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尔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思尔佳机电孵化园建设项目(二)、项目业主:重庆思尔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三)、项目地点:重庆市茶园新城区I标准分区26-5号地块(四)、项目性质:新建(五)、项目用地及面积:征地20亩,修建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的厂房及配套用房(六)、建设规模及内容:1、修建厂房及配套用房22000平方米;2、购置工业测试仪器、酒店及楼宇安防集成电子生产设备208台(套);3、配套建设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等辅助设施和给排水、供电等公用工程。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66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350万元,包括建安工程
2、费用3931.5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70.90万元;基本预备费247.5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300万元。资金筹措:全部自筹。(八)、工期:本项目建设工期拟定为:2012年3月2014年2月,共计24个月完工。(九)、经济社会效益:本项目竣工达到生产纲领后,实现年产工业测试仪器、酒店及楼宇安防集成电子5万套,年销售收入15000万元,年税金1831.34万元,年净利润2426.11万元,就业人员180人,其中新增80人。二、业主简介重庆思尔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公司坐落在重庆市南岸区长电路18号,公司注册资金伍佰万元,法人代表王清松。公司主要经营制造、销售机电设备;销
3、售酒店、楼宇安防设备;研发计算机软件。三、编制依据 (一)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三)国家颁发的有关建筑、电气、消防、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规程、规范和设计标准;(四)配套合同;(五)同类项目的工程造价指标;(六)现行的、适用的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标准、法律、法规文件;(七)重庆市主城区茶园组团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八)与本项目有关的其它基础资料和数据。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 称单 位数 据备 注1净用地面积m2133402总建筑面积m2220003项目总投资万元66503.1其中:建
4、设投资万元53503.2建设期利息万元03.3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3004资金筹措万元6650.004.1其中:企业自筹万元6650.00企业自有资金4.2银行借款万元0.005设计生产能力套500006年销售收入万元15000.00正常年份7总成本费用万元11694.67正常年份8年税金万元1831.34正常年份9年净利润万元2426.11正常年份10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33.4711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万元1072712所得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年6.18含建设期13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6.1514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万元680315所得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年7.64含建设期16总投资收益率
5、%35.46正常年份17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37.86正常年份18盈亏平衡点(BEP)%45.45%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背景(一)我国仪器仪表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2010年仪器仪表行业的产销在2009年首超2000亿元的基础上,增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将处于高位运行,而且利润的增幅也将继续大于产销的增幅。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全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1、利润增幅大于产销增幅2010年全行业产销增幅为20%23%,比2009年回落24个百分点,按历史数据比较
6、,仍属快速增长;利润增幅为25%,比2009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但仍大于产销增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仪器仪表行业利润的增幅已连续数年高于产销的增幅,主要得益于行业科技进步、产品结构调整见效。这也体现在与此相关的工业增加值的增幅2009年大于产销增幅10个百分点,2010年仍将大于产销增幅58个百分点。仪器仪表行业的这种良好发展态势正是国家宏观调控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即在产销增幅平缓下降的同时,不影响或少影响行业利润的增长。如今,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调整产品结构,增大产品附加值已成为包括三资企业在内全行业保持和增加利润的主要措施。前些年那种以扩大规模、提高产量、增加投资为主的发展模式将受到进一步抑制
7、。2、进出口总值继续增长近两年,我国仪器仪表的进出口总值在连续增长的同时,增幅却在下降。进口增幅下降的主因有三:一是本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二是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三是受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如工业自动化仪表的代表性产品DCS进口同比下降23%;近年来国内数字化等技术进步迅速的测绘仪器、供应用仪表、试验机、衡器、光学仪器等进口已成负增长或一二个百分点的微增长;医疗仪器的进口已从前阶段医疗改革扭曲的过度进口转为负增长。而另一方面,电子测量仪器的进口仍保持了30%以上增幅,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进口的增幅也超过20%,反映出我国对自动化和信息化设备的旺盛需求。专家预计,受宏观调控、汇率变动、国内产业发展等
8、多种因素影响,2011年仪器仪表的进口将保持在2010年水平,增幅在15%左右。 2011年出口增幅将下降2个百分点,约为26%。但由于仪器仪表的出口总值已占到行业销售收入的四分之一,因此,海外市场的任何一点波动、汇率的升降等诸多因素都会给出口带来影响。我国单项出口过亿美元的拳头产品电度表,在占领世界市场五分之一以上后继续拓展已遇到困难,另一项大宗出口产品煤气表量大价低,恶性竞争激烈,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规范市场,是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3、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及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专项规划开始实施,全行业在自主创新、振兴装备产业的方针指引下,技术进步和业务拓展将
9、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如电子式电度表将占到电度表总量的三分之二;电子式煤气表将成为用户普遍采用的品种;随着全国供暖计费体制的改革,数字化热量表将直接进入市场。作为工业自动化仪表的代表性产品,0.075级高精度智能压力/差压变送器将投入批量生产;自主开发的产品将冲击长期被外国公司占领的PLC市场;尤其是2010年,国产自控系统(DCS)在600MW火电项目上的突破将成为国家大型工程自控装备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的序幕。自2010年起,国产DCS在火电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将会由点及面,并艰难地向石化、冶金等领域拓展。除了产品的进一步提高外,工程和项目集成技术、软件开
