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1 ,大小:65.03KB ,
资源ID:1110672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067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教师授课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教师授课教案.docx

1、小学教师授课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小学教师授课教案 20142015年度第 二 学期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设计者课题找规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法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3、学生熟悉进行乘法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规律,并能熟练计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教学难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规律。课前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知识迁移。1、竞答,出示口算卡片。23= 51=

2、 123= 142=104= 303= 2200= 602=2、听算竞答,说口算过程。5004= 670= 907= 8600=通过回答,明确: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只要把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结果后面添上0,多位数后面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3、(1)肯定学生的回答(2)归纳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合作探究1、学习“找规律”(1)出示第一组算式。51= 510= 5010=汇报交流:学生可能是:生1:5010表示50个10相加(或10个50),从数位表知它是500。生2:5010=5025 =1005

3、=500刚才,同学们的研讨的有理有据。下面我们再举几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一下:(2)出示第2、3组算式:32= 124=320= 1240=3020= 12040= 1)学生回答算式,教师总结评价。 2)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2、探索规律:(1)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并注意观察三组算式:51=5 32=6 124=48510=50 320=60 1220=4805010=500 3020=600 12040=4800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3)小组汇报:(4)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注:可

4、由学生代表完整表述三、知识运用,拓展提高1、尝试练习(1)投影出示课本27页“试一试”第2题(可直接看课本)。(2)出示第27页“试一试”第1题(情境图)2、练习:课本第27页“练一练”1、3、4题。第1题:开火车口算填表。第3题:独立审题、列式、口算,制成统计表,组内互查。第4题:独立解答,交流汇报。3、数学游戏:接力竞赛。完成第27页练一练第5题。4、拓展练习:完成课本第27页第2题。( )( )=800 ( )( )=1260看谁写得最多。四、课堂总结: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的进步表现在哪里?你给同学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五、作业 金牌学案板书设计:乘法51= 32=

5、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相借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小学教师授课教案 20142015 年度第 二 学期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设计者课题队列表演(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口算方法,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教学难点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课前准备课件教

6、 学 过 程设计意图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1、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2030= 3040= 14020= 15030=1030= 5080= 40120= 5040=2、导入: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如图所示)二、教学新课1、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决它,再独立列出这个算式。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2的结果。(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2)、展示学生的想法: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7、进行口算。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4、完成算一算:(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三、巩固应用1、完成练一练第2题。2、完成练一练第3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3、完成练一练第1、4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四、课堂小结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五、作业 金牌学案板书设计: 1214 =168 1214 102

8、10100204408 1014=140 214=28 14028=168课后反思:在教学中,让学生探究算法的多样化,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与对比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算法,进一步理清算理,从而使学生自觉掌握适合自己的算法。从学生计算来看,有个别学生在算理时,不明白把一个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一位数,造成计算失误。小学教师授课教案 20142015 年度第 二 学期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设计者课题队列表演(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2、掌握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性的过程。3、能运用两

9、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经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经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课前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唤知激情1、口答:开火车口算:2020= 1030= 5030= 60020=1240= 13020= 16040= 20050=2、生互考互评:由学生出题考同学。3、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投影出示) 2 3 5 8 1 6 5 3 4 6学生独立计算,汇报计算结果,并说明计算过程和注意事项。二、小组合作,解疑探知。有12行每行14人导入谈话:学校举行队列表

10、演,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什么问题呢?1、学习例题:请看课件:(1)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可把问题写在黑板一边) (2)出示王红的问题(贴出) (3)探索估算。 1)谈话:王红同学自己没有得出答案,同学们能不能帮她解答呢?有没有信心? 2)理解题意,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师巡视并个别帮助。 4)学生汇报列出算式,师板书:1412 或者1214 (估计学生没有困难)肯定两种算法都可以。 5)探讨算法并交流:a观察算式特征(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一步揭示课题内容,突出本节教学重点。b引导学生探索估算的方法。c分组讨论。要求:不用笔算,用估算的方法找出

11、大约是多少?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汇报如下:把12看成10,把14看成15, 1015=150 大约是150本。或把12看成10,1410=140, 结果应不大于140。(也可有其他方法)d进一步提出问题:“那150本书放得下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局限性,必须进行精确的计算,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算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探索笔算1)独立探索;2)小组交流(也可同桌,也可是小组4人,也可自由组成最好的合作伙伴进行);3)汇报结果。可能出现:生1:1412=168 1410=14010列可排几人 142=282列可排几人 140+28=168 12列可排几人生2: 12

12、14 =1227 =247 =168(人)生3: 1412=168(人) 1 4 1 2 2 81 4 0 1 6 84)学生边展示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及自己的想法。5)三种方法都展示之后,提出:哪些地方和你想法相同?哪些地方你没有想到,你能理解吗?进而指出新的方法(生3),让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过程并鼓励。6)同学们都能理解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1 4 1 2 2 8142 1 4 01410 (可点明:0可省略不写,但要强调数位对齐) 1 6 828+140 7)回顾概括新方法。课堂小结,回顾升华。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试一试”中的题目。2、提高练习。教科书第3

13、0页“练一练”第2题。3、应用练习。(1)课本30页“练一练”第5题。小组合作探讨。要求:先独立计算,然后再探究、交流。感受数字模式的规律性。(2)解决前面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小组内交流,师巡视辅导)。四、课堂总结。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五、作业 金牌学案板书设计: 列队表演(二) - 两位数乘两位数 1412 1214 1 4 1 2 2 8 (2)(14) 1 4 (10)(14) 1 6 8 (28)(140)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在计算时,由于个别学生的理解能力差,数位没对齐,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乘时,数位对调。比如,780得560

