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07.19KB ,
资源ID:110315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0315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改革开放中不断奋进的中国工会.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改革开放中不断奋进的中国工会.docx

1、改革开放中不断奋进的中国工会改革开放中不断奋进的中国工会改革开放中不断奋进的中国工会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这场伟大变革重塑了中国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社会结构,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我国亿万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以主人翁的精神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工会的发展和工会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动力,工会组织不仅是改革开放事业的主要推动力量,其自身也

2、在推进这一伟大事业发展中不断壮大,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会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会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条件下的工会向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工会的转变,中国工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进一步焕发。 一、适应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会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会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工会事业始终与党的事业和党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30年来,中国工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走什么样的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对待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珍惜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和统一;推进国企改革,做好

3、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和再就业工程,协助党和政府妥善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问题,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实行“抓大放小”、主辅分离,部分职工失去工作岗位,下岗职工数量剧增,一些工会基层组织被撤并,大量工会会员流失,劳动关系矛盾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艰巨。面对这些情况,1999年12月召开的全总十三届二次执委会议,强调要更好地履行工会的维护职能,提出了实现工会工作“五突破一加强”的基本要求。2000年12月召开的全总十三届三次执委

4、会议,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最大限度”工作目标,即要努力实现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2002年1月召开的全总十三届四次执委会议,进一步提出一手抓调整劳动关系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办实事。这一时期,全总提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主要手段,各级工会加大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的力度,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2003年9月召开的中国工会十四大,深刻总结了

5、中国工会80年的历史经验,归纳提炼了反映工会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八条主要经验,明确了要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思路。工会十四大以来,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面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工会运动发展变化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工会立足工会历史方位的变化,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入探索和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确立“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树立和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明确“促进企

6、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级工会广泛开展 “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创建“工人先锋号”、“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参与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涉及职工和工会的法律法规制定,初步形成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夯实了维权工作的法律基础,推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普遍建立和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完善,抓住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

7、代会三个关键环节,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基层协调劳动关系机制进一步完善,到2008年6月,全国签订集体合同109.1万份,覆盖单位183.35万个,覆盖职工数达到1.43亿人。健全困难职工帮扶体系,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在推进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年中全国各级工会共筹集送温暖资金161.7亿元,走访慰问了64.3万家(次)困难企业和3191.8万户(次)困难职工家庭,实现了对困难职工走访慰问全覆盖。大力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全国所有地级市和92%的县(市)建立了帮扶中心,5年中共计筹集帮扶资金42亿元,帮扶职工2090万人次,广泛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大量困难

8、职工和农民工子女解决了上学难问题。工会帮扶工作领域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成效更加显著,社会影响更加扩大,成为党和政府关心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的窗口。 改革开放30年来工会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组织的重要社会力量。 二、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起来,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工会组织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劳动人口的比重大大提高,职工队伍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

9、只有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起来,才能保持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才能切实维护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职工的具体利益。30年来,中国工会积极适应职工队伍的深刻变化,大力推进工会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在应对挑战中发展壮大,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一)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职工队伍发展壮大的新情况,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迅速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职工队伍迅速发展壮大。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246619亿元,跃居世界第四位;城镇化率提高到44.9%;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亿人,其中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达4.5

10、5亿人,比1978年增加3.4亿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59.2%。根据全总有关部门统计,全国职工总数从1978年的9449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2.7亿多人。职工队伍的迅速发展壮大,对工会组建工作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经过30年各级工会的不懈努力,工会基层组织、会员数量、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有了很大提高。 1978年中国工会九大前后,工会组织从十年动乱中开始恢复重建,九大召开时全国工会会员有5000多万,职工入会率约50%。从1978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前,工会组织随着我国职工队伍特别是国有单位职工队伍的壮大而持续稳定发展。到1992年,全国基层工会组织数增加到58.9万个,工会会

11、员持续增加到1.03亿人,职工入会率达69.8%。 1992年以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国有企业大规模重组、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影响,工会组织受到严重冲击。到1999年,全国工会基层组织数由58.9万下降到50.9万个,工会会员数从1.03亿人减少到0.87亿人。为了应对挑战,全总于1998年提出“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要求,在加强国有改制企业工会重建和整顿的同时,积极推进新建企业工会组建。经过各级工会的艰苦努力,到2002年底,全国基层工会数从1999年底的50.9万个增加到93.1万个,覆盖法人单位171.3万个,全国工会会员数从0.87亿人增加到1.34亿人。 2003年

12、10月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的5年,工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工会组建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突破。2004年12月全总十四届二次执委会议确立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并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的决定。各级工会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大力加强工会组建工作,推动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大幅度提高。到2008年9月,全国基层工会数增加到172.5万个,覆盖法人单位368.2万个,全国工会会员增加到2.12亿人,比1978年翻了两番,职工入会率明显提高,2008年达到73.7%,比1981年

