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78.20KB ,
资源ID:111764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764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docx

1、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第一章 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2、 实验教育学及其代表人物:19世纪末,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后,欧洲一些教育家开始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上的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个实验教育学派。德国代表人物莫依曼,法国代表人物比纳和西蒙。3、 桑代克及其科学教育心理诞生及其标志桑代克从从1896年起,就开始了对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后来又研究了人类学习及其测量,他在学习的实验与测量研究的资料基础上,于1903年出版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4、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特点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在大量的学习实验与测量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这与从前仅仅是普通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移植,特别是缺乏实验支持的教育心理学根本不同;2.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建构出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即三大组成部分,这是从前的教育心理学难以比拟的。5、连接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把刺激与反应作为心理或行为的最高解释原则或公式;(2)把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3)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外部现象与外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6、认知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而形成的

3、“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7、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仍是心理现象的发生机制与解释原则,但这种联系不是直接的、机械的,而是存在一个“有机的内部状态”的中介环节;2.学习是通过主体对情境的领悟而形成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而实现的;3.强调注意学习的外部条件与内在条件,同时也强调注意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8.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尊重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与人的差异。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能适应变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在学习观上,他们学习是获得自我经验,强调“学习者中心”,即以学习者的愿望、需要、兴趣、情感,尤其是

4、人格在学习中的作用,将自发性和主动性看成学习的动力。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9、现代信息加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将人的认识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与原则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第二章 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1、 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是以不同的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2、 大学生身心活动的基本特点与教育(一) 身体形态的发展特点:具体来说,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由生长发育期进入生长稳定期,各

5、项生长指标增长缓慢。(二) 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特点:内脏器官与机能趋于成熟,心率逐渐减慢,每搏输出量逐渐增加,血压逐渐升高接近成人指标;大学生的神经系统的生育也已接近成人水平(三) 大学生性成熟大学教学应该根绝大学生生理发展成熟的程度,既要求他们学习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承担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另外也要引导大学生注意劳逸结合,以免负担过重,影响整个的身体健康,另外由于大学生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度已接近成人,加强生理卫生的指导,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婚姻,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显得尤为重要第三章 高校学生学习生理概述1、学习的含义(1) 广义的学习: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和行为

6、倾向的变化;(2) 侠义的学习:即学生的学习2、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领域的学习、技能领域的学习,并将每一类从低到高分为若干层次3、 加涅的按学习结果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4、 冯忠良按学习内容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5、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论(1) 学习是联结的观点;(2) 尝试错误的观点;(3) 三个学习定律;6、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1) 操作条件反射的含义:操作性条件下的条件反射(2) 强化的观点: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7、 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1) 顿悟的含义:学习

7、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应,而是对问题清静的整体知觉和理解的前提下做出的有组织反应。(2) 顿悟产生的条件:对问题情境的整体感觉和理解的前提下8、 布鲁姆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1) 认知结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动作表征、映像特征、符号特征;学科结构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发现学习的含义及其特征1. 有利于激发学生智慧和潜力;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3.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4.有利于所学知识的记忆和保持。9、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1) 有意义学习的含义: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认为的、实质性的联系;(2)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

8、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适当观念。(3) 有意义学习的三种同化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10、 建构主义学习论(1) 建构主义知识观(2) 建构主义学习观(3) 建构主义学生观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1、 知识学习的界定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2、 知识的分类(1)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2)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3、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1) 命题(2) 命题网络(3) 图式4、 奥苏伯尔关于认知同化的观点及学习中

9、的三种同化形式(1) 同化的相互作用观: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精神,即有意学习的心向;强调学习的观念必须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点。(2) 三种学习的同化形式A下位学习派生下位或派生类属(derivative subsumption):新的学习材料是原有知识结构中已有总概念的一个特例,或作为原先获得知识的命题的证据或特例。相关下位或相关类属(correlative subsumption):新学习的材料虽然也类属于原来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概念中,但却使学习者原有的管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饰。B上位学: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括更高的命

10、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成为并列结合学习。5、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1) 产生式:程序式知识的最小单位(2) 产生式系统简单的产生式只能完成单一活动,有些任务需要完成一连串的活动,因此需要许多简单的产生式。经过联系,简单产生式可以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这种产生式系统被认为是复杂的技能的心理机制。5、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又叫学习策略,或者简称策略。策略性知识就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工程的程序知识。是指如何学习、记忆或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包括应用策略进行自

