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4.23KB ,
资源ID:110992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0992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村环境保护期末复习指导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村环境保护期末复习指导参考答案.docx

1、农村环境保护期末复习指导参考答案农村环境保护期末复习指导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农业环境是 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与生活环境,包括广大农村、农区、牧区、林区等。 A、农田 B、大气 C、农业生物 C、土壤 2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 ),陆地占( )。 A65 35 B71 29 C69 31 D79 21 3根据1997年人口、耕地计算,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m ,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A1/2 B1/3 C1/4 D1/5 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因干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 5 。正常年份全国灌区年缺

2、水约300 亿m ,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亿元。 A500 B600 C700 D800 5用水浪费的现象很普遍,据估计,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要流掉( )吨水;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要漏掉( )吨水。 A5 18 B5 20 C6 20 D6 18 6用水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 )%左右,远低于欧洲等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生产同样的粮食,我们比美国多用一倍的水。 A55 B50 C45 D40 7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达( )亿元,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达( )亿元。 A1500 1800 B1500 2000 C2000 1500 D20

3、00 1800 8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度占世界第( )位,北半球居第1位。 A六 B七 C八 D九 9一般表层( )cm土壤含盐量00.6称为盐化土,含盐量0.62.0或以上的称盐土。 A15 B20 C25 D30 10下面能构成食物链的是( ) A肉食性鱼类浮游动物草食性鱼类浮游植物 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 C浮游植物草食性鱼类浮游动物肉食性鱼类 D浮游植物肉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浮游动物 11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大小,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和海洋等),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下面哪一个是自然生态系统( ) A、农田

4、 B、果园 C、草原 D、城市 12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大小,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和海洋等),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下面哪一个是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 ) A、森林 B、农田 C、湖泊 D、城市 13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大小,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和海洋等),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下面哪一个是人工生态系统( ) A、农田 B、果园 C、草原 D、城市 14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还于环境中,此为( ),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A

5、、生态循环 B、食物链循环 C、物质循环 D、能量循环 15( )主要靠大气供应氧气,在塘底进行厌气分解,污染物仅在表层进行好气性分解。 A、厌气氧化塘 B、好气氧化塘 C、通气氧化塘 D、兼性氧化塘 16( )又称为高效氧化塘,水深约1530cm,阳光可透过水层到达塘底 A、厌气氧化塘 B、好气氧化塘 C、通气氧化塘 D、兼性氧化塘 17( )又称为曝气氧化塘。水深一般为25m,由于采用机械通气,故塘内能保持良好的充气状态,提高了BOD的负荷,缩短了处理时间。 A、厌气氧化塘 B、好气氧化塘 C、通气氧化塘 D、兼性氧化塘 18( )水深约0.61.5m,在表层进行好气分解,塘底进行厌气分解

6、。这类氧化塘具有处理效率高,管理简便和比较经济等特点。 A、厌气氧化塘 B、好气氧化塘 C、通气氧化塘 D、兼性氧化塘 19 1968年初,日本九州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病症。症状是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严重者呕吐恶心,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即当时轰动世界的“米糠油事件”。是由( )引起的。 |A、有机磷农药 B、有机汞农药 D、多氯联苯 C、有机氯农药 20( )的主要危害是其急性中毒作用。急性中毒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出现诸如共济失调、震颤、思睡、神经错乱、抑郁、记忆力减退和语言失常等症状。 A、有机磷农药 B、有机汞农药 D、多氯联苯 C、有机氯农药 21 著名

7、的日本水俣病就是由( )引起的。 A、有机磷农药 B、有机汞农药 D、多氯联苯 C、有机氯农药 22( )在人体则蓄积于脂肪器官,如肝、肾、肠,各种腺体内,可引起白血病、癌症等,但尚无定论。对鱼类和水鸟则可影响生长和繁殖,甚至中毒死亡,已有明显的事例。 A、有机磷农药 B、有机汞农药 C、多氯联苯 D、有机氯化合物 23( )在人体中蓄积于肾、肝、脑中,主要毒害神经系统,破坏蛋白质、核酸,出现手足麻痹、神经紊乱等症状。 A、镉 B、汞 C、铅 D、砷 24日本发生的“骨疼病”公害就是( )中毒引起的,也正是在此之后才开始了对镉毒性的重视。 A、镉 B、汞 C、铅 D、砷 25( )的毒性影响神

