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2.77KB ,
资源ID:110438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0438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

1、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 含答案嘉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 提(t)防 逃遁(dn) 英姿飒(s)爽 B悄(qio)然 庶(sh)民 日晷(gu) 动辄(zh)得咎 C嗜(sh)好 发酵(jio) 脚踝(hui) 返璞(p)归真 D雾霾(mi) 嗔(chn)目 濒(pn)临 提纲挈(qi)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胡诌 遐想 斡旋 索然无畏B静谧 仲裁 契约 别开生面C棉延 揣测 勋章 刻骨铭心D缴纳 晦涩 震

2、摄 察言观色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应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B“简练为文”是适应快节奏运行的时代要求的,所以写作时应删除繁文缛节,追求“句无可削”“字不得减”的高水准。 C她是一位独唱演员,先天素质很好,训练又刻苦,每次演出都能曲尽其妙。 D作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十一月份的黎明以其朦胧的晨光渐渐廓清着这间简陋的、四壁空空的书房,现出了挂在床头的几张毛茸茸的黄色的狐皮,以及一个矮壮男人的身影。

3、B他在作品中以朴实、洗炼的文笔歌颂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不辞辛劳,勇于奉献,甘当人梯,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材做出了贡献。 C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D吸取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教训,11月26日起,荆门石化对进厂的10多条管线进行重点检查,防止管网安全事故不再发生。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版权局网站发布公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公众可以在4月30日前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修改意见。B3D 泰坦尼克号正在热映,“热”在票房,首周

4、即近5亿元。“热”在影迷,集体怀旧之下,电影票就像船票,一票难求。最热的,是票价,普通3D版最高要价160元。C听到“中心内爆”和“相对位移”,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宇宙天体物理学论述?还是大陆漂浮学说讲座?其实这是一篇文化批语中一个句子的用语。D“这几年,虽然油价有涨有落,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高。”干了10年快递的林先生向记者感叹:“原先加一箱油200块钱就够了,现在得400多块。”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学正处在一个网络化、商品化时期,也是全民写作的时期。 但是,文学一旦失去了应有的水准和品格,失去了应有的境界和探索精神,失去了文学语言应有的思想性和想像

5、力,其结果必然是庸俗化的泛滥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和认识没有道德水准的社会生活是可怕的。没有精神语言指向的文学也是可怕的多元化是好事,全民写作本也是好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一定意义上强化了文学的多元形态A B C D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关汉卿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6、 B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C雨果,法国伟大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贯穿他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宣扬以爱制“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丹柯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

7、等。娜塔莎节选自战争与和平,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宁娜等。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文论里恐怕还难以找到一个与它相当的概念和术语。人或以为“意境”一词创自王国维,其实不然。早在王国维提倡意境说之前,已经有人使用意境一词,并对诗歌的意境作过论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但也不可为它所困。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

8、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我所说的“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需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交融”解释为“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

9、,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涘的世界之中。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

10、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总之,境与象的关

11、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选自袁行霈境与象,有删节)8关于“意境”的理解,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王国维虽然并非最早提出意境说的人,但研究意境却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B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想象世界。C

12、意境并非简单的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而是指包括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因素在内的交相融合。D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意境”拥有了新的生命,在西方文论里或许还难以找到一个与它相当的概念和术语。9下面的表述中,简明正确地阐释了境与象的关系的一项是A谈论境和象的关系,必须承认“境生于象”;而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是否认了“没有象就没有境”这个关系。B境不仅生于象,而且超乎象;境自象中生成,却非一个个象的总和,它超乎具体的象之上,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自由。C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D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同时

13、意境的形成离不开具有比喻、象征和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10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大凡善于读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歌的意境恰如广袤无垠的世界,进入其间,读者的心就如长了翅膀自由翱翔。B作者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可见意境的形成无需借助特殊的艺术手法。C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显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D文中用“水珠凝聚为云,形成云的千姿百态”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三、古诗文阅读(共38分)(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1-15题。(25分)。陵字少卿

14、,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不见虏,还。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步乐召见,道陵将率得士死力,上甚说,拜步乐为郎。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

15、,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单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为前行,以黄与白为帜,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成安侯者,颍川人,父韩千秋,故济南相,奋击南越战死,武

16、帝封子延年为侯,以校尉随陵。单于得敢大喜,使骑并攻汉军,疾呼曰:“李陵、韩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

17、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令军士人持二升米,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夜半时,击鼓起士,鼓不鸣。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后闻陵降,上怒甚,责问陈步乐,步乐自杀。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

18、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 直:遇到,遭遇。 B李陵、韩延年趣降 趣:跑,疾走。C期至遮虏鄣者相待 期:约定。 D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 盛:极力,尽力。1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陵作战勇猛,并非有意投降匈奴的一项是( )(3分) 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 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

