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98.64KB ,
资源ID:110411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0411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单元检测题.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单元检测题.docx

1、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单元检测题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单元检测题第8单元检测题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有学者在1937年8月上海刊物呐喊上发文指出:“我相信中国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下列各项与作者发此感言直接相关的是(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B武昌起义取得成功C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D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31937年

2、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与之相关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4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这一主题应是( ) 日军占领沈阳城 日军记者拍摄的照片被盖上“不许可”的印章 日军抢劫中国文物 日军在讲解防毒面具使用方法A日军的侵略罪行 B共产党的抗战史实C国民党的抗战史实 D反法西斯联盟的合作5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一份宣言提出,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

3、宣言发表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C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 D主张国共合作进行北伐61937年,中国军队在上海地区与日军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本法西斯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这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7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 )A发动大规模会战 B进行积极抗战C建立敌后根据地 D坚持游击战争8“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是20世纪40年代流传于延安地区的民谣,反映陕甘宁边区实行( )A民主选举 B土地改革 C记名投票 D农业垦荒9阅读以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简

4、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战场名称起止时间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1945年5月8日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8日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1945年9月2日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的战争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A B C D10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事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中国战场拖住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以上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150多万,占其死亡人数的70%美国援助被侵

5、略国家的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击败日本关东军A B C D11以下照片拍摄于1949年初的北平街头,其中有“庆祝华北解放”的标语。它反映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2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八联合政府的主张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13解放南京并结束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4下图法令颁布于1947年10月。下列描述与之相关的是( )A颁布于抗日战争时期 B推动国

6、统区土地改革C促进工人经济上解放 D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15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封建剥削制度基本消灭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基本胜利C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迅速展开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

7、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后,对日本侵略者态度的变化,分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材料二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由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的中心。中国战区的建立,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也由此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选编自何一民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研究(2)依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重庆地位提升的表现,简要分析国际、国内背景。材料三1937至1949年,通货膨胀始终是困扰国民政府的重大问题。

8、当时中国税收主要依赖东南沿海的关税与盐税,东南沿海沦陷后,出现大量财政赤字。同时,内地的工业化建设也尚未完成,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加剧纸币贬值。商业投机也促使物价水平轮番上涨,又使政府不得不增发纸币来应付不断增加的开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尚未恢复之时发动内战,导致赤字继续扩大,人民对法币的信心降至最低。此外,国民政府还把通货膨胀当作一种有效聚敛财富的方法,通过操作预算,官僚资本进一步壮大。摘编自刘方健南京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3)根据材料三,分析1937年至1949年中国恶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17阅读图片,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下图为中华民国38年4月25日的人民日报。(1)结合材料和所学

9、知识,对图片中“南京完全解放”进行说明。(2)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史,古老的南京城是这一部历史的见证者。列举近代史上在南京发生的至少三件历史大事,并简要说明其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本题要紧扣材料所提供的历史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1937年8月”,与之相近的事件是“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文艺界人士主张救亡,“讴歌抗战”。故正确答案选D项。“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武昌起义(191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在时间上都不相符。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历史的时序性,可以用大事年表或历史时序图等形式来记忆、理解历史时序。2D解析:本题是图片信息

10、解析题。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有“振我中华”“抗敌”和“十九路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答案为D项。图中只能看出民族工业,看不出“举步维艰”,也看不出“新的营销方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1937年,题目中明确标示的时间是1932年。因此,排除A、B、C项。提取图片信息,既要观察图片的文字,也要注意图片画面反映的内容,运用图片信息分析历史问题,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两大素养对我们学习提出的要求。3D解析:中共中央在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发表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正确答案选D项。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一二八事变发生于1932年,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时间上都不吻合。因此,排除A、B、C

11、项。4A解析:这是一道图片信息解析的题目。四幅图片都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画面,画面本身不容易概括信息,但每幅图片的题目都写得非常具体。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得出正确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图片信息不吻合。5A解析: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的主张。面对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局面,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中央提出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1937年9月22日,中国国民党正式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6.A解析:上海地区抗击日本侵略的会战是淞沪会战,故正确答案选A项。平型关战斗发生在山西,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国共合作取得的第一