10、发、应用和维修服务等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4、国企摆脱困境升势迅猛专家指出最值得关注的是国企、民企、三资这三类企业的发展出现了转折性变化。2010年国企产销的增幅由以往落后三资、民企10个百分点以上变为都在20%以上的同一档次,差距仅在35个百分点,特别是国企利润大幅上升,增幅达45%,明显大于民企和三资增幅1520个百分点。三资企业虽仍保持优势地位,但前几年高速扩张、独占性利润激增的状态已明显下降。从数据分析,其保持优势的主要措施是发挥科技实力,其增加值增幅要高于本国企业20个百分点。民企发展在维持了多年高速度后开始呈现缓势,产、销、利润占全行业的比例都在下降,反映出民企相对于国企的机制性优
11、势正在减少,其所擅长的中低档产品规模生产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接近饱和而受到抑制。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已成为影响民企今后发展的“瓶颈”。5、联合重组势头增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有超过3000家的企业,过去一直处于多而散的状态,但为增强竞争力,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希望以多种方式联合起来做大做强,推进战略联盟和联合重组势头增强,有的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仪器仪表企业联合或联盟的方式包括:有单类产品优势的企业将与应用链上下游相关产品生产企业推进战略联盟和联合重组,向综合性产品生产企业发展,提高集成能力;有地域优势的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向具有全国竞争优势的企业发展;仪控企业与主设备制造企业的联合重组将推进主
12、设备与仪控装备及工程应用的结合。可以肯定的是,行业内资源整合的力度会逐渐加大,各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战略联盟与联合重组必将培育出国家级的仪控产业集团,提升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6、外资企业调整在华策略针对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情况,应关注其三个动向:一是外资在中国的新建企业减少,投资增幅由以往多年持续20%以上下降到15%左右,与本国企业投资增幅相近。新增投资由高潮时期普遍独资建厂向改造充实原有基地,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深度转变,通过提高工业增加值来保持利润或减缓利润率的下降。二是其生产转移性投资下降,但在华转移性生产继续上升,委托生产比例上升。一些产品让中国企业生产,打自己的品牌。此外,其转
13、移到中国生产的低档产品有向成本更低国家再转移的趋势。三是外资企业在继续推进兼并中方生产企业的同时,开始着力兼并中方的经营型企业和有集成能力的企业。这是因为其在继续发挥中国作为生产基地作用的同时,开始更注重和发掘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仪器仪表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是全方位的,包括测量与控制的精度不高,品种短缺,外观不美等各个方面,但最致命的差距表现在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上。使用国产仪器仪表,一次开机成功率普遍不高,使用中维修率却不低。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成为我国仪器仪表发展中的“瓶颈”,严重地阻碍了国产仪器仪表的应用。我国仪器仪表进口90亿美元,年年大幅度增加,除了部分用
14、户确实购置我国短缺的高端大型精密仪器外,不少业主购进的是我国已有的仪器仪表。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可靠性和稳定性不高影响到了国产仪器仪表的可信度。制约国产仪器仪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1)长期忽视了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开发;(2)国产通用件和基础件质量不过关;(3)企业对产品的质量管理和培训能力。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得到了极大的重视,状况有了改善,一批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的产品不断问世,国产DCS系统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就是最好的证明。现代仪器仪表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我国仪器仪表的总体发展水平落后发达国家1015年。面对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生活各
15、方面发展的迫切需求,仪器仪表必须加快发展。为了加快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我国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需求,充分认识到国际仪器仪表发展的趋势,国家制定仪器仪表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未来1015年内,充分利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巨大的市场优势,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研究,掌握各类仪器仪表的设计、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使我国仪器仪表产业总体水平同国际水平的差距缩短到35年,约30的产品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国产仪器仪表在大工程中的配套能力达到85以上,在国内市场需求中占领75以上的份额。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未来几年间,我国各类仪器仪表将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发展:1、 工业自动化仪表重点发
16、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仪表、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全面扩大服务领域,推进仪器仪表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完成自动化仪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5年内数字仪表比例达到60%以上;推进具有自主版权的自动化软件的商品化。2、电工仪器仪表重点发展长寿命电能表、电子式电度表、特种专用电测仪表和电网计量自动管理系统,2007年,中低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95%;到2010年,高中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要达到80%。 3、科学测试仪器重点发展过程分析仪器、环保监测仪器仪表、工业炉窑节能分析仪器以及围绕基础产业所需的汽车零部件、动力平衡、动力测试及整车性能检测仪、
17、大地测量仪器、电子速测仪、测量型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其他试验机、实验室仪器等新产品。产品以技术含量较高的中档产品为主。 4、环保仪器仪表重点发展大气环境、水环境的环保监测仪器仪表、取样系统和环境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到201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要达到90%以上。 5、仪器仪表元器件到2014年前,尽快开发出一批适销对路、市场效果好的产品,品种占有率达到70%80%,高档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通过科技攻关、新品开发,使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末水平,部分产品接近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6、信息技术电测仪器主要发展电测仪器软件化、智能化技术,总线式自动测试技术,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新
