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4.61KB ,
资源ID:110535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0535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docx

1、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地理学:地理思想的萌芽到19世纪上半叶,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几代地理学:世界上设置地理学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进入近代科学阶段,形成人地关系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等;现代地理学阶段:地理学进入了对近代地理学的革命时期。特别是人文地理学内部,地理学的分类:一是以研究对象的不同: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或者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p2)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不包括经济地理学。地球表面是人类生存活动最直接、最重要的场所,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理环境,人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题,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国内地理学界对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有很多认识,主要有三种认识:一、 李旭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文化想先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这种研究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活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形成的现象的分布和变化;二、 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是研究 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人文事象区域联系,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三、 吴传钧、陆大道: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

3、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人文地理学一人地关系为基础理论,重点研究“人-地”间相互关系、相互适应的规律和人地关系地域体系的调控优化,为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人地关系的传统;二、区域研究的传统、三、空间分析的传统。从而得出和形成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一、社会性;二、区域性;三、综合性。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一般指19世纪中叶以前。古希腊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个名称。对古地理学有奠基作用的两位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

4、尔李特尔,被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洪堡的贡献:1、使地理学称为一个独立的学科;2、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描述和记诉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3、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不仅包括地表个自然现象,还包括人类社会活动。李特尔的贡献:1、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2、致力于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3、地理学研究的目的是要求人们将其活动及其空间作为统一的舞台,因而,要叙述的不仅仅是这个舞台本身,而是其与人的关系。其缺陷是: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时带有浓重的目的的论色彩,把对地球和人的所有研究,

5、都看做是上帝的意志。近代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促使近代人文地理学产生的主要外在动力:1、通过地理大发现和一系列探险活动引发的地理学的发展;2、科学革命带来的冲击使每门科学都致力于研究特定的领域和对象,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向更切合实用的归纳和解释,并提供对事物日益精确的描述;3、其他学科的进步对地理学的推动,引起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变革,一些新的学术思想引入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形成了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一)德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 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 对人地

6、关系提出系统理论的当推拉采尔,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赫特纳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主张地理学应注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u区域应是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雨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另外对近代地理学发展发生很低影响的区位理论学派是德国经济学家杜能,首先创造了农业区位论。之后的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了城市区位论中心地学论;廖什建立了市场区位理论。(二)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其奠基人是维达尔 白兰士。其建立起来的法国学派主要特色是在人地关系理论和区域人文地理研究的两个方面,他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

7、论思想。(三)英国的近代地理学 麦金德是代表人物 他的贡献是“大陆腹地学说”。英国在人地关系理论方面受的法国学派的影响,罗士培主张适应论。(四)美国 美国的近代地理学的主要思想源自德国,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代表人物是森普尔和亨定顿,森普尔是拉采尔的学生,著有地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另一个人文地理学家是索尔,主张地理学者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哈特尔是美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五)俄国 俄国的近代地理学主要承袭德国的思想 经济地理学分为地理学和经济学。前者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什金为代表,主张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密

8、切关系,重视自然经济条件的分析与区域的综合研究;后者以费根、康斯丁诺夫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分布的规律及具体部门的布局,着重对生产布局的因素、投资比例、“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的分析。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二战之后 后现代转向的特征:1、知识和信息成为社会的新的组织原则2、福特主义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渐被全球化的和更为灵活的生产所替代。当代西方的人文地理学的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2、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1)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在人文地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2)20世纪70年代,人文地理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人们称为“行为革命“(3)现代地

9、理学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更本性的变革。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学最早的地理著作是禹贡 我国古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的贡献有1、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之间进行了初步的探究。2、积累了大量的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 鸦片战争之后 先驱是张相文 竺可桢。张相文编撰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1909年发起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创办了最早的地理杂志地学杂志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1949-1979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衰落的阶段。新中国经济地理工作的特点是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