8、经系统、骨骼和血液,可造成贫血、神经炎、肾炎等症状。 A、镉 B、汞 C、铅 D、砷 26我国台湾省有深井水含12.5mg/L的( )而使饮用者慢性中毒,发生所谓黑足病,并发展到全身皮肤而致死亡。 A、镉 B、汞 C、铅 D、砷 27( )是水质的物理指标。 A、嗅和味 B、生化需氧量(BOD) C、有机物 D、植物营养物质 28( )是水质的物理指标。 A、浑浊度 B、生化需氧量(BOD) C、有机物 D、植物营养物质 29( )指标是水质的物理指标。 A、固体物质 B、生化需氧量(BOD)C、有机物 D、植物营养物质 30( )是水质的化学指标。 A、嗅和味 B、生化需氧量(BOD) C、

9、病毒 D、色度 31( )是水质的化学指标。 A、化学需氧量(COD) C、温度 B、固体物质 D、总大肠菌群 33( )是水质的化学指标。 A、重金属指标 B、固体物质 C、细菌总数 D、总大肠菌群 34( )是水质的生物指标。 A、细菌总数 B、生化需氧量(BOD) C、有机物 D、植物营养物质 35( )是水质的生物指标。 A、总大肠菌群 B、生化需氧量(BOD) C、有机物 D、植物营养物质 36( )指标是水质的生物指标。 A、嗅和味 B、生化需氧量(BOD) C、病毒 D、植物营养物质 37水处理过程中用格栅装置是用来除去( )。 A、除去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和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

10、浮体 B、除去可能阻塞排水道或缠绕水泵叶轮的悬浮状纤维类杂物。 C、除去悬浮颗粒达到固液分离。 D、除去除去悬浮油并破坏乳化油。 38污水的生物处理主要是( )。 A、利用筛网和捞毛机去除纤维类杂物 B、利用辐流式沉淀池分离污泥 C、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以净化污水 D、利用气浮法处理饮用水的浊度、藻类和浮游生物 39汽车、工厂等排入大气中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的混合物(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污染烟雾现象称为 ( )。 A、化学烟雾 B、光化学烟雾 C、粉尘 D、烟雾 40酸雨包括所有pH值低于( )的雨、雾、雪、露、霜等降水形式

11、。 A、8 B、7.9 C、56 D、6.5 41自对流层顶至55km左右为( ),其下部气温稳定,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成层 42( )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厚度为8至17km,随着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成层 43自平流层顶至85km左右为( ),该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成层 44大气污染原因一般主要是由于( )造成的。 A、自然因素 B、人为因素 C、环境因素 D、不平衡因素 45( )浓度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A、碳氢化合物 B、氟化物 C、氢氧

12、化钠 D、硫化物 46( )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3,4-苯并芘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A、碳氢化合物 B、3,4-苯并芘 C、苯乙酸 D、喹啉 47( )对人的呼吸器官和眼结膜有强烈的刺激性,长期吸入低浓度的HF会引起慢性中毒最典型的是引起牙齿酸蚀的“斑釉齿症”和使骨骼中钙的代谢紊乱。 A、氯化氢 B、碘化氢 C、氟化氢 D、溴化氢 48控制全球变暖,就必须要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控制( )的含量。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氮 49( )是通过质量力的作用达到除尘目的的除尘装置。 A、机械式除尘 B、过滤式除尘 C、湿式除尘 D

13、、静电除尘 50( )是使含尘气体通过多孔滤料,把气体中的尘粒截留下来,使气体得到净化的方法。 A、机械式除尘 B、过滤式除尘 C、湿式除尘 D、静电除尘 51( )该方法是用液体(一般为水)洗涤含尘气体,使尘粒与液膜、液滴或雾沫碰撞而被吸附,聚集变大,尘粒随液体排出,气体得到净化。 A、机械式除尘 B、过滤式除尘 C、湿式除尘 D、静电除尘 52( )是利用高压电场产生的库仑力的作用实现固体粒子或液体粒子与气流分离的方法。 A、机械式除尘 B、过滤式除尘 C、湿式除尘 D、静电除尘 53( )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