18、型元器件测量技术及测试仪器,在线测试技术,信息产业产品测试技术,多媒体测量技术以及相应测试仪器,用电监控管理技术等。(二) 我国测试仪器行业发展现状我国测试仪器行业产品绝大部分属于中低档技术水平,而且可靠性、稳定性等关键性指标尚未全部达到要求。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据海关统计,除去随成套工程项目配套引起的测试仪器不计,每年进口各类测试仪器总额接近我国测试仪器产业总产值50%。此外,在6000多家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不足1000家,全行业经济效益低下。据分析,当前制约我国测试仪器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
19、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进展滞缓我国测试仪器产业在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方面跟国际潮流相比滞缓太多,形势非常严峻。在已经跨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测试仪器的普遍水平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水平上;大型和高档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许多急需的专用仪器还是空白;中低档产品保证质量上还有许多难关需要攻克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展滞缓,是制约我国测试仪器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制约我国测试仪器产业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展滞缓的主要因素有:第一,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国际著名测试仪器公司用于科技创新的开发资金一般都超过年销售额的10%,而我国测试仪器企业不仅销售额不高,用于科技创新的开发资金一般不
20、超过年销售金额的3%,相比之下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少得可怜。第二,人才匮乏及大量流失成为测试仪器行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严重障碍,国有企业尤其如此。第三,缺乏官、产、学、研、金、用的有效结合。过去,只提倡产学研结合,成功的实例很少,没有官方和金融界及用户的介入,这里所指的金融界也可以是企业或私人的资本,在目前我国测试仪器企业面临的处境下,要成功实现产业化是极为困难的。2、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突出我国生产的各类测试仪器主要产品,包括产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通信仪器等,虽然技术指标同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差距不算很大,但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却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成为制约我国测试仪器产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究其
21、原因:一是长期忽视了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二是国产通用件和基础件质量不过关;三是企业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不力。产品质量不过关,加快测试仪器产业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三)安防集成电子发展现状及趋势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安防行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产业体系,尤其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壮大,安防产品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及服务业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形成了市场应用广泛、产业链相对完整、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成长型行业,在服务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平安城市”建设、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等方面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又将进入一个十分
22、重要的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1、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及“平安城市”、“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项目、活动的带动下,我国安防行业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产业、企业、科技、市场以及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并有效克服了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主要任务,成为了我国安防行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1)产业实力大为增强,结构布局趋于合理行业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安防企业达到了2万5千家左右,从业人员约120万人;行业总产值达到2300多亿元,其中安防产品产值约为100
23、0亿元,安防工程和服务市场约为1300亿元;全行业实现增加值800多亿元,比2005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23%以上。其中安防电子产品发展较快,年均增长25%左右,到2010年安防电子各类产品比重约为:视频监控系统55%,出入口控制系统15%,防盗报警系统12%,其他类别的产品系统18%。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随着市场应用的不断扩展,产业内涵逐渐延伸放大,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施工集成、报警运营、销售服务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实体防护、防盗报警、视频监控、防爆安检、出入口控制等系统领域全面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专业报警运营服务有了实质性发展,所占比重上
24、升,各类风险评估、效能评估、施工监理、维护维修、中介咨询、业务培训等安防服务业务开始起步,呈现出了勃勃生机。三大地域性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安防行业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以电子安防产品生产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珠三角”地区、以高新技术和外资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以集成应用、软件、服务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环渤海”地区三大产业集群,占据了我国安防产业约2/3以上的份额。骨干企业迅速成长,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初步统计,目前产值超过1亿元的安防企业已达到100家左右,产业集中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的兼并、整合、资本运作已成为企业
25、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与模式,已有10多家安防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另有20多家国内外上市企业将安防列入其主营业务之一。企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品牌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及核心竞争力都大为增强,先后有21个产品20家企业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2)市场应用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出口贸易增长较快伴随着“平安建设”推进的步伐,一些传统领域如金融、文博、交通、政府等安防应用更加深入;一批新生的应用领域如教育、卫生、体育、能源、通讯、厂矿企业等增长较快;社区、居民安防应用开始升温,社会化应用进程加速。市场应用逐步由中心城市、大城市向二、三级城市及农村地区延