12、个胜利。徐州会战发生在山东和江苏交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发动的反击,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争取胜利的决心和信心。7B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抗战的特征。“发动大规模会战”是正面战场的特征;“建立敌后根据地”和“坚持游击战争”是敌后战场的特征;这两个战场有着明显的区别,但相同点是两个战场相互配合,都在“进行积极抗战”。因此,正确答案选B项。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析历史事件的异同点。8A解析:这是一道全新情境下考查信息提取能力的题目。材料描绘了用豆子作为选票进行选举的情景,是无记名投票的形式,故正确答案选A项。题目难度不大,提取陌生

13、材料的信息,还原历史场景,就能选出正确答案。学生平时要注意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9C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坚持全民族抗战,积极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协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这些是取得胜利的原因。因此,正确答案选C项。10D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型的选择题,考查学生识记和辨别的能力。其中两个史实,说明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两个史实,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世界反法西联盟的支持和援助。四项史实都能说明观点,正确答案选D项。11C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中北平和平解放的史实。题干和图片把时空紧密地联系

14、起来,“庆祝华北解放”和“1949年初的北平街头”等关键信息都指向平津战役。因此,正确答案选C项。图文结合考查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时空观念等,是经常出现的试题样式,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养成图文结合思考问题的习惯。12D解析:本题以历史人物传记为情境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史实。根据表格中的“论持久战”“联合政府的主张”等推断这位历史人物是毛泽东,再结合史实进行分析,五四运动、井冈山、长征等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前,时序上不吻合。故正确答案选D项。理解历史的时序性,是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13D解析: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先后解放了东北、华东和华北,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全国解放

15、奠定了基础。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华民国统治时期结束。因此,正确答案选D项。14D解析: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的剥削制度,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运动使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激发了农民生产和投身革命的积极性。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施的土地政策,使农民得到解放。故A、B、C三项都不符合,正确答案选D项。15B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今后工作的基本政策,提出了坚持“两个务必”的工作作风。会议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正确答案选B项。

16、会议召开时,还有广大地区没有得到解放。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政权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还没有正式建立,仍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展开。因此,排除A、C、D项。二、非选择题16(1)变化:对日本侵略者由“不抵抗”变为抗日御侮。原因:日本侵华活动不断升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日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中国共产党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表现:由单一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发展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由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发展成为世界反法

17、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之一。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3)长期战乱使国民政府丧失税收来源,造成大量的财政赤字;工业发展水平低,布局不合理,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官僚资本主义压榨,贪污腐败盛行,通货膨胀严重,经济振兴乏力;统治腐朽,官僚资本掠夺和商业投机活动,人民群众对法币失去信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能力、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要求较高。(1)面对日本全面侵略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境况,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主张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

18、略。1937年9月22日,中国国民党正式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材料一呈现的是宣言公布第二天蒋介石谈话的内容,显示了他对日本侵略的态度发生较大变化,从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政策转变为要积极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分析原因要在卢沟桥事变的发生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2)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作为临时首都,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提升,国际地位也随之提升。“表现”需要概括材料信息来说明,“原因”需要结合抗日战争的形势来分析。解答时要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题目的难度不大。(3)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金融领域长期出现通货膨胀。材料从多个方面

19、介绍了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解答这一小题需要准确地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统治、对内对外政策进行分析。题目要求有较高的概括能力,还要把问题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17(1)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名党统治中心南京,国名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2)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后,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抗日战争中,日军侵占南京,制造大屠杀等惨绝人寰的罪行。解析:(1)图片反映的是渡江战役胜利的报道。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

20、统治,中华民国统治时期结束。(2)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需要对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并准确叙述每个历史事件的意义。虽然选择性和开放性较强,但准确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中国古代史上,南京是六朝古都,在这里建都的王朝包括:三国时期的吴国,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以及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明成祖朱棣营建北京城后,南京仍是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之后,在南京与英国殖民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由此开始。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南京改称天京,直到1864年被清军攻破,太平天国统治结

21、束。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南京。4月18日,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40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1946年,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结束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

22、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王永祥董仲舒评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对董仲舒思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一:赞成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春秋大一统”思想可以为实现今天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理论支撑;董仲舒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

23、久安;“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观点二:反对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观点三:对董仲舒思想应该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史实依据:可以参考上面两个观点。【解析】本题考查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在回答时,首先要表明观点,如果是赞成主要从其思想有利于社会发展、政局稳定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如果是否定则从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

