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8.11KB ,
资源ID:111426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426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流行病学题库 南医流行病学复习提要.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流行病学题库 南医流行病学复习提要.docx

1、流行病学题库 南医流行病学复习提要流行病学复习提要绪 论一、定义1流行病学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和评价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 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任务的三个层次,研究的基本方法。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基本原理 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疾病的发病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病因论;病因推断的原则;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2实际应用 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的监测;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流行病学观察 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

2、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其特点是在观察时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也不改变体内外环境的任何条件。2流行病学实验 又称现场流行病学实验,主要是在人群中进行。可分为人群现场实验、临床实验和社区实验三种。其特征是需要人为地控制某些处理因素,故又称为干预性研究。3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又称数学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用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公式,显示疾病流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研究。四、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2对比的特征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医学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

3、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为阐明病因以及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机理提供线索;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指标1发病率 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2罹患率 疾病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发生的频率,也是人群新病例数出现频率的指标。3患病率 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被调查人口中某病现有病例(包括新旧病例)的频率。4续发率 表示在原发病例出现后,家庭或单位成员中易感者受传染而发生二代病例的频率,又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或接触者发病率。5感染

4、率 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6病残率 在一定期间内人群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的比率。(二)死亡指标1死亡率 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2病死率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二、疾病流行强度1散发 发病率呈现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称为散发。2爆发 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3流行 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称为流行。4大流行 在一定时间内,某病的发病率大

5、大超过流行的水平,而且迅速蔓延,可以涉及全国,甚至超过国界涉及数国、数洲。三、疾病分布的形式(一)人群分布特征1年龄 一般可分为儿童多发、青壮年多发、老年人多发以及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别四种情况。年龄分布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宿主免疫力;感染机会;疾病潜伏期;预防措施。2性别 一般分为男性多见、女性多见、二者无明显差别三种。与其分布有关的因素主要为男女性本身遗传和生理因素,以及接触病因的机会。3职业 主要与接触致病因子的机会多少有关,反映了劳动条件、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以及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4民族 反映了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社会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医疗卫生质

6、量和水平。(二)时间分布特征1短期波动 含义与爆发相似,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短期波动多是因为人群中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接触或暴露于同一致病因素所致。2季节性 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可分为三种情况:严格季节性、明显季节性、无明显季节性。导致季节性升高的原因可从几个方面讨论:病原体情况、野生动物生活习性、人类易感性、劳动、生活情况,接触病原因子的机会。3周期性 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常见原因:存在传染源和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的大中城市;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病后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易感者积累的速度;病原体

7、变异的速度。4长期趋势(长期变异、长期变动)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为几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长期变异的原因主要有:病因发生变化;抗原变异;诊治条件和能力的改变;人口资料的变化;登记报告制度改变。(三)地区分布特征 1疾病在国家间分布 只发生于世界某些地区,或全世界均可发生,但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不一,各有特点。2国家内的分布 疾病在国内的分布也有差别,主要与各地区不同的气候、地理特征,以及生活、饮食习惯有关。3疾病的城乡分布 城市多见:呼吸道疾病和某些传染病;农村多见:肠道传染病、地方病、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4地方性分布 某

8、些疾病常存在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无需从外地输入。 分类:自然地方性疾病,指某些传染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仅存在于一定地区,而不见于其他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地方性疾病中有些以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其病原体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无需人类参与,而能在特定的节肢动物和野生动物宿主之间长期生存繁殖,世代延续,偶可涉及于人。地方病,指非传染病中有些疾病由于其致病因子等因素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区性而呈现严格的地方性。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该病在当地居住各人群组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于不发病;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

9、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向;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可能发生类似疾病。传染病流行过程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传播途径,又侵入易感者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2传播途径 概念: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宿主之前,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类型:经空气传播(经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

