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5 ,大小:50.73KB ,
资源ID:110598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0598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版.docx

1、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版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3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3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4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4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4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P12) 4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4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一、研究的方法 4二、研究的步骤 4三、研究的有效性 5第二章 学生心理(重点章) 5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5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5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5第二节 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5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5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6第三节 学生的个体差异

2、 6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6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6三、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6第三章 教师心理(重点章) 7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7一、教师的角色P77 7二、教师的特征 7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品质 7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 7二、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 7三、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7第三节 师生互动 7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7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7三、师生的相互作用 7第四节 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7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7二、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8第五节 教师职业倦怠 8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8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P101) 8第四章 学习心理导论 8第一节 学习及其分类 8

3、一、学习的界定 8二、学习的作用 8三、学习的分类 8四、学习的相关概念 9第二节 学习与脑(略) 9一、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 9二、脑的特异化与学习 9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 9第三节 学习理论发展(略) 9一、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9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取 9三、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 9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9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9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9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9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9第二节 联结主义理论 9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9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9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9一、

4、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 9二、强化理论 9三、行为的学习 9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9一、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 9二、观察学习 9三、行为主义新进展 9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9第一节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9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9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 9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P160 10一、认知表征理论 10二、认知结构理论 10三、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10四、发现学习 10第三节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P165 10一、有意义学习 10二、认知同化过程 10三、接受学习 10第四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10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加涅 10二、学习的条件 10三、教

5、学事件 10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章) 10第一节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10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 10二、建构主义分类 10三、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10第二节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11一、激进建构主义冯?格拉塞斯费尔德 11二、生成学习理论维特罗克 11三、认知灵活性理论斯皮罗 11第三节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11一、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列昂节夫 11二、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 11三、支架式教学 11四、建构主义评析 11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1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11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1第八章 学习动机(重点章) 11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11一、学习

6、动机及其相关概念 11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12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214 12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12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12一、强化论 12二、需要层次说马斯洛P219 12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12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 12五、控制点理论罗特 12六、归因理论韦纳P226 12七、成就目标理论德维克 12八、自我价值理论 12九、自我决定理论德西、瑞安 12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2一、教学吸引 12二、兴趣激发 12三、反馈与评定 12四、奖励与惩罚 12五、合作与竞争 12六、归因指导 12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重点章) 12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

7、与表征 12一、知识及其含义 12二、知识的分类 12三、知识的表征 12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13第二节 知识的理解 13一、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 13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 13三、概念的学习 13第三节 错误概念的转变 13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13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13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件 13四、为概念转变而教 13第四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 13一、迁移及其分类 13二、迁移的理论与研究 14三、为迁移而教 14第十章 技能的学习 14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 14一、技能及其特点 14二、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 14三、技能的分类 14四、技能的作用 14第二节 动作技能 1

8、4一、动作技能的结构与类型 14二、动作技能的形成 14三、动作技能的培养P311 14第三节 心智技能 15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15二、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15三、心智技能的培养 15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15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 15一、问题及其分类 15二、问题解决的界定 15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 15一、问题解决的模式 15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 15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 15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训练 15一、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343 15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15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 16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 16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6第十二章 学

9、习策略(重点章) 16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16一、学习策略的界定 16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16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 16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16第二节 认知策略 16一、复述策略P370 16二、精细加工策略P376 16三、组织策略 16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17一、元认知的结构 17二、元认知策略 17三、资源管理策略 17第四节 学习策略的促进 17一、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 17二、常见的学习策略 17三、策略促进的方法 17第十三章 品德的形成 17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17一、品德的基本界定 17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7三、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

10、展的实质 17第二节 道德发展的理论 17一、道德认知的发展 17二、道德情感的发展 17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17第三节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18一、品德的内化过程 18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18三、品德培养的方法 18第四节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18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 18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18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P436 18第十四章 教学设计 18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18一、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 18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P444 18三、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P446 18四、教学目标的设计 18第二节 选择教学模式P453 18一、直接教学 18二、探究学习 18三

11、、基于问题学习 18四、合作学习P465 19五、个别化教学 19第三节 设置教学环境 19一、课堂空间 19二、教学组织 19三、教学媒体 19第十五章 课堂管理 19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19一、课堂管理的相关概念 19二、课堂管理的阶段性布罗菲、伊伏特逊 19三、课堂管理的目标 19第二节 课堂管理过程 19一、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 19二、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建立(学年开始几周)P494 19三、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 19第三节 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 19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19二、行为矫正原则P503 20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 20第十六章 学习评定(重点章) 20第一节 学习评

12、定概述 20一、学习评定的相关概念 20二、学习评定的重要性(功能) 20三、学习评定的模式 20四、学习评定的方法 20五、教育决策与学习评定 20六、良好评定的指标 20第二节 标准化测验 20一、标准化测验的类型 20二、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与劣势P522 20三、测验的新进展 20第三节 教师自编测验 20一、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 20二、设计测验前的计划 20三、教师自编测验的具体形式 20四、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 20五、学习理论的启示 20第四节 真实性评定与评定结果报告 20一、真实性评定 20二、评定结果的报告方式 20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

13、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3、学习与

14、教学过程三过程:* 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习、教学、评价/反思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通过学习过程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同时,这三种过程都受学习和教学因素的共同影响。(P5)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一)教学:科学,还是艺术教师必须既能运用技能,又能

15、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思考。(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意义a. 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b.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2、教育实践意义a. 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b. 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依附于普通心理学/融合于发展心理学一门独立学科,形成完整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