24、思想, “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结合上述材料一分为二地全面分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以革命范式与现代化范式来说,前者注重革命,固然遮蔽了历史的其他一些层面及主题,在评价上也存在偏颇,但它所叙述的历史无疑是真实的,是不容否认的,革命确乎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主题。现代化范式固然可补革命范式之不足,但它实质上也是“西方中心论“的翻版,是挑战一回应范式的具体化。以之取代或否定革命范式,同样也是不可取的,无法反映和揭示近代中国真实的历史。事实上,革命与现代化这两个范式在很大程度是可以互为补充,不相排斥的。摘编自崔志海晚清史研究百年回

25、眸与反思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观点:材料认为“革命与现代化这两个范式在很大程度是可以互为补充,不相排斥的”。此观点正确。评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掀起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主题。但是,近代史上,除了革命这条主线以外,为实现国家的富强,先进的中国人也进行了不懈奋斗,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社会各阶层对国家现代化进行了不懈追求,革命史观无法概括中国近代史的全部。结论: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革命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路

26、径、一个前提。只有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中国的现代化才有实现之可能。(材料中的其它观点如“革命确乎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主题”、“现代化范式固然可补革命范式之不足”、现代化范式实质上也是“西方中心论”的翻版等。)【解析】【详解】首先,根据“事实上,革命与现代化这两个范式在很大程度是可以互为补充,不相排斥的”概括出材料观点:材料认为“革命与现代化这两个范式在很大程度是可以互为补充,不相排斥的”。然后,亮明自己的态度:此观点正确。然后,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进行评析,可从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说明通过革命实现国家独立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主题,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社会各

27、阶层对国家现代化进行了不懈追求说明实现国家的富强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最后得出结论:在近代历史的中国,只有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实现国家独立,中国的现代化才可能实现。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国民党自成立起,对太平天国一直采取隐恶扬善的态度,持完全肯定的立场。“太平诸杰,被视为民族革命英雄及革命先进”,与此相反,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与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一样,被斥为“汉奸”或“反革命英雄”予以全面否定。1930年后,国民党高官和部分受国民党主流观点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其中的右翼,面临着“外患内忧”的新形势,在政治上效法曾国藩当年“攘外必先安内

28、”的方针,思想文化上则采取以保卫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立场,完全背离了自己过去的民族主义革命,(时势不同)否定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是必然的了。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以求真求实为根本目的,即要坚持“秉笔直书”、写信史,决不能因政治需要歪曲篡改历史真实,这是国民党对太平天国“始则是之,终则非之”所提供的一条历史启示。历史学不能成为“政治的奴婢”,而应当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摘编自方之光等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转变的历史启示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评分标准:示例一观点: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真求实的精神,应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

29、态度。论证:从反清革命需要出发,国民党肯定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后来又从维护白己统治和反共反革命需要出发,转而肯定镇压太平天国的曾国藩和湘军,全面否定太平天国,这就势必要背离历史真实,歪曲、篡改颠倒历史的真相。以政治标准为第一性来评判历史事件,背离了唯物史观实事求是这一精髓,结果必然不会准确客观。总之,对于类似太平天国这样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我们应当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而决不能采取“好就是绝对好,坏就是绝对坏”的形而上学的非科学态度。示例二观点:时势不同,国民党否定太平天国运动是必然。论证:国民党成立初期,孙中山力争以民族革命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而洪秀全领导的太

30、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这时国民党完全肯定太平天国,视“太平诸杰”“为民族革命英雄及革命先进”,显然是出于反清革命的政治需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民党公开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发起血腥镇压和屠杀广大工人农民和共产党人的反革命政变;随着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多次“围剿”红军,并将红军比作是太平天国,这一时期国民党否定太平天国运动,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维护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主要目的是反对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总之,时势的不同,对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评价。历史研究与评价,我们应当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把真实“历史内容还给历史”,历史学不能成为“政治的奴婢”。【解析】【详解】本题的解答应当根据材料中的“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以求真求实为根本目的”“决不能因政治需要歪曲篡改历史真实”“而应当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等信息,以及材料反映的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运动态度的变化,首先确定论题如“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真求实的精神,应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或“时势不同,国民党否定太平天国运动是必然”。如确定“时势不同,国民党否定太平天国运动是必然”,可以联系所学从国民党态度变化的原因,即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肯定是出于反清革命的政治需要,而否定太平天国运动,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维护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主要目的是反对共产党领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