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28.79KB ,
资源ID:1107374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0737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3单元 识字2 传统节日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3单元 识字2 传统节日教案.docx

1、第3单元 识字2 传统节日教案2传统节日文本分析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全文共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第8句话与第1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传统佳节源于生活,学生一读句子,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

2、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正确读写生字词。2.将课文读正确、流利,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及端午节的习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春节图,播放春节歌曲)学生听歌看图,说节日名称,交流节日习俗。2.教师谈话,揭示课题。师:从

3、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词。(1)“传”,翘舌音,声母是“ch”,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识记:传专转。(2)“统”,后鼻音,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充=统。(3)理解“传统”。你和家人每年都过哪些节日?你们是怎样过节的?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贴窗花、放鞭炮、吃粽子、赛龙舟等,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就是传统习俗。拓展:除了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事物也是代代相传的?相机引导学

4、生朗读与节日有关的古诗,让他们知道古诗、谚语等,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是传统文化。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过渡:本文介绍了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咱们快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主学文。(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在文中圈出来,多读几遍。(2)和小组内的同学比赛认一认生字新词,交流识字方法。3.检测预习结果。(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chun传 tn统 ti贴窗花 元xio宵 大街小xin巷 j祭扫 赛龙zhu舟i艾香 满tn堂飘 q乞 qio巧 牛ln郎织女 月bn饼 shn赏 j菊指名读,教师正音:“传、舟、赏”是翘

5、舌音,“巷、堂、郎、饼、赏”是后鼻音;“乞、巧”二字均读三声,注意在语流中“乞”的变调;“巷、祭”易误读,借助词语读准确。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自由读、齐读、分小组比赛朗读。(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生字。传 统 贴 宵 巷 祭 舟 艾 堂 乞 巧 郎 饼 赏 菊4.指8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一人一句,检查朗读是否准确。三、明确要点,指导书写1.引导学生观察“贴、街、舟、艾”的结构及生字的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强调书写要点,指导书写。贝字旁的撇要写长,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笔

6、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3.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说说好在哪里,提出意见,学生再练写,同桌互评。四、朗读感悟,学文识字过渡:同学们,我国拥有众多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这些传统节日分别有哪些习俗吗?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吧。1.学习第1句话: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1)教师朗读,学生闭上眼睛倾听,一边听一边想象,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2)学生交流汇报。生1:我听到“贴窗花,放鞭炮”就想到了过年时爸爸、妈妈贴对联,我们小孩子

7、忙着放鞭炮的情景,真开心啊!生2:我听到“春节到,人欢笑”就想到了过年时大家都穿上新衣服,家家户户去拜年的热闹情景。师:“贴窗花,放鞭炮”是春节的习俗,除了刚刚同学们在交流中提到的习俗,我们知道春节的习俗还有贴对联、吃年夜饭、得压岁钱、穿新衣、拜年等。(3)(课件出示插图一)观看图中人物表情,结合生活实际,品读词语“人欢笑”:红红火火人欢笑;喜气洋洋人欢笑;团团圆圆人欢笑;其乐融融人欢笑。(4)学习生字“贴”:贝+占=贴,表示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5)指导朗读:红红的窗花,红红的鞭炮,红红火火中国年!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齐读这一句,“春节”重读。(6)多形式朗读:拍手读、师生对读、四个小

8、组接力读。(7)拓展: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小结: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所有的中国人,包括远在海外的华人,都会一起欢度这个节日。2.学习第2句话: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过渡:春节过后的第十四天,我们迎来了第二个传统节日元宵节。(1)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2)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元宵节的什么习俗?(看花灯。)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吃元宵、猜灯谜等。)指导朗读“元宵节”“看花灯”。“花灯”是什么样的?是花儿的形状吗?(花灯的造型不只是花,造型众多。)(课件出示花灯图片)引导学生看看是什么花灯,猜猜花灯上的灯谜。(3)学习生字“宵”:比一比:宵消肖;加一加

9、:肖+宀=宵。(4)“宵”是夜晚的意思,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就是元宵节,它的夜晚最热闹!观看视频:人们是怎样闹元宵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看花灯、舞龙灯等。)大街上是怎样的景象?(齐读第2句)(5)“大街小巷人如潮”是什么意思?“人如潮”写出了什么?你还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大街小巷人如潮”的景象?(6)学习生字“巷”。(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识记:巷港;还可以借助地名识记:南锣鼓巷。)(7)用欢快的语调读这句话,先看着课文读,再闭上眼睛背读,边读边想象,“元宵节”重读。3.学习第3句话: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1)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这一句写了清明节的什么习俗。(祭扫。)(2)学习生字“

10、祭”,理解“祭扫”。出示“祭”的甲骨文字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借助字形理解字义:左边是牲肉,右边是“”(手),中间像祭桌。再出示祭祀、祭扫场景的图片,帮助理解“祭扫”。(3)我们在隆重地纪念逝去的亲人的时候,有一句诗会涌上心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齐读)(4)你知道清明节还有哪些习俗吗?(踏青、插柳等。)(5)思考:课文第3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6)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并背诵。4.学习第4句话: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1)指名读,联系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文,说说端午节的由来。(2)朗读指导:“端午”重读,读出赛龙舟的热闹和吃粽子的满

