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3 ,大小:118.11KB ,
资源ID:111263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263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总论栽培.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总论栽培.docx

1、总论栽培植物生产学第一节 植物生产的地位和特点一、植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历史,可以这样说,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 农业就是人类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和经济条件,促进和控制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人类生活需要的产品,以及附属于这种生产的各个部门的总称。简单地说,农业就是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植物生产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农业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植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一)农业是人类耐

2、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直到目前为止,维持人类生理机能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和能量只能依靠农业。 合成纤维仍未能完全取代棉、麻、毛等天然纤维的地位,天然皮革仍受到人们的喜好。 (二)农业是其他部门独立和发展的基础 农业曾经是人类社会的唯一生产部门。很难想象一个人民肚子都填不饱的国家,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只有农业剩余产品的不断增加,才能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能够脱离农业,而且能够脱离物质生产部门,从而使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和其他公共部门得以独立出来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三)提供食物和原料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农业是非农业部门获得食物供应的主要甚至唯一来源。

3、食物作为一种重要商品,如果供应不足就可能导致自身价格的迅速上涨,较高的食物价格可能推动工资的上升,从而引发工业品价格的上涨,而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反过来又可能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因此,如果食物的供应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满足需要,就有可能引发并加速通货膨胀的上升。 中国目前有30%-40%的工业原料来源于农业,其中轻工业的原料大约70%来源于农业。 (四)农业的市场需求 除农业以外的部门的生产从一开始就是为他人的生产,是为市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 农业一方面向市场提供食物和原料,另一方面需要市场上的非农业产品和服务,这两种形式的市场都是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五)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业剩余劳动力

4、是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从历史上看,各国的社会劳动力曾经以农业为主要甚至是唯一就业部门。随着工业的兴起和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其他部门。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力仅占劳动力总数的5%-20%,甚至更低。多数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也减少到30%-50%。这种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促进了世界经济在工业革命后的迅速发展。 我国目前成百上千万的农业劳动力离开农业、农村,在城镇从事长期或短期的非农业生产经营等活动,极大地增加了社会财富的生产和供应。 (六)农业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转移 农业部门剩余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是那些部门发展的重要因素,特

5、别是其发展初期的主要动力。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从农业部门流向非农业部门,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农业资金的转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政府税收和财政转移;农村居民和农业生产单位对非农业产业的投资;银行信贷转移;国家垄断农产品流通时通过价格形式转移农业剩余价值等。中国1997年农牧业税收总额为397.5亿元,国家财政用于支援农村生产的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合计560.8亿元,即农业通过国家财政获得163.3亿元。但是,同年全国乡村企业实交各种税金859.4亿元。将这三项合在一起,国家财政从农村地区转出资金近700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的8%左右。 (七)改善生活环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

6、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物质、文化享受一样,优美的生活环境被赋予一定的价值。因此,改善生活环境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活动,它所创造的价值就是人们所希望享受的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化等在创造优美生活环境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中国正在兴起的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也具有类似的作用。虽然这些活动的场所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点,但这些活动主要通过优美的环境给人们提供身心两方面的享受,同样形成国民经济体系中新的农业生产部门,在传统的农产品之外向人们提供新的服务,创造新的价值。二、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 农业是由农业生物,农业生物耐以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的自然

7、环境和人类的生产劳动三部分组成。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地力培养是农业生产中绝不可分的三个环节。要搞好农业,必须把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结合起来,把用地与养地结合起来。 (一)植物生产 依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以取的产品的生产,属于植物生产。该过程所获得的产品称为第一次生物量或初级生物量。根据产品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生产食物为主的和生产非食物为主的两大类。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从而把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贮存起来,供给其它生物以食物和能量,以维持和推进生命活动,并提供工业原料和医药用品。 植物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基础生产,又称为第一次生产(亦即第一性生产)

8、。它是目前尚不能为任何其他生产部门所代替的生产。 (二)动物生产 依靠农业动物的生长发育取得产品的过程称动物生产,动物生产不能直接利用太阳光能制造有机物质,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必须以其它生物(包括植物和其它生物)为食物。故为农业生产的第二个基本环节,称为第二次生产(亦即第二性生产)。畜牧业能把种植业及其加工产品转化为具有更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肉类、乳类、蛋类等食品和皮、毛等畜产品。 种植业及其加工产品是畜禽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构成畜禽有机体所需原料的主要来源。即使是昆虫类动物产品,其生产过程也依赖种植业。例如,养蚕离不开桑树栽培,养蜂离不开大田作物和人工牧草的花蜜。因此,动