16、的对象,总结了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杰列夫 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但未自成体系2、发展时期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行为主义 强调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实用主义 杜威 “从做中学”维果茨基 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分支学科来研究,“文化发展论”“内化说”3、成熟时期正在形成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4、深化拓展时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布鲁纳1994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a. 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与教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b. 反思性,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对于元认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过去讲学习是通过知识的传递,而现在是讲

17、对知识的主动理解、建构和获得。c. 合作,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把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d. 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的发生都不是在白板上进行,而是在文化背景上建构而产生。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P12)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的方法(一)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P13)1、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

18、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基本过程: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2、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二)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又分为教育实验和教学实验。4、教育经验总结法一般步骤:选择研究对象、收集材料、计划与实施、经验概括、总结成果。(三)教育行动研究1、特点:a. 情境性。通过现场研究来诊断和解决具体情境下的问题b. 合作性。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协作c. 参与性。各个成员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研究的实施中d. 自我评价。对干预措施进行评价和反思2、过程:a. 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

19、意义的问题b. 与有关人士初步讨论、协商c. 查阅相关文献,从中汲取经验教训d. 重新修改和定义问题e. 选择研究程序f. 选择评价方法g. 实施。实时根据反馈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h. 资料解释(四)设计型研究二、研究的步骤1、科研选题既要考虑对事件的指导意义,又要考虑有利于理论建设。2、形成研究问题问题描述要明确具体,对其中的概念加以界定。3、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a. 确定变量b. 选择测量技术(自我报告、直接观察、测验、教师或同班的评价)4、提出假设和选择研究方法a. 提出假设b. 选择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描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特定情境中的事实和关系。(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性研究:在严格控制的

20、条件下,改变情境的某一方面而注意其效果。(实验法)三、研究的有效性1、在研究之前被研究的各组是否随机平等2、除自变量外是否所有的变量都受到了控制3、各组的测量过程是否一致4、研究的结果是否源于实验过程而不是对情境的好奇5、研究设计者是否以某种方式曲解了结果6、是否有理由肯定这个结果不是由于偶然性而产生的7、这个特定的研究结果是否适于其他类似的情境8、这个研究可重复吗?第二章 学生心理(重点章)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P30)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智慧是有结构基础的。所有生物包括人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都有适

21、应和建构的倾向。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和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其认知结构受到刺激影响而发生改变。(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31)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萌芽阶段)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取得平衡。2、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式形象思维阶段)感觉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初步的逻辑思维阶段)凭借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体运算。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4、

22、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能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对命题进行逻辑推演。思维灵活。(三)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四)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不主张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附: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1)贡献:确认儿童智力成长的内发性和主动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普遍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成长速度不一。(2)教育参考价值:按照儿童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3)缺陷:独重知识认知而忽视社会性行为;

23、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较少教育价值;各年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符。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主张把历史研究作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儿童一切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形式都是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二)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主要表现: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

24、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三)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P39意义: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四)内化学说(五)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1、研究者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2、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3、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4、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集齐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的应用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主

25、要区别:皮亚杰倾向于将发展看作是儿童本身自然的成长,不太重视社会与教育因素的功能;而维果斯基则是特别强调文化社会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力倡教育促进作用,重视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潜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实际发展水平之内。第二节 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P42)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1、信任对怀疑(0-1.5岁)2、自主对羞怯(1.5-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5、角色同一性对

26、角色混乱(12-18岁)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7、繁殖对停滞(30-60岁)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附:对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的评价:优点:a. 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作用b. 从整体上,从个体发展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中考察了人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等的形成发展c. 阐释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一生的发展,较符合人的发展实际不足:a. 过分强调本能,相对忽视人的意识、理智等高级心理过程在发展中的作用b. 把许多社会问题归结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一特殊阶段的心理任务和危机,是否恰当有待探讨c. 并没有解释个体如何以及为什么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缺乏实证性研

27、究的支持(二)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学生总是在努力保持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及课堂组织的方法,影响着儿童的自我概念。2、适应统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青少年想被看作一个成人,愿意以类似成人的行为作出反应,这意味着:a. 中学生绝不应该被当作“孩子”看待b. 绝不应该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c. 给以明确的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d. 注意同伴之间的影响,同伴学习的效果在中小学可能是不一样的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1、自我意识两个方面:主体的我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客体的我被觉察到的我结构:自我认识(认知成分)、自我体验(情感

28、表现)、自我调节(意志成分)2、自我概念3、自尊先决条件:a. 重要感。觉得自己的存在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b. 成就感。能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表现出成就,而且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c. 力量感。感觉到自己有处理事务和适应困境的能力第三节 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个体的智力差异(一)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斯皮尔曼 智力的二因素论:一般因素、特殊因素。一般因素是关键。卡特尔、霍尔恩 智力分两类:流体智力、晶体智力。人投入流体智力而发展晶体智力。(二)当代智力的系统理论1、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智力应该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来的解决问题或制作生产的能力。八种智能: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动觉、音乐、

29、人际、内省、自然观察。智能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其他智能依然有可能存在。2、智力的三元理论斯滕伯格人的智力是由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应用性能力组成,三种能力相对独立。一个完美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方面: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方面分别构成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教学启示:a. 教师需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的三个方面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智力的全面发展b.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c.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校中进行合理选择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一)学习风格的维度1、奈欣斯的三维理论把学习风格描述为感觉定向、反应方式和思维模式这三者的结合。2、雷诺的六维理论多维度的学习风格分类的概念模式:知觉偏好、物理环境需要、社会环境偏好、认知方式、最佳学习时间、动机和价值观。3、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具体体验抽象概括维度、反省性观察主动实验维度四种学习风格:顺应者方式。强调主动探索和具体体验发散者方式。关注发散的思想,富有想象力聚合者方式。擅长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同化者方式。喜欢处理抽象的观点和概念,具有理性或逻辑性(二)常见的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