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1.61KB ,
资源ID:110457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0457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docx

1、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先说一句,六,七,八,十二章是本书重点中的重点。注意详细看课本。1.名词解析:1.毒理学( toxicology ):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 科,现代毒理学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 生物学机制, 安 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2.最大耐受剂量( maximal tolerance dose ):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 现死亡的最高剂量3.自由基 (free radical) :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 原子和离子, 它主要由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4.易感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o

2、f susceptibility ):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 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 应能力的指标。5.半减期( half life ):外源化学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是衡 量机体消除化学物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6.癌基因( Oncogene ):一类在自然或试验条件下,具有诱发恶性转化的潜在 基因。7.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 :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 24 小时内接触 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合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 包括一般行为、 大 体形态变化及死亡效应。8.基准剂量 BMDbenchmark d

3、ose :是依据动物试验剂量 - 反应关系的结果, 用一定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 95% 可信限 区间的下限值。9.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又称代谢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历 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代谢产物的过程。10.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不同种属, 不同个体内的同一种代谢酶的基因编码不同, 从而导致了其功能的不同,这就是代谢酶遗传多态性11.危险度( risk ):又称危险或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 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12.细胞凋亡( apoptosis ):是指细胞在一定的

4、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 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13.遗传负荷 (genetic load) :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 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14.危险度评定( risk assessment ):指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亚)认为群暴 露于某一危害, 考虑到有关因素固有特征和特定靶系统的特征, 计算或估计预期 的危险的过程,包括评定伴随的不确定性。15.外源化学物( xenobiotic ):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 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16.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是外源化学物通

5、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 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 可分为暴露标志 效应标志 易感 性标志17.暴露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of exposure ):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 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产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 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18.效应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of effect ):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和 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应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 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 息。19.蓄积作用 (accumlatio

6、n) :外源化合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 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排出速度或总量时, 化学物质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或 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分为物质蓄积和损伤蓄积。20.抑癌基因( anti-oncogen ):指机体内正常细胞内所具有的能致癌的遗传信 息,在 DNA 加合物的作用下原癌基因突变、激活成为癌基因而导致疾病发生。21.管理毒理学( regulatory toxicology ):是现代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管 理毒理学包括收集、 处理和评价流行病学和实验毒理学数据, 以及基于毒理学针 对化学物又害效应保护健康和环境的决策。22 阈值 threshold

7、: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 值时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23.Ames 实验:是利用突变体的测试菌株,观察受试动物的能否纠正或补偿突 变体所携带的突变改变,判断其致突变性。24.微核实验( micronuleus test,MNT ):是观察动物是否产生微核的实验。25.染色体畸变分析( chromosome aberration analysis ):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改变。26.姐妹染色单体SCE:指染色体同源座位上DNA复制产物的相互交换,其频 率与 DNA 断裂和修复有关。27.遗传多态性:( genetic polymorphism )是一个衡

8、量遗传变异的数据,即 群体中多态基因的比例。28.发育毒理学 (developmental toxicology) :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育结局及有关的作用机制、发病原理、影响因素和毒物动力学等。 发育毒性 (Developmental toxicity) 指出生前经父体和母体接触外源性理化因 素,引起的在子代到达成体之前内出现的有害作用,包括:结构畸形、生长迟缓、 功能障碍及死亡29.实际安全剂量:指与可接受的危险度相对应的化学读物的接触剂量。30.联合作用: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 应被称为联合作用31.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

9、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 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赖表示32 .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 LD100 或 LC100 : 指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全部死亡 的最低剂量或浓度。33.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指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 量或浓度。34.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 MLD, LD01 或 MLC: LC01 指一组试验动物中仅引 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35.最大非致死量或浓度:LDO或LCO :指在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 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36.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 L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 察,一种物

10、质引起机体某种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或浓度。37.为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 N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 通过实验和观察, 一 种外源化学物不引起机体可检测到的有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38.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LO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与适 当对照机体比较,一种物质引起机体某种作用的最低剂量或浓度。39.未观察作用水平NOEL :在规定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与适当的对 照体比较,一种物质不引起机体任何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4O .毒性( toxicity ):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41.中毒( poisoning ):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

11、改变后 出现的疾病状态。41.毒物( poison ): 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42.效应和反应: 在毒理学研究中根据所测定的有害作用的生物学和统计学特点, 将终点分为效应和反应两类。效应 effect 是量反应: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个体, 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反应 response 是质反应: 指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 体中所占比率。43.皮肤致敏试验 2 阶段:诱导接触和激发接触。2.简答题(一)O1 、发育毒性表现为:发育生物体死亡、生长改变、结构异常、功能缺陷。02、化学致癌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引发阶段、促长阶段、