9、物生产实际上是植物生产的再加工。 (三)微生物生产 依靠农业微生物获得产品的过程,称微生物生产。如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沼气、生产饲料、蛋白质以至直接生产食物、生物农药、工业原料、细菌肥料,以及利用微生物改良土壤等。绝大部分的农业微生物生产,必须以其他农产品为营养,因而其产品基本上属于次级生物量。 人、动物的排泄物和动植物的残体,经过微生物的食用和分解后,才能使复杂的有机物质转变植物能够吸收的、较简单的无机物质,才能再度培养地力,完成物质从土壤植物动物土壤的循环。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地力培养是三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不可分割的三个环节。其物质循环存在着供求关系、连锁关系和限制关系。 三、植物生产

10、的特点 植物生产的本质就是绿色植物以其特有的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由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由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类,经过复杂的生理生化活动,合成富含能量的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 由于植物生产的本质有别于其他生产,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致使植物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土地的特殊重要性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其他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土地仅仅是劳动的场所。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不仅是劳动的场所,更是提供动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的主要来源,是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因此,土地的数量、质地和位置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

11、因素。 (二)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 与工业生产不同,植物生产主要在广阔的田野上进行,强烈地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一些灾害性天气短期内就可对植物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如高温、旱、涝、风、雹、低温、冻害等。人类在这些灾害面前到目前为止还是处于被动地位,从而造成了植物生产在年度间的剧烈波动。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病虫害爆发,也可能导致植物生产严重减产。自然界大范围内的长期变化,如地质变化、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无疑都会对植物生产带来长期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往往要通过长期积累才能从植物生产上反映出来。 (三)严格的地区性 由于植物生产是通过植物的生命活动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实现的。而地球上

12、光、热、水资源的分布,不仅在时间上有明显的节律性,而且在空间上、地区间也有明显差异。加之起伏的地形之间对降雨、土壤养分的重新分配,使地区间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显著差异。并且环境向植物提供所需要的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植物由于长期进化的结果,对一定区域内的环境比较适应,对光、热、水等生活因素的要求也比较固定,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满足其要求,则往往生长发育不良,甚至不能完成生活周期而夭折。从而使植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区性。 在制定农业规划、生产措施时,必须从当地的气候、水源、土壤等条件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绝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方法。 (四)强烈的季节性 地球上光、热、水的供应不仅

13、有地域性,也呈季节性变化。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环境的节律性变化,表现出生命过程与环境变化在时间顺序上的一致性。 在植物完成全部生命过程中,对环境有一系列要求。一个阶段的失利,常危及全部生命过程。因此,进行植物生产必须顺天时,量地力,从各方面提高利用农时的主动性。 同时,植物生产还具有周期长的特点。 植物生产的季节性,一方面表明根据农时安排生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表明农户多种经营和兼业经营的必要性。 (五)植物生产的连续性 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是不可能中断的。不可能今年需要食物,明年靠消耗脂肪或休眠维持生命;农产品为其它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也是不能中断的;农产品在贮藏过程中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14、不宜长期保存,为了使农业生产不致中断需要连续生产。上述原因决定了植物生产的连续性。植物生产不可能进行一次就一劳永逸。 因此,安排和进行植物生产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还要考虑下一季、下一年,即从当季着手,从全年着眼,做到前季为后季,季季为全年,今年为明年。 (六)必须服从一定的生物规律 植物生产的主体是植物。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长发育规律。在进行植物生产时要获得高产、优质的产品就必须服从起规律性。 四、植物生产学的性质、任务与研究内容 1、概念:植物生产学是研究栽培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明栽培植物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产体系理论及其综合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2

15、、性质:植物生产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学科。3、内容和任务: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生物、植物生理、植物生化、农业生态、农业气象、土壤、农业化学、植物保护,以及计算机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技术。因此,植物生产学需要综合应用上述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栽培植物生长发育、外界环境因素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采用相应的栽培措施,合理调控产量构成因素和优良品质的形成,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条件的改善,会不断地赋予它新的研究内容。第二节 栽培植物分类 作物的概念:广义一般是指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均称为作物。 生物界按两界系统分类,现在已经知

