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170.76KB ,
资源ID:110838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0838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热处理工艺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热处理工艺名词解释.docx

1、热处理工艺名词解释正火: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s或Aq以上4060C,保温 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 处理工艺。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去除材料 的内应力,降低材料的硬度。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c,是指加热时口由铁 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或Aca(Actt是实际加热中过共 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以上3050C,保温一段时间 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 工艺。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止火与退 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

2、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正火炉 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止火来 代替退火。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 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用于中碳钢, 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 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 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 组织。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 裂倾向。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 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

3、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过 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 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 S+二次渗碳体,且为不连续。正火主要用于钢铁工件。一般钢铁正火与退火相似,但冷却 速度稍大,组织较细。有些临界冷却速度(见淬火)很小的钢, 在空气中冷却就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处理不属于正 火性质,而称为空冷淬火。与此相反,一些用临界冷却速度较大 的钢制作的大截面工件,即使在水中淬火也不能得到马氏体,淬 火的效果接近正火。钢止火后的硬度比退火高。正火时不必像退 火那样使工件随炉冷却,占用炉子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所以

4、在 生产中一般尽可能用止火代替退火。对于含碳量低于0.25%的低 碳钢,正火后达到的硬度适中,比退火更便于切削加工,一般均 采用正火为切削加工作准备。对含碳量为0. 250. 5%的中碳钢, 正火后也可以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对于用这类钢制作的轻载荷 零件,正火还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高碳工具钢和轴承钢正火是 为了消除组织中的网状碳化物,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普通结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由于正火后工件比退火状态具 有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对于一些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普 通结构零件可将止火作为最终热处理,以减少工序、节约能源、 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对某些大型的或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当淬 火有开裂的危险

5、时,正火往往可以代替淬火、回火处理,作为最 终热处理。正火目的:(1)去除材料的内应力(2)降低材料的硬度这样是为了接下来的加工做准备。和退火差不多的作用,只 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钢件的热处理工艺一正火钢的热处理种类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两大类。常用 的整体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可分为表 而淬火与化学热处理两类。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C,保温适当时间 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正火的主要目 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 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故退火与

6、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 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大部分中、低碳钢的坯料一般都采 用正火热处理。一般合金钢坯料常采用退火,若用正火,由于冷 却速度较快,使其正火后硬度较高,不利于切削加工。回火:回火目的:(1) 减少或消除淬火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或开裂;(2) 获得工艺要求的力学性能;(3) 稳定工件尺寸;(4) 对于某些高淬透性的钢,空冷即可淬火,如采用退火则软化周期太长,而采用回火软化则既能降低硬度,又能缩短软化周期。对于未经淬火的钢,回火是没有意义的,而淬火钢不经回火 一般也不能直接使用。为避免淬火件在放置过程中发生变形或开 裂,钢件经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回火。中文名称:回火英文名称:temp

7、ering定义:将淬火后的钢,在AC】以下加热、保温后冷却下来的 热处理工艺。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热工自动化、电厂化学与金 属(二级学科)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下,保温1到2小 时后冷却的工艺。回火往往是与淬火相伴,并且是热处理的最后 一道工序。经过回火,钢的组织趋于稳定,淬火钢的脆性降低, 韧性与塑性提高,消除或若减少淬火应力,稳定钢的形状与尺寸, 防止淬火零件变形和开裂,高温回火还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依据加热温度不同,回火分为:低温回火:加热温度150200C。淬火产生的马氏体保持不 变,但是钢的脆性降低,淬火应力降低。主要用于工具、滚动轴 承、渗碳零件和表面淬火零

8、件等要求高硬度的零件。中温回火 加 热温度350500C。回火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细粒状渗碳体(FeC) 的混合物,称为回火屈氏体。中温回火:能获得较高的弹性极限和韧性,主要用于弹簧和 热作磨具回火。高温回火:加热温度500600C。淬火加高温回火的连续工 艺称为调质处理。高温回火组织为多边形的铁素体(ferrite)和 细粒状渗碳体(FeC)的混合组织,称为回火索氏体。高温回火为 了得到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等性能的均衡状态,主要用于重要 结构零件的热处理,如轴、齿轮、曲轴等。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G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 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