12、进展阶段。03、化学致癌物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分为:遗传毒性致癌物、非遗传毒性 致癌物。04 、危险度评价由四个因素组成: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定、危险度表 征。05 、 I 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06 、危险性分析包括三部分: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危险性交流。 07、终毒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物、氧化还原性反应 物。08、常用的致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Ames 试验)、微核试验、姐妹染 色单体交换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09、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处置包括四个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10、 蓄积作用的评价方法:K系数法、半衰期法

13、。11、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基本内容为: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四个不同阶 段的毒理学试验项目、人群接触资料。12、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13、书写 LD50 值时要标明:动物的物种和品系、染毒途径、性别、时间。14、基因突变分为:碱基置换、移码突变; 染色体突变分为:染色体畸变、染 色体数目异常。15、生物标记物的可以分为三类: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生 物学标志。16、一般情况下剂量效应或剂量反应曲线有三种类型: S 形曲线、直线、抛物线 形3.简答题(二)1、简述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答:经胃肠道吸收:吸收方

14、式主要通过简单扩散,还可以通过主动转运、滤过、 胞饮或吞噬;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化学物的脂溶性 和水溶性;胃肠道的酸碱度;消化道内容物的数量和性质、胃肠的蠕动 和排空速度以及肠道菌丛等也可对吸收产生一定的影响。经呼吸道吸收:吸收对象气态物质(气体、蒸汽)气溶胶(烟、雾、粉尘); 吸收的方式简单扩散; 主要的吸收 器官肺;经肺吸收的特点经肺吸收十分迅速,仅次于静脉注射;不经过肝 脏的生物转化, 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分布全身。 影响因素: 主要取决于脂溶性和 浓度;外源化学物在肺泡气中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浓度差; 血气分配系数; 肺通气量和经肺血流量;气溶胶颗粒的直径大小。经

15、皮肤吸收: 外源化学物经表皮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穿透阶段, 第二阶 段为吸收阶段。主要的影响因素:化学物溶解性:既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 脂/水分配系数接近于 1,易被吸收进入血液。 光有水溶性或光有脂溶性吸收困难;2皮肤条件表皮损伤可促进外源化学物吸收。 皮肤潮湿, 促进吸收充血和炎症。2、 简述体内主要的贮存库及分布的毒理学意义。答:毒物在组织中的贮存:血浆蛋白作为贮存库(清蛋白);肝和肾作为贮存库;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意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贮存具有两重意义, 一方面对急性中毒具有保护作 用,可减少靶器官中外源化学物的量, 毒效应强度降低; 另一方面贮存库是不断

16、 释放毒物的源头, 使毒物在机体作用的时间延长, 并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故认为 贮存库中蓄积的毒物是慢性毒性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3、 试述几种主要的排泄途径及排泄的主要物质。答:经肾脏(尿)排泄:分子量v 60000,且未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外源化学物 分子,机制: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排泌。粪便排泄:混入食物中的毒物; 随胆汁排出的毒物;肠道排泄的毒物;肠道菌群。经肺排泄:体温下以气 态存在的物质、挥发性液体。4、 简述生物转化的意义、主要类型以及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答:毒物经过生物转化可以:多数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毒性降低, 毒效应减 弱,水溶性增加,易于排泄;一些化学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毒性明显增强

17、,甚 至产生致突变、 致癌和致畸作用; 生物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 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生物转化反应类型:I相反应和II相反应;I相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和 水解反应。II相反应主要 结合反应。影响生物转化因素: 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 代谢酶的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3遗传与代谢酶的多态性;代谢饱和状态;其他。5、 简述毒物代谢酶的诱导和阻遏,以及酶诱导的意义。答:许多外源化学物可引起某些代谢酶的合成增加并伴有活力增强, 这种现象 称为酶的诱导(enzyme induction )毒物代谢酶的阻遏(enzyme repression ) 指对某些代谢酶诱导的同时可阻遏另一些

18、代谢酶的合成。 酶诱导的意义: 经 生物转化后毒性降低的化学物, 在诱导物作用下, 毒性作用降低的速度加速; 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升高的化学物,在诱导物作用下,毒性作用增强。6.毒物经口和经注射在体内代谢的特点?a 不同的进入机体的方式在吸收时的影响和吸收速度的不同; b 两者在体内分布 的差异性,毒物成峰时间的差异;c代谢 前者在代谢的同时还有吸收,后者一 次进入,代谢的时候无吸收,两者降低的曲线有不同; d 排泄 基本一致。7.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可分为被动转运和特殊转运两类。 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和滤过, 特殊转运包括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和膜动转运。 被动转运为外源性化学物顺浓度通

