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30.73KB ,
资源ID:111095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095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设计doc.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设计doc.docx

1、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设计doc中 国 历 史八年级上册(川 教 版) 教 案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二、能力与方法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

2、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时课型 新授课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全体学生)二、学生准备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简介本学期的教学要求。2、简介本主题的概述。学习新课一、老

3、师展示预习目标,检查学生自学(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预习目标:1、虎门销烟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时间、结果。3、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内容。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小组合作讨论:1、评价林则徐。2、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师在学生讨论后作适当点评,强调: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1、南京条约的内容。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四、多媒体展示。五、课堂展示并小结。在图上指出:1、中英南京条约强迫中国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2、中英南京条约强迫割给英国的香港

4、岛。3、中英南京条约的签字地点南京。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2、 预习新课。教学反思: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 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二、能力与方法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

5、”“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时课型 新授课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全体学生)二、学生准备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6、为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指导学生朗读课前提示导入。教学新课一、老师展示预习目标,检查学生自学(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预习目标: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时间、经过、结果。2、火烧圆明园。(时间、哪一次战争、侵略国家)3、所签订的条约。4、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面积多少)5、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领导人、时间、战役)二、小组合作讨论:1、中国为什么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2、你看了“火烧圆明园”后的感想。3、看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后,你怎么想的?充分让学生讨论后,告诫学生:落后就要挨打!激励学生一定不忘国耻,好好学习!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沙俄侵占

7、中国的大片领土。四、多媒体展示。着重揭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滔天罪行。五、课堂展示并小结。1、指导学生在图上指出:沙俄侵占的中国大片领土。2、指导学生列举本课大事年表。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2、预习新课。教学反思:第3课 左宗堂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

8、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如何评价左宗棠”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都会得到人民的支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

9、,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重点难点 重点:是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危害。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时课型 新授课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全体学生)二、学生准备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指导学生朗读课前提示导入。教学新

10、课一、老师展示预习目标,检查学生自学(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预习目标:1、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间和新疆设立行省的时间。2、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时间、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3、黄海大战中与民族英雄邓世昌。4、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二、小组合作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危害。着重指导学生据马关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其危害。老师强调: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老师补充提问:台湾何时回归祖国的?现在我们中央政府对台政策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1、民族英雄邓世昌。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四、多媒体展示。1、突出邓

11、世昌的民族英雄的气节。2、突出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五、课堂展示。1、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2、在图上指出:日本割占的中国领土。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2、 预习新课。教学反思: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的情况,理解义和团运动的口号,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联军的八个国家,讲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

12、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暴行资料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运用网络技术搜索、下载、整理信息及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将士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理解。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立志成才、振兴祖国的奋斗目标。重点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难点:分析辛丑

13、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时课型 新授课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全体学生)二、学生准备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师小结导入。学习新课:一、检查预习目标。(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2、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目的、八国军队、主要战役、在北京的暴行)3、辛丑条约( 时间、内容、危害)二、小组合作讨论:根据辛丑条约内容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老师强调:辛丑条约使

14、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辛丑条约的时间、内容、危害。四、多媒体展示。着重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同时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五、课堂展示。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3.指导学生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危害性的认识。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2、 预习新课。教学反思: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 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一

15、、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培养学生“求实、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

16、概况。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时课型 新授课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全体学生)二、学生准备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本主题概述:所谓中国近代化,即中国资本主义化,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本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学习新课:一、检查预习目标。(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1、洋务派的产生(目的、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时间)2、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及其代表3、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及其代表4、京师同文馆等新式

17、学堂的创办5、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的建立6、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二、组织学生按小组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进行辩论。一半为正方,另一半为反方。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教师归纳小结,对洋务运动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首先,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其次,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

18、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及其代表。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及其代表。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四、多媒体展示。五、课堂展示。指导学生列表反映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及其代表。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2、预习新课。教学反思: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二、能力与方法结合课文,

19、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时课型 新授课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全体学生)二、学生准备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学

20、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指导学生看导入框中插图,就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史实进行描述,提问:“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等等。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导入新课。学习新课:一、检查预习目标。(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3. “公车上书”及其社会影响。4.戊戌变法的时间及主要内容。5.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6.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二、小组合作讨论:1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2.假设:“袁世凯

21、出卖维新派,这只是一个偶然现象。如果袁世凯站到光绪帝一边,中国早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请陈述理由。3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2.戊戌变法的时间及主要内容3.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四、多媒体展示。五、课堂展示。1.关于变法法令内容,指导学生制作一个表格,反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情况。2.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2、预习新课。教学反思: 第7课

22、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二、能力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时课型 新授课教学准

23、备一、教师准备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全体学生)二、学生准备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现在中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条路叫(学生:中山路)那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纪念孙中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学习新课:一、检查预习目标。(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时间、地点、领导人)2.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领导人、政治纲领、性质、意义)3.三民主义4.武昌起义爆发的(时间、胜利)5.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都城、纪元)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7.辛

24、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小组合作讨论:辛亥革命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要说明理由)(师)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5、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1.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四、多媒体展示。五、课堂展示。学生据所搜集的有关孙中山的资料讲述孙中山的故事。(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述)六、布置作业。1、完成学习与评价2、 预习新课。教学反思: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通过

26、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27、会主义的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时课型 新授课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全体学生)二、学生准备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此导入新课。学习新课:一、检查预习目标。

28、(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两大口号。2. 新文化运动新阶段到来的标志。3.李大钊发表的文章。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二、小组合作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学生讨论后,教师补充:新文化运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不过,新文

29、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历史意义。2.强调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四、多媒体展示。五、课堂展示。指导学生列表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两大口号、发展、历史意义。六、布置作业。1、完成学习与评价2、 预习新课。教学反思: 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9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

30、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重点和难点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难点: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