19、师。 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A B. C. D.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陵作战勇敢,因有祖父李广之风被武帝重用。他率五千名弓箭手从居延北行军一个月,在浚稽山与且鞮侯单于的三万骑兵遭遇,因寡不敌众,最后被迫投降。 B.李陵认为我军士气减低衰退,鼓不起来的原因是士兵有随军的妻子拖累,因此斩杀了全部的女人,可见李陵并非“爱人,谦让下士”的人,而是一个非常残忍的人。 C.浚稽山这一战役中,李陵以步兵与匈奴骑兵抗衡,孤军苦战,充分发挥了远射兵器弓、弩

20、的作用,杀伤匈奴骑兵万余,其战术运用和战役指挥是成功的。但因汉军未能对李陵部实施必要的接应和支援,实力相差悬殊,再加上李陵军候管敢的告密,最终造成李陵几乎全军覆灭。 D.司马迁认为 “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他摧败敌军的战绩,也足以光耀天下了。李陵所以不死,是想在适当的时机报效汉朝。14.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1)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 (4分)(2)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其短,诚可痛也! (4分)(3)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李陵答苏武书)(4分)1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

21、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4分)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二)、古代诗歌鉴赏(7分)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注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 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1)简析颔联中“犹”“自”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3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1)_,审容膝

22、之易安。(陶潜归去来兮辞)(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杜牧阿房宫赋)(3)伏清白以死直兮,_。(屈原离骚)(4)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_。(李白蜀道难)(5)岭树重遮千里目,_。(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6) 武卧啮雪,_,数日不死。(班固苏武传)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22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乡村故事 莫泊桑献给奥克塔夫米尔波离一个海滨小城不远处,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两座并肩而立的小茅屋。两个农夫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为了养家糊口。每家都有四个孩子。小家伙们一天到晚都在门前的空地上嬉戏打闹。两个大的六岁了,两个小的大约十五个月,两个家庭几乎是同时成家

23、、同时生儿育女的。 从罗尔波特疗养站过来,第一座茅屋里住着蒂瓦施一家,他们有三个女孩一个男孩;另一间破屋住的是瓦兰一家,他们有一个女孩三个男孩。所有人都靠菜汤、土豆和充足的空气艰难度日。早上七点、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六点两家的主妇都要把她们的娃娃们集合在一起喂菜汤,就像看鹅人把鹅群赶拢一样。孩子们按年龄大小依次坐在一张用了五十年、磨得油光锃亮的木桌前,最小的孩子的嘴刚能够到桌面。每人面前都摆着一个凹凹的汤盆,盛满了用土豆、半棵白菜和三个洋葱煮的汤以及在汤里泡得软软的面包。一排人吃得饱饱地。母亲亲手给最小的喂食。星期天的一点肉汤对所有人来说都像过节一样,父亲这天在饭桌旁恋恋不舍,翻来覆去地说:“要是

24、每天都这样该多好啊!”八月的一天下午,一辆小汽车猛地停在了两个茅屋前,驾车的年轻女人对坐在身旁的先生说:“噢!看哪,亨利,这群孩子!他们在土里滚来滚去有多可爱啊!”她跳下车,向孩子们跑去,抓住两个最小的孩子中的一个,蒂瓦施家的那个,把他抱在怀里,狂热地亲吻他肮脏的脸蛋,粘着尘土的卷曲的金发和拼命挥动着想要挣脱这恼人的拥抱的两只小手。她是亨利德于贝尔太太。一天早上她来的时候,她的丈夫同她一起下了车,她没有在孩子们面前停下,而是径直走进农夫的屋子。 正在屋里忙着劈柴做饭的夫妇俩诧异地抬起头来,递过两把椅子,然后等待着。年轻太太先开了口,她的声音发颤,有些磕磕巴巴的:“朋友们,我来找你们是因为我非常

25、想我非常想带走你们的你们的小男孩” 两个乡下人目瞪口呆,摸不着头脑,一声不吭。 她喘了口气,又说:“我们没有孩子,家里只有我丈夫和我我们想把他带走你们同意吗?”农妇开始明白了,她问道:“你们想把夏洛从这家里带走吗?哦,不,不行,绝对不行。”这时德于贝尔先生说话了:“我的妻子没说清楚。我们是想收养他,不过他以后可以回来看你们。如果他能长大成人,这点当然不成问题,那么他将是我们的继承人。万一我们有了孩子,他将享有同等的继承权。而且,考虑到你们的情况,在你们有生之年,我们将每月定期给你们一百法郎,你们听明白了吗?”农妇怒不可遏地站起身来:“你们想让我把夏洛卖给你们吗?啊,不!怎么能对一个母亲提出这种