10、同时在实践中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同时出版了大量的区域经济地理著作和经济地理学理论成果,发展了经济地理学(二)1980-1990年 人文地理学复兴阶段,1979年中国地理学会在广州召开第四届全国大会,李旭旦首先提出复兴人文地理的口号(三)1990年以来人文地理学进入了全面发展、提高阶段。一些学科发展迅速特别是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一些薄弱的分支学科如乡村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军事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也出版了一些论著,更为重要的是,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有了更多的对中国实际问题的研究,由此使中国特色人文地理学更具有国际性。20世纪90年代后,有两方面因素推动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的转

11、向动态的研究:一、人们意识到多元化的兴起意味着日常生活部分受到文化的本质、永久性和重要性的影响。二、国外人文地理学的主题和范式得到了中国大陆学者的消化和吸收,而其中每个主题与文化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围绕五大专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整合、文化景观展开。对文化现象中某一问题做专题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需要。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社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认识的贡献;二是社会时间方面对决策的贡献;三是文化教务方面的作用。一、 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识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当代地理学的科学基础是关于地球表层系统个组成要素相互作用、机

12、理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关系的综合研究。 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复兴道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区域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后人文地理学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二)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三)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二、 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三、 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第二章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地理学是从空间角度研究自然、经济和人文现象,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活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

13、大体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 (一)形式文化区 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分为中心地区、外围区、边缘区三个层次。具有的特征是一、具有个文化特征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化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二)功能文化区 是该文化收到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的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 其中心是对该区内某种内部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其位置是确定的,但不一定在分布区的几何中心,有的具有具体中心,也有一定的范围,但形不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区。功能文化区就是

14、因为其中心位置及其边界线确切、中心的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具有显著的差异。其形成受到政治、经济或者社会某种功能的影响。 (三)乡土文化区 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该意识处在感情上有所反应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相比既无功能中心,有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相比缺乏形式文化区的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 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在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是文化区有的扩大,有的在缩小。 关于文化的空间扩散,瑞典的地理学家T 哈格斯特朗对文化的空间扩散做过深入的研究,并为其理论和分类打下

15、了良好的基础。文化的空间扩散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一)扩展扩散 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出现之后,通过居民,从改动向四周不断的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其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扩展扩散又分为: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接触扩散(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病菌一样,就自然的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 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火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再另一个地方存在,不得不将原来的文化现象做某种成都

16、的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二)迁移扩散 人是文化的载体。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某种文化下的人活着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的是,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其特点是1、由具有这种文化的人传播去,比扩展扩散快,而且易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的特点。2、由于是随人迁移,特别是迁移到别处,使这种文化现象出现孤立的点活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哎空间上的不连续性。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系统的相互关系包括:文化与文化之间、文化与环境之间、各种过程之间的关系。在人类活动的地域中,文化是人地关系的具体形态。在人地关系之间,人是主体,处于主动地位。地是客体,处于被动地位。文化系统是人类

17、与环境联系的纽带,人通过文化系统对环境产生作用,环境有通过文化系统对人产生作用,其相互机制表现在文化与环境中。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3、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4、人来活动产生的恩华,改变了自然地面貌,形成烂尾文化景观。四、 文化整合文化个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是人来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一种普遍存在现象。文化整合过程是矛盾与斗争的反复交替中不断前进的。在各国文化系统的交流中华,各种花文化特质的变化情况是不同的。文化整合是注意文化内部各层次、个特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情况。其变化与发展也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中。因此

18、,文化整合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地域条件的印记。五、 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景观是指地球表层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分为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人文景观是居住于某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自己做创造的文化产品。 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景观形象的反应了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也放映了人类集团改造世界的态度。景观的物质外貌(聚落的形成与格局、土地利用划分的现状与配置、建筑物的式样风格、人类活动的形式)是表现文化景观的的重要因素。文化环境观的变化有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变化。对景观的解释遵循的原则是1、京广是文化的线索,可以提供占据景观的人的类型的证据2、景观