10、播、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各传播途径的流行病学特征3人群易感性 概念: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二)疫源地1概念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地区。范围较小的疫源地或单个疫源地称为疫点;较大范围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成片称为疫区。2形成疫源地的条件 传染源存在;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3消灭疫源地的必备条件 传染源被移走或消除排出病原体状态;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病原体被彻底清除,传播途径已不存在;疫源地内接触者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生新病例或感染。(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 气候和地理因素。2社会因素 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条件。二、传染病预防和

11、控制(一)策略1预防为主2建立疾病监测系统(二)措施1一般措施 改善卫生条件,进行健康教育。2疫情管理 疫情报告和考核。包括报告种类、报告时限、考核指标。3防疫措施 对传染源的措施:对患者采取“五早”措施;检出和管理潜在传染源;对接触者进行检疫(检疫方式、措施);对动物传染源酌情进行消灭或隔离。对传播途径的措施:进行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对易感人群的措施:预防接种(预防接种的类型、要求、影响因素、效果评价)、药物预防。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包括现况研究、筛检、生态学研究等。其中现况研究是最常用的方法。一、现况研究的概念和目的1概念 它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对一定人群或人群样

12、本在某一短时间内的患病或健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所进行的调查2目的:描述疾病分布,探讨病因,确定高危人群,疾病预防控制效果的评价。3类型普查: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于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抽样检查:通过对部分有代表性人群的调查,推测其全人群中患病或健康状况的调查方法。二、设计与实施1.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 。2.样本含量 根据以下因素确定样本大小:预计现患率或阳性率;对调查结果精确度的要求。3.实施 设计调查表,进行问题调查、体查、现场调查。4.数据分析 计算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某种分布特征与某种(些)因素的关联强

13、度。病例对照研究一基本原理 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以研究该疾病与某个(些)因素的关系。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二类型病例与对照不匹配病例与对照匹配三常用术语暴露: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比值: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之比。OR:比值比,是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四设计与实施1.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来源基本原则:有代表性;有可比性。基本来源:医院的现患病人;医院、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医院为基础的);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抽查的人

14、群资料(社区为基础的)。病例的选择要求:诊断可靠;有暴露于调查因素的可能性;尽量选择新确诊的病例。对照的选择要求: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不患有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共同已知病因的疾病。2.样本含量 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包括: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估计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3.调查表的设计 一般可分为一般情况、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三部分;注意调查的项目要全而精,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含义,注意调查时的艺术。五、数据的分析1.描述性统计:均衡性检验;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2.统计性推断:计算 2值、OR、OR的可信区间

15、、病因分值。六偏倚及其控制1.常见偏倚 选择偏倚: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时间效应偏倚等。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混杂偏倚:混杂所带来的偏倚。2.偏倚控制 按照随机、多中心、新等原则选择病例;诊断方法统一、标准;收集病例时间可适当延长。注意指标选择,提高调查员技能,采用盲法调查。限制、配比、分层、多因素分析。七、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相对更省力、省钱、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样本较小;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某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2.局限性: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容易出现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队列研究一、基本原理选定暴露及未暴露

16、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期间,比较两组人群某种疾病的结局(一般指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该因素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这是一种由因到果的研究。二、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三常用术语 结局: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包括发病、死亡和各种化验指标。观察终点: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观察终止时间:整个研究工作可以得出结论的时间。四、设计与实施1确定研究因素2确定研究结局3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来源 基本原则:暴露组有较高的暴露率;具有可比性;研究人群稳定,能够满足需要。暴露人群的选择: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对照人群的选择:内对

17、照;外对照;一般人群对照。3样本含量 (1)考虑因素:暴露组与对照组的比例;失访率。(2)样本计算的四个参数:一般人群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水平;暴露人群的发病率水平;显著性水平();把握度(1)。(3)研究的内容 暴露因素的剂量水平、暴露时间的长短、暴露的持续性; 五、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1基线资料的收集;随访的期限、方法;观察的终点与终止时间。随访方法、内容和观察终点的确定。2资料分析方法率的计算:发病率,死亡率暴露因素与疾病联系的强度分析:RR、RR的可信区间、AR、AR%、PAR、PAR%。病因的判断六、偏倚及其控制(1)常见偏倚 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2)偏倚控制 严格