16、道的植物种类多至50余万种,包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等。其中被人类所利用的植物在2500-3000种以上。目前,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有2300余种。大面积种植的植物不过200多种,可分为农作物(大田作物)、园艺作物(含蔬菜、果树、观赏植物等)和林木三大类。本课程主要讲授前两类。 一、栽培植物的起源与特点 (一)起源 1、瓦维诺夫系统(H.N.babulob) 最早系统研究作物起源问题的是瑞士植物学家德康多尔(ADeCamdolle),他撰写的栽培植物起源一书中,研究了247种栽培植物分布地区是否有野生种存在来判断其起源。以后,前苏联著名植物学家瓦维诺夫通过对世界六大洲60多个国

17、家进行的多次考察,撰写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学基础一书,他从遗传学和解剖学的观点将全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归纳为八大中心。 (1)中国中心 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起源中心。起源于中国中部和西部山区以及附近低地。主要作物有黍、粟、稗、荞麦、裸大麦、裸燕麦、大豆、中国甘蔗、大麻、苎麻、山药等。还有后来被论证的起源于我国南部沼泽地的中国栽培稻种。 (2)印度中心 主中心包括印度阿萨姆和缅甸,附属的印度-马来西亚中心包括印度支那和马来群岛。主中心主要作物有稻、绿豆、豇豆、饭豆、甘蔗、芝麻、中棉、山药、圆果黄麻、红麻、印度大麻等;附属中心为丰富的野生植物区系,蕉麻原产此区。 (3)中亚细亚中心 包括印度西北部、阿富汗

18、、塔吉克、乌兹别克等地。主要作物有普通小麦、密穗小麦、豌豆、蚕豆、绿豆、草棉、芥菜等。 (4)近东中心 包括小亚细亚内地、高加索、伊朗、土库曼高地。主要作物有普通小麦、一粒小麦、波斯小麦等十个小麦种、黑麦、普通燕麦、羽扇豆、紫苜蓿、箭舌豌豆、毛苕子、亚麻等。 (5)地中海中心 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区。主要作物有硬粒小麦、波兰小麦、燕麦、大粒豌豆、羽扇豆、白三叶、亚麻、欧洲油菜、黑芥等。 (6)埃塞俄比亚中心 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部分地区。主要作物有二粒小麦、波兰小麦、大麦、高粱、豌豆、亚麻、芝麻、蓖麻、秋葵等。 (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中心 包括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

19、加。主要作物有玉米、菜豆、陆地棉、剑麻、甘薯、烟草等。 (8)南美中心 包括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中心,主要作物有马铃薯、粉质玉米、菜豆、海岛棉等和附属智利中心,主要作物有普通马铃薯,另一个是巴西-巴拉圭中心,主要为花生、可可等热带果树的起源地。 2、其它学说 以下谈几个有代表性的学说。 (1)前苏联茹可夫斯基在继承瓦氏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基因中心”学说。他认为许多栽培植物起源于瓦氏八个起源中心之外的地区。1975年他与瑞典学者泽文(Zeven合著栽培植物及其多样化中心词典一书中,把世界起源中心扩大到12个:即中国一日本;印度尼西亚一印度支那;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次大陆;中亚西亚;近东;

20、地中海;非洲;欧洲西北利亚;中美;南美(玻利维亚秘鲁智利);北美。它包括了世界大部分地区并首次将西北利亚作为一个起源中心,因为那里有许多栽培植物,特别是果树的野生种存在。 (2)美国的哈兰(Harian)在农业的起源中心和亚中心(1971)一书中提出了农业分别独立地开始于三个地区,它们各由一个中心和一个亚中心组成,中心限于较少范围,亚中心包括了广大地区。许多栽培植物起源于中心,而在亚中心之内开始驯化,其区划如下: 中 心 亚 中 心 A 近东 A 非洲 B 中国 B 东南亚 C 中美 C 南美 3、起源中心的确定 确定各种作物的起源中心,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栽培植物起源于野生类型,

21、因此,需考察是否存在野生种,分布哪些地区,它们与栽培种的关系如何。 从古代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寻找有没有这些植物的种子或遗物存在,并通过14C同位素测定它们的准确年代。 通过考证古农书、史书等历史记栽,了解这些植物出现的年代,考察其语言来源和语言的演变情况。 通过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野生种和栽培种内、种间关系,并由亲代和子代染色体或基因的遗传行为来鉴定其关系,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二)栽培植物的演变与进化 栽培植物是由野生植物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逐步驯化演变而形成的。自然选择是按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方向进行的,而人工选择则是根据人类的需要逐步选择积

