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68.60KB ,
资源ID:11127349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273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Word版.docx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Word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1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一个“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足;疑(2)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解析】【

2、分析】(1)表达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

3、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故答案为:足;疑; 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结合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2阅

4、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1)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答案】 (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解析】【分析】(1)根据“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可想到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

5、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出作者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2)首联,“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暗含远离故乡之意;颔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 “人归”“雁下”写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借人归雁下表达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尾联“独夜”“听钟”“未眠”,写出羁旅在外乡

6、思客愁之深。 故答案为: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的分析和理解。考生要懂得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注意对关键语句的分析。3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1)全诗紧扣一个“_”字,按_推移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3)“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4)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5)“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答案】 (1)游;时间(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5)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

8、所以用“明”。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解析】【分析】(1)题目“游山西村”紧扣一个“游”字展开写。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所以全诗按照时间推移展开叙述。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学出了农家的美好和热情

9、好客,一个“足”字,是“充足”之意。写出了农家丰收的年景和农人热情好客的淳厚品性。 (3)“古风存”一句展现出的是对农民美好品质的赞美,突出农民服饰的简单、朴素,据此作答即可。 (4)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的两句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包含有困境中蕴涵希望的哲理。 (5)花是红色的,在视觉上,红色的花容易联想到红色的火,所以古人往往用火,明,一类的词来形容。柳是绿色的,在视觉上,古人把绿,青,黑,归作一类。明明是一头黑发,古人写作青丝,明明是黑色的鬓角,古人写作绿鬓。这里就用黑,暗一类的词形容柳。 故答案为:(1)游;时间

10、(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5)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主要内容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展开,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基本能力。解答的时候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具体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具体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揣摩诗中的词句,

11、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词语的赏析可以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等入手;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具体技巧有:抓关键词;分析遣词造句;描述画面;体会意境;把握情感;领悟哲理;赏析写作手法等。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案】 寒夜过后,初霜轻轻地附着在屋瓦上,芭蕉叶断,枯败的荷叶倾倒在水面的一幅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霜

12、降之时,芭蕉新折荷叶残败反衬菊花的清绝耐寒,表达了作者对凌寒不屈的品质的赞美。【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此题一定要把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描绘出来。 运用反衬手法,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用霜降之时的芭蕉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由此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也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人在逆境当中就应该像菊花一样,不畏严寒、不怕艰苦,耐得住苦难和风霜

13、。 故答案为: 寒夜过后,初霜轻轻地附着在屋瓦上,芭蕉叶断,枯败的荷叶倾倒在水面的一幅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霜降之时,芭蕉新折荷叶残败反衬菊花的清绝耐寒,表达了作者对凌寒不屈的品质的赞美。 【点评】描绘诗句所描写的画面。答此类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词,关键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对抒发思想感情的意义。通读全诗,明确反衬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诗歌内容的理解,体会感情。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木芙蓉(南宋)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注】吕本中:南宋诗人

14、,曾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遭降职,此后闲居从事著作和讲学。东风:春风。(1)“雨后霜前着意红”一句运用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芙蓉_的自然属性。 (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拟人;耐寒(不畏严寒)(2)这首诗托物言志,借不畏风雨寒霜、不随春风开落的木芙蓉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不受他人摆布的坚定志向。 【解析】【分析】(1)诗句“雨后霜前着意红”的意思是:在雨后或霜前(意为在摧毁花木的天气到来之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将木芙蓉赋予人的思想,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芙蓉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努力开放的情形,用其鲜艳的色泽表达了木芙蓉不畏严

15、寒的精神。据此可填写作答。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木芙蓉”,实际上是借“木芙蓉”来写人。特别是“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木芙蓉的从容与淡定,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环境多么的恶劣,也按自己的本性,自开自落。这是一种潇洒,从容自在的形象,诗人好像是在写木芙蓉的品格,实际上是托物言志,抒发自己也要像木芙蓉那样,不管环境有多恶劣,不管有多么的艰难,也依然从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据此理解分析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拟人;耐寒(不畏严寒)。 这首诗托物言志,借不畏风雨寒霜、不随春风开落的木芙蓉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不受他人摆布的坚定志向。【点评】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

16、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 本题考查分析托物言志写法。答题时应注意,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结合诗句分析作答。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注】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 (1)“不许

17、”、“拦”“日夜喧”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2)意象:堂堂溪水。 人生哲理: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解析】【分析】(1)“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如这里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语应是“不许”,还有典型的动作“拦”,声音“日夜喧”,这些都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水声潺潺,日夜喧闹的“抗议”的情景。(2)要首先读懂“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两句:水流到底是拦不住的,在山间不休地

