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1.80KB ,
资源ID:111021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1021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精选教育文档.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精选教育文档.docx

1、论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精选教育文档论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1 媒介素养教育的含义及国外实践情况 1.1 媒介素养教育的含义 “媒介素养教育”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来的,经过近70年的发展演变,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含义、多角度和多层面的概念。由于媒介素养教育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以美国、加拿大、英国为代表,因此当前比较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定义还是出自西方媒介素养教育学者。 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媒介素养作出如下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1 加拿大安大略教育部是这样

2、给媒介素养下的定义:媒介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对媒介本质、媒介常用的技巧和手段以及这些技巧和手段所产生的效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更确切地说,媒介素养是一种教育,宗旨为增强学生理解和欣赏媒体作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媒介如何传输信息、媒介自身如何运作、媒介如何构架现实,以及要求学生具有创作媒介作品的能力。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全国通用教科书,对媒介素养下了更为详细的定义。定义为:媒介素养是一个帮助学生读懂媒介、使用媒介的过程,是帮助学生认清媒介特性、媒介传播技巧和媒介传播效果的手段。2 英国媒体素养教育专家David Buckingham这样说:“媒体素养指使用和解读媒体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3 1.

3、2 媒介素养教育在国外的实践情况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电视的出现和其他媒介渠道的更新,人们接触和享用媒介资源的机会和时间都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感觉到了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在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对学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作了规定,要求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开设媒体素养教育课程,或在有关学科中增加媒体素养教育的内容。至1997年,英国已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学校开设了媒体研究课程,并有超过1/3的中学毕业生参加过媒体研究学科的中等教育证书考试。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最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在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州都将媒介素养教育单独或放在英语课中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它也是

4、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法令使媒介素养成为常规教育的国家。 北美洲的加拿大是媒介素养教育颇为普及的国家。加拿大教育界已经普遍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青少年要想成为一个具有文化素养的人,就必须具有解读、理解不同形式的信息的能力以及具备健康的批评思维技能。 1978年,美国再度强调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政府拨款支持四项有关电视批判性观看能力的研究计划。这四项计划分别针对儿童(包括学前至小学)、初中、高中、成人等不同年龄层的人群,进而制定和编印出相关的课程与教材。加利福尼亚、夏威夷、新墨西哥等州已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列入学校教育大纲之中。目前美国正从技艺教育、媒介艺术教育及民主教育三方面进行整合,以期更有系统地

5、推行媒介素养教育。 由此看出,媒介素养教育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已取得了自身应有的地位。 2 我国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2.1 信息时代的呼唤 2.1.1 信息社会的来临 21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已将人类带入一个日益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环境中,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已是一个确定的事实。信息社会最典型的特征之一便是它无时无刻不在产生、交换和使用着大量的信息,信息按指数增长,呈现出爆炸的势头。而这些信息最重要的来源就是大众传播媒体,西方有人这样形容现代人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每天都被来自各种媒

6、介的大量信息所包围,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现代人与大众传媒如同鱼与水的关系。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无论你愿不愿意,只要你生活在这个社会,每天都接触到数以千万计的媒体观念、信息和形象。 大量信息汹涌而来,无序的信息使人难辨真伪,难以取舍,不但未能消除人们认识中的不确定性,反而还会使人们无所适从。常此以往,人们很可能疲于接受传媒所传播的海量信息,成为信息的奴隶,惰化了对信息的思辨和疏理能力,形成麻木盲从的心态,从而被媒介信息牵着鼻子走。尤其是对中学生,由于中学生大多数处于青春期,在青春期,中学生的生理变化使得他们进入心理断乳期,那种急于寻求精神上的独立和摆脱对父母依赖的情绪在此刻表现的尤为

7、强烈,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媒介知识、足够的辨识水平和自控能力,因此当前国内的“哈韩”、“哈日”、“追星族”和“网瘾少年”等现象大多数都发生在中学生的身上。 2.1.2 信息传播途径的变化 社会发展到今天,信息传播途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报刊、书籍等书面媒介传播信息发展到今天的主要靠广播、电视网络等视听媒介传播信息,由此可以看出,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显然,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4 麦克卢汉在理