22、累有经济价值的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的方向进行的。两者的共同处都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驯化或培育而逐渐演变、进化为各种作物的不同类型。引起植物演变、进化的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生态条件的变化 包括地理的变迁和气候的变化 (1)地理的变迁 植物生活的环境在地理位置上发生了变化,例如纬度的变化等引起了日照长度和温度等的变化,它为了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得到生存和发展,必须向着适应新的生态条件和方向进行选择,并逐步积累演变成新的生态类型。例如,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感光性强的晚稻类型,在向北迁移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选择、驯化而演变成感光性弱或钝感的新的早、中稻生态类型。 (2)气候的变化 同一地区

23、由于气候的变化,如降雨、温度等发生变化,而引起某种作物产生新的生态变异型。例如陆稻即是在缺乏淹水条件下和深水稻则是在深水条件下产生的新的生态变异型。 2自然突变 在自然界有一类植物类型是在自然突变的基础上经过选择培育而形成的。例如粘稻演变成糯稻,稻、麦高秆类型发展成矮秆类型,一般是在突变的基础上经过选择培育而形成的变异型。 3杂交 分自然(或天然)杂交和人工杂交两种 (1)自然杂交 现在许多作物的种,是各种近缘种相互天然杂交形成的。例如芸苔屑各个种现分为6群(表1),已证明后3群是前3群的种间天然杂交所形成的异源双二倍体;木原均(1946)证明普通小麦是由山羊草属植物与二粒小麦天然杂交产生的。

24、 (2)人工杂交 应用人工杂交诱变培育不仅可以育成新的改良品种,而且还可创造新的物种。例如,甘蔗的大茎种是种间杂交,小黑麦是属间杂交育成的。 (三)栽培植物的特点 1栽培作物被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生长迅速。 2栽培作物产品中有用成分的增加。 3栽培作物一般成熟期较一致。 4栽培作物传播手段退化。 5栽培作物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 。 6栽培作物防护机能减退 。 二、农作物的分类 (一)按用途和植物学分类系统相结合进行分类 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1粮食作物 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三类。 (1)禾谷类作物 属禾本科,主要作物有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粟(su)、黍(sh

25、) (稷)、薏苡等。蓼科的荞麦,习惯上也包括其中。 (2)豆菽类作物 属豆科,主要作物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饭豆、豇(jing)豆等。 (3)薯类作物 主要作物有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芋、菊芋等。2经济作物 包括以下几类。 (1)纤维作物 主要作物有棉花、苎麻、黄麻、大麻、红麻、亚麻、苘麻、剑麻、蕉麻等 (2)油料作物 主要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红花、蓖麻等。 (3)糖料作物 主要作物有甘蔗、甜菜、甜高粱、甜叶菊等。 (4)嗜好作物 主要作物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 (5)药用作物 种类很多,如人参、枸杞、地黄、黄连、贝母、天冬等。 (6)染料作物 包括红花、

26、番红花、蓝靛等。3饲料与绿肥作物 (1)饲料作物 植株的全部或部分可作畜禽饲料。包括豆科饲料的苜蓿、草木樨、紫云英、苕子、三叶草等;禾本科饲料的黑麦草、燕麦草、苏丹草等。(2)绿肥作物 植株的茎叶深翻入土能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有机质。大多为豆科作物。如苕子、紫云英、黄花苜蓿、草木樨、柽麻、田菁、紫穗槐以及非豆科的水浮莲、水葫芦等。也可用绿豆、豌豆、油菜作绿肥用。 绿肥和饲料并无多大的区别,多数情况下是通用的。 上述分类方法在农业生产上使用最广,但其是相对的,有许多作物根据其用途即可归于这类,又可归于那类。 (二)按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分类 可分为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以及亚热带作物和热带作物。 1喜凉