14、质,或者是提取目的组分后弃之不用的剩余物质。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 A、气体废弃物 B、液体废弃物 C、固体废弃物 D、农业废弃物 54我国在80年代中期提出了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作为控制( )污染的技术政策。 A、气体废弃物 B、液体废弃物 C、固体废弃物 D、农业废弃物 55( )是指将固体废弃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的目的。 A、无害化 B、减量化 C、资源化 D、生态化 4( )是指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 A、无害化 B、减量化 C、资源化 D、生态化 56( )是通过工艺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或通过一定的技术措

15、施达到使固体废弃物重新利用的目的。 A、无害化 B、减量化 C、资源化 D、生态化 57( )是将有机化合物在缺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学键断裂,由大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转化成小分子量的燃料气、液状物(油、油脂等)及焦炭等。 A、电解 B、热解 C、加热 D、分解 二、名词解释第一、二章需要掌握名词解释1.环境:指以人类为中心,人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矿藏、森林、草原、名胜古迹等。2.农业环境:指以农作物(或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周围环境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也可以由两部分组成,即农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和能量的总和。4.循环经济

16、:是一种生态经济,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流动方式,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实现特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活动的生态化。5.资源节约型社会: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更低环境污染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6.土地资源:指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在各种自然因素,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的长期作用下,以及人类活动的干预下而形成的自然经济系统。7.土壤资源:一般用于种植的土壤、牧草用地、渔业、养殖用地。8.荒漠化: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地呈现出沙

17、质或砾质为主的土地退化。9.土地沙化:土地呈现出以沙物质为主的过程。10.水土流失: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并随水流流动而散失的现象。11.生物资源:指地球生物圈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的总和。12.生物多样性: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变种及其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第三、第四章需要掌握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是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的,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3.金字塔:

18、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据此绘制的图形。4.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的一种动态平衡。5.生态农业:指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慌的思想指导下,在总结和吸取了各种农业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6.生态工程技术:综合应用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系统工程学的理论,运用生态系统的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所设计的多层次利用的工艺技术。7.综合防治技术:根据病、虫、草危害作物的情况,综合地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农业等技术防除病

19、、虫、草害。8.农村能源:指农村的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居民所消费的能源。9.间接能源:一般指农用化学物资所包含的能,如化肥、农药、农用塑料制品等。10.直接能源:能直接用来使用的能,包含农业生产用能和农村人口生活用能。11.生物质:指在有机物中,除石化燃料外的所有动植物物质。第五、第六章需要掌握的名词解释1.水污染:水体受到人类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能、化学成分、生物组成及底质情况产生了恶化。2.水体污染:由于人类的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的废水和废物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3.水质:指水和水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4.水质指

20、标:用于表示水中杂质的成分、种类和数量。5.溶解氧:溶于水中的自由状态氧分子的量。6.生化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7.化学需氧量: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要的氧量。8.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表现,随着水体植物营养物含量的增加,导致水生生物大量繁殖,藻类过度旺盛的生长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变化。9.颗粒物:是除气体之外的包含于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物质。10.总悬浮颗粒物(TSP):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的总称。11.飘尘:粒径小于10微米,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颗粒物质。12.降尘:粒径大于10微米,靠重力作用能在短时间内沉降到地面的颗粒物。13.

21、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的混合物的污染烟雾现象。14.酸雨:ph5.6的雨、雪或其他降水。15.大气的温度层结:地表上方不同高度大气的温度情况。16.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气体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17.温室气体:能使地球大气增温的微量气体组分。第七、八章需要掌握的名词解释1.土壤结构:指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数量、排列方式、孔隙状况及稳定性的综合特性。2.土壤环境结构:指组成土壤各土层的固、液、气三相物质的比例、结构与组成,以

22、及构成单个土体的三维层次构型。3.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4.土壤环境容量:土壤污染起始值和最大负荷值之间的差值。5.生物迁移:指通过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有效态重金属,并在植物体积累起来的过程。 6.协同作用:由于某种元素存在促进植物对另外一种金属元素吸收并增加其对植物的危害的效应。7.拮抗作用:减少植物对某种重金属离子的吸收并减弱重金属离子对作物的危害的效应。8.固体废物(简称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存在的物质。9.无害化:指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

