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42.55KB ,
资源ID:111792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792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十大家训名联赏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十大家训名联赏析.docx

1、十大家训名联赏析 古代十大家训名联鉴赏 对联文化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 它是对仗工整, 平仄协调的对偶语句。也就是说它是用精炼,工整,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客观 事物,表达人的思想情绪,情感的一种特殊文学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与律诗,词,赋,骈体文等文学体裁,有着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可以说,对联就是由它们演迆,浓缩,变化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形式。 三千年前,中国先民就已使用对偶句了。商周两汉以来诗人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以来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在文字上做了原始积累。对联起源于何时,说法不一,在清朝时就有两种论点,有人说起源于南北朝,有人说起源于五代,纪昀就是持后者观点的。

2、有人考证中国第一副春联是后蜀主孟旭所作,即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在秦汉时期,中国就有悬挂桃符用以驱鬼镇邪的习俗。到宋 朝时,北宋王安石有诗曰: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诗句中的 “曈 ”字,意思是黎明时分。这两句诗就是记录当时人们在过新年的习俗,即在天将亮的时候,更换悬挂的春联。 春联古人称作桃符,因为当时它是刻在桃木上的对联文字。到有了纸张以后,对联就可以书写在纸上了。如果说千家万户挂春联在宋朝时已经形成习俗,那么在此后的元,明,清 各朝代,对联就已经普及到了各个领域,从民间至皇宫,从文人雅俗到商贾标志,三教九流无不应用对联。 汉语词义和汉字字形的特点决定了使用汉语

3、、书写汉字的文 人对于 “对偶 ”的修辞手法情有独钟。 盛唐以后形成的格律诗、律赋,对偶严格精密,对偶句已经是诗文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独立性在渐渐加强。 对联就是由格律诗的对偶句和骈赋的俪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因此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以驱鬼 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 语写在桃木板上。根据宋史 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 昶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则对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宋代以后,中国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北宋诗人 王安石诗中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

4、换旧符 ”就是当时过年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 “桃符 ”。 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 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 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 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对联这种文体,必须具备四个特点,即:字数相等,断句一 致;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对联有多种分类方法。 对联按字数分,可分为三种:字数在 10 个以内者,称为短联;字数在百字以内,称为中联:字数在百字以上,称为长联。但这种划分并不严格,通常也有人将几十个字的对联称为长联的。 按

5、使用场合分类,对联可以分为家居门联,宫廷殿堂门联,庙宇宫观门联等。 按内容分,对联可以分为节令联(如春联);喜庆联(如贺 联);哀挽联 (丧事悼念挽联 ),名胜联(山水园林建筑景亭,殿阁,堂馆,寺庵庙观)等。 还有按艺术特点分类的,如叠字联,情趣联等。 还有一种联,是文人墨客写了用于自勉和表现修养心得的对联。例如,曾国藩曾经作有关于修身的两副好联,一副是:“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另一副: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 最简单的对联是短联。如 “春花;秋月 ”。 “水底月;镜中花 ”。“东西南北;春夏秋冬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等。

6、下面我们举几个名联的例子。 在孔子老家山东曲阜, 孔庙衍圣公府正门有副楹联,上联是: “与国咸休,安宫尊荣公府地 ”。下联是: “同天并老,文章道 德圣人家 ”。这副楹联是明朝宰相李东阳所撰, 清朝大学士纪晓岚所书。 上联 “宫 ”字上缺一个点, 下联 “章 ”字下的一竖贯通“曰 ”部,这可不是纪昀的笔误,而是有意而为,是有寓意的。 “宫 ”字上面没有一点,寓意“富贵无顶 ”; “章 ”字下的一竖贯通 “曰 ”部,寓意 “文章通天 ”。孔府前上房的楹联是:“道德为师, 仁义为友;礼乐是悦,读书是敦”。西偏堂的楹联是:“蔼若 春山,澄如秋水;仁为人德,吉是鸿义”。这两个楹联都是颂 扬仁义道德的。

7、 对联特点 1、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 横批组成。贴在右侧的称为上联,贴在左侧的称为下联,贴在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内容是横着书写的。横批对于春联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常为四个字,也有五、六个字的。横批的意思要与上下联相配合,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对联对于横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对联的上联和下 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 少的只有二言、 三言,多的有几十、几百言的长联,由几个分句组成,不管怎样,对联的上联和 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如常见的一副春联:“又是一年春草绿, 依旧十里杏花红。 ”1925年,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 “要革命的靠拢来; 不革命的走开去。 ”反映农村改