9、)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b) 调整工件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使用性能要求;(c) 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d) 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因此,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 最后一道重要工序。按回火温度范围,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 火。(1)低温回火:工件在150250C进行的回火。目的是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淬火残留应力 和脆性。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指淬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得到 的组织。力学性能:5864HRC,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应用范围:刃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渗碳及表面淬火 的零件等。(2)中温回火:工件在350500 C之间进行

10、的回火。目的是得到较高的弹性和屈服点,适当的韧性。预先热处理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 内分布着极其细小球状碳化物(或渗碳体)的复相组织。力学性能:3550HRC,较高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一定的韧 性。应用范围:弹簧、锻模、冲击工具等。(3)咼温回火:工件在500C以上进行的回火。目的是得到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细小球状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的复相组织。力学性能:200350HBS,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应用范围:广泛用于各种较重要的受力结构件,如连杆、螺 栓、齿轮及轴类零件等。工件淬火并高温回火

11、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调质不仅 作最终热处理,也可作一些精密零件或感应淬火件预先热处理。45钢正火和调质后性能比较见下表所示。45钢(4)20mm4)40mm)正火和调质后性能比较钢淬火后在300C左右回火时,易产生不可逆回火脆性,为避免 它,一般不在250350C范围内回火。含铭、線、猛等元素的合金钢淬火后在500650C回火,缓 冷易产生可逆回火脆性,为防止它,小零件可采用回火时快冷; 大零件可选用含钩或钳的合金钢。回火是将淬火成马氏体的钢加热到临界点4以下某个温度, 保温适当时间,再冷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回火的目的在于 消除淬火应力,使钢的组织转变为相对稳定状态。在不降低或适 当

12、降低钢的硬度和强度的条件下改善钢的塑性和韧性,以获得所 希望的性能。中碳和高碳钢淬火后通常硬度很高,但很脆,一般 需经回火处理才能使用。钢中的淬火马氏体,是碳在a-Fe中的 过饱和固溶体,具有体心正方结构,其正方度c/耳随含碳量的增加 而增大(c/沪l+0.045wt%C)。马氏体组织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 有向稳定组织过渡的趋势。许多钢淬火后还有一定量的残留奥氏 体,也是不稳定的,回火过程中将发生转变。因此,回火过程本 质上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加热粹火钢,使钢中的热力学不稳定组 织结构向稳定状态过渡的复杂转变过程。转变的内容和形式则视 淬火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以及加热温度而有所不同(见马氏体

13、相变)二次预热碳钢的回火过程:淬火碳钢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对于各种钢来说都有代表 性。回火过程包扌舌马氏体分解,碳化物的析出、转化、聚集和长 大,铁素体回复和再结晶,残留奥氏体分解等四类反应。低、中 碳钢回火过程中的转变示意地归纳在图1中。根据它们的反应温 度,可描述为相互交叠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回火(250C以下):马氏体在室温是不稳定的,填隙 的碳原子可以在马氏体内进行缓慢的移动,产生某种程度的碳偏 聚。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开始分解,在中、高碳钢中沉淀 出碳化物(图2),马氏体的正方度减小。高碳钢在50100C 回火后观察到的硬度增高现象,就是由于碳化物在马氏体中 产生沉淀硬化的结果

14、(见脱溶)。碳化物具有密排六方结构, 呈狭条状或细棒状,和基体有一定的取向关系。初生的碳化 物很可能和基体保持共格。在250C回火后,马氏体内仍保持含 碳约0. 25%0含碳低于0.2%的马氏体在200C以下回火时不发生碳化物沉淀,只有碳的偏聚,而在更高的温度回火则直接分解 出渗碳体。第二阶段回火(200300C):残留奥氏体转变。回火到200 300C的温度范围,淬火钢中原来没有完全转变的残留奥氏体,此 时将会发生分解,形成贝氏体组织。在中碳和高碳钢中这个转变 比较明显。含碳低于0.4%的碳钢和低合金钢,由于残留奥氏体量 很少,所以这一转变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第三阶段回火(200350C):

