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204.32KB ,
资源ID:110578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0578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阐述型实验探究包含答案详解.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阐述型实验探究包含答案详解.docx

1、阐述型实验探究包含答案详解1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试剂瓶未盖瓶塞且标识破损,对这瓶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提出猜想)猜想一: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1)(实验推断) 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小刚另取样品滴加稀盐酸有_产生,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 (2)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品加入过量的CaCl2

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是_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 A、B 两个实验。 (1)B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A、B 两个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加入一纯净的烧杯中(如图 C 所示),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猜想)小明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CuSO4;小光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NaOH;小英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CuSO4、H2SO4; 你的猜想:滤液中的溶

3、质还可能是_。(3)(讨论)你认为_的猜想一定不合理。如果滤液为无色,还可排除_的猜想,理由是_。 (4)(实验)若小光的猜想正确,请完成下表的方案。实验步骤预想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_小光的猜想正确3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试回答:(1)下列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与图一实验相关的是_(可多选)。呈酸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能与碱反应 能与某些盐反应能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2)若B试管中两物质没有恰好完全反应,试写出试管内可能所含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

4、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测得沉淀或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图三,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时,提出以下猜想:甲:NaCl 乙:NaCl、CaCl2 丙:NaCl、CaCl2、HCl丁:NaCl、Na2CO3 戊:NaCl、Na2CO3、CaCl2你认为哪些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什么?_。4小洲同学在学习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Ca(HCO3)2(CaCO3+CO2+H2O= Ca(HCO3)2)。联想到实验室检验CO2时,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5、CO2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他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查阅资料)(1)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生成Na2CO3;(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 2NaHCO3;(3)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BaCO3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4)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BaCl2呈中性;(5)NaHCO3与盐酸能反应,与BaCl2不能反应。(提出猜想)(1)溶质有NaOH、Na2CO3;(2)溶质为Na2CO3;(3)溶质

6、是_(填化学式);(4)溶质全部是NaHCO3(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显碱性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_猜想(4)不成立取步骤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猜想(1)和(2)不成立(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反思应用)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_。5实验小组将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钾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了滤液M,同学们对

7、滤液M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猜想与假设)有KOH; 含有_;含有KOH、K2CO3; 含有KOH、K2CO3和Ca(OH)2。(设计与实验)(1)大家认为猜想_一定不正确,其原因是_。(2)甲同学取滤液M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不产生气泡,则猜想不正确。(3)乙同学依据甲同学的实验结论继续实验,记录如下: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一定量滤液M于试管中,加入_溶液 _ 猜想成立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交流与反思)若将滤液M直接倒入下水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_。6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所示:(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2)如图所示,取

8、乙反应后的溶液60.0g,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所示。请计算:与CaCl2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_。该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_。(3)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戊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_。(4)乙组的中和反应试验设计存在的不足是_。7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对固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NaOH 猜想:全部是Na2CO3 猜想:部分是NaOH,部分是Na2CO3。(实验和推断)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至全部溶解。无色溶液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物质X的溶液。现象A

9、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现象B(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2)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该实验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原因_。(3)若猜想成立,则X是_溶液。(反思应用)(4)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_。8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有下列几种物质:CuSO4、BaCO3、BaSO4、NaCl、KNO3,一种或者几种物质,为了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将白色粉末放于水中一部分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一部分不溶于水白色粉末中

10、肯定不含_2、经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将滤渣中加入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白色粉末中肯定不含_肯定含有_ 3、在步骤2所形成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产生_现象白色粉末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KNO3 9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可能是NaOH; 可能是Na2CO3; 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1)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

11、断小军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2)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为了验证猜想,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_,_。(3)在一烧杯中盛有223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431g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H-1;Cl-355;Na-23;C-

12、12;O-16)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g。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10某兴趣小组的学生研究过量的炭粉与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气体产物全部是CO2;气体产物是CO2和CO混合物;气体产物全部是CO。 查阅资料:a氮气不能与炭粉及Fe2O3反应。b高温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2Fe2O3+3C4Fe+3CO2 C+CO22CO 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

13、。用实验中实际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理论计算得到的气体的质量进行比较。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操作:称量:反应前Fe2O3的质量320 g;炭粉的质量200g;玻璃管C的质量4848g。反应后玻璃管与残留固体共5224 g。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夹紧弹簧夹T,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问题分析:(1)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_。(2)根据题意B试管中应加入的试液是_。(3)根据题中所给数据,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若气体产物全部是CO2,理论上应该得到气体质量_;若气体产物全部是CO,则气体质量是_。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气体质量_;结论:(要求简述获得结论和理由)_。11某兴趣小组以“稀硫

14、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如图1所示,小组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硫酸。一会儿会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硫酸,并对烧杯内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进行探究。(1)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溶液的pHpH 7(填“”、“=”或“”)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且稀硫酸过量了。(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不用上述方法,用其他试剂也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15、于是分成甲、乙两组继续试验。甲组实验:探究CuSO4溶液是否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2,向a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CuSO4溶液时没有出现蓝色沉淀。(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CuSO4溶液 (填“可以”或“不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乙组实验:探究BaCl2溶液是否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3,向b试管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BaCl2溶液 (填“可以”或“不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

16、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理由是_。12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溶液。(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实 验 操 作实 验 现 象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

17、l2溶液。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沉淀全部消失。(实验结论)(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反思)(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实 验 操 作实 验 现 象_13“2015年世界钾盐大会于7月911日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举行”,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钾盐生产国。地处格尔木市的“青海钾肥厂”是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有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等。(1)上述钾肥产品中属于复合肥的是(写化学式)_。(2)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钾肥样品,已知它们