11、足、愉悦。(3)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句话里写了端午节的哪几种习俗?(4)(课件出示插图二)学生观看插图后指名回答,教师出示对应图片。(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蒿。)(5)学习生字“舟、艾、堂”:“舟、艾”可借助物品图片识字,“舟”指小船,“艾”指艾草;“堂”可组词巩固识记:课堂、礼堂、大堂、堂屋。(6)学生比赛朗读,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熟读熟背。五、课堂回顾,作业设计1.教师小结。小结:这节课,我们采用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学习了生字,熟练掌握了生字的读写方法,还具体了解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的习俗,感受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其他传统佳节的习

12、俗,并在读文中识字,希望大家继续努力!2.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它,如查找资料、询问家人等。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继续学文识字,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节日。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正确书写“敬、转、团、热、闹”等5个生字。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书写生字。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并按时间顺序排列节日。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2)听写词语。节日 春节 花灯 清明节 先人 龙舟 中秋 圆月 全家2

13、.谈话导入。导语:上节课,我们详细了解了我国的四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感受到了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其他几个传统节日,继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二、朗读感悟,学文识字1.指四名学生接力朗读前四句话。2.学习第五句话: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1)学生齐读、思考:这句话介绍了哪个传统节日?(乞巧节。)“乞巧”是什么意思?(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认识生字“乞”“巧”,“乞”和“气”对比识记;“巧”组词识记:巧妙、巧手。(2)谁知道“牛郎织女会鹊桥”的故事?(指名讲述,教师补充)(课件出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图)补充。牛郎、织女

14、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牛郎织女”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鹊桥 古代民间爱情故事中喜鹊搭成的桥。相传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开,只允许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相见。为了让牛郎和织女能顺利相会,各地的喜鹊在七月初七这天飞过来,用它们的身体紧贴着搭成一座桥,此桥就叫鹊桥。牛郎和织女便在这鹊桥上相会。学习生字“郎”,可对比识记:郎朗。(3)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4)师生对读第5句话,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3.学习第6句话: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1)自由读,然后跟同桌说说中秋节的习俗。(2)明白中秋代表团圆的节日意义。(3)认读生字“饼”,说说自己吃过什么馅的

15、月饼,回忆八月十五和家人吃月饼赏月的情景。过渡:“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关于月亮,关于中秋,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你们知道吗?(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4)多形式朗读。4.学习第7句话: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1)自由读,想一想重阳节有哪些习俗。(敬老、踏秋、赏菊、登高。)(2)说到登高,我便会想起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学习生字“赏”“菊”:“赏”和“堂”对比识记,“菊”借助菊花图片识记。(4)教师简介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

16、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5)拓展:九月九日重阳节,让我们牵起爷爷、奶奶的手,让我们牵起外公、外婆的手,去踏秋,去赏菊(6)多形式朗读。5.学习第8句话: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1)学生齐读句子,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最后一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练习背诵。三、练习排序,指导表达1.给节日排序。(1)(课件出示节日名称)指名读。过渡:本篇韵文共介绍了我国的七个传统节日,除了“乞巧节”告诉我们是“七月七”以外,其他的都没说具体时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时间吗?端午节 清明节 元

17、宵节 春节 重阳节 中秋节(2)学生说每个节日的时间,教师对应展示。(3)学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这些节日。2.指导表述: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1)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节日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为什么?(2)回忆自己是怎样过节的,如是跟谁一起过的,都做了些什么,过得怎么样等。(3)分小组交流后,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四、明确要点,指导书写1.认读生字卡片:敬、转、团、热、闹。2.引导观察生字结构和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明确书写要点。3.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书空。左宽右窄。右部首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笔捺写舒展。左部“车”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右部“专”

18、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先外后内再封口。“囗”左右两边的竖画平行,“才”的竖钩压竖中线。上下宽度一致。上部“丸”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5.投影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价,评价指明比例和关键笔画,然后再练写。五、回顾课文,作业设计1.教师小结。小结:学习了本文,我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关于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许许多多有

19、趣的故事呢。同学们可以去查查资料,然后把你搜集到的跟同学交流。2.画一画关于传统节日的画,在班上做一个“传统节日画展”。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节日为题材的韵文,在识字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每个传统节日的内涵,感受传统节日的欢庆方式及其独特的节日习俗,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1.在导入课题环节,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传统”,知道春节、清明节等就是传统节日;“过春节、贴窗花”等就是传统习俗,既让学生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义,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2.这篇课文源于生活,很多场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如在了解春节的习俗时,我让学生闭眼倾听,边听边想象,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踊跃地讲述着过年的情景,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气氛变得热烈、欢快。3.本文结构大致相同,一个节日一句话,最后一句话和第一句话相呼应。在指导学生了解各个节日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如自由读、想象读、师生对读、接力读等,为课文的背诵打下基础。学完课文,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背诵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