15、马氏体分解完成,正方度消失。 -碳化物转化为渗碳体(FesC),这一转化是通过 -碳化物的 溶解和渗碳体重新形核长大方式进行的。最初形成的渗碳体和基 体保持严格的取向关系。渗碳体往往在碳化物和基体的界面 上、马氏体界而上、高碳马氏体片中的挛晶界上和原始奥氏体晶 粒界上形核(图3)。形成的渗碳体开始时呈薄膜状,然后逐渐球 化成为颗粒状的Fe3Co第四阶段回火(350700C):渗碳体球化和长大,铁素体回复 和再结晶。渗碳体从400C开始球化,600C以后发生集聚性长大。 过程进行中,较小的渗碳体颗粒溶于基体,而将碳输送给选择生 长的较大颗粒。位于马氏体晶界和原始奥氏体晶粒间界上的碳化 物颗粒球化

16、和长大的速度最快,因为在这些区域扩散容易得多。铁素体在350600C发生回复过程。此时在低碳和中碳钢中,板 条马氏体的板条内和板条界上的位错通过合并和重新排列,使位错密 度显著降低,并形成和原马氏体内板条束密切关联的长条状铁素体晶 粒。原始马氏体板条界可保持稳定到600C;在高碳钢中,针状马氏 体内学晶消失而形成的铁素体,此时也仍然保持其针状形貌。在600 700C间铁素体内发生明显的再结晶,形成了等轴铁素体晶粒。此后, FsC颗粒不断变粗,铁素体晶粒逐渐长大。合金元素的影响:对一般回火过程的影响 合金元素硅能推迟碳化物的形核和 长大,并有力地阻滞e -碳化物转变为渗碳体;钢中加入2%左右硅

17、可以使碳化物保持到400C。在碳钢中,马氏体的正方度于 300C基本消失,而含Cr、Mo、W、V、Ti和Si等元素的钢,在450C 甚至500C回火后仍能保持一定的正方度。说明这些元素能推迟 铁碳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反之,Mn和Ni促进这个分解过程(见 合金钢)。合金元素对淬火后的残留奥氏体量也有很大影响。残留奥氏 体围绕马氏体板条成细网络;经300C回火后这些奥氏体分解, 在板条界产生渗碳体薄膜。残留奥氏体含量高时,这种连续薄膜 很可能是造成回火马氏体脆性(300350C)的原因之一。合金元 素,尤其是Cr、Si、W、Mo等,进入渗碳体结构内,把渗碳体颗粒 粗化温度由350400C提高到50

18、0550C,从而抑制回火软化过 程,同时也阻碍铁素体的晶粒长大。特殊碳化物和次生硬化当钢中存在浓度足够高的强碳化物 形成元素时,在温度为450650C范围内,能取代渗碳体而形成 它们自己的特殊碳化物。形成特殊碳化物时需要合金元素的扩散 和再分配,而这些元素在铁中的扩散系数比C、N等元素要低几个 数量级。因此在形核长大前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基于同样理由,这些特殊碳化物的长大速度很低。在450650C形成的高度弥散的 特殊碳化物,即使长期回火后仍保持其弥散性。图4表明,在450 650C之间合金碳化物的形成对基体产生强化作用,使钢的硬度重新 升高,出现峰值。这一现象称为次生硬化。钢在回火后的性能:

19、淬火钢回火后的性能取决于它的内部显微组织,钢的显微组织又 随其化学成分、淬火工艺及回火工艺而异。碳钢在100250C之间 回火后能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合金结构钢在200-700C之间回火 后的力学性能的典型变化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回火温 度的升高,钢的抗拉强度ob单调下降;屈服强度0.3先稍升高 而后降低;断面收缩率/和伸长率/不断改善;韧性(用断裂韧度 Ale为指标)总的趋势是上升,但在300400C之间和500550C之 间出现两个极小值,相应地被称为低温回火脆性与高温回火脆性。因 此,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合金结构钢往往在三个不同温度 范围回火:超高强度钢约在20030