26、要求!噢,不!这太无耻了。”男人沉默不语,一脸严肃,仿佛在沉思,不过他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妻子的话。德于贝尔太太慌乱之下哭起来,她转身对自己的丈夫抽抽噎噎地说: “他们不愿意,亨利,他们不愿意!”她的声音哽咽,就像一个被宠惯了的孩子。 于是他们做了最后一次努力。“但是,朋友们,想想你们孩子的未来,想想他的幸福,想想”农妇气冲冲地打断了他的话:“够了!够了!够了!走开,还有,别让我再在这儿看见你们。居然想这么着就把我们的孩子带走!”德于贝尔太太走出大门时,忽然想起有两个小小的孩子,于是以一个执拗的、被宠坏了的、从不肯等待的女人所特有的固执,问道:“但是另外一个小男孩,他不是你们的吧?”蒂瓦施老爹答道

27、:“不,是邻居家的,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去那家看看。”说完他就进了屋,他妻子在屋里大发雷霆。瓦兰夫妇正坐在桌旁小口小口地吃着面包片,他们用刀在放在两人中间的盘子里挑起一点点黄油,然后小心翼翼地抹在面包上。德于贝尔先生再一次陈述了他的建议,但是这次他说话时运用了演说家的谨慎和巧妙,说得拐弯抹角的。两个乡下人摇了摇头,表示拒绝。但是当他们得知每月可以得到一百法郎时,他们的决心大大地动摇了。夫妇俩你看我,我看你,互相用眼光征询对方的意见。 他们沉默了很久很久,左右为难,犹豫不决。女人终于开口问道:“你说呢,他爹?”他用一种说教式的口气答道:“我认为这倒不坏。”于是因焦急不安而浑身发抖的德于贝尔太太开始

28、跟他们谈孩子的未来,他的幸福,他将给他们带来的财富。农夫问道:“这一千二百法郎的年金要在公证人面前立约吗?”德于贝尔先生答道:“当然,这事明天就可以办妥。”农妇仔细地想了想,又说:“每月一百法郎,想从我们身边把小家伙带走,这点钱可不够。这孩子过几年就能干活了。得给我们一百二十法郎。”急得跌足的德于贝尔太太立刻就答应了。她拿出一百法郎作为礼物,以便立刻将孩子带走。她的丈夫则在一旁立字据。镇长和一个邻居很快被请了来,他们欣然同意为双方作证。年轻太太喜气洋洋地抱走了哇哇大哭的小孩子,仿佛是从店里拿走一件心爱的小玩意儿。从此再没有人听到小让瓦兰的消息。他的父母每个月都去公证人那儿领他们的一百二十法郎。

29、他们跟邻居家翻了脸,因为蒂瓦施大妈没完没了地羞辱他们,挨家挨户地说若非丧尽天良怎么会卖孩子呢,还说这事太可怕、太肮脏、太下贱了。有时候她把她的夏洛夸耀似地抱在怀里,冲着他大声说,仿佛他听得懂似的:“我可没把你卖掉,我!我没把你卖掉,我的小宝贝,我不卖自己的孩子,我!我没钱,可是不卖孩子。”年复一年,天天如此。每天她都在门前含沙射影地大声说些不堪入耳的话,好让邻居家的人听见。蒂瓦施大妈最终相信在这个地区无人能与她相提并论,因为她没有卖掉夏洛。人们谈起她时都说:“我知道那是很诱人的,可是她不管,她那样做的确像一个好母亲。”人们都赞扬她。已经十八岁的夏洛从小就听着这些话长大,他认为自己比同伴们都优越

30、,因为他没有被卖掉。靠着那笔年金,瓦兰一家不愁吃喝了。依然穷困潦倒的蒂瓦施一家因而怒气难平。他们的大儿子去服兵役了,二儿子死了,只剩下夏洛和他的老父亲一起拼命干活来养活母亲和两个小妹妹。他二十一岁了,有一天早上,一辆亮锃锃的小汽车在两个茅屋前停了下来。一位挂着金表链的年轻先生从车上下来,伸手去扶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老妇人对他说:“就是那儿,我的孩子,第二家。”他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走进瓦兰家的茅屋。老妈妈正在洗她的围裙,身患残疾的父亲在火炉边打盹。两人一起抬起头来,年轻人说道:“您好,爸爸,您好,妈妈。”他们惊呆了,一下子站起来,激动之下,老妇人手里的肥皂掉进了水里,她结结巴巴地说:“是你吗?我的孩子?是你吗,我的孩子?”他张开双臂拥抱她,亲吻她,不停地说:“您好,妈妈。”而颤巍巍的老头子用他一贯的平静语调说道:“你回来了,让?”就好像自己一个月前还见过他似的。相认之后,父母亲迫不及待地想让乡亲们见见他们的儿子,于是带他去镇长家、镇长助理家、神父家、小学老师家。夏洛站在自家的破屋门口看着他走过。晚饭时,他对两位老人说:“你们那会儿可真蠢,居然让他们抱走了瓦兰家的孩子!”他母亲固执地说:“我可不想卖掉自己的孩子。”父亲沉默不语。儿子又说:“送给这样的人家并不坏呀。”蒂瓦施老爹含着怒气一字一顿地说:“你是不是责怪我们把你留了下来?”年轻人粗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