23、康,不污染周围环境。10.减量化:指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11.资源化: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或者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达到使固体废物重新利用的目的。12.堆肥化:利用微生物降解城市有机固体废物的方法。13.平面作业法:在平地或坡度平缓的土地上,做好基础防渗、引流和导气工程后,将垃圾平铺后压实,再用薄层土壤覆盖再压实,作为初始填埋单元的屏蔽,开始建造一个人工土坝。14沟填作业法:根据填埋常的水文条件及填埋压实机械的大小,预先开挖填埋沟槽。15:填埋场渗沥水: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液体以及渗出的地下水何渗入的地表水。第九章需要掌握的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利用多种

24、科学方法和手段,检测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并用它解释环境现象,为环境管理和科研提供科学依据的全部过程。2.农业环境监测:借用环境监测的理论何方法,对农业生产环境的质量现状及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监测的活动。3.境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何社会发展,依照环境基准、环境保护法律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排放源的污染物的限量阀值何配套措施所做的技术规定。4.环境质量标准:衡量环境质量的依据,是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也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质量标准四类。5.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保

25、护环境,实现环境质量目标,对排入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6.环境基础标准:在环境标准化活动中,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作的统一规定。7.环境标签:在某同类产品中,对资源、能源消耗最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产品所给予的一种环境标志。三、填空题1.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在人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传统模式)、(过程末端治理)和(循环经济)三种模式。2. 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四低”:(资源产出低)、(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3. 人类利用气候资源包括(作为能源与物质的直接利用)和

26、(间接利用)两个方面。第一、二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1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P8-9 答:目前我国农业环境的主要问题有()污水灌溉;()土壤退化;()农药污染;()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社区庭院垃圾;()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硝酸盐积累;()乡镇企业污染;()地膜对土壤的危害;()非农业占地。第二章练习 1自然资源普遍性特点有哪些? P11-15 答:(1)自然资源的系统性(2)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3)资源的变动性(4)资源的多用型(5)资源的地域性和国际性。2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11 答:(1)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

27、有限的和分布不均的; (2)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有限; (3)资源可更新速率是有限的。 (4)资源功能是有限的。3我国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 P12-13 答:(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堪称资源大国; (2)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相对紧缺; (3)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 (4)水、土资源与人口组合错位; (5)能源南北差异悬殊。4我国政府在资源利用上拟将采取的策略与措施有哪些? P15-16 答:(1)转变观念(2)搞好规划(3)调整结构(4)健全法制(5)完善政策(6)依靠科技(7)示范推广(8)强化管理(9)宣传教育。5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8、P18-19 答:(1)河川径流地区间分布不均(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3)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4)各流域人均资源量分布不均。6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对策有哪些? P20-21 答:(1)给洪水以出路;(2)建设节水型社会;(3)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4)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权管理。7我国防治荒漠化的对策有哪些? P25 答:(1)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2)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3)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4)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减轻对操场的破坏;(5)调整产业结构;(6)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8我国荒漠化防治重点工程分哪三个层次? P25 答:(1)国家级重

29、点荒漠化防治工程,主要包括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工程(四期)等三大工程;(2)区域性的荒漠化防治工程,包括新疆和田地区生态建设工程、青藏高原冻融保护项目等六个项目;(3)示范区建设。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P29-30 答:(1)利于工农业的发展;(2)具有医药价值;(3)稳定生态系统;(4)具有美学、教育、科研及旅游价值。10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有哪些? P30-31 答:()生境的丧失与改变,()过度开发,()单一化栽培和驯养,(4)环境污染,滥用农药。11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是什么? P31-32 答:(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2)制定保护生

30、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设施建设,(4)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5)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工作。第三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1生态系统具有哪些共性? P36 答:(1)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2)具有自动调节能力;(3)生态系统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系统。2固氮的途径有哪三种? P39 答:(1)通过闪电、宇宙射线、陨石、火山爆发活动的高能固氮,其结果是形成硝酸盐;(2)工业固氮(合成氨);(3)生物固氮。3人类对自然磷的循环的干扰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P40 答:(1)大量开采磷矿制造磷肥和洗涤剂;(2)通过农田退水、大型养殖场排水和城市污水,将大量硝酸盐排放到水环境中,造成淡水和海洋的富营养化。4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主要有哪三种情况?P41-42 答:(1)物种改变引起平衡的破坏;(2)环境因素改变,引起平衡破坏;(3)信息系统的破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