26、伸,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边境口岸延伸,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需求量。出口贸易获得较大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出口创汇能力和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仅在广东、福建、浙江就有近千家企业从事出口产品生产业务,年出口贸易额达到上百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亚及世界各地。自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安防企业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影响,出口贸易额一度呈下降趋势。进入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回暖,绝大多数企业成功度过了危机,出口业务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3)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安防企业科技创新热情高、力度大,科技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值达到了5%以上,达到了国内各行业
27、的领先水平,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了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众多学科技术在安防领域不断创新应用和发展,使安防行业实现了物理防范、电子防范、特征识别技术的结合运用,形成了具有安防独立行业特点的较为完整的开发、转化、应用技术体系。安防电子产品快速地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具有高新科技特征的安防芯片、平台软件、中间件、大规模集成技术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应用,机械类产品也向着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方向全面升级。(4)行业管理取得一定成效,市场秩序开始好转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行业管理理念、管理体制
28、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出了行业管理的新路,逐步由“前置性许可”为主的行政性管理方式,转变为依靠健全法规、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化管理的方式;推进了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形成了符合国际惯例的产品合格评定体系;标准化工作努力推进,制定了一批安防产品、系统、项目、服务、管理标准,初步建立了行业标准化体系。行业自律性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并发挥作用,工程企业资质评定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作为新的职业正式列入了国家的职业大典。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市场环境有所净化,“假冒伪劣”产品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地方保护”现象逐步减少,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形成,行业风气开始朝着
29、好的方向转变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环境,扩大产业规模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善企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配合行业信息调查和研究工作,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数据,促进行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有效衔接,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外贸政策、环保政策支持,保障产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同时,企业将争取更广阔的贸易、技术交流平台,推进安防的跨行业合作,扩大国际合作渠道;整合媒体资源,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安防意识,培育和服务安防消费群体,开发潜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二)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企业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安防
30、制造业基础,提升产品和技术结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逐步淘汰同质化落后的生产工艺,大力发展适合市场需要的中高端产品生产能力,着力增强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技术创新要从引进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转变,加快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的研发,加强推广应用,扩大自主品牌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促进安防行业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安防服务业,着力推进报警运营服务及行业第三方评估评价与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将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三)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促使产业集约化发展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全要素生产力增长转变。走科
31、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把增长方式转变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方式上来,实现节约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是十二五规划“合理引导产业布局,积极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的需求十二五规划指出:继续培育“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安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优势、区位经济优势和资源共享优势,实现跨行政区划、跨业务领域的产业联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产业升级;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特色及带动辐射作用,支持部分加工制造及研发业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引导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等后起安防产业群体向特色化方向发展。(五)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我国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坚持外向型发展战略,开发国际市场,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减少单纯OEM及资源型低端产品的出口,增加附加值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业务;鼓励集成与服务企业走出国门,积极探索国际化业务新模式;不断强化抗风险能力,主动防范与化解国际市场、汇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