8、革成就的春联: “除旧岁家中储粮十担; 迎新春银行存款千元。 ”横批 “有吃有穿 ”。每联上下联字数都相等。 2、讲究对仗工整 :对联的对仗除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外,还要求句法相似。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句式相当,词 类相同,结构相应。 句式相当,指上联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联也必须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联是二、四句式;则下联也必须是二、四句式。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四三句式,即 “横眉冷对 千夫指;俯首甘 为 孺子牛。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是二四 句式,即 “只许 州官放火;不准 百姓点灯。 ”再如 广东新会县杜源叱石山写景的对联,其一: “月暄穿石水;风

9、折断岩烟。 ”是二三句式, 即 “月暄 穿石水; 风折 断岩烟。 ”其二: “鸟语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间丝竹; 山云笼树色,天然图画,何劳笔下丹青。 ”是二三、二二、二四句式,即 “鸟语 和溪音,自在 笙簧,不假 人间丝竹;山云 笼树色,天然 图画,何劳 笔下丹青。 ”词类相当, 是指要使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词性相当,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语气词对语气词,迭词对迭词。如北京 碧波寺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一“庭 ”对“十亩 ”是数量词, “芳草 ”对 “藤花 ”是偏正式名词, “围”对 “落 ” 是动词, “新绿 ”对“古香

10、 ”是偏正式名词。 再如济南趵突泉联: “画阁镜中, 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 听写成山水清音。 ” “画阁 ”对 “飞泉 ”是偏正式名词, “镜 ”对 “云 ”是名词, “中”对 “外 ” 是方位名词, “看 ”对“听 ”是表示动作的动词, “幻作 ”对 “写成 ” 是动词, “神仙 ”对 “山水 ”是名词, “福地 ”对 “清音 ”是偏正式名词。 再如晚清年间, 云南某地农民对地主豪绅愤慨时而作的 一副春联: “咦,哪里放炮?哦,他们过年。 ” 咦“”对 “哦 ”是象声词, “哪里 ”对 “他们 ”是代词, “放炮 ”对 “过年 ”是动词。 结构相应,是指构成对联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应该相

11、同,如上联是主谓结构,下联就应该对以主谓结构;上联是动宾结构, 下联就应该对以动宾结构等。如辛弃疾纪念祠联:“力挽河 山,浩气贯日月, 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 夕光冲牛斗, 剩有悲壮词千篇。”其中, “力挽河山 ”和 “名垂宇宙 ”都是主 谓结构,并且其中的谓语部分又是动宾结构; “浩气贯日月 ” 和“夕光冲牛斗 ”也是主谓结构,并且谓语部分也是动宾结 构; “空余英雄心一颗 ”和 “剩有悲壮词千篇。”是动宾结构, 并且宾语部分又是补充式的结构。又如山东泰山南天门联: “门辟九宵,仰步三天胜迹;阶崇百级,俯临千嶂奇观。 ”门“辟九宵 ”和 “阶崇百级 ”都是主谓结构,且谓语部分又是动宾结

12、构“仰步三天胜迹 ”和“俯临千嶂奇观 ”都是动宾结构, 并且宾语部分偏正结构,结构完全相同。 3、讲究平仄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 基本上一致。强调平仄,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有 音律和谐美。对联的平仄要求平对仄,仄对平。 也可以 “一三 五不论 ”(即句中第一、 第三、第五等处于单数位置的字可以 放宽要求),但是要 “二四六分明 ”(即处于句中第二、第四、第六等双数位置的字必须严格按平仄要求)。所谓平仄,古 代的 “平 ”指的是平声, “仄”指的是上声、 去声和入声。 现代的平仄是指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分的, 一、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三、四声(即上声和去声)为仄声。

13、如鲁迅先生写 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此联的平仄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又如向楚所撰四川眉山三苏祠联: “北宋文章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 ”此联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如贵州黄果树瀑布观瀑亭悬一联: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此联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可仄可平平 ”下联中标 “可 ”字处者,表示不合平仄对应的规律,但是根据 “一三五不论 ”的原则,可平 可仄者是在一、三、五位置上,是允许的。 对联讲究平仄,读起来音韵铿锵,有节奏感, 富有音乐美。 要讲究平仄,就必然要