20、0C;弹簧钢在460C附近;调 质钢在550650C回火。碳素及合金工具钢要求具有高硬度和高强 度,回火温度一般不超过200C。回火时具有次生硬化的合金结构钢、 模具钢和高速钢等都在500650C范围内回火。回火脆性:低温回火脆性:许多合金钢淬火成马氏体后在250400C回 火中发生的脆化现象。己经发生的脆化不能用重新加热的方法消 除,因此又称为不可逆回火脆性。引起低温回火脆性的原因己作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淬火钢在250400C范围内回火时,渗 碳体在原奥氏体晶界或在马氏体界面上析出,形成薄壳,是导致 低温回火脆性的主要原因。钢中加入一定量的硅,推迟回火时渗 碳体的形成,可提高发生低温回火脆

21、性的温度,所以含硅的超高 强度钢可在300320C回火而不发生脆化,有利于改进综合力学 性能。高温回火脆性:许多合金钢淬火后在500550C之间回火, 或在600C以上温度回火后以缓慢的冷却速度通过500550C区 间时发生的脆化现象。如果重新加热到600C以上温度后快速冷 却,可以恢复韧性,因此又称为可逆回火脆性。己经证明,钢中P、 Sn、S As等朵质元素在500550C温度向原奥氏体晶界偏聚, 导致高温回火脆性;Ni、Mn等元素可以和P、5等杂质元素发生晶 界协同偏聚(cosegregation), Cr元素则又促进这种协同偏聚,所 以这些元素都加剧钢的高温回火脆性。相反,钳与磷交互作用

22、, 阻碍磷在晶界的偏聚,可以减轻高温回火脆性。稀土元素也有类 似的作用。钢在600C以上温度回火后快速冷却可以抑止磷的偏 析,在热处理操作中常用来避免发生高温回火脆性。淬火: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s (亚共析钢)或As (过共析 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然 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 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 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 艺称为淬火。“蘸火”是淬火工艺的行业术语,起源于工艺处理 的方法,因为淬火就是把加热到一定程度的热工件蘸一下介质

23、, 以达到要求,过去工匠们形象的称谓淬火为蘸火,淬火工艺应用 很广,读法也随之流传开来。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 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 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 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 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 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 水、矿物油、空气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 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 轧馄、渗

24、碳零件等)。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 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 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还可 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 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 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 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 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 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 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

25、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 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淬火效果的重要因素,淬火工件硬度要求和检测方法:淬火工件的硬度: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 硬度计,测试HRC硬度。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试 HRA的硬度。厚度小于0. 8mm的淬火钢板、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 直径小于5mni的淬火钢棒,可改用表而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 度。在焊接中碳钢和某些合金钢时,热影响区中可能发生淬火现 象而变硬,易形成冷裂纹,这是在焊接过程中要设法防止的。由于淬火后金属硬而脆,产生的表面残余应力会造成冷裂纹, 回火可作为在不影响硬度的基础上,消除冷裂纹的手段之一。淬火对厚度、

26、直径较小的零件使用比较合适,对于过大的零 件,淬火深度不够,渗碳也存在同样问题,此时应考虑在钢材中 加入洛等合金来增加强度。淬火是钢铁材料强化的基本手段之一。钢中马氏体是铁基固 溶体组织中最硬的相(表1),故钢件淬火可以获得高硬度、高强 度。但是,马氏体的脆性很大,加之淬火后钢件内部有较大的淬 火内应力,因而不宜直接应用,必须进行回火。淬火工艺的应用:淬火工艺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中重要 零件,尤其在汽车、飞机、火箭中应用的钢件几乎都经过淬火处 理。为满足各种零件干差万别的技术要求,发展了各种淬火工艺。 如,按接受处理的部位,有整体、局部淬火和表面淬火;按加热 时相变是否完全,

