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27.65KB ,
资源ID:110722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0722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原创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原创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docx

1、原创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第十三课辛亥革命一、单选题:共23题 。11913年7月8日,“驻汉口的英国领事用一种典型的上流阶层关于人民观念的口吻指出:对于北方军事力量,湖北人民是把它作为法律和治安的一方来寄予同情的。在长沙,大部分绅士,实际上整个商界,持有同样见解”。这段材料说明A.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入人心B.二次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C.袁世凯政权是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国民党迅速分化、力量涣散【答案】B【解析】由“1913年7月8日”可知,当时国内发生了二次革命。而湖北民众对此事件的态度是“把它作为法律和治安的一方来寄予同情的”,大部分

2、绅士也是这种看法。这说明二次革命是缺乏群众基础的,没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最终失败。故选B。2在中国近代前期“播共和龙种,收专制跳蚤”的事件时有发生。下列事件的结果能反映该现象的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D.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体现了“播共和龙种”;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他进行了一系列破坏民主共和的活动,实行专制复辟,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体现了“收专制跳蚤”。故选A。3下面是19121913年中国国会大选中主要政党席位示意图。该图能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3、A.中国学习西方政治民主化B.专制独裁统治在中国结束C.国民党在国会成为执政党D.多党制的格局在中国形成【答案】A【解析】图示体现的是19121913年中国国会大选中主要政党席位占有比例,这本质上反映了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故选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结束专制独裁统治,所以B错;材料中国民党是第一大党,但还没有组阁,所以不能算执政党,C错;D材料没体现。4“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黄兴庆贺武昌起义一周年对联)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充满艰苦曲折的斗争历程B.辛亥革命有巨大的历史意义C.辛亥革命推翻了四千

4、年的封建帝制D.宣传鼓动群众爱护共和政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意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封建帝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C解读不正确。A、B、D解读正确。5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A.实行民主共和制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是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故选A;临时政府并非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新生的政府并未得到列强的认可,B错;C项是学

5、习的英国,C错;临时政府是共和制,D错。6图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习俗的变迁以及辛亥革命对近代社会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从题干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中材料来看,此乡村知识分子把辛亥革命看成是“变乱”,并对其学习西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服饰(“洋式”“便衣便帽”“洋帽”)的深刻变化颇不以为然。说明他不认同辛亥革命。故正确选项为A。71912年2月15日,黄兴在致袁世凯的电文中说:“本日午后二时,参议院全体一

6、致公举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亿众腾欢。民国初基,赖公巩固。”由此可见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C.当时国人欲重建和平与秩序的社会心理D.资产阶级拱手让出政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赖公巩固”可知选择C项,其余三项与材料不符8吴玉章说:“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疯子。”主要依据是A.滋生皇帝土壤被铲除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民主制度已经巩固D.民主与科学得到普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由材料信息“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

7、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B项正确。A项中“铲除”的说法错误,C项中“巩固”的说法错误,D项符合新文化运动,均与题意不符,排除。9有史学家从历史潮流的角度认为“袁世凯是被政治错误埋葬的。但即使在政治领域,也有许多事件是值得推敲的。如袁世凯的称帝问题。他的称帝是有别于封建帝制的。”你认为“有别于封建帝制”是指A.正式大总统通过国会选举B.参考当时英日等国的国体C.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帝国有别于封建帝国【答案】B【解析】袁世凯称帝是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因此在一些史学家看来,袁世凯的帝制将不可避免会受到西方等国国体的影响,特别是英日等国的国体。也就是说,袁世

8、凯的帝制内核是资本主义的,“帝制”只是形式,像拿破仑称帝一样。故B项最符合题意。10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之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某校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想研究该故事是否真实,他们最好去学校做问卷调查向历史学家咨询查看孙中山全集查阅当年的报纸A.B.C.D.【答案】D【解析】向历史学家咨询获得的材料属于第二手史科,孙中山全集和当年的报纸属于第一手史科,它们对历史研究都有参考价值。去学校做问卷调查专业性不强,可信度不高,参考意义不大。故选D。11某书中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

9、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这说明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引发的中国的变化在于A.工业化、专业化B.城市化、福利化C.民主化、法制化D.多样化、产业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根据题干材料“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可知体现了民主化,“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法制化,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方面,故排除A、B、D三项。12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B.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C.纯属缺

10、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答案】A【解析】注意本单元的主线之一是探索史。13“中国同盟会领导和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然而同盟会在执政的3个月中出现了缺乏严格的组织、漠视民众、争夺权势、腐化堕落、丧失革命理想等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执政的社会基础薄弱B.同盟会失去革命领导核心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同盟会丧失革命的先进性【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同盟会在执政过程中内部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体现了同盟会成立之初的不成熟,这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D项不符合史实,C项由A项所致,故A项是根本原因。14

11、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对局势失去控制与其信用破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为“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材料反映了在谣言盛传的背景下,汉族士兵加入革命。这说明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A、B、C无从反映。15“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在长期以来

12、成功地占据了意识形态上的正统地位,从而使中国社会保持极大的稳定。当近代大量西方人来到中国沿海寻求贸易机会时,这个古老的中华帝国对外部世界表现出惊人的惰性,它闭关自守,排斥一切外来势力。为此,费正清强调,西方的挑战对中国是一种刺激,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进步的机遇。” 下列事件不能说明中国尝试抓住“机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进步的机遇”,材料要求回答的是不能体现该观点的事件。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有学习西方的积极因素,而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排斥一切外来文明,故答案为C。1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