18、的主要成分分别是氯化钾、碳酸钾和硫酸钾。(假设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均不参与化学反应)(实验目的)通过鉴别,给三种钾肥样品贴上标签。(实验过程)分别取少量样品溶解在水中,得到三瓶无色溶液并编号1、2、3号。(实验探究)李祥:取1号样品溶液少许,加入到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他认为1号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氯化钾。(反思与评价)请你评价李祥的实验结论并说明原因_。(实验探究)张小华:取少量三种溶液分别加入到三支试管中,先向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1号试管无明显现象;2、3号试管中均出现白色沉淀;接着,再向2、3号有沉淀生成的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2号试管沉淀不溶解,3号试管中

19、观察到的现象是_。(结论与解释)将三种钾肥的化学式分别写在下面试剂瓶的标中。_,_,_。参考答案1答案:气泡 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 完全除去溶液中的CO32,避免其对OH检验造成干扰 【分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详解】(1)实验推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若有碳酸钠存在,滴加盐酸,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有气泡产生所以,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

20、有气泡产生,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因为该试剂是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若是氢氧化钠可能会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部分碳酸钠,所以,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2)继续探究要证明原来是氢氧化钠,可先加过量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溶液除尽碳酸根,再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所以,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完全除去溶液中的CO32,避免其对OH检验造成干扰。2答案:2NaOH+H2SO4=Na2SO4+2H2O Na2SO4 小英 小明 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无色溶液变成红色

21、 【分析】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详解】(1)B 实验为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2)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加入一纯净的烧杯中,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说明酸一定没有剩余,氢氧化钠与硫酸一定生成硫酸钠,所以滤液中溶质一定含硫酸钠,而氢氧化钠和硫酸可能剩余其中一种,所以滤液中溶质除给定的猜想外,还可能是硫酸钠。(3)在杯底有蓝色沉淀生成,所以能与蓝色沉淀反应的硫酸一定不能剩余,所以小英的猜想错误;如果滤液为无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所以小明猜想也错误。(4)若小光

22、猜想正确,即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所以加入酚酞时,溶液会变成红色。实验步骤预想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小光的猜想正确3答案: Ca(OH)2、CaCl2或CaCl2、HCl 丙、戊,从图三可知,稀盐酸已经反应完了,不可能有HCl,故丙错;而Na2CO3、CaCl2两者不能共存,故戊也错 【分析】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详解】(1)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稀盐酸

23、的化学性质与图一实验相关的是。(2)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若B试管中两物质没有恰好完全反应,碱过量时,溶质为Ca(OH)2、CaCl2,酸过量时,溶质为CaCl2、HCl,试管内可能所含的溶质是Ca(OH)2、CaCl2或CaCl2、HCl。(3)B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中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丙、戊,从图三可知,稀盐酸已经反应完了,不可能有HCl,故丙错;而Na2CO3、CaCl2两者不能共存,故戊也错。4答案:Na2CO3、NaHCO3 白色沉淀(或白色固体) 不需要。理由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都显碱性 澄清

24、石灰水变浑浊,再慢慢变澄清 【详解】提出猜想(1)当部分氢氧化钠反应时溶质有NaOH、Na2CO3;(2)当氢氧化钠恰好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时溶质为Na2CO3;(3)当部分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是Na2CO3、NaHCO3;(4)当碳酸钠完全和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全部是NaHCO3。故填:Na2CO3、NaHCO3。设计实验方案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取步骤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氢钠

25、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产生白色沉淀。讨论交流实验步骤是多余的,这是因为无论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都显碱性。故填:不需要,理由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都显碱性。反思应用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过程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慢慢变澄清。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慢慢变澄清。5答案:KOH和Ca(OH)2 K2CO3和Ca(OH)2不能共存 稀盐酸 碳酸钠 有白色沉淀生成 Na2CO3+Ca(OH)2=2NaOH+CaCO3 会污染水源 【详解】猜想与假设:澄

26、清石灰水和碳酸钾溶液混合,当氢氧化钙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KOH和Ca(OH)2;当碳酸钾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有KOH、K2CO3;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有KOH;故含有KOH和Ca(OH)2;设计与实验:(1)因为K2CO3和Ca(OH)2不能共存,所以猜想一定不成立;(2)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猜想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没有K2CO3,所以甲同学取滤液M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不产生气泡;(3)碳酸钠(或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若猜想成立,可以通过加入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来检验氢氧化钙的存在。所以取一定量滤液

27、M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验证猜想成立;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或K2CO3+Ca(OH)2=2KOH+CaCO3;交流与反思:因为滤液M呈碱性,直接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源(或地下水、污染环境)等。10答案:CaCl2 40.0 18.5% 无法验证是否恰好中和 【详解】(1)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恰好中和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故答案为:CaCl2;(2)由图可知,碳酸钠溶液的量到70g时,反应正好完成;氯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据题意,设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为 x,则该CaCl

28、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40.0;18.5%;(3)由图丁可知乙反应后的溶液pH7,说明溶液中仍有稀盐酸,直到滴加的Na2CO3溶液达到30.0g,稀盐酸被完全反应掉,Na2CO3溶液开始与CaCl2溶液反应,当滴加Na2CO3溶液到70.0g时,CaCl2溶液被完全反应掉设: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溶液70g时(此时与CaCl2溶液反应的Na2CO3溶液质量为40g),生成沉淀的质量为x,则解得:x=10.0g(4)乙组的中和反应试验中没有加酚酞试液,无法验证是否恰好中和;故答案为:无法验证是否恰好中和7答案:稀盐酸(稀硫酸或稀硝酸) 不能 加入Ca(OH)2溶液会带入OH-离子且氢氧化钙与Na2CO3 反应可以生成NaOH,对实验产生干扰。 CaCl2BaCl2或Ca(NO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