27、有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对于亚共析钢,该法 又称亚临界淬火);按冷却时相变的内容,有分级淬火,等温淬火 和欠速淬火等。工艺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冷却3个阶段。下面以钢的淬火 为例,介绍上述三个阶段工艺参数选择的原则。33陆柱工仲的乜紋应办 (Fr-lf Ni 何01 M30GC 如鱼宴七石担亜3M? 入总水冷至Of以钢的相变临界点为依据,加热时要形成细小、均匀奥氏体 晶粒,淬火后获得细小马氏体组织。碳素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范围 如图1所示。申号XU人KM73MO* MOco727TS7切3W:TI5T神押T4Jga-MOT5JiioMO-S43c皿JCrZWlV汕6IWW0-HMGCrl574$)0

28、0CSJ5WoV620W由本图示出的淬火温度选择原则也适用于大多数合金钢,尤 其低合金钢。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为As温度以上3050C。从图 上看,高温下钢的状态处在单相奥氏体(A)区内,故称为完全淬火。 如亚共析钢加热温度高于As、低于As温度,则高温下部分先共 析铁素体未完全转变成奥氏体,即为不完全(或亚临界)淬火。过 共析钢淬火温度为As温度以上3050C,这温度范围处于奥氏 体与渗碳体(A+C)双相区。因而过共析钢的正常的淬火仍属不完全 淬火,淬火后得到马氏体基体上分布渗碳体的组织。这一组织状 态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对于过共析钢,若加热温度过高,先 共析渗碳体溶解过多,甚至完全溶解,则奥

29、氏体晶粒将发生长大, 奥氏体碳含量也增加。淬火后,粗大马氏体组织使钢件淬火态微 区内应力增加,微裂纹增多,零件的变形和开裂倾向增加;由于 奥氏体碳浓度高,马氏体点下降,残留奥氏体量增加,使工件的 硬度和耐磨性降低。常用钢种淬火的温度参见表2o实际生产中,加热温度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如亚共 析钢中碳含量为下限,当装炉量较多,欲增加零件淬硬层深度等时可 选用温度上限;若工件形状复杂,变形要求严格等要采用温度下限。淬火保温时间 由设备加热方式、零件尺寸、钢的成分、装炉 量和设备功率等多种因素确定。对整体淬火而言,保温的目的是 使工件内部温度均匀趋于一致。对各类淬火,其保温时间最终取 决于在

30、要求淬火的区域获得良好的淬火加热组织。加热与保温是影响淬火质量的重要环节,奥氏体化获得的组织状 态直接影响淬火后的性能。一般钢件奥氏体晶粒控制在58级。淬火冷却:要使钢中高温相一一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转变成低温亚稳相 马氏体,冷却速度必须大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工件在冷却/C/min/弋fmin16-2021073。dSCr命F55Si23007010-20Cfl2MoV2WZB030F0如2如740207SooTI2KS时间一1过程中,表面与心部的冷却速度有-定差异,如果这种差异足够大, 则可能造成大于临界冷却速度部分转变成马氏体,而小于临界冷 却速度的心部不能转变成马氏体的情况。为保证整个截面

31、上都转 变为马氏体需要选用冷却能力足够强的淬火介质,以保证工件心 部有足够高的冷却速度。但是冷却速度大,工件内部由于热胀冷 缩不均匀造成内应力,可能使工件变形或开裂。因而要考虑上述 两种矛盾因素,合理选择淬火介质和冷却方式。冷却阶段不仅零件获得合理的组织,达到所需要的性能,而且 要保持零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是淬火工艺过程的关键环节。淬火方式:单介质淬火:工件在一种介质中冷却,如水淬、油淬。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 实现机械化,应用广泛。缺点是在水中淬火应力大,工件容易变形开 裂;在油中淬火,冷却速度小,淬透直径小,大型工件不易淬透。双介质淬火:工件先在较强冷却能力介质中冷却到300C左右,再在一种冷却 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冷却,如:先水淬后油淬,可有效减少马氏体转变 的内应力,减小工件变形开裂的倾向,可用于形状复杂、截面不均匀 的工件淬火。双液淬火的缺点是难以掌握双液转换的时刻,转换过早 容易淬不硬,转换过迟又容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