18、穿梭喧闹着,待让它终于来到前头的山脚尽处时,喧哗的溪声已全变作堂堂盛大的溪水,愉悦通畅地流出前村来了。所以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堂堂溪水”这一短语。原诗是说小溪的无法阻断,只要有一溪在,就宜让出一条路使它走出前村来。今人每爱用此诗来比喻时代潮流的挡不住,一切违反潮流的行径措施不但没有用,而且是制造骚乱困扰而已。同时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那就是: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总要奔流,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任何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故答案为: “不许”、“拦”“日夜喧”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 ; 意象:堂堂溪水;

19、人生哲理: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点评】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古典

20、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1)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根据意境来分析山村的特点。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分析可知,用“闲”衬忙,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

21、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故答案为:(1)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

22、花的闲适自在)。【点评】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这种试题的答题思路:指出该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_的画面。 (2)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答案】 (1)凄冷、迷蒙(2)“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解析】

23、【分析】(1)这首诗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一幅朦胧而又清亮凄冷的水乡月夜图画。“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烟笼”“月笼沙”是说迷蒙。“寒水”是说凄冷。 (2)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读诗的我们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 故答案为:凄冷、迷蒙; “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

24、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点评】本题考查诗中景物所展现的画面,作答时要理解诗意;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春晚(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描绘柴门滑落、乌鸦归林等画面,静谧而富有生气,表现诗人内心的兴奋。B.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照音节

25、兼顾意义来划分,例如,昏鸦/数点/傍林飞。C.本文写景的三句诗,句句紧扣“晚”字,既是春之晚,又是天之暮。D.樵夫渔人,担柴捕鱼,一路归来,从“遥见”可知,作者的视角是远望。(2)请你展开想象,描绘出“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所表现的画面。 【答案】 (1)A(2)柴门外落花纷飞,宛如一帘花幕将夕阳余晖遮掩,花幕外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紧挨着树林低飞,像数点墨迹泼洒在天边,宁静而安详。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内心的兴奋”不当,“柴门滑落、乌鸦归林等画面”体现的是“闲适安宁”。 (2)描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描述,最后运用

26、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此题一定要把落花遮掩夕阳、乌鸦傍林低飞的景象描绘出来。 故答案为:A; 柴门外落花纷飞,宛如一帘花幕将夕阳余晖遮掩,花幕外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紧挨着树林低飞,像数点墨迹泼洒在天边,宁静而安详。【点评】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这是一道选择题,选项涉及诗歌鉴赏的多个方面,要求考生要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诗人的情感、表现手法等。考生要对选项内容进行仔细的审读,逐项辨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意境。考生要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理解,用生动形象地的语言进行描绘,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喜晴(范成大)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

27、,一晴方觉夏深。(1)“连雨不知春去”中“去”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 (2)请用自己的话把前两句的景色描绘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离开(2)围绕“窗前的梅子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竹林”回答即可。(3)围绕“对自由清新的乡村生活(大自然)的喜爱、对晴天的喜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惜春之情”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连雨不知春去”意思是:雨不断地下,晴下来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去”指离开,过去。 (2)描绘诗歌内容时,要抓住句子中的时间、地点以及景物,再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最后结合句子意思,

28、用简练通顺语言表达出来。“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大概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描绘景色时抓住“梅熟落蒂”“墙下笋”的特点描述。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范成大喜欢在窗前种梅树,夏可尝青梅,冬可赏梅花。第一句写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不知春去”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及惜春之情。 故答案为: 离开 围绕“窗前的梅子成熟落蒂了,墙

29、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竹林”回答即可。 围绕“对自由清新的乡村生活(大自然)的喜爱、对晴天的喜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惜春之情”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实词含义的能力。一个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要求是会翻译诗句,但又不能只翻译诗句,需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可运用修辞手法,使所描述的画面更加优美,语言更加生动,还要注意语句通顺。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能力。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

30、具体句子表现出来的,因此,要结合写作背景,抓住关键句去分析。11关于下面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出此次出行的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B.颔联中一“随”字,化动为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一“入”字,写出了船达平原旷野时江水气势之博大,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C.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把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31、D.尾联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行,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化动为静”错。应该是:化静为动。通过“随”字的“化静为动”的手法,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故选B。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12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注释) 移家:即搬家。(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精确传神,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