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9.96KB ,
资源ID:1111659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165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docx

1、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案学校:太白初中授课:汪玉平第十一章机械功和机械能111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目的: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2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四、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准备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4、重力的方向如何?(二)引入新课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

2、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三)新课教学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1)功

3、的计算式:W=FS(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四) 例题(五)小结及五分钟测试。五、教学后记:11.2怎样比较做功快慢一、教学目的:1、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2、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3、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4、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2、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1、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2、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速度是表示什么的

4、物理量?它的定义是什么?2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二)引入新课从下列问题引入新课: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三)新课教学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3功率的定义式:P=W/t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

5、。(学生阅读)8、比一比,谁的功率大(a)需要测量哪些量?(b)怎样测量?(c)设计表格(d)比较做功快慢(e)讨论不同运动员功率不同的原因9、例题,用分析法分析,板书。P=W/t而W=Gh、G=mg、m=v10介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四)小结及测试。(五)布置作业。教学后记: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三、教具准备:动滑轮(1个)、绳子、

6、木块、桶、沙。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功的原理?2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重5N的物体,用功的原理求动力F=。3让学生计算最近一次考试本班的合格率。(二)新课教学1学生阅读教材(图14-6)2演示启发,引入课题。(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2)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G(N)h(m)W阻(J)F(N)S(m)W动(J)1.960.050.0981.20.10.12比较W动和W阻发现W动W阻为什么呢?引入机械效率。3有用功的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Gh4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W总-W有5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

7、之和。W总=FS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计算本实验。7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8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9例题(略)关于的计算。(三)小结及测试。(四)布置作业。五、教学后记:第二课时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教学目的:1、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测滑轮组的。2、理解S与h的关系。三、教具准备:滑轮组、刻度尺、弹簧秤等。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二)启发实验1阅读教材2讨论:A在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B要测出机械效率,需要

8、知道W有用W总,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应如何测。3教师示范演示测的全过程,注意提醒学生重点部分和容易出错的地方。(三)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表格)。实验步骤:1按图把滑轮组装好,并记下钩码和弹簧称的位置;2匀速拉动弹簧称,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称读出拉力F的大小,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称移动的距离s,填入表格。3算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填入表中4组装另一组滑轮组,重做1,2,3(四)教师巡查指导。(五)小结及测试五、教学后记:11.4认识动能和势能(一)一、教学目的: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4知道什么是机械

9、能及机械能的单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2、判断物体所具有的机械能。三、教具准备: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沙,小木桩、铁架台等。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从能源,体能方面引入能量复习知识;功和能的关系(二)新课教学1、能量演示:A玩具小车拉木块;B举高的钩码拉木块(通过铁架台和滑轮)C伸长的橡皮筋拉木块。问:三个物体是否对木块做功?(学生回答:做了功)归纳:(1)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物体能做的功越多,它的能量就越大。(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有能量?看它能否做功。2、动能(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决定动能大小因素演示实验

10、:图1-1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做的功越多,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做的功越多,动能越大。结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3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重力势能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演示实验:如右图结论: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和质量有关。(2)弹性势能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大小决定的因素:形变的大小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它的单位是:焦耳5练习、小结6作业:五、教学后记:11.4认识动能和势能(二)一、教学目的:1知道动能和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11、的例子。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三、教具准备:滚摆、小球、木板、斜面。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2、它们的大小各由什么因素决定?(二)引入新课:演示小球竖直上抛,分析其上升和下落过程。(三)新课教学1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1)指出演示小球竖直上抛过程中,动能转化成势能(上升),势能转化成动能(下落)。(2)演示滚摆实验。A学生观察并分析滚摆下落,上升过程中能的转化B归纳:下降: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降: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

12、)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如自行车下坡、荡秋千、高空掷物、荡秋千、人造地球卫星等。2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1)演示实验:小车的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A学生观察并分析小车运动过程中能的转化B归纳:弹簧压缩:小车速度,弹簧形变,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弹簧恢复:小车速度,弹簧形变,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2)演示实验: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地上,又向上弹的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刚接触地面是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到最大形变是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从恢复形变到离开地面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动,从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举例动能与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3学生讨论。4练习5小结。教学后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