14、时,把56写成65写来,造成计算失误。小学教师授课教案 20142015 年度第 二 学期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设计者课题电影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景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计算、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计算、应用能力。课前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

15、么?你是怎样想的?二、探究新知 1、解决“电影院的座位够吗?”师: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根据上节课学过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后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2025=500(个) 答:电影院的座位够。生:估算 2620=520(个)520500 答:电影院的座位够。2、解决问题“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师提出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审题列出算式。师巡回帮助个别学生。板书:2621= (1)不通过计算估算找计算结果的范围。生:结果大于500。生:结果大于520。学生反思估算过程,有助于发现计算的策略。师:解决这个问题仅靠估算还不行,要进行计算。

16、生1: 2620=520 生说算理: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为已知的乘法或加法。 261=26 520+26=546 生2:展示 2621 生说算理:把未知的乘法转化为已知的乘法。 =2637 =787 =546生3:展示 2 6 生说算理:与生1的算理相同 2 1 2 6 5 2 注意进位 5 4 6师板书答这一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师:哪种算法和你算得相同?哪种算法是你没有想到的?还有没有其他算法并交流。学生比较三种算法,小组讨论并交流。三、巩固应用 1、31页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结果,说出计算方法和过程。2、32页练一练(1)第1、2题,注意进位问题。(2)实际应用第3、4题

17、,鼓励学生独立解决。(3)第5题,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去算。(4)第6题,探索题,先独立计算从中发现规律(放课下让学生探索)。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 金牌学案板书设计:电影院(1)2621=546 (2) 2621=520 (3 )2 6 261=26 =2637 2 1520+26=546 =787 2 6 =546 5 2 5 4 6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课后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比较难掌握,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产生一些错误。比如,只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漏乘某一位,把积的位置写错;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忘了向前一位进几或出现相加错误。小学教师授

18、课教案 20142015 年度第 二 学期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设计者课题练习三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第1题:借助电子图和表格巩固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 1114 161810610 8第2题:已知122=24,请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1220= 1202= 12020= 12200= 第3题:说一说下面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填在( )里。 2 6 4 8 1 4 3 7 1 0 4

19、 -( ) 3 3 6 ( ) 2 6 ( ) 1 4 4 -( ) 3 6 4 -( ) 1 7 7 6 ( ) 第4题:选数填空。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 )=800 ( )( )=800 ( )( )=3500 ( )( )=4200( )( )=2800 ( )( )=2400 第5题:用竖式算一算。 3643 1923 6515 7717 5318 2832 6912 3449 第 6 题:下面的计算正确吗?估一估,说一说。 5424=4526 ( ) 3784=318 ( )第7题。森林医生。 第8题:35辆这样的车,每辆车能坐28名乘客,可以为旅

20、客提供多少个座位? 第9题:有10箱苹果汁,12箱橘子汁。每箱24瓶,一共多少瓶饮料? 用乘法解决问题。第10题:用乘法解决问题。题目中呈现的信息比较多,先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再解决相应的问题。第11题:本题需要应用行程问题、方向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35=320 ( ) 3572=315 ( )作业 金牌学案板书设计: 课件出示练习题课后反思: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一步的掌握和巩固,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能力的提高。但个别同学在计算时,数位不是没对齐,就是忘记加上进位造成计算失误。小学教师授课教案 20142015 年度第 二

21、 学期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设计者课题整理与复习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归纳估算的方法和策略。3、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教学难点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课前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班大部分学生能熟悉正确地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够好,还不能把估算和计算融会贯通。二、复习要点1.熟悉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归纳估算的方法和策略

22、。3、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复习过程1、口算练习。(教材第42页第4题)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遇到乘数末尾有0的你是怎么算的。与你同伴说说。学生充分讨论归纳,先将乘数末尾的0省略,把整十的数看作一位数进行口算,然后在积的末尾再添上原来被省略的0.2、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练习。(教材第42页第5题最后一行)(1)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2)小结:请学生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3、练一练。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材第43页第6题)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材第42页第5题前两行)学生独立计算,师生共同归纳方法。5、区分平移与旋转现象。6、

2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1)地球上平均每分增加167人,1时全球增加对少人?(2)利用一吨废纸,等于保护了20棵大树,收购站回收了14吨废纸,等于保护了多少棵大树?(3)商场运进儿童服装24箱零48件,成人运动服差12件不够62箱,每箱装服装50件。儿童服装和成人运动服各多少件? 商场又运进西服800件,每35件装一箱,装了22箱零几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通过以上的练习指导学生教材第44页第12至16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 金牌学案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 先用第二个

24、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 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 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末 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末尾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 尾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 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 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的得数加起 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的得数加起来。 来。每个数位上相乘满十向前一位进1。课后反思: 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但在知识网络的构建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对个别知识点掌握不牢,有待提高。小学教师授课教案 20142015 年度第 二 学期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设

25、计者课题有多重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课前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根据生活中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1、认识秤。 学生自由讨论。 2、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千克”、“克” (1)认识克。掂一掂。学生动手操作。说一说。学生讨论。找一找学生动手操作。 称一称 学生动手操作。 (2)认识千克 掂一掂。学生动手操作。称一称学生讨论。找一找学生动手操作。说一说。 学生动手操作。 3、学生分组秤物品。 (1)小组合作来称一下桌子上你们带来的物品。 (2)另一个同学用秤称一称看估计得准不准,实际到底有多重,记录下来。 (3)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三、课堂活动,巩固应用。学生看课件做题目。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 金牌学案板书设计: 有多重 克g 千克 1千克=1000克 1=1000g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