19、过生物膜的 过程,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 是大多数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该转运 方式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滤过 :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上亲水性孔道的过程。主动转运(载体、能量、逆浓度),易化 扩散(载体、不耗能)和膜动转运(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胞吐作用)。8.自由基最容易攻击的细胞器是什么?为什么? 线粒体,因为线粒体是人的呼吸器官, 而自由基的产生与呼吸有很大关系, 特别 是在呼吸爆发的时候。9.简述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答: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四类因素:化学物因素:化学结构(取代基不同毒性 不同;异构体和立体构型的影响;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 :

20、理化性质(脂/ 水分配系数;大小;挥发性;气态物质的血 / 气分配系数;比重;电离度 和荷电性);不纯物和外源化学物的稳定性。机体因素:物种、品系及个 体的遗传学差异; 宿主其他因素对于毒性作用敏感性的影响环境因素: 气 象条件; 季节或昼夜节律; 动物宠养形式; 外源化学物的接触特征和赋形 剂。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包括交互作用如相加作用、独立作用;非交互作用如 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10.简述化学物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 a、物种和细胞学差异b、不同生物或组织 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 c、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d、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11

21、.细胞色素 P450 酶系? 因细胞色素 P450 含有的血红素铁在还原态时与 CO 集合形成复合体在光谱 450nm 处最大的吸收峰而得名, 又称为混合功能氧化酶 或单加氧化酶。12.细胞色素 P450 酶系催化反应的机制? 处于氧化态的细胞色素 P450 与底物结合形成复合物血红素中的 Fe3+ 接受 NADPH 细胞色素 P450 还原酶从 NADPH 转运来的一个电子, 还原为 Fe2+ 1 个氧分子与还原型细胞色素 P450 结合,加上底物形成三元复合物该复合物接受第二个电子和一个 H+成为Fe2+OOH 复合物第二个 H+ 的加入使该复合物裂解为水和 ( FeO) 3+ 复合物 (

22、 FeO) 3+复合物将氧原子转移到底物,形成氧化的 ROH产物释放ROH 产物,细胞色素 P450 从还原太恢复为氧化态,又可与底物结合,开始第一轮的 循环。13、简述 LD50 概念、毒理学意义。答:LD50 :引起一组收拾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意义: 标准化药物毒作用强度, 评价药物对机体毒性的大小; 计算药物的 治疗指数,药效剂量和毒性剂量的距离;治疗指数 =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 有效量(ED50 )。为后续的重复给药毒理学试验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 通过比较不同途径的LD50值,获得生物利用度的信息;试验结果推测人类的致 死剂量以及中毒后的体征,为临床毒副反应提供监测参考

23、。14、简述蓄积系数计算、分级。答:蓄积系数: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现效应(或死亡)的累积剂量与一次染 毒使半数动物出现相同效应(或死亡)的剂量的比值。K= LD50 (n) /LD50 (1);K= ED50 (n) /ED50蓄积毒性分级:数值范围 蓄积级数1高度蓄积,1 明显蓄积,3 中等 蓄积,5轻度蓄积15.急性毒性实验的目的? a、通过实验测定毒物的致死剂量以及其他急性毒性参数,以LD50为最主要参数;b、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 况,初步评价毒物对机体的毒作用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 -反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所害的危险性;c、为后续的重复剂量、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研究以

24、及其 他毒理实验提供接触剂量设计依据 d、提供毒理学机制研究的初步线索。16.常用的致突变试验? a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Ames 试验); b 微核试验: c 染 色体畸变分析; d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 SCE; e 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f 显 性致死试验; g 程序外 DNA 合成试验; h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17.微核试验的原理和其检测的终点是什么? 原理: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纺锤丝受损伤而丢失整个染色体, 在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胞质中,单独形成的次核,因其比主核小,故称微核。检 测的终点:( 1)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损伤( 2)纺锤丝的损伤。18 、简述 Ames 试

25、验、微核试验的基本原理。答:Ames试验,又称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是利用突变体的测试菌株,观察 受试动物能否纠正或补偿突变体所携带的突变改变, 判断其致突变性。 微核试 验 MNT ,是观察受试动物能否产生微核的试验,主要可检出 DNA 断裂剂和非 整倍体诱变剂。19.发育毒性概念及表现? a、指出生前后接触有害因素,子代个体发育为成体之 前诱发的任何有害影响。b、表现:发育生物体死亡,生长改变,结构异常,功 能缺陷。20.举例说明致突变试验所反应的遗传学终点? a.DNA 完整性的改变 b.DNA 重 排或交换c.DNA碱基序列改变d.染色体完整性改变e.染色体分离改变。21.急性毒性试验的目