11、我监督的方法。策略性知识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不过,一般程序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而策略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6、 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1) 运动技能的定义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2) 运动技能的分类连续断续精细粗壮内反馈外反馈简单复杂7、 运动技能的结构(1) 运动技能的构成成分一般认为运动技能包括三个方面的成分运动或动作组直觉能力体能(2) 运动技能层次动作词汇的获得连锁与辨别问题解决8、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9、 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1)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12、(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第五章 高校学生学习迁移1、 学习迁移的界定也称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可发生在知识和技能领域,情感、动机、兴趣、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等领域。2、 学习迁移的分类(1) 从迁移本身特点分类迁移类型含义举例陈述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一种事实想知识向另一种事实性知识的迁移近代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古代历史知识学习的影响陈述性知识向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迁移事实性知识向动作技能的迁移语法知识的学习,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陈述性知识向认知策略的迁移事实性知识向策略性知识的迁移理解乒乓球的大小的球速的影响,将有助于采用何种发球方式

13、自动化基本技能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动作技能向事实性知识的迁移英文打字技能的熟练,影响对五笔输入法规则的学习自动化基本技能向认知策略的迁移动作技能向策略性知识的迁移开车技能的自动化,有助于预测各种驾驶情景自动化基本技能向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迁移一种动作技能向另一种动作技能的迁移学会仰泳对学习蝶泳的影响认知策略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策略性知识向事实性知识的迁移学会总结文章段落大意,对理解学科内原理或观点的影响认知策略向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迁移策略性知识向动作技能的迁移学习制定计划,将有助于修理电视机认知策略向认知策略的迁移一种策略性知识向另一种策略性知识的迁移编写程序的方法(如流程图)将有助于安排学习活动(2)

14、 从迁移主体分类视角一:迁移本身的特点视角二:迁移主体认知参与分类标注分类分类标准分类按迁移内容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根据意识参与程度低层次参与和高层次参与按迁移发生的水平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参与的认知成分迁移分为辨别、组合、分析等9种按迁移发生的范围近迁移与远迁移根据新旧知识整合过程的方式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按迁移对学习影响的性质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按迁移中认知操作成分参与程度的不同联结性迁移和运算性迁移按迁移过程中源知识与目标知识的特点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迁移、陈述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程序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程序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迁移3、 迁移的理

15、论(1) 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在各种官能之间,或者说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之间存在着一般性的思维技能,通过新联这种一般思维性技能是可以促进其发生迁移,迁移是无条件、自动发生的。(2) 共同要素说基本观点当两种学习有共同成分的时候,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而产生迁移。(3) 经验类化说的基本观点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学习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内化。(4) 关系转换说的基本观点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性4、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 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2)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 认知技能与策略(4) 定势的作用5、 高校学生迁移能力的促进(1) 确立合理的

16、教学目标(2) 科学精选教学材料(3)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4)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 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1、 什么是问题和问题解决(1) 问题不能直接用已有知识经验处理,而必须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景;由给定、目标、障碍三个要素组成。(2) 问题的解决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的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是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2、 问题的分类(1) 精确问题与模糊问题(2) 呈现型问题、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3) 对抗型问题与非对抗型问题(4) 语言丰富的问题与语言贫乏的问题3、 创造力的含义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各种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

17、、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4、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问题检验假设5、 奥苏伯尔和鲁宾逊问题解决的模型 缩小 缩小填补空隙 操作 指导6、 问题解决的策略(1) 算法策略: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2) 启发策略:凭借个体已有的只是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目的分析目标递归策略7、 问题决解的影响因素(1) 有关只是经验(2) 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3) 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4) 酝酿效应(5) 原型启发(6) 情绪和动机状态8、 打学生创造力的开发(1)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A知识B智力C人格(2) 创造力的开发A创设有利于

18、创造性发挥的环境B激发问题意识开发创造力C运用创造思维规律开发创造力D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七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1、 学习动机的界定学习动机就是推动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过程或心理活动。2、 动机与需要的关系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3、 学习情境中的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4、 耶斯基多得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国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

19、的提高更明显。5、 学习动机的理论(1) 强化理论(2) 成就动机理论A基本观点:人格的中心有一系列需要构成,其中之一即是需求,表现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B代表人物默瑞(H.A.Murray,1938)麦克兰德(D.McClelland)阿特金森(J.W.Atkinson)(3) 归因理论A基本观点:人们都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的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为的原因,并预测人们将如何行为。B代表人物海德(F.Heider,1958)的观点:环境归因和个人归因罗特(T.B.Rotter,1966)的观点:内控型和外控性韦纳(B.Wein

20、er)的观点: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非可控归因C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1 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 根据行为者自身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3 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意识(4) 自我效能感理论A基本观点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与自我能力感时同义词。结果期待: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B代表人物班杜拉(Albert Bandm,1925)6、 高校学生

21、学习动机的激发(1) 设置合理目标(2) 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 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4) 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5) 利用竞争与合作(6) 增强自我效能感(7) 进行归因训练第八章 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1、 自我意识的内涵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并根据这种认识来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主要特点(1) 自我认识方面1 认识更具主动性2 自我评价能力提高3 自我概念更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与稳定性(2) 自我体验方面1 自我体验的丰富性与波动性2 自我体验的敏捷性与情境性3 自尊感与自卑感相互交

