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107.24KB ,
资源ID:111618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618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标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五单元3文艺学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标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五单元3文艺学论文.docx

1、新课标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五单元3文艺学论文2010届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必修五单元3)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或者评论一位作家,或者谈论我国的一种文学作品,或者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咬文嚼字一文,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作者通过对每个实例的咀嚼,使读者领悟到,句式不同意味也不同,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也不同,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对于文字的联想意义,如果用得好,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如果误用,就形成“套板反映”,从而告诉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必须“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

2、艺术的完美”。课文指出,“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原因是,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然有那么大讲究。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的好习惯。说“木叶”一文,就是咬文嚼字的范例。作者说:“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差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在语言上是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上却是千里之别,原因何在?这涉及诗歌语言的暗示问题。“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一是使读者更多地想到树干,而很少想到

3、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二是“木”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就自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由于“木”在形象上具有树所不具备的艺术特征,因此,“木叶”突出地成为我国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谈中国诗一文,是谈论中国诗歌的特征。先交代谈论中国诗的根本立场,即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接着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外国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则不然,先有抒情诗,后有戏剧诗,没有史诗。然后阐述中国诗的四个特点。一是篇幅短小,“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

4、三分钟。比了西洋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二是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是由于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又由于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文章最后指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这样编排课文的目的,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

5、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引自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这四篇课文的作者,闻一多和林庚是诗人兼学者,他们能体察诗歌艺术的精微之处;朱光潜和钱钟书是大学者,他们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是大手笔写的小文章。这四篇课文即使不见得都是经典,也值得学生认真学习,对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肯定大有益处。1.文学常识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塔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

6、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朱光潜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物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1950年以后提出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条件,此外还须加上主观的意识形态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然后才是美。60年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

7、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主要编著有 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 、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G.E.莱辛的拉奥孔、G.W.F.黑格尔的美学、B.克罗齐的美学、G.B.维柯的新科学等。林庚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1933年毕业后留校,同时

8、担任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起存北京大学等校兼课,讲授中国文学史。“七七”事变后到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春夜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2006年10月4日林庚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钱钟书(19101121-1998年12月19日)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

9、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书。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所著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开明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10、1946,开明 围城(长篇小说)1947,晨光 谈艺录(文论)1948,开明;补订本,1984,中华 管锥篇(1-4册,文论)1979,中华;增订本,1982,中华 七缀集(文论集)1985,上海古籍 2.字音识记咬文嚼字涎xan 锱z铢zh必较 镞z 岑cn寂 清沁qn肺腑 付梓z 尺牍d 下乘chng 咬文嚼jio字 说“木叶”袅nio袅 萧xio萧 翩pin翩 冉rn冉 绵min绵 缠chn绵min 吟yn唱 王褒bo 皎皎 灼jio灼 亭皋go 柳恽yn 寒砧zhn 万应锭dng 潜qin在 周邦彦yn 门闩shun 桅wi杆 谈中国诗一蹴c而就 轻鸢yun 眉眼颦pn蹙 无垠yn 卓

11、zhu然 咻xi咻 下咽yn 咽yn喉 呜咽y 归宿s 一宿xi 星宿xi 数sh典忘祖 数sh据 数shu见不鲜3.形近字辨析咬文嚼字婵娟 蝉联 肆无忌惮 殚精竭虑 垂涎三尺 荒诞不经 作弊 弊病 敝帚自珍 隐蔽 蒙蔽 洗澡 词藻 干燥 浮躁 噪音 尺牍 亵渎 穷兵黩武 牛犊 买椟还珠说“木叶” 浦口 黄埔 蒲公英 万应锭 石碇 绽开 噪音 干燥 急躁谈中国诗荟萃 出类拔萃 纯粹 鞠躬尽瘁 淬水 憔悴 卓然 卓尔不群 泥淖 船棹 追悼 撩人 缭乱 潦草 嘹亮 概况 慨叹 灌溉4.词语成语积累咬文嚼字援例:引用现成例。援,引用。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说“木叶”一言难尽:一