19、的所有要素都放映文化,从这个意义来讲,所有要素同等重要3、通常被看作理所当然的普通景观很难通过传统的学术方法进行研究,因而需要新的研究方法4、考察景观的意义需要考察该景观的历史5、某一文化景观的歌要素只有放在其地理背景中进行研究才有意义6、因为绝大多数的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关系密切,说以景观的解释依赖于对该处自然景观的认识7、景观中的几乎全部客体都可以传输某种信息,尽管不一定一明显的方式传输。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一、 人文地理学理论性的多元性 理论有:区位论、行为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关系论。区位论是经济地理学与城市地理虚的的核心理论。行为论是把心理学的有关成就与理论引入人文地理学,发展成为

20、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行为地理学。二、 人地关系论 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 中心课题,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1、(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其决定新房作用)2、可能论 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是白兰士首先提出 其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力量,不能用环境控制来解释一切人生事实;一定的自然条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和适应,则是按照自己的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3、适应论 是英 罗克斯比提出的,他认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一、人群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二、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群及其和

21、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4、生态论 5、环境感知论 环境感知现象在移民的身上有明显的放映。6、文化决定论7、和谐论 其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二、对应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人文地理学的和谐理念包括:1、认为协调的目标是一个由多元指标构成的综合性战略目标,应包括生态、社会、环境等多元指标构成的一个综合性发展战略目标2、要保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3、合理利用资源,危害资源的永续利用,需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对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是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了保持和谐共生4、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认识人地关系是要注意以下的几点:

22、1、人虽然是动物,但人更是社会动物,有思想、意识、有创造,组建成一种社会,并不断完善这个社会。2、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不断发展的过程3、探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除了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外,还要联系到社会、文化环境4、人地理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彼此及对立有统一并在对立统一中前进与发展,三、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p41_44(一)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对文明起源的三原则:挑战与应战,逆境美德,中庸之道。(二) 马克思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 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论四、 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p44)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 人文地

23、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指的是该学科研究采用百年遵循的基本过程。其典型模式是: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和整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成果研究。一、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研究的目的可以分为应用性课题、理论性课题、理论和应用相结合性课题。应用性课题的目的是解决地方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为实践提供指导;理论性课题的目的是发展学科理论,包括对已有理论的检验、批判货发展,也包括对理论的概括和创新。课题的来源分为:国家计划科研项目、个人自拟课题、应用性协作项目。课题研究内容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和对称性研究。二、制定研究计划个人进行的论文型课题中包括:研究步骤、资料调查大纲、论文内

24、容分析框架。在向有关部门申报研究课题时,具体包括(1)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2)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3)经费预算说明三、收集、整理资料四、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调查研究主要有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等方式,实地研究包括参与观察、直接和个案研究等方法。人文地理学的实地考察和自然地理学的野外考察不同,重点在各种人文现象和人文现象。五、分析研究 是整个研究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所在。科学研究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过程,需要有理论作为研究基础。 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律成学科理论。六、研究总结。成功评审。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一、经验主义方法论 归纳法是经验主义的基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通

25、过调查,收集各地区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地理学的研究思路进行表述金人解释地区差异,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特征是1、观察是其重点,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价,得出结论。2、综合和归纳的作用。缺点: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二、实证主义方法论 其核心是建立科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使人文地理学发生的变化有1、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2、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3、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其不足的表现:1、经济决定论的倾向,实证主义学派对人的看法类似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经纪人”的概念2、实证主义模型含有强烈的普遍性原理,

26、在一个地方观察到的行为被设想为所有行为的规范3、地理系统是开放的多变量系统,难于模拟实验,无法受控重演,因而演绎模型的建立具有相对性。三、人本主义方法论(p53-54)四、结构主义方法论 放映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自然科学的综合趋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综合趋向。它的基本主义是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1、从结构的整体性去认识事物,着从地理学家强调研究区域的整体性与人地关系系统中可以看出2、试图超越地理因素需求深层结构来解释事物。主要内容集中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上。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 (一) 地