22、织(3) 自我调控方面1 强烈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愿望2 强烈的独立意识与反抗倾向3 相对薄弱的自控能力3、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1) 自我意识的分化(2) 内心矛盾的出现(3) 内心矛盾的统一4、 自我教育的含义指个体(群体)根据社会规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把自身作为发展的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而影响其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主客体的直接同一是自我教育的本质特征2 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关键3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是自我教育的主要心理机制5、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 全面地认识自我1 通过他人来认识自我2 通过自我

23、来认识自我(2) 正确地对待自我1 积极悦纳自己2 理智对待自己3 乐观憧憬自我(3) 努力地完善自我1 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2 将理想自我细化为具体的子目标3 培养健康的自尊心与自信心4 培养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毅力5 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调控第九章 高校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1、 群体和群体的特征群体:也称团体,是指人们为了一定共同目的,以一定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情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特征:1 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2 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3 群体间心理相容性比较高2、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由官方组织正式设立并明文规定的一种组织形式。非

24、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群体,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目的和任务的组织。3、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1) 社会助长:个体对他人的意识,包括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2)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少。(3) 社会惰化产生的条件: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导致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行动相应下降。(4) 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有的某种倾向性得到加强,是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5) 从众1 从众的含义:指人们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

25、一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2 影响从众的因素:A群体的一致性B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C个体特征4、 班集体的类型(1) 简单聚合型(2) 一般型(3) 成熟型5、 集体舆论及其作用含义: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时间公开表达的一直意见和看法。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观、信仰、兴趣、需要和期望的集体的集中反映。作用:集体舆论会成为集体中个别成员的一种心理压力,从而作为一种集体控制力量去约束每隔成员的言论和行动,迫使每个成员都必须做出符合集体规范的言论和行为。6、 集体凝聚力的培养(1) 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 创造同学相处的机会(3) 发挥学生干部骨干的作用7、 非正式群体及其特点(

26、1) 心理相容(2) 凝聚力强(3) 会产生非正式领导8、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 平等性(2) 感情色彩浓厚(3) 富于理想化9、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则(1) 平等原则(2) 尊重原则(3) 真诚原则(4) 理解原则(5) 社会交换原则10、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1)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 主动交往3 发现并赞赏别人的优点4 合理对待批评(2) 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 避免争论2 维护他人的自尊3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 学会批评5 加强交往,密切关系第一十章 高校学生的品德心理1、 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与道德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道德是一种

27、社会现象,基于社会形态。它是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集体之间关系的一类行为规范的综合。它是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并指导和调节行为的准则。品德亦称品质,它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采取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稳定的特征或倾向。2、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联系:(1) 品德的内容来自道德,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人身上的具体表现,离开社会道德就不会有个人品德。(2) 个人的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家庭、学校道德的影响下,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 社会道德风气的发展、变化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个人的品德面貌。区别:(1)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以行为

28、规范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它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却不以一个的存在为转移;而品德则是一种个体现象,它要依赖于个体的生存而存在。(2) 道德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要求,特别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品德的内容往往只是道德规范的部分体现,是社会道德要求的局部反应。(3) 道德是一种社会生活的产物,因此,它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品德则是社会道德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发展制约,而且也要受生理、心理规律制约。(4) 道德是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是则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3、 几种主要的品德理论(1) 皮亚杰品德发展阶

29、段的理论(2) 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3) 埃里克逊新精神分析品德理论4、 高校学生不良品性的矫治(1) 学生品行不良矫正的心理依据(2) 不良品行矫正的几种常用方法A防范协约法B表征性奖励法C强化暂停法D过错矫正法E榜样示范法第一十一章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 心理健康界定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哟中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主要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良好、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2、 心理健康的标准(1) 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2)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3) 接受他人,善于人处(4) 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5) 适应社会生活(6) 热爱生

30、活,乐于学习和工作(7) 人格完整和谐(8) 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特征3、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 生物遗传因素(2) 环境因素(3) 生活事件因素(4) 自身因素4、 高校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分析(1) 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健康与否或心理正常与否的界限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分界线。(2) 高校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分析1 精神症:是一种干扰人正常生活,削弱人的适应能力的中等严重程度的心理障碍,是指一种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功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分为以下7类,A神经衰弱是以慢性疲劳、情绪不稳。神经功能紊乱,并表现易于兴奋和易于疲劳或衰竭,同时伴有睡眠障碍的一种精神症。预防以消除人格弱点为根本,同时注意心理和情绪的调节,加强体育锻炼。B恐惧症是对某种特定的食物或情境引起的强烈的、连续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