12、句话很难说完。形容事情曲折复杂,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绵密:(言行、思虑)细密周到。缠绵:纠缠不已,不能解脱(多指病或感情)。婉转动人。相去无几: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头稍微差了一点,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点差错。谈中国诗严正:严肃、正当。羡妒:羡慕、妒忌。凑泊:这里指诗歌创作中,创作主体的心灵与客观反映对象两者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即没有达到物我合一地境界,而是显得生硬,有勉强结合的意思。回肠荡气:形容文采、乐曲等十分动人。拔木转石:能把树拔出来,能把推转起来。形容力量很大。空中楼

13、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一蹴而就:迈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数,屡次,经常。鲜,新鲜、新奇。09年新课标高考考纲关涉此单元的要求是: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

14、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1.(09高考全国卷,语文,5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现在已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段本义只是指防止上当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术才能称作“经”。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打都是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

15、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来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书写。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模式。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得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吏发表的文字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

16、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距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救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救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简单,就是识字。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时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再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

17、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学问,这也可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编辑流传小史)5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是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答案】C【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

18、层级为理解 B【解析】C项信息源在第一段:“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这样说来,清代今文经学派还是承认“经”跟“经纬”这“经”有关系。【思路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比如C项需要考生阅读第一段两处信息,加以整合才能正确判断。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作“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B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

19、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D急救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答案】B【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析】B项信息源在第二段:“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根据这几处,可以看出,B项“所以尽管很重要”强化因果,推断错误。【思路分析】对于文意的概括,考生需要找到相关信息进行整合,而不能只看某一处。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

20、文献,但是并非所以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做“经”。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做经书也是一个原因。C论语的内容本来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答案】C【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解析】C项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所以“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无从考据。该项无中生有。【思路分析】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推断题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依据,要防止无中生有、范围失当、

21、张冠李戴、逆推不合文意、强加因果、混淆已然和未然等。2(09高考江西卷,语文,6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2)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3)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车帚”、 “金殿”、 “玉颜 ”、“寒鸦”

22、、“日影”、“团扇”、 “徘徊”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4)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的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个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来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5)王昌龄的题目是长

23、信怨。“怨”,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的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6)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7)“分想作用”就是某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来,诗的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8)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

24、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象到团扇的典故。不过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团扇的类似。(9)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长信怨的“寒鸦”是实例,鸦是否能寒,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我们觉得它寒,便是设身处地地想。不但如此,寒鸦在这里是班婕妤所羡慕而又妒忌的受恩承宠者,它也许是隐喻赵飞燕。(10)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托物”,班婕妤好自比“团扇”,就是托物的实例。“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转以隐语出之。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想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想象就是

25、在心里唤起意象,也就是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B创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来创造艺术,再现的想象则是通过再现以往的意象来独立创造艺术。C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这是因为它并非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D创造的想象心理作用分为分想与联想,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选择就是创造,诗有时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做成。【答案】C。【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解析】A依据第三段“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可判断“也就是”属于以偏概全;B依据第四段“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独立创造艺术”之“独立”缺乏依据,前后矛盾。D“选择就是创造”错了

26、,原文第七段说:“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该项范围失当。【思路分析】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有效信息集中在开头几段,考生要注意对原文的相关信息反复比对,加以整合。7下列从创造的想象角度对王昌龄长信怨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在独立时都不是创造的想象,可见长信怨的创作不一定用创造的想象。B“怨”,是一个抽象的字,而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却运用创造的想象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怨”的情境,从而完成了一次艺术创造。C诗中“团扇”这一意象的使用,在班婕妤的笔下起于类似联想,而王昌龄诗中则起于接近联想,所

27、以同一意象不同的作者使用时可以有不同的类型。D班婕妤没有将君恩的中断与失宠之悲直接表露,而以“团扇”自比,托物以言其志,这也是一种创造的想象。【答案】A。【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析】有效信息在文章第四段:“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据此可判断该项前后矛盾。【思路分析】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要整体观照,仔细阅读,逐项比对。8根据本文信息,下列古诗词中不属于“拟人”的一项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C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答案】C。【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推断。【解析】按本文第九段

28、“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的说法,可以判断:A“潜”、 B“厌言”、 D“ 愁”均为拟人。【思路分析】这里的“拟人”是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拟人”这修辞手法。考生要根据选文相关信息来分析。3(09高考海南、宁夏卷,语文,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

29、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2)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

30、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3)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

31、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答案】D【考点】考查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