13、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题意表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并未出现繁荣有序的状态。但不能因此就推断革命比建国更重要,也不能否定辛亥革命的成就,故排除A、C、D。本题重在强调建设的艰巨性。故选B。171912年5月,同盟会成员戴季陶在文章中写道:“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阿权,杀!”但临时大总统袁

14、世凯并未下令追捕此人。据此可以推断A.民国初年,国民党与袁世凯存在着激烈冲突B.辛亥革命后,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C.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坚决反对D.辛亥革命后,大众传媒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治状况。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的戴季陶既反对卖国贼,又反对专制独裁者,袁世凯并未下令追捕此人,这反映出当时的言论及人身权利的自由和尊重,B项正确;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1915年,C项错误;报刊的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18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

15、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准确完整的解读信息,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宣布退位,这表明清政府统治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二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即A。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1月1日,排除D,B、C项无法在材料中体现。故选A。19著名民国史学家汪朝光认为,“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特定情境下罕有之个案,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值得研究之遗产”。上述“民主实验”不包括A

16、.尝试君主立宪B.建立共和政体C.构建分权体制D.实践议会政治【答案】A【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三权分立体制,实践议会政治,故B、C、D都是民国初年的“民主实验”。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尝试建立君主立宪,故答案为A。20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B.辛亥革命不彻底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意在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7、。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人们并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消灭封建思想,这说明了辛亥革命不彻底。故选B。211913年宋教仁命案发生后,上海地方检察厅公开传讯袁世凯的亲信国务总理赵秉钧,并公布政府高官与杀人犯之间密切往来的证据。一个小小地方法院竟敢传讯国务总理,是因为A.中华民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当时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民意强大C.上海是国民党控制的地盘D.袁世凯为移祸赵秉钧,支持上海地方检察厅【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初年的政治制度。宋案发生伊始,民众并没有意识到其与袁世凯有关,排除B、D两项;材料体现的是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制约,不涉及党派政治问题,排除C项。由所学知

18、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仿照西方确立三权分立,因此国务总理赵秉钧涉案也需要到法院进行应对。故答案为A项。22“所谓革命,无非是要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这表明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前期A.革命目的极具坚定性B.革命手段极具优越性C.革命过程极具跳跃性D.革命结果极具建设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总体特征。由材料可知作者是在阐述在革命的目标指引下如何坚持革命,A项符合题意。23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

19、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辛亥革命的史实,体现了2010年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的命题思想。题干材料中老农对中华民国的惶然体现出当时的农村受辛亥革命影响很小,C项正确。其他几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二、综合题:共4题。24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

20、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誓毕,旋即发令,改用阳历。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的角度出发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答案】(1)从革命史观来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从现代化史观来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思想上: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

21、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经济上: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3)从社会史观来看: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如“剪辫易发”、文明称呼等,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解析】革命史观: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推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社会史观:“眼光向下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现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现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核心。包括政治法制化、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现代

22、化。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请回答:(1)分析材料一

23、,概括“天下变局”是指什么?(2)结合史实概述“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可从革命性质、政体、国民权利、法治等角度概括)。(3)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答案】(1)变局: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2)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3)实质:权力制衡措施: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向选民负责,实行任期制。总统是权力中心,掌握行政,外交和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

24、项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解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信息“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结论。(3)“猜疑”即对权力掌握在少数人不信任。实质为权力制衡。第二小问阐述美国的三权分立即可。262015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4周年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49周年的纪念。为此,全国各地纷纷举办活动,予以庆祝。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凤凰网材料二 下面是新华网近期刊出的两则文章节选: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

25、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也不为过。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如果去掉人们人为地附加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的意识形态光环,辛亥革命是很悲哀的辛亥革命的意义没那么大,辛亥革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2011年12月15日对历史学家、满清学者萧功秦的访谈材料三 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能否合办活动?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正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众委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活动如能上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

26、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新闻网中新社(1)材料一中广州和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辛亥革命曾得到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的大力支持,如果请你再增添一个海外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座城市?阐述你的理由。(2)你认为这两位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3)据材料三,分析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答案】(1)广州:黄花岗起义(或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乡)。武汉:武昌起义(或湖北军政府所在地)。备选城市:东京,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地点。(或檀香山,兴中会的成立地点)。(2)不矛盾,角度不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27、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前者的观点。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后者的观点。(3)原因: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共和理念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国共两党都认同的;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心愿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其它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1)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材料“辛亥革命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 、“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可知王天有教

28、授认为辛亥革命取得巨大功绩;材料“辛亥革命是很悲哀的辛亥革命的意义没那么大,辛亥革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可知萧功秦教授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得出“成功与失败的理由”。(3)本题考查国共两党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共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党在辛亥革命认识上的相同点即可。27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答案】标题部分:一次保守与激进的革命。(一场未完成的革命)观点部分: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提倡人人平等)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史实部分: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民国)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编写论文提纲的基本能力。从材料示例可知,论文提纲由两部分组成:标题和目录。首先,标题部分,完成标题空缺。联系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具有两面性:成功与失败并存、革命性与妥协性并存。因此标题应包括两方面内容。其次,目录部分,一类目录是观点,如,作答依据是提炼出的观点必须与史实相一致;二类目录是史实,如,作答依据是举出的史实必须与观点相一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