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99.85KB ,
资源ID:110593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0593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2讲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2讲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docx

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2讲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第12讲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阶段特征总体特征: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爆发(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步形成并日益加深时期,是中国近代化起步并日益发展时期。政治上: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清朝中央机构日益半殖民地化,并开展新政、预备立宪和教育改革等自保活动。农民阶级先后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打击。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失败后,民主革命日

2、益成为救国的重要选项。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思想上: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改良思想、三民主义相继产生。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清朝政治腐败,自然经济

3、占统治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2)直接原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借端发动侵略战争。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2)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将领海龄等抗英殉国。(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3.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1)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3)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4.影响(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2)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4、概念阐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注意: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不能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2)直接原因: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2)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时间1858年1860

5、年内容(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4.影响(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三、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2.过程(1)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

6、运兵船。(2)平壤战役:清军失败,退回国内。(3)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响对中国(1)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

7、的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鼓励创办实业)对日本日本获得巨额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很快挤进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对朝鲜日本将清政府的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并逐渐将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对远东政局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形成了英、俄、日争夺中国的新格局概念辨析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

8、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四、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2)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经过(1)爆发: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加重了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使

9、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广大地区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4.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轻巧识记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五、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反割台斗争(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

10、军。(3)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4)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2.义和团反帝运动(1)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概况1899年底,袁世凯血腥围剿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向京津地区发展。廊坊阻击战,抵抗八国联军,攻击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清政府对各国宣战后,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4)意义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捍卫了民族尊严。特别提示正确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1)扶清:有

11、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3)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考点一近代列强侵华及其影响1.近代列强侵华方式和趋势(1)侵华方式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文化入侵。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2)趋势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经济侵略日益加强的同时,不断渗透政治与军事控制。2.近代列强侵华影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政治上:践踏中国人生存权;破坏中国主权,但闭关锁国

12、被打破,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2)经济上: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3)文化上:破坏中华文明;客观上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3.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转变)(1)朝贡体系:东亚地区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中国之周边各邻国与中国形成的双边“封贡关系”为结构的国际体系。朝贡体系的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

13、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另一面,是在将中国推入近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客观上的积极作用。首先,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是迫使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须遵循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政府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1.论从史

14、出列强侵华的原因史料一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结论作者从全球视野、现代化发展的潮流来审视鸦片战争。说明了鸦片战争是世界历史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史料二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引起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结论费正清的观点是站在西方立场和价值观的角度做出的结论,掩盖了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也未能揭示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2.史

15、由证来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说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后果是一致的吗?史料西方人在封建主义中国筑成几个资本主义的界地,由此也打开了若干窗口,使中国人得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近代向西方追求真理的先进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如容闳、洪仁玕、王韬、康有为等,正是首先从香港和租界里获得传统以外世界的第一个直观印象。由直观而生羡慕,由羡慕而生比较,由比较而生追求,而后才有改革的思潮和实践。香港和租界里的资本主义,曾给封建制度下的众生以观摩、诱发。与憎恶夷场的情感一样,这也是事实。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论证:_答案并不一致。主观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获取更多的侵略权益,结果虽然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16、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激发了中国人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中国的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生活世俗化等缓慢起步。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影响1.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角度表现列强侵华特征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

17、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2.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加强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社会地位的确立。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2)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侵华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情绪,同时也促使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做了调整,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3)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争之后,瓜分狂潮日渐激烈,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使中国的民族运动走向高涨。1.论从史出甲午中日战争对

18、近代中国和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影响。史料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结论对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思想观念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对地区格局: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国力被大大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2.获取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材料

19、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政府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新旧较量:老帝国对抗新兴国主要信息:_答案落后的封建制度(未变革政治制度);政治腐败;军备松弛;缺乏战略预见,准备不足;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提高,军备充分。1.20世纪初中国的边疆危机进入20世纪,逐渐控制朝鲜半岛的日本以之为跳板,继沙俄后加入侵略我国东北的

20、行列。为应对东北边疆危机,清政府改变其治边策略,以“实边”取代“虚边”,实施并逐渐深化移民实边政策。民国取代清王朝后,俄国与日本的侵略变本加厉,面对依然严重的边患问题,民国政府继续推行移民实边政策,朝野有识之士纷纷就此问题发表看法,形成了关于东北移民实边的舆论潮流。高强民国初年东北移民实边舆论述略发现问题20世纪初中国东北边疆面临日俄入侵的危机。命题角度20世纪初日、俄等对中国东北的觊觎;20世纪中国东北移民实边的推动因素。2.晚清社会的剖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缘由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

21、。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发现问题材料作者指出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历史必然性。命题角度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社会剖析;“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见证。3.甲午中日战争推动中国近代化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发现问题材料作者提出了迥异于现行教材的观点,肯定了甲午中日战争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命题角度甲午中日战争对中

22、国现代化的影响;唯物史观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后果;甲午中日战争与洋务运动的关联。4.甲午中日战争中没有赢家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上,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发现问题材料作者从更新的视角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蕴含着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思想。命题角度甲午中日战争的深远影

23、响;甲午中日战争与20世纪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6全国,292013全国,291.命题点:甲午战争的背景:洋务运动对近代化的作用(2016课标全国,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已经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大成效,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及近代军队的建设,故选C。清政府还没有“完成”对军队的西式

24、改革,仅仅是“开始”,排除A;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表明集权制度并不一定有利于作战指挥,排除B;西方列强对中日之间的冲突持观望态度,不会进行援助,排除D。2.命题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外交思维的转变(2013课标全国,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清政府从1877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日本等多地设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形

25、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转变,但不足以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3.命题点:甲午战争过程及其影响(2015江苏单科,2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

26、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

27、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坐守而已”等信息概括威海之战的战场态势;第二小问失败的原因注意要从“主观原因”角度作答。第(2)问依据战后多个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中国乃不国矣”等信息,再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

28、性质的影响分析其危害。第(3)问联系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并结合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状况加以说明。1.命题点:鸦片战争对清朝中央政府集权的影响(2018江西贵溪一中高考押题卷,29)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据材料“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可知清朝并没有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

29、,故A项错误;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故C项正确;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有绝对化倾向,故D项错误。2.命题点:鸦片战争与民族意识的萌发(2017南宁一模,28)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 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 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对英“晓谕”体现的是乡绅对土地、国家的感情,不是乡绅饱读儒家经典的体现,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政府的战争,乡绅没有主动指挥,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乡绅“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知中国乡绅具有了一定的民族国家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近代化的内容,故D项错误。3.命题点:甲午战争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影响(2018河南高考诊断A卷,29)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