27、作物 这类作物要求积温较少、无霜期短,可以忍耐冬春低温。一般生育期间需要10积温15002000,有的只需9001000。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5,一般生长盛期适宜温度为1520。喜凉作物又可以分为两类。 (1)喜凉耐寒型 如黑麦、冬小麦、冬大麦、青稞(裸大麦)等。 (2)喜凉耐霜型 如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春小麦、春大麦以及一些饲料绿肥作物(如毛苕子、草木樨、箭筈豌豆)等。此外,燕麦(在我国食用的多为裸燕麦,又称莜麦)、亚麻、荞麦、马铃薯、蚕豆等作物也较耐凉。 2喜温作物 这类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需10积温20003000,不耐霜。其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0左右。大致可分为

28、以下三种类型。 (1) 温凉型:如大豆、谷子、甜菜、红麻等。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8左右,需10积温18002000。 (2) 温暖型:这类作物比较多,如稻、玉米、棉花、甘薯、芝麻、黄麻、蓖麻、苎麻、田菁等均属此类。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其中棉花在我国大多数棉区需要10的积温超过3500,甘薯也可能超过3000。蔬菜中的热菜,如番茄、辣椒、黄瓜茄子、菜豆等也属于此类。 (3)耐热型: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等也都是耐热作物,但它们可以忍受更高一点的温度。高粱的耐热能力就比玉米强。花生可耐40高温。烟草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2左右,但可耐3537高温。苜蓿的耐寒能力较强,但在灌溉条件下也耐高热。南

29、瓜、西瓜、甜瓜等可耐35以上高温。甘蔗在35时茎叶伸长较快。3亚热带作物 我国最主要的亚热带作物有8种,即茶、油茶、柑桔、油桐、马尾松、杉木、楠竹和甘蔗。这些作物一般需年平均温度15以上。冬季的极端最低温度往往是它们向北推进的限制因素,所以这些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4热带作物 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是橡胶、油棕、椰子、可可等。橡胶喜热,18开始生长,5左右即遭害,忌霜。同时要求湿度高(相对湿度75%),年降雨量1000mm。其它几种热带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差不多与橡胶接近,油棕要求更高温度。(三)按照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类 如果短于或者长于一定的日照长度作物就不能进入生殖生长,即不能开花结实

30、,这一日照长度就称为临界日照长度。 1短日照作物 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才能开花结实的作物,称为短日照作物。常见的短日照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甘薯、海岛棉、花生、芝麻、苎麻、黄麻、红麻、剑麻、烟草、咖啡等。 2长日照作物 凡在日照长度长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才能开花结实的作物称为长日照作物。如小麦、大麦、黑麦、燕麦、蚕豆、油菜、苕子、亚麻、甜菜、萝卜、三叶草、苜蓿等。 3中性作物 开花结实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的作物,称为中性作物,又称为中日型作物。如荞麦、豌豆、陆地棉、番茄、四季豆、黄瓜、菜豆以及一些极早熟的水稻品种、大豆品种和烟草品种。这些作物只要其它条件适宜,一年四季均可开花。

31、 4限日照作物 有些作物对日长的要求很严格,长于或短于一定的日照时间都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如甘蔗的某些品种,只有在12小时45分左右的日长条件下才能开花,长于或短于这个日长都不开花。 (四)按照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分类 根据不同作物对干旱和渍涝的相对忍耐程度可分为如下5种类型。 1喜水耐涝型 这类作物中最典型的是水稻,在我国年降雨量800mm以上的地区才盛产水稻。但即使对水稻而言,水分也不是愈多愈好,适当的落干晒田或水旱轮作对生长发育是有利的。此外,稗、高粱、苘麻、高秆玉米等也有一定的耐涝能力。 2喜湿润型 这类作物需水较多,喜土壤或空气中湿度较高。如陆稻、燕麦、苘麻、黄麻、大麻、烟草(适宜空气湿度75%95%)以及许多叶菜类和根菜类作物。一些亚热带作物的生长不但喜温也喜湿润,如茶、甘蔗、柑桔、毛竹等。 3中间水分型 许多大田作物,如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属于此类。它们既不耐旱也不耐涝。这类作物一般前期较耐旱,中后期需水多。 4耐旱怕涝型 许多作物具有耐旱特性,但怕涝。如谷子、甘薯、芝麻、向日葵、黑豆、绿豆、蓖麻等。 5耐旱耐涝型 有些作物既比较耐旱又比较耐涝。如高粱、田菁、草木樨等。(五)根据作物对2 同化途径的特点分类 可分为三碳作物、四碳作物和景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