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4 ,大小:1.10MB ,
资源ID:111256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256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高一年级《语文》第二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高一年级《语文》第二册教案.docx

1、职高一年级语文第二册教案一、同题短文二篇【教学目标】1、了解求知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求知观念,充分认识知识的重要价值。2、准确把握和理解两篇随笔的主旨。3、学习两篇随笔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和大量修辞手法进行论证的写作手法。4、比较两篇随笔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异同。【教学重点】1、了解求知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求知观念。2、比较两篇随笔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异同。【教学难点】比较两篇随笔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异同。【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摘录要点的读书方法,达到读写一体化。2、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多读、多思、多写相结合。3、提问法。4、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

2、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著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人可以“勤苦学习,追求知识,或者能更好地把所听到、看到或学会的东西记住”,即使是“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也必须经过读书、教育,才能够学会应当怎样做人” 。由此可见,读书求知对一个人的发展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字词检查1、运筹: chu制定策略。2、 弛惰:ch松懈懒惰的意思。3、轻鄙:b轻视,看不起。 4、狡黠:xi狡诈。采用检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出音、说出义。三、作者简介1、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

3、的人物,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他非常重视知识和科学的作用,“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就出自培根之口。2、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四、诵读课文,理清思路1、诵读课文:两篇随笔短小精悍,读来琅琅上口,先教师范读,然后学生分为四组比赛朗读,教师给予评价。2、分析文章结构,找到作者的行文思路(学生先自行划分并归纳段意后请23名同学作答,最后教师小结)。弗兰西斯培根的论读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主要阐述读书的目的。第二部

4、分(第710自然段),主要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主要阐述知识的重要作用。严文井的论读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读书,人才更像人”的论断,阐明了读书对人的促进作用。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具体论述读书的态度、作用、方法和目的。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以“读书,人才更像人”作结全文,呼应开头,指出人创造了书,但书对人也有改造的作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五、初步体会文章主旨1、学生讨论:两篇随笔围绕“读书”这个话题,论述了哪些共同的问题?提示:弗兰西斯培根和严文井的论读书都是以议论为主的随笔,两篇随笔都是以“读书”为中心话题。围绕这个话题论述了很多共同

5、的话题。提问后小结:两位作者都谈了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以及作用的看法,都强调了知识的重要价值,尤其是知识对人的重要改造作用。2、学生讨论:两篇随笔中作者的写作角度是否相同?提示:关于“读书”这个话题,弗兰西斯培根和严文井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应细读两文进行比较。提问后小结:弗兰西斯培根以其哲学家的眼光,从哲学的高度对“读书”这个话题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精辟透彻的阐述,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严文井以其亲身经历,从读书人的视角阐述了自己对“读书”的体会和见解,亲切之中发人深思。3、学生讨论:弗兰西斯培根的论读书主要阐述了哪些读书方法?提示:分析文章结构时可以知道弗兰西斯培根的论读书一文中阐述读书

6、方法的地方在第二部分(第710自然段)。提问后小结:文中第7、8自然段运用比喻的手法,阐述对不同的书应该视其内容的优劣和质量的高低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作者用“浅尝”比喻“读其中一部分”,用“吞咽”比喻“知其梗概”,用“仔细咀嚼”比喻“通读,细读,反复读”,用“已被蒸馏过的水”比喻内容被删减过的好书。作者用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读书观念。4、学生讨论:严文井的论读书是怎样阐述读书的作用的?提示:严文井的论读书着重阐述了读书的作用,作为一个有作为的作家,严文井对这个问题认识应该是深刻全面的,速读全文,快速找出阐述读书作用的地方。提问后小结:作者在第1段便开门见山地提出“读书,人才更像人”的