8、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有个著名论断,即媒介是人的延伸,书面媒介影响视觉,使人的感知成线状结构;视听媒介影响触觉,使人的感知成三维结构。5因此,传统的学校教育所重点培养的传统素养“听、说、读、写”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具备信息时代新的素养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应该是传统素养能力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有批判性的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当然还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6 作为信息时代的中学生,不使用媒介是不行的,

9、完全变成媒介的奴隶也是不行的,我们既不能阻止大众传媒的的发展,也不能因噎废食阻止中学生接触媒介。因此,学校教育中培养辨别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帮助中学生在汲取鲜活的信息营养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信息批判反应模式在信息社会中就愈加显得有必要。 2.2 媒介信息对我国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受众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受众的认知过程,从客观现实到媒介现实或符号现实,再到心理现实,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是基于受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而媒介信息正是认识现实世界重要的信息来源,受众通过对媒介信息的认知,进而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现实行动,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和认知模式,同时也“修正”着人们对消费、时尚、暴力、情感等事物的观念。大众

10、传媒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发挥着巨大社会功能的同时,其各种负面效应也在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表现得特别突出。 2.2.1 媒介信息对中学生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普及,特别是电视和网络的强劲发展,媒体已经成为中国中学生的第二教育课堂,中国儿童研究中心对全国30多个省市的12418名学龄儿童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少年儿童1/3的课余活动时间是在与媒体接触中度过的。另据2001年杭州市学生联合会对杭州市区中学生接触网络的状况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2.2%的中学生几乎每天上网,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的平时有4.9%,而周末则达到了16.1%,不少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电

11、视节目而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的还产生厌学情绪。 由于声画并茂的传播优势,电子媒介对自控力薄弱的中学生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耗费大量时间看电视、上网等,导致中学生迷上电视、网络等媒介所营造的虚幻空间,而越来越拒绝与父母沟通、与外界交往。他们把自己封闭在媒体的“自我”之中。 另外,由于一些媒介传播的信息中包含着消极的自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长期接触此类信息,必然会使中学生的消费需求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消费行为上一改以往的实惠、耐用、节俭等传统取向,而更加注重审美、新潮、变异以及个性化,表现出炫耀消费、艳羡阔绰、相互攀比,贪图享乐等不良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2.2.2

12、媒介信息对中学生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一些媒体由于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需要,或者采编过程中没有严格把关,在其传播的信息中夹杂着暴力、色情的内容。对此,中学生由于缺乏批判眼光,心理特别容易受到危害。 另外,现在的中学生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信息资源更加丰富,五花八门的信息时刻充斥在他们周围,这不但没有增加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孤独、焦虑和竞争的压力,使他们小小年纪就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如孤独症、自闭症,甚至自杀等。 2.2.3 媒介信息对中学生审美意识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这只“无形的手”通过视觉性、趣味性、通俗性及较强的艺术娱乐形式,一方面利于中学生对信息的接受与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学生审美

13、趣味感性化,不知不觉地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而逐渐降低乃至失去文字阅读的兴趣。容易对中学生的理性和逻辑思维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导致思维的简单化和平面化。 其次,在现在以爱情为主题的影视剧里,多以姐弟恋、三角恋、多角恋为时兴,为了所谓的爱情赠送奢侈的名贵礼物,为了所谓的爱情轻易放弃生命,死去活来等,灌输给中学生错误的审美取向。 另外,中学生审美表现为低俗化,他们很少对古典严肃文学艺术感兴趣,在他们中间流行的往往是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审美方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更愿从抽象走向具体,从交响乐走向通俗歌曲;在审美情感上,他们摈弃含蓄古朴,追求露骨直接的方式和金钱关系。7 2.2.4 媒介信息对中学生生

14、理上的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强烈光电、噪声对未成年人视听感官的刺激和电磁污染会诱发多种疾病。目前,被认定与电视相关的病症已有50 多种,包括多动、痉挛、头痛、睡眠障碍、厌食、恐怖症、孤独症、胃肠道功能紊乱、近视或散光以及皮肤斑疹等。长时间看电视的未成年人,经常表现出听力和视力降低、体能下降、作业效率低、缺乏求知欲和耐心等症状。 2.3 我国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2.3.1 中学生的媒介使用能力有待提高 在北京人接触媒介首选动机的一次调查中发现,在青少年中首选动机占比率最高的是“放松自己”,动机决定行为,于是就会发现现在的中学生上网绝大多数都在聊天或是打游戏,而很少有人会去访问新闻或是其他学习的网站