18、按规定的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尽可能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提高设计水平和调查质量,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七、优点和局限性优点:可直接估计相对危险度;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某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较小。局限性: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研究费时间、费人力、花费高、实施难度大;容易产生失访偏倚。流行病学实验一、概念 以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人为地给予或控制某种研究因素,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后,分析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判断实验效应。二、基本原则1前瞻 为一种前瞻性研究2干预 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

19、理3随机 研究对象来自同一总体,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4对照 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三、主要类型1临床实验 以病人个体为单位进行实验分组的实验方法。2现场实验 是尚未患病的个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3社区实验 以整个社区作为干预的基本单位进行的实验。4类实验 缺少随机分组或平行对照的实验研究。四、设计与实施1基本原则 随机、对照、盲法、重复。2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按下列原则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发病率较高;依从性好;能将实验坚持到底;干预对其无害。3数据的分析 均衡性检验;率的计算;显著性检验;偏倚的估计与分析。五、注意问题1医德问题 实验前必须先做毒性试验、三致实验和

20、人体安全试验。2可行性 先做预实验,评价与论证该研究的可行性。3控制偏倚 整个实验过程都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各种偏倚的发生。六、优点与局限性1优点 与队列研究比较论证强度大。2局限性 应用范围受限制;较难实施;有时涉及医德问题。爆发调查 一、概念当疾病发生暴发(或流行)时,为了查明暴发(或流行)发生的原因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称为暴发(或流行)调查。爆发调查目前又称为现场流行病学,是综合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解决现场不明原因疾病问题的实践。二、调查目的(一)查明疾病性质 首先核实诊断,弄清楚是什么病,还要确定是否属于暴发(或流行)。(二)查明暴发(或流行)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对诊断明确的疾病,要通过调查

21、确定暴发的原因、查明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影响暴发的因素;对于病因不明的疾病,通过调查寻找病因或病因线索。(三)根据暴发原因或流行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疫情,并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四)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三、调查步骤和内容(一)初步调查1核实诊断和事件的性质 2确定是否暴发或流行 3初步了解疾病的发生及分布情况 4提出初步假设 提出初步处理措施并付诸实施。 (二)深入调查1个案调查 2对照调查 3人口资料收集 4环境调查 5实验室检查 四、资料整理和分析 按照疾病的三间分布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进行整理,然后根据病例的分布及其它有关资料,对暴发(或流行)的原因、传染源

22、及传播途径等作出判断。五、结论与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前言(一般情况及调查目的);临床特点;疫情经过及流行病学特点;暴发的原因、传播途径、传播因子、传染源;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建议。预防策略与措施一、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一)制定策略的依据1形式分析2应对分析3循证保健(二)全球卫生策略1目标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2基本策略和途径 初级卫生保健应用技术上适宜、学术上可靠、社会能接受的方法,通过个人、家庭、社区的充分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国家和社区依靠自力更生和自觉精神能够负担得起的。二、措施(一)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

23、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两个方面。2二级预防 又称“三早”预防,是在疾病的潜伏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3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又称发病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二)针对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的措施1管理传染源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接触者进行检疫。2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杀虫、灭鼠3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药物预防三、疾病监测1概念 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反馈,以便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2种类 传染病监测:世界卫生

24、组织规定的国际监测疾病:流感、脊髓灰质炎、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我国规定国际监测疾病:上述5种,加登革热;国内法定报告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37种。非传染病监测其它公共卫生监测3实施 建立监测组织和监测系统;收集、分析、评价资料;交流情报信息。医院感染一、概述 (一)概念: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指在医院发生的感染。 (二)类型:交叉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带入感染 (三)特点:1易感人群抵抗力低,病死率高2病原体来源广泛3病原体多为耐药株二、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性1多为条件致病菌或人体正常菌群2不同时期优势病原体的种类有所不同3大多具有耐药性4病原体可来源于人体本身或环境三、传播途