7、论断,阐明了读书对人的促进作用。第2段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正确认识自己对求知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自己的求知经历举例进行了说明。第3段指出对待书本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既要尊重,又不能盲从。然后以自己虽好学但没有考上大学为例,说明盲目迷信书本的危害。第4、5自然段举例论述读书的作用,说明书有好坏之分,并能指出不好的书,对人也是有所启发的,即能使人认识到求知的道路没有止境。5、学生讨论:两篇随笔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提示:弗兰西斯培根和严文井的论读书都是名家谈读书的随笔,围绕“读书”这个中心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很多话题,详读两篇文章,加以比较,归纳中心论点。提问后小结:一篇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8、”,一篇说“读书,人才更像人”。虽然说法不同,但都强调了求知对人的重要促进作用。六、课堂小结弗兰西斯培根和严文井的论读书都是以议论为主的随笔。两篇随笔都是以“读书”为中心话题。围绕这个话题,两位作者都谈了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以及作用的看法,都强调了知识的重要价值,尤其是知识对人的重要改造作用。两文笔法都比较灵活,论述的内容都比较广泛。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佳作共欣赏,请运用比较阅读法,比较弗兰西斯培根和严文井的论读书同林语堂论读书的异同。学生讨论交流。二、合作探究1、四人一组,互相讨论各自所找的文中不理解的语句。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两篇随笔的内容,分析下列各句在文中的含义。(1)狡诈者轻

9、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2)即使在那些令我失望的书面前,我还是感觉有收获。(3)教科书不过是古往今来的各种书籍当中的一小部分,你不得不尊敬它们,但不必害怕它们,更不要被它们捆住手脚。为此,我已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我没考进大学,我并不认为自己不好学。(4)我读过一点点书,最初是为了从里面寻找快乐和安慰,后来是为了从里面寻找苦恼和疑问。小结:(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问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人的不同状态。狡诈的人自以为是,不重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却不知道怎样正确地汲取和运用;智慧的人不仅重视学问,而且知道如何正确运用学问。在作者看来,会求知并会运用知识才是大智大慧的人。(

10、2)这句话是说无论多么不好的书,都不可能毫无益处。只要你的读书态度和方法正确,是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发的。(3)这句话是说要尊重书本,但不要盲从书本。作者没有考上大学,不是学习不努力,而是吃了迷信书本的亏。因此,读书要有正确的态度。(4)这句话揭示了读书的两种目的、两种境界,即消遣性的读书和寻求真理、启迪智慧的读书。三、难点理解1、提问:两篇随笔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提示:不同的作家语言风格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作家在不同的作品中语言特点也往往不一样,阅读两文,加以比较,分析对比两文各自的语言特点。问后小结:培根的语言简约凝练、深刻隽永,多用整句;严文井的语言朴素平实,通俗易懂,多用散句。2、学生

11、讨论:两篇随笔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提示:在上节课分析文章结构时已经初步接触了两文的论证方法,两文都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提问后小结:弗兰西斯培根的论读书以道理论证为主,兼以比喻论证、归纳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例如:第4、7、8自然段中,作者用“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证明“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观点;用“书籍好比食品”、“一本书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等比喻,证明对不同层次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的观点。第10自然段中,作者采用归纳论证的方法,先列举6门具体学科的作用,而后引用名言归纳出论点:“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第12自然段用运动可以改善身

12、体上的缺陷作类比,举例证明求知可以改善精神上的缺陷。严文井的论读书以举例论证为主,兼以假设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例如:文章在论述自己对读书的看法时,始终以自己的读书体会为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增强了可信度和说服力。第2自然段中,作者为了论述对待知识要树立正确的态度这一观点,运用假设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第6、7自然段,运用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阐明了面对形形色色的书籍该怎么办的问题。3、提问:举例说明两篇随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提示: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弗兰西斯培根和严文井在两篇随笔中都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问后小结:弗兰西斯培根的论读书大量使用排比句,

13、加强了语言气势,增强了论证力度。例如:“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此外,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用“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学习”等。严文井的论读书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例如: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书籍默不作声,带着神秘的笑容等待着我们。”用拟人手法把没有生命的书籍写得形神毕肖,宛如眼前。用“美妙的音乐”比喻好书,用“刺耳的噪声”比喻坏书,用“小夜曲”、“牛鸣”、“苍蝇的嗡嗡”、“狮吼”、“魔鬼的歌唱”来比喻不同类型的书籍,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四、课堂练习

14、1、下列词语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A、运筹(chu) 弛(ch)惰B、轻鄙(b) 咀(z)嚼C、狡黠(xi) 嗡(wng)嗡D、挑剔(t) 吹嘘(x)2、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句式,写一段文字。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3、弗兰西斯培根的论读书被公认为是谈读书的经典名篇,文中许多语句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请从文章中摘录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做到能诵会背。4、古今中外,不同人对读书有着不同的看法。结合本课两篇随笔,谈谈你对读书有什么新的认识。五、课后作业1、课后阅读林语堂论读书,并与本课所