15、,即使是看新闻,也是看一些关于自己所关注明星的娱乐新闻;看电视主要是选择娱乐性节目,而很少去关注知识性强、教育性强的新闻访谈类节目。另外,中学生媒介使用能力不高还表现在耗费过多时间接触媒介,中学生由于自控力不强,不懂得自我约束,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 1/3的课余活动时间是在与媒体接触中度过的,严重影响了学业,同时也影响到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2.3.2 中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有待提高 媒介中的各类信息都是有一定目的性的,必须加以甄别和检验,才能清楚地认识其本质。对于报纸上、广播中、电视里所发布的任何信息,大多数中学生都看作是权威的,很少有人去质疑其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更不习惯做信息

16、来源的分析,不思考信息发布者的动机。中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较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2.1 对新闻偏见的认识不足。中学生都知道新闻是被及时、公开传播的新近发生的重要的事实信息。却很少有中学生意识到新闻报道是由人写出来和播报出来的,而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报道,不光根据事件本身的情况,同时也必然还要受到个人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偏见以及所服务新闻机构或上级认识方法等等因素所左右,同样一条新闻,由于选材的角度、文字手法、播报的语调及语气等因素的不同,给人的感受和印象也是可以完全不同的。 2.3.2.2 广告信息的解构能力较差。在市场经济传媒制度的条件下,广告具有十分强劲的影响力,对中学生的消

17、费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媒体与广告的合力作用更在于他们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即没有受众喜闻乐见的传媒产品就不会有效地发挥广告效应,同样,没有广告商欲望的满足和支持,媒体也难以使自己立身与发展。中学生很少有人能注意到热闹精彩广告背后的商业利益,而只注重被包装后的高档次的商品,于是现在很多中学生的消费观念表现出强烈的名牌意识、超前消费、扩张消费等不良的消费行为。 2.3.2.3 影视内容的审美能力不高。在当今社会,人们在电视电影电脑媒体中,都比以往会接触到更多的影视产品,包括不同地域风格、不同题材和不同形式的影视艺术产品,可谓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中学生由于

18、缺乏对画面语言、声音语言、色彩语言等传播性能的认知,而不能完全理解汲取其深层含义,不能能动地进行审美判断和审美享受。 2.3.2 中学生媒介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媒介道德问题是一种特殊形态的道德问题,是媒介技术高度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8越是先进的传媒技术,就越需要构建适应传播技术发展的新型道德观念体系,而现在我国关于这方面的教育还很薄弱,致使中学生对很对问题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 上海团市委2000年曾进行了一项专门调查,在测试受访者媒介素养的量表中,不同态度标准差最大的四个问题中有两个同媒介道德直接相关,一是“访问色情网站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37.2%表示“很同意”或“基本同意”, 表示

19、“说不清楚”的也有30%。二是“网络黑客是否值得羡慕”。有53.3%的青少年对羡慕网络黑客的观点持否定态度,16.3%的青少年赞成这一观点,30.4%的青少年未明确表态或是回避问题。9 以上调查结果一方面体现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同时也说明中学生在对待色情信息传播、接受的问题上没有比较统一的价值判断标准。对网络黑客的态度表明青年价值观未能得到必要的整合,中学生对网络黑客都是从技术的角度大加赞赏,很少有中学生能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给予批评。 2.4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滞后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中学生的教育,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生缺乏自行探索发现知识的空间,常常为了分数而斤斤计较,媒介素养的理念还没有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导致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学推行有很大的阻力。 另外,我国学术界对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关于媒介素养教育所包含的知识体系认识不是太系统,缺乏相关的材料可以参考,有关学科建设的专家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对学科的内涵、外延及必要性缺乏理性认识。而且中学的教师也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的编制都没有科学的依据和可供借鉴的资料,由此可见,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要想跨进中学的门槛,不仅要承认媒介素养教育的合法性,还要对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长时间的探索和变革。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