26、的: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 一次或 24h 内多次接触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包 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a 求出致死剂量及其他机 型毒性参数 .b 观察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初步评价读物的杜小影 特征,靶器官,剂量一反应(效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c为其他独 立试验提供接触剂量和选择观察指标的依据.d.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22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的要点 : a 物质蓄积:试验动物反复多次接触化学物后, 用化学分析方法能够测得机体内存在该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 .b 功能蓄积:有的

27、化学物在长期接触后, 机体内虽不能测出其原型或代谢产物, 却出现了慢性毒性 作用.c亚慢性毒性:是指人或实验动物连续接触较长时间, 较大剂量的化学毒物 所产生的中毒效应。23、简述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动物的选择(年龄) 、剂量选择、染毒期限。答:实验动物的选择:亚慢性毒性作用研究一般要求选择两种实验动物, 一种为啮齿类,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如大鼠和狗,以便全面了解受试物的毒性特征。 由于亚慢性毒性试验期较长,所以被选择动物的体重(年龄)应较小,如小鼠应 为 15g 左右大鼠 100g 左右。(2)染毒方式、剂量选择、染毒期限:尽量选择和人类接触途径相似的方式,尽量 与预期进行的慢性毒性作用研究的接

28、触途径相一致。 经口染毒: 灌胃法、喂饲 法、胶囊法,大小鼠建议灌胃,犬胶囊法或灌胃法。受试物掺入饲料的最大量有 严格的规定, 30 天试验不得超过 10g/100g 饲料,亚慢性 90 天试验不得超过 8g/100g 饲料,慢性试验不得超过 5g/100g 饲料,否则会影响动物的营养状 况,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亚慢性毒性试验每日染毒的时间应保持一致, 一般在每 日上午进行,给药后喂食。经呼吸道染毒:通常每日 2-6h,工业毒物可以缩短至1h,环境污染物可延长至8h。经皮染毒:每天6h,每周对染毒部位脱 毛一次。经静脉注射染毒:长期操作实施困难,必要时可用腹腔替代。24、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有

29、哪些观察指标? 答观察指标有一般观察: 观察实验动物的进食量、 体重、 外观体征和行为活 动、粪便性状等;实验室检测项目: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系统尸解 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逆性观察、指标观察时间、特异性指标及其他25、简述静式吸入染毒与动式吸入染毒法的优缺点。答:静式吸入染毒法:实验动物置于一个有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内, 加入定量的易挥发的液态化合物或一定体积的气态化合物, 在容器内形成所需要的受试化 合物浓度的空气环境。染毒柜体积、动物数、时间,依据实验动物最低需气量计 算。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受试物消耗少,适合于小鼠方缺点: 氧气减少,浓度不稳定,经皮吸收,不适合稍大动物

30、2动式吸入染毒方法:即采 用机械通风为动力,连续不断地将含有已知浓度受试物的新鲜空气送入染毒柜 内,并排出等量的污染气体, 使染毒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动式吸入染毒装置的组 成:染毒柜、机械通风系统、配气系统。优点:受试物浓度和氧分压比较稳定, 特别适于低浓度、 长时间的慢性吸入染毒及大动物急性吸入染毒。 缺点: 设备 要求高,消耗受试物量很大,操作比较复杂,费时费工,易于污染操作室环境。26.亚慢性毒性实验的目的:a.研究受试物亚慢性毒性剂量一反应(效应)关系, 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和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提出安全限量参 考值。B.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点和毒作用靶

31、器官 .c.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 .d.为慢性毒理实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提供依 据.e为在其他实验(急性,亚急性,其他动物种属的亚慢性试验等)中发现的或 未发现的毒作用提供新的信息, 比较不同动物物种毒效应的差异, 为受试物毒性 机制研究和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27列出并描述五种类型毒性相互作用:a.相加作用:指每一化学物以相同的方 式,相同的机制,作用于相同的靶,仅仅他们的效力不同。它们对机体产生的毒 效应等于各个外源化合物单独对机体所产生效应的算术总和 .b 独立作用:当两 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合物对机体作用, 其作用的部位靶器官不同, 而且各自的 靶部位或靶器官之间生理

32、关系较为不密切, 此时各外源化合物的毒性效应表现为 各自的毒性效应.C: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源化合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总毒性效应大 于各个外源化合物单独对机体的毒效应总和,即毒性增强 .d :增强作用:一种化 合物对某些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 但与另一种化合物同时或先后暴露时使其毒性 效应增强,即为加强作用.e:拮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合物对机体所产 生的联合毒性效应低于各个外源化合物单独毒性效应的总和。28、简述终毒物的四种类型。答:亲电子剂:指含有一个缺电子原子(带部分或全部正电荷)的分子。自 由基:在其外层轨道中含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分子片段。 亲核物; 活性氧化还原反应物:一种特殊的产生氧化还原活性还原剂的机制。29、简述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