15、学两篇短文作比较,谈谈作者关于读书的观点有什么异同。2、搜集与“读书”相关的名言佳句并进行交流。【附】板书设计二、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掌握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方法,学会求知。2、正确理解本文的中心,准确把握中心论点。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类比、对比、举例、比喻等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义。4、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正确理解反语的含义。【教学重点】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掌握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方法,学会求知。【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类比、对比、举例、比喻等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义。2、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正确理解

16、反语的含义。【教学方法】讨论、提问、朗读【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冯先生发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了满堂喝彩。是的,冯先生的意思是说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继承文化遗产和我们的改革开放一样,只要我们坚持“拿来主义”的原则,就一定成功。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这正是我们今天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

17、书课题:拿来主义)二、字词检查礼尚往来 自诩(x) 残羹冷炙(zh) 冠冕(min)孱(cn)头 玄虚 国粹要求学生采用抢答的方式读出音、说出义。三、作者简介(教师介绍)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四、写作背景简介拿来主义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内采取

18、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反动文人的复古主义逆流,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的“全盘西化”思想甚嚣尘上。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许多人在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象的新名词,它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五、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一)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知内容(二)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论述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第二部分(第

19、79自然段),论述怎样实行“拿来主义”。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六、初步体会文章主旨(一)提问:文章总的论题是什么?提示:“课文导读”中涉及了这一问题。提问后小结:本文谈的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二)1、请一个同学朗读1-4段。2、其余学生思考:文章前半部分重在批判“送去主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提示:我们不妨先看清王朝的“闭关主义”。当时清政府以“国情特别”等为借口,盲目排外,与世隔绝,“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结果使古老的中国处于腐败落后的境地,最终在别人的枪炮面前,不堪一击,“碰了一串钉子”。参考:国民党的“送去主义”与清王朝的“闭关主义”有着内在的历史的联系

20、,而且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闭关自守”的“大门”没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就会由“闭关主义”走向极端“送去主义”。作者从历史上的“闭关主义”起笔,意在说明:1、二者是衣钵相传的;2、都是腐朽、落后、反动的本质的反映。(三)提问: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来主义的内涵?提示:作者是在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对“拿来主义”的确立和论证的。学生齐答后小结:这是文章第7自然段提出来的。关于“拿来主义”,说得明白些,就是用自己的脑袋去分析,用自己的眼睛去鉴别,用自己的双手去拿来。(四)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提示:第7自然段劈头一个关联词语“所以”,这就表明,

21、前文所述都是属于“我们自己来拿”的原因。学生代表答后小结:1、第1、2自然段所论,是“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去主义”乃是一种“有往而无来”的行径,它与“礼尚往来”的交往原则不符。2、第3、4自然段所论,是“送去主义”必然造成严重后果,“我们的子孙讨一点残羹冷炙”,按照历史的发展,长此下去,必然让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让我们的民族亡国灭种,让我们的人民更加陷于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用“友邦惊诧”论中的话说,就是“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因此,我们要正视历史发展的逻辑,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3、第6自然段是揭示“送来”的危害性。一味地听凭“送来”,必然招致帝国主义的进

22、一步侵略,“鸦片”、“香粉”等已经充斥我们的市场,使中国更加殖民地化。这样的现实教训,我们应该吸取,铭记在心。(五)提问:文章第8、9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提示:联系上下文,对第8、9两个自然段归纳总结。提问后小结:文章第8自然段批判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第9自然段阐明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至于文章最后一段,是总结全文,阐述实行“拿来主义”的要求和重大意义。七、课堂小结没有拿来的,就没有今天思想的解放、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社会的发展是如此,个人的发展亦如是。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应学会运用好“拿来主义”,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要注意防止不良习气、不健康的思想文

23、化的浸染。八、课后作业1、释词语并给红色的字注音。礼尚往来 自诩(x) 残羹冷炙(zh) 冠冕(min)孱(cn)头 玄虚 国粹2、对中国足球、中国电影和“日韩电视剧潮流”等现象,写一篇短文,就其中的一个话题发表你的观点。第二课时一、课前交流请三四名同学朗读自己所写的短文,大家讨论交流,欣赏点评。二、深入领会文章主旨通过上一节课,大家都明确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批判了错误态度,阐述了正确主张。现在请大家读下面几个句子,联系本文写作背景,想想句子中红字的意思,说说它们是否只是谈文化问题。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24、”了。2、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学生思考、议论,教师指名回答。学生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很容易理解第2句是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行径。第1句只要看下文“别的且不说,单是学艺上的东西”就可以明白“什么都是”主要指“学艺”之外的情况,联系写作背景,不难理解这是在愤怒痛斥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行径。第3句较难理解,作者用“摩登”一词揭示出当时“送去主义”的盛行。如此盛行,自然不止于“学艺”方面的事情。选用“摩登”一词能启发读者广泛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起到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卖国行径的