14、求上下联词性相同的地方不能同字。因为如果同字了,就必然会破坏平仄相对的规则。例如有一副旧社会戏楼 对联: “少唱点雪月风花免得心猿意马; 多演些忠孝仁义挽回世道人心。 ”唱“点 ”的 “点”和 “演些 ”的 “些”意思相同, 但不能同字,如同字,就不能对仗了。 但是,根据辞不害意的原则,为了表达的需要,同字在特殊情况下不得已也允许出现,也会被人接受。这当然影响平仄了,但这就已经属于宽对一类 了。宽对对于平仄和对仗的要求不是很严的。如明代户部右 侍郎张津任南安知府时, 为海宁县谯楼撰一联提倡廉政: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 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 ”其中就出现了二字、四字、八字三个位置上的同字,

15、但是,由于此联 内容意义深刻, 人们就不在乎它的平仄不合规律了。 再如周恩来挽蔡元培联: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 命;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此联中的第一、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等七处 出现了同字。但是,此联把蔡元培先生一生中的伟大贡献作了高度的概括,内容精炼,人们也就不会去计较它的平仄是否合规则了。 意义相近、 相关或相反 从内容上看, 每一副对联都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特殊情况例外,如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无 情对。对联上下联的意义相同、 相近、并互相补充、 深化的,叫正对;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内容上互相映衬、互相对 照的,叫反对。 如董

16、必武题南湖革命纪念馆联: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 风云世界,逢春蛰起, 到处皆闻殷殷雷。 ”这是正对,上下联互相补充、深化,表现了南 湖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影响, 对革命的伟大贡献。 再如有一副挽李大钊的对联: “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 固无憾; 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 ”这是反对,把李大钊的为革命而 “奋斗 ”和“牺牲 ”,与其它有的人的 在压迫下 “生活 ”和 “呻吟 ”,两相对比, 歌颂了李大钊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从上下联的关系看, 大多数对联的上下联是并列的,这通常叫做 “平对 ”。例如,何香凝挽廖仲恺: “夫妻恩 今世未全来世有;儿女债两人同

17、负一人完。 ”此联写的是廖仲恺被反动派杀害以后,与妻子儿女永别。上联是从妻子的角度写的,下联是从子女的角度写的,是并列的两个方面。 但也有上下联是顺承的, 这叫做 “串对 ”。例如, 杜甫的诗 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一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联上下联之间是顺承关系,即下联是上联的继续。当然,顺承关系还包括条件与结果,先后连接,转折连 接等关系。 但是,在对联中不能出现 “合掌 ”,即上下两联事意重复。如: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这里, “宣尼 ” 和“孔丘 ”是同一个人; “悲 ”和 “涕 ”是同义, “获麟 ”和“西狩 ”指的是同一件事。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

18、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古 代汉语的词性分类与现代汉语不同),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 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 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联的平仄要求为“仄起平收 ”, 即上联韵脚为仄声的话,那么下联韵脚便要平声收尾,谓之 “仄起平收 ”。至于对联中, 偶有 “平起仄收 ”之现象, 但应视为 变格,不应视为对联的常例。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不 宜重复。(无情对不在此列) 关于对联的规则

19、,在李渔笠翁对韵中有这样的记载: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天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朝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云叆叇,日曈曚。蜡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 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迹。 中国的对联非常的巧妙的运用了谐音、拆字、对仗等各种技巧,交融了中国最精髓的言语文明,具有非常弱小的吸引力气。 对联分类 一、按用途分 1、春联:新年专用之对联。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

20、争 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 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 比南山。(寿联) 3、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 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 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双手劈开 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屠户)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 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 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7、言志联

21、: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杨邦乂)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袁世凯) 8、祝寿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 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有庆。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 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9. 训联 :即挂挂或张贴在门上家训对联 ,及写入家训或家书中的的对联。如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此联出自钱氏家训,要求持躬严谨,洁身自好,严禁骄奢淫逸,是其中相当醒目的内容。这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按位置分 1、楹联:挂于楹柱之上,住宅、机关、传统建筑等处所用。 2、门联:贴于大门之上 3、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