25、径(一)传染来源1病人2病原携带者3动物4医院中的环境、器械、生物制品等(二)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2接触传播3共同媒介传播(水、食物、药品及制剂、诊疗仪器和设备)4 生物媒介(三)病人易感性 免疫力低下、使用长期使用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创伤性诊疗、有开放伤口的人群更易感。四、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1由交叉感染引起的医院内感染2由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3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化学药物4医院管理制度不严五、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开展医院感染监测3加强医护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4严格执行有关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和无菌操作规定。5合理使用抗生素、抗菌化学药物、免疫抑制剂及各种

26、辅助疗法6发生医院感染后要立即进行调查,查明原因,采取控制措施7医院污物和污水必须进行处理临床流行病学概述一、概述(一)定义:把现代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入到现代医学领域,通过严密的设计、测量、评价,从临床患者的个体诊治研究扩大到临床患者群体特征的研究,从而探索临床疾病的结局、病因、诊治、预后、预防等临床医学事件的规律,以提高临床诊治和科研水平的一门临床基础学科。(二)DME:设计、测量和评价二、诊断试验的评价(一)基本方法诊断试验的评价是把待评价的诊断试验与金标准诊断相比较,然后评价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二)评价指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

27、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三)提高诊断效能的方法平行试验、系列试验(四)筛检的概念以及筛检的应用原则三、临床疗效分析(一)设计类型1随机对照试验2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3自身前后对照试验4交叉试验5序贯试验6历史对照试验(二)设计要点1随机2对照3盲法4对象有代表性5明确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四、预后分析1预后分析的基本方法: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2预后分析的基本指标五、临床决策分析治疗决策分析六、药物不良反应1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 因药物产生的任何有害或不需要的反应2药物不良反应判断标准 不良反应是在服药后还是在服药同时发生;是否符合该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停药后是否

28、有所改善;再次使用时是否重复出现和得到再次治疗;反应能否用已知疾病的特征和其他治疗解释。3判断方法 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病学一、自然疫源性疾病与自然疫源地11自然疫源性疾病定义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地方性疾病中有些以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其病原体在一定自然环境中,无需人类参与,而能在特定的节肢动物和野生动物间长期生存繁殖,世代延续,偶可波及人。 2自然疫源地某些疾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长期保存并造成动物病流行的地区。在一定条件下,人进入该地区可受到感染。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种类按病原体分类:11病毒病:森林脑炎,乙脑,流行性出血热,新疆-克里米亚出血热,狂犬病,淋巴脉络丛脑膜炎。22

29、衣原体病:鸟疫(鹦鹉热)。33立克次体病: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北亚斑点热。44细菌病:鼠疫,炭疽,布鲁菌病,类鼻疽,土拉菌病,李氏菌病。55螺旋体病:钩体病,蜱传回归热,莱姆病。66原虫病:黑热病,弓形体病。按传播方式分类: 直接传播、虫媒传播、环性传播、腐生性传播 三、流行过程特征1有明显的地区性2有明显的季节性3有明显的职业性4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特征有明显的影响。四、预防措施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和预测、杀虫灭鼠、个人防护、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心血管病流行病学一、分布:呈世界性分布,不同的地区和人群发病和死亡的差别较大,发展中国家发病有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则有下降趋势。男性高于女性,老年人发病较高。二、发病主要危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三、预防措施:分级预防、社区预防恶性肿瘤流行病学一、分布特点:有长期变动趋势,有些上升,有些下降。呈世界性分布,但不同的地区发病和死亡的差别较大。大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恶性肿瘤是多种因素、多个阶段和多基因作用的结果,与机体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系。三、预防措施:三级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一、病原学特点:抗原漂移和转变二、流行环节:传染源为病人、隐性病人和动物。主要经空气飞沫和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