13、提高11个百分点,中华全国总工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 (二)适应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情况,实现了工会组建领域由国有企业向非公有制经济的拓展。 改革开放初期,工会工作的领域完全集中在公有制经济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业,1981年,全国6844万工会会员中,国有经济单位的会员5802.7万,占84.3%;全国41.1万个基层工会组织中,国有经济单位有34.6万个,占84.2%。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国有企业数量大大减少,职工队伍数量急剧下降。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职工队伍迅速扩大。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2007年全国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内实有经济主体户数

14、3292.84万户,从业人员12236.5万人。 面对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职工队伍迅速向非公有制企业集中的新情况,各级工会一方面高度重视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工会组织重建、整顿和加强;另一方面,集中力量抓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的新途径、新方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到2008年9月,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发展到104.6万个,工会会员达到1.15亿人,分别是国有企业工会组织数和会员数的11.8倍和3.7倍,是1997年的33.3倍和15.6倍,实现了工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向非公有制企业的转移。 (三)适应经济社会变迁和职工队伍内部结构变化,实现了工会

15、组建对象从体制内职工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覆盖。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从最早的乡镇企业发展到目前覆盖各地区、各产业、各企业乃至机关、事业单位,全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亿人左右,其中属于“职工”范畴的约1.3亿人,已经占据我国职工队伍的半壁江山。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职工队伍结构变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党和政府对农民工高度重视,各级工会大力加强农民工工作。工会十四大明确指出:进城务工人员是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工会要把他们广泛组织起来,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明确了工会维护农民工参加和组织工会权利的职责,把吸收农民工入会作为工会组建工作的重点

16、。各级工会在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组建模式、组建方式和会员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最广泛地组织和吸引农民工加入工会,到2008年,全国2.12亿工会会员中,农民工会员已经达到7216万人。 (四)适应外资企业大量增加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新要求,实现了在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组建工会的突破。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总开始在“三资”企业组建工会。到1999年,全国外资企业工会5906家,工会会员129.3万人。从2000年起,全总开展外商投资企业三年集中建会活动,到2002年全国外资企业工会达11633家,工会会员274.5万人,职工入会率58.1%。工会十四大之后,全总以推动沃尔玛在华企业建会为突

17、破口,大力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3月,全总召开了全国工会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座谈会。2006年7月29日,沃尔玛晋江店工会率先宣告成立,取得了重大突破。2007年以来,各级工会实施推进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在华企业集中建会行动,坚持把职工作为建会的主体,加大宣传职工、组织职工的力度,带动了戴尔、柯达、麦当劳等一大批跨国公司建立工会组织,扩大了中国工会在国际工运舞台上的影响,彰显了中国工会的强大力量。 (五)适应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推动了地方“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健全和工会组织网络向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延伸。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

18、镇化的进程,区域经济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向乡镇延伸,在许多乡镇和工业园区,集聚了大量的企业和职工。对此,全总及时提出了工会组织领导体制要向下延伸的要求,各地工会积极探索和完善以乡镇(街道)工会为龙头,村(社区)、各类经济区工会为中间层,企业工会为基础的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一些地方还开展了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的试点工作。截至2007年底,全国41040个乡镇(街道),已建立工会组织的达40150个,占97.8%,2010多家乡镇(街道)建立了总工会,乡镇(街道)工会的组织形式、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瓶颈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80%的村、社区建立了

19、工会组织,乡镇(街道)工会村(居)工会企业工会的“小三级”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初步实现工会组织从城市向乡镇、社区和农村的延伸和拓展,有效地提高了工会工作的覆盖面。 三、坚持以理论创新带动工会体制和工作创新,推动了工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会工作领域更加广阔,对象更加复杂,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样,工会工作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要求工会在理论、体制和工作等方面进行创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工会立足国情会情,坚持自身特色,顺应时代发展,坚持以理论创新带动体制和工作创新,推动了工会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工会理论创新取得新成果。 理论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和

20、基础。30年来,各级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进行思考和研究,不断深化对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展规律、工人阶级队伍发展规律、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新概括,明确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工会工作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关系问题上,强调工会工作是全局工作的一部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自觉地把工会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服从服务于全局。在推动贯彻党的依靠工人阶级方针问题上,提出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基点,是发挥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本途径,保证他们行使管理国家、管

21、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要求,要在政治保证、制度落实、素质提高、权益维护等方面充分体现。在如何正确看待工人阶级队伍自身发展变化这一理论问题上,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一个包括产业工人、其他工人、知识分子、管理干部在内的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工会的职能问题上,强调要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的维护是两个维护的统一,即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既要维护职工具体的经济利益,又要维护职工当家做主的民主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需求;通过维护

22、职工合法权益,保护、调动和发挥职工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上来。 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各级工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理论探索,强化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 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会对外交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23、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确立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为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确定了重点、明确了要求。确立了工会维权观。强调中国工会必须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做到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把维护职工权益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进一步明确了坚持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与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相统一的维权原则,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的维权宗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维权方法,党政主导、工会运作