22、联。 三、按艺术特点分 1、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如:莺莺燕燕,翠翠红红, 处处融融洽洽;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上 海豫园)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秦 皇岛孟姜女庙) 2、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如:佳山佳水佳风 佳月,千秋佳地;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 几辈痴人。 (朱元璋) 3、顶真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 字。 如: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唐寅) 4、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 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如:鸡鸣茅屋听风雨;戈盾 文章起斗争。(老舍赠茅盾) 5、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

23、个独体字;有人细分 为“拆字、合字、析字 ”等。 如: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 烟夕夕多。 6、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如:树上桐 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屋前园外,屋 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7、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 通州通南北(乾隆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纪 晓岚 )。 8、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 整。多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 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联。如: 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三星白兰地;六月黄梅 天。(何淡如) 9、回文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如:马歇尔歇马, 华来

24、士来华。(事件报纸标题)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黄山 落叶松叶落山黄。 10 、最长的对联:作者是清末重庆府江津县的秀才锺云舫,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 1904 年)在成都狱中为抒发愤懑而 1612 字。写的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上下联合计 古代十大家训名联 训联是家训的一种文体形式, 如文训诗训言训庭训等, 是经典之经典。家风是家训的土壤,家训是家风的精华, 良好的家风和家训体现着时代特色和人文色彩。优良的家 训家风是寄托长辈希望,明晰伦理人情,教育子孙成长, 和谐邻里关系,推进人类进步的重要载体。 ( 一)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这是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撰书并悬于

25、大厅用以自励的一 副对联。选自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八。 上联语出明范立本明心宝鉴训子篇:“至乐莫 如读书, 至要莫如教子。 ”意即不仅把读书视为最大的快乐, 还把教育子女当作最要紧的事情。宋柳屯田(即柳永)劝 学文说:“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 严,是亦不爱其子也。 ”无论古今, 都应把教育子女当作 “至要”之事,予以重视。如何教子呢?中国历来倡导“居家务 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朱子治家格言)。所谓义方,就是教之以为人行事应该遵守的伦理规范和道理。 左传隐公三年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宋人 刘清之的戒子通录辑录了家颐如何教子的一段箴言,把教子以义方更加具体化,

26、对后人教子不无启迪: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父子之间不可溺于小慈。自小律之以威,绳之以礼,则长无不肖之悔。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人家子弟惟可使觌德,不可使见利。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安徽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大夫第也有一副教子联: 继先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孟子云:“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章下)。下联即由此而来。“寡智”即智谋少、嗜欲淡,利于习静,排除杂念,静养修性。“寡营”,即欲望少,不为个人营谋打算。“守默共无吝,抱冲俱寡营”(唐韦应物与韩库部会王祠曹宅作)。

27、少思虑、少钻营,保持心安体静,自然有利于养生。明人谢肇氵制就说:“余见高寿之人多能养精神,不妄用之,其心澹然,无所营求。”(五杂俎人部一) ( 二) 宁静而致远 ; 澹泊以清心 上联语出文子上仁:“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亦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的“宁静”指清静寡欲,不慕荣利。亦指环境和心情的安定平静。意谓不宁静就不能加强自身修养,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所以 诸葛亮总是告诫后人 “志当存高远。 慕先贤,绝情欲。 ”(诫外甥)如何做到宁静致远?唐代诗人白居易的 续座右铭也许对今人有启发:“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 如,贵贱安

28、足论?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宁静致远,不但是修身的要旨,且是养神的必然要求。宋欧阳修也说:“养神于静则安。”(欧阳文忠公书示子侄)应该说,宁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名利所诱,不为灯红酒绿所吸引,守住心灵 的一片净土, 保持心境的平和, 享受平静的生活。 故有人说: 最好的心情是宁静。 下联的 “澹泊” ,指恬淡寡欲。 明姚舜牧曾说: “澹泊二字最好。澹,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无他妄 念,此心多少快活。反是以求浓艳,趋炎势,蝇营狗苟,心劳而日拙矣,孰与澹泊之能日休也。”(药言)。“清 心”指心地清净, 无思无虑。 清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 白云观:“问及长生久世之道,则以清心寡欲为要。”意谓 只要能澹泊自守, 清心寡欲, 就能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心态,得亦不喜,失亦不惊,有利保持心理的平衡。 宁静、澹泊的精神状态,能激发人体自身的生理调控 机制,从而使机体内部实现恒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