据显示。1995年谷物缺口1.2%,485万吨,2005年缺口扩大到5.6%,2573万吨,搞不好缺口继续扩大。可以设想:在国家调整粮食政策,大力增加投资,确保谷物产量的增速年均1.5%的前提下,十年后开始出现粮食自给自足的好局面,到2020年时人均占有粮食(谷物)有望突破400公斤,达到安全标准线。中国10年后成为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中国的谷物长期徘徊在5亿吨水平,人口和

28、需求刚性增长,就会出现粮荒,这不仅是中国百姓饥饿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全球的大问题,真的会出现莱斯特布朗所提出的“2030:谁来养活中国”担忧。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粮食自给率90-95%就可以,不足部分由国际市场进口解决。今年人大会上农业部副部长明确表示我国粮食自给率95%就可以。我认为这种想法和粮食策略不符合世界谷物市场和中国国情的。我们不能小看中国谷物市场的1%,1%就是400-500万吨,5%就是2500万吨,10%就是4500-5000万吨。当今世界正处在粮食危机,10多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发达国家趁机垄断,谷物和食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能靠世界市场,自给率95%

29、不行,90%更不行。总量必须100%自给,品种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调挤。朝鲜在金日成在世时要占领800万吨高地(粮食产量),未来能实现,现在的产量还在400-500万吨,百姓饿肚子,儿童营养不良,还饿死不少人,日子过得艰难。金正日改善人民生活的标准就是让人们吃饱饭,喝上肉汤。朝鲜的800万高地就是人均占有粮350公斤。我国自给率95%,就得进口2500万吨,是7000万人口的一年用粮;自给率 90%,就得进口5000万吨粮,是1.5亿人口的一年用粮。这么多的谷物哪个国家能供给呢?第三世界国家不行,只有产量高、人均占有粮水平高的发达国家,“谁来养活中国人”成为现实。这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遏制中国

30、发展的绝好的机会,中国会在经济上,政治上处于被动的地位,国内也会出现严重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因此,中国在粮食问题上决不能松口,谷物总体数量上一定要作到100%自给。2、大规模建设使耕地逐年减少构成粮食安全的威胁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然进行大规模建设。无论是工业现代化还是国防现代化都要进行大量的项目建设;要有发达的物流、人流必然要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推进城镇化必然要转移农村人口,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又必要建设大量的楼、堂、馆、所;既要建设又要保护生态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农业还要承受地震、水灾、旱灾等等。这些都成为占用耕地或减少耕地,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但主要是各项建设用地成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如城市建设一项2007年全国征用地数量为121600公顷,是2000年的44700公顷的2.72倍,年均增幅为81%,但是耕地由于中央控制年均降幅为1%,降了30年,已触及红线。表4数据显示。耕地与农作物、谷物播种面积变化表4年度耕地农作物播种谷物播种总面积(万公顷)人均面积(亩)面积(万公顷)占耕地比重(%)面积(万公顷)占农作物比重(%)195516775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