27、理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获取区域人文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其目的是直接通过对人的访问或收集有关历史文献、统计资料,以实现区域地理野外考察任务的完成。特点是 调查的内容广泛复杂、受人的主观影响作用大 现成资料的收集、使用是区域研究的重要依据,是区域社会调查的重要内容。资料的来源,主要是政府管理部门、职能部门及有关企事业单位。专家的系统法的基本做法:就所要预测的项目向专家发表调查表,然后统计专家的意见并作出预测。地理文献的分类:一、表现形式:书刊类;资料类;数据类;文物类;图标类;非资料类或非印刷品类二、加工程度与使用程度:原始性文献;工具性文献;再造性文献。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1、信息的海洋,

28、全球数据共享2、索取信息的场所,交流指示灯渠道3、覆盖全球,界限消失,4、传递快速,使用方便。遥感技术是指使用各种传感器,从不同方高度的平台上收集、记录来自地球表层各类第五的地磁波信息,再加工处理获得地物的图像和数据信息,从而揭示地物特性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而建立起来的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分为:1、专题信息系统2、区域信息系统3、工具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空间信息贮存、表述、分析的工具,是地图的延伸。其名称的由来是由于它的特定性质属于空间,以区别于其他统计性

29、的信息系统。其最根本的特点是每个数据是按地理坐标来编码。其功能有:1、能将分散的各种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收集起来并以数字的形式输入计算机,建立起来有相互联系的数据库2、贮存在计算机中的地理空间数据,通过CIS课进行查询、计算,其速度远远快于手工操作3、分类是CIS的重要功能,以 揭示事物的某些规律4、从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综合分析5、在统一的软件下,构建和运行各种地理空间分析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和职能推理,促进数据资源的归一化与共享,为目标决策服务。 CIS的基本功是对地理空间信息及相关属性信息的贮存处理、查询和分类是CIS和其他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区别,迅速及时地更新地理数据库。大规模、综合地

30、管理与地理分布有关额信息是计算机技术与手工方式的根本区别。归纳与推理是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研究范式,是经验主义方法论的核心部分,也为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论所接受。地理学中采用数学方法的目的1、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地理问题,建立地理数学模型,从更高、更深层次上揭示地理问题的机理2、运用有关数学方法,通过定量化的计算和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揭示有关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其主要数学模型有:统计分析模型;规划与管理模型;系统分析模型;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人类发展各阶段的人口增长的时期和特点:(一)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其人口发展特征是:1、极低的人口密度2、高出生率和高

31、死亡率3、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二)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 农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化是促使出生率升高的因素。其人口呈现的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死亡率呈现大幅度波动状态,出生率也相应变化,平局寿命低。(四)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在工业化和社会化过程中,死亡率降低的关键因素是医疗条件技术进步和日益完善的服务所起的作用,最为直接。2、出生率上升的原因,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经济良性发展使结婚年龄降低,从而使人们更易于多生育。城市地区曾一度持有和乡村地区相同的态度,即孩子作为劳动力非常重要。20世纪欧洲持续下降的原因:1、限制家庭规模意愿而非由限制生育

32、的避孕方法2、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3、经济因素也与出生率的下降密切相关4、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特别是传统乡村的大家庭观念也随着文化的普及得以削弱。尤其是对家庭的态度、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控制生育的方便可行性等方面的根本变化都促使出生率下降。进入20世纪后出生率仍然下降的原因:计划生育及控制生育的有效性;妇女晋升的机会增多;离婚率高的国家人们对传统家庭体系稳定的怀疑;求学、接受培训、就职和恋爱生涯占用了较多的时间,相对地的就推迟了生育行为;将一名婴儿培养成人并使其接受高等教育将花费相当的代价,都使得人们不愿生育。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15世纪,世界人口增长已经开始加速,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加大。(p78) 人口转变理论和模式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地自然增长率)的过渡。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