24、的社会化维权格局,从而破解了新形势下工会“维护什么、怎样维护”的重大问题。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目标。强调要正确认识我国劳动关系非对抗性的特点,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推动劳动关系双方的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建立和发展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提出了“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要求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实现职工利益的前提,把维护职工权益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把企业工会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团结职工群众”相统一的职工之家。 (二)工会体制创新取得新成效。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组

25、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用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非公有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率偏低、维权机制不健全、制度建设不规范、活动经费缺乏保障等问题逐渐突出出来。针对这些问题,各级工会延伸组织网络,健全五级工会组织体系,探索和实行代表制与联合制,实行上级工会代表并服务下级或基层工会,组建区域性行业工会或地方工会联合会,有效增强了私营企业工会的活力。面对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各级工会在组建工作上积极探索,改变单纯做经营者工作的方式,启发职工自觉主动入会,创新了楼宇工会、项目工会、市场工会、社区工会、网格化管理、劳务输出地入会、劳动力市场入会等形式,方便职工入会。探索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面对县域

26、经济迅速发展,县级工会无力直接指导众多基层工会工作的新情况,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区和工业园区工会,完善乡镇(街道)工会村(社区)工会基层工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体系。面对基层工会干部不足、兼职多、活力不足等问题,创新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建设工会组织员、协理员队伍,向社会招聘工会组织员、指导员、协理员及工会志愿者,目前全国有23123名工会工作者活跃在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第一线。面对部分工会干部在开展维权工作时有后顾之忧的实际,建立健全工会干部保护机制,实行会务公开,强化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向非公企业选派工会主席候选人,基层工会主席直接选举,推进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等,都

27、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三)工会工作创新取得新成绩。 工会工作创新是工会理论、体制创新的具体化。职工的就业方式、权益实现以及生活方式、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对工会改进工作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对工会更好地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提出了新课题。 30年来,各级工会按照工会组织群众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把职工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密切联系职工,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依靠职工办工会,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机关化、行政化倾向,把工作重点真正放到基层,放到为职工服务上来,在工作创新上进行了不少大胆的尝试,取得了突出成效。在组织动员职工方面,

28、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服务职工方面,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送温暖活动、“金秋助学”和建设职工书屋等,发展了工会工作品牌。在扩大工会工作影响方面,重视工会宣传策划工作,积极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工会影响。在激发工会基层组织活力方面,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双爱双评、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等活动,努力激发基层活力,活跃基层工作,基层工会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在规范基层工会方面,制定和实施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坚持工会组建与作用发挥并重,边组建、边规范、边发挥作用,加强企业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及时整顿和理顺那些组建不规范、会员流失严重、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是

29、有名无实的“空壳”工会,逐步推进工会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实现了组建工会工作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在推进工会工作社会化方面,努力构建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适应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把加强维权机制建设作为工会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把工会工作纳入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总体格局中。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围绕党委、政府和广大职工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从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要求出发,着眼于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等环节,推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创造了社会化维权、双向维权、城际工会维权联动机制等新鲜经验

30、,形成了社会化维权格局。 四、顺应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扩大对外交往,实现了从封闭条件下的工会向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工会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工会的对外交往领域主要局限在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工会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工会,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会和国际工会组织没有建立实质性的交流关系。中国工会九大以后,中国工会国际交往逐步恢复。30年来,中国工会主动适应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坚持独立自主、广泛联系的方针,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积极扩大对外交往,发展同各国及国际工会组织的交流。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加强了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与印度、朝鲜、巴基斯坦等国工会交流密切,

31、加深与埃及、南非、加纳等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通过协助培训干部、举办讨论会、给予物质援助等形式支持非洲国家加强工会建设。普遍建立与发展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会的关系,与日本工会的关系取得新发展,与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工会建立了友好关系,与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工会关系加强,密切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工会的交流,恢复同苏联以及民主德国、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工会的关系,积极参加和推动工会的多边国际活动,恢复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推进技术合作,增加同三大国际工会组织的接触,工会对外交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2、国际工运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工会遵循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继续发展同各国工会特别是周边国家工会的友好关系,并提出建立国际工运新秩序的主张,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取得了新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形势下,中国工会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积极调整对外工作方针和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地开展对外交往,广泛促进交流、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双边和多边活动,更好地树立了中国工会的国际形象,扩大了工会的国际影响。目前,中国工会已经与世界上155个国家的402个工会组织建立了交流交往关系,国际影响显著提高,工会国际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30年来,中国工会不断调整工会对外工作思路,加强对外交流交往与合作。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加强对话和接触,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理念,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树立起中国工会公正、民主、合作、进步的形象;坚持独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广泛发展同各国工会的友好关系,增进与各国人民、各国工会和工人的友谊,共同推动国际工运的健康发展。 30年来,中国工会坚持工会外事工作服从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工会全局工作,为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工会整体工作的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促进中国对外经贸、科技、文化、人员交流,同世界各国工会以及国际性、区域性工会组织广泛建立联系,不断加强双边和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