25、作用。提问:由此看来,本文的中心思想不只是谈对待文化问题这一个方面,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归纳本文中心。要求内容完整,语言通顺。教师指名回答。最后要明确本文中心包含四个要点: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批判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阐明对外国文化的正确主张,指出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必要性。三、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一)1、同学们齐读第8、9自然段。2、教师提问:这两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提问后明确:采用了比喻论证。 教师追问:那么请说出“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 教师提示:第8段是批判了对待外国文化的三种错误态度,第9段提出了对

26、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提问后明确: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 孱头、昏蛋、废物比喻错误对待外国文化的不同态度的人。 鱼翅比喻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比喻外国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部分。 烟枪烟灯比喻网管文化中无用的旧形式。 姨太太:比喻外国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二)请同学们阅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段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学生议论。老师明确:这里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的方法。采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三)请同学们重新阅读第8、9两个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了更清楚地阐明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除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启发:作者的目的是要阐

27、明“拿来主义”的做法,为什么还要分析“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学生阅读、思考,教师指名回答。明确: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板书)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附:关于论证艺术的板书设计本文的论证艺术:1、比喻论证(第8、9自然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2、类比论证(第3自然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3、对比论证(第8、9自然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四、体会本文语言特点(一)学生朗读第四节,思考回答:这一节中区别了哪两个词?为何这样区别?对“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应怎样理解?学生回答,明确:特地区别“抛来”与“抛给”,讽刺国民党反动派不过像

28、叭儿狗得到主人“抛给”的骨头一样。“抛给”,隐含着用鄙视的目光看待的意味。洋大人不会发慈悲心,他们以主子自居,把中国人民身上榨取的血汗、掠夺去的财富,吃剩下来,抛一点儿给走狗,以作为进一步榨取的诱饵。“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是因为“抛给”、“送来”的实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对这一点讳莫如深。这样写既对卖国政策进行含蓄锐利的批判,又抒发了作者的愤慨之情。这种用极少的词语深刻揭露事物的本质的语言,反映了鲁迅先生语言的犀利的特点。(二)请同学们说说下面句子中黑体字有什么表达效果。(出示投影片)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使用老百

29、姓口语中常用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把“闭关主义”必然演化为“送去主义”的深刻道理一语道破,暗含对“闭关主义”者的揶揄。2、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使用民间俗语,“拿来”态度之鲜明跃然纸上。3、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本或旧小说中的套话,后文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化用商店广告,都含有强烈的讽刺性。4、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诚惶诚恐地“捧”,画只有几张却一路地“挂”,通过形象的动作活画出“送去主义”的可怜相、寒酸相。5、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都是反

30、语,具有很强的讽刺性。6、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明明要批判,却先作肯定,这种欲擒故纵之法常用于驳论。学生很容易品味出其中的讽刺、幽默的韵味,接着要求学生再尽自己所能举出课文的其他例子。教师小结:犀利的语言,讽刺幽默的风格,固然是高超的语言艺术,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对事物的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痛恨。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没有深刻的思想,强烈的感情,就不会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我们应当透过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附:语言风格部分板书本文的语言特点:1、犀利2、讽刺幽默四、课堂练习1、下列词语红色字注音正确的是()A、

31、诩(x) 残羹冷炙(zh)B、冕(mn) 挑剔(t)C、粹(chu) 阿剌(l)伯D、(cn)头 吹嘘(x)2、文中提到的“大宅子”、“鸦片”、“鱼翅”、“烟灯烟枪”、“姨太太”各比喻什么?后文的“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哪种人?3、关于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鲁迅先生列举了几种不同类型人的不同表现,以体现他们对待外国文化的不同态度,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待外国文化的观点。联系上下文,根据课文的内容填写下表。4、让学生朗读全文,集体背诵第十节。参考答案:1A、D 2略 3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昏蛋;完全否定外国文化;废物,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占有,挑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五、课后作业1、每人要准备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发言稿,说说本文所提倡的对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在我国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