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1.73KB ,
资源ID:110284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0284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

1、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专题1、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华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对中国的影响总体特点失败原因英美大量输入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危害了清王朝的统治;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使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进上步削弱(1)从开放的通商口岸看,由东南沿海扩大到整个沿海地区,并逐步深入到中国内地。(2)从侵略的国家看,侵略国家逐步增多。(3)从侵占的权益来看,范围不断扩大。(4)从影响来看,使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1)主观上,中国落后:社会制度、生产技术、军事装备等。(2)客观上,列强先进:社会制度、

2、生产技术、军事装备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沙俄的侵略使中国的领土遭到严重破坏。英俄侵略新疆地区左宗棠收复新疆日本发动甲午战争黄海大战邓世昌率舰冲向敌舰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激起台湾人民开展反割台斗争,使变法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英俄等国发动八

3、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百团大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胜利原因:(1)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2)中国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同盟国的支援和配合(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起了决定性作用(一、重要史实1、在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2、日本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妄图独占中国国、征服世界。10、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二、阶段特征1、鸦片

4、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以英法俄为主。英法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用武力开路,发致贺侵略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对华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俄国不是工业革命的推动,而是满足沙皇对外扩张领土的要求,以侵占中国领土为目标。2、甲午中日战争至第一次世界大战:除了英、法、俄外,美、日、德也加入到侵华行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美、德、日发展迅速,英、法发展相对缓慢,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侵华方式在军事上仍然发动侵华战争,但在经济上则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则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一战到二战期间: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是美日。一战期间,日本利用欧美列强忙于战争的时机,独

5、霸中国,后被华盛顿会议打破,中国重新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进入30年代,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再加之中国的内战不断,日本再次独霸中国,直至二战结束。4、二战后至建国初:美国成为主要的侵华国家。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同“扶蒋反共”成为其侵华的基本方针,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则采取一系列扼杀新中国政权的措施,并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专题2、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解放战争时期,反对美国的侵略2、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抗美援朝专题2、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一、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

6、域(1)政治上:洋务派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洋务企业(3)教育上: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出国留学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展开(1)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3)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民主主

7、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初步具有共产主义的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1)政治上: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思想文化上: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4、腾飞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主角是无产阶级(1)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守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被捕少

8、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 建设 (2)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初步建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3)思想上:“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期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主角事件性质进步性局限性特点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地产阶级的自救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到一定的

9、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没有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由经济到政治再到思想文化,近代化的实现与民族独立密切相连;近代化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充分发动群众。辛亥革命资

10、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心和科学的大旗,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共主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二、中国经济近代化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2、社会主义工业化历程:一五计划公布后,社会主

11、义工业化建设起步;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中国近现代的政治民主化1、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提出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2、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3、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4、无产阶级努力实现和平民主(1)抗战胜利后,中共应邀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2)新中国成立后加快了政治民主化进程A、建立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

12、宪法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C、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提出“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四、近代化的历程: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由经济到政治再到思想文化专题3、中共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探索一、革命中心内容的变化独立领导工农运动联合进行国民大革命独立领导反蒋斗争联合进行抗日战争独立进行解放战争二、革命态势的变化大革命失败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胜利;国共合作抗日国共分

13、道扬镳;由争取和平民主政治斗争失败武装推翻国民党斗争胜利三、革命道路的探索由照搬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模式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的革命道路四、革命危机的转变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长征胜利、抗日战争的兴起五、中共不断走向成熟1、中共一大(1921年7月):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2、八七会议(1927年8月):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遵义会议(1935年1月):纠正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事实

14、上形成了毛泽东的核心领导 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1、中共七大(1945年春):为争取抗日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9年12月):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时期专题4、中国近现代的对外关系一、中国近代:被迫开放,屈辱外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扩大到整个沿海,并深入到长江中上游地区二、中国现代:主动开放,和平崛起1、新中国外交大事(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参加亚非万隆会议,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交往(3)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4)中美、中日

15、建交,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5)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从1980年到现在,我国正在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3、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1)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加APEC(2)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国三、中美关系1、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侵略中国2、19世纪末,开始独立侵华3、蒋介石上台后,美国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5、抗日战争结束后,扶蒋反共6、新中国成立后(1)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华奉行全面的遏制政策(2)20世纪70年代:

16、走向和解,中美建交(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国摩擦不断。尤其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四、中日关系1、近代:日本武力侵华,经济掠夺,奴化教育,中日关系恶化。(1)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2)九一八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赶走日本侵略者2、现代:由敌对到和平交往,但在历史遗留问题上日本不能正确对待。(1)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仇视中国(2)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五、中俄关系1、近代前期 (1)19世纪5080年代,侵吞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2)甲午中日战争后,参与干渗还

17、辽(3)1900年,伙同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强迫签定辛丑条约2、近代后期(1)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2)抗日战争时期,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发动对日本的反攻,但在雅尔塔会议上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专题5、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名称目的性质意义洋务运动巩固清朝统治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改革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

18、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俄国1861年改革 缓解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改革 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明治维新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资产阶级改革 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但是存在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罗斯福新政 缓解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改革 使

19、美国的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冲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一、中国近代1、洋务运动2、戊戌变法二、中国现代:经济体制改革1、改革的前提、内容、目的、实质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城市经济八体制改革 三、国外重要改革1、俄国1861年改革2、日本明治维新3、美国罗斯福新政专题6、世界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一、世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兴

20、起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启蒙运动3、发展蒸汽时代: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凡华体系的建立,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罗斯福新政开始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年1950年,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1950年1973年,主要资本主

21、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为美、日、欧三足鼎立二、经济工业化1、原动力:三次科技革命(1)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技术(2)第二次科技革命电气技术(3)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2、世界资本主义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后业居上,英、法发展缓慢(3)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的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5)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形成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改革(1)英国:建立起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和大牧场(推行

22、圈地运动)(2)法国:小农经济大量长期存在(雅各宾派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3)美国:集约化经营的大农庄(林肯政策颁布宅地法)(4)日本: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明治维新)(5)俄国、苏俄和苏联A、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出钱赎买B、十月革命: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收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三、政治民主化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确立2、法国大革命使法国由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3、美国独立战争与三权分立制的确立,美国南北战争得以巩固4、日本明治维新与君

23、主立宪制的确立5、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沙皇专制制度四、思想的多元化1、文艺复兴运动2、欧洲启蒙运动专题7、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一、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1、第一时期: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国际关系的中心在欧洲。 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最终导致一战爆发。2、第二时期:一战后至二战期:国际关系中心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美国势力大大增强,欧洲势力削弱,十月革命与苏联的诞生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国际秩序。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继续争霸,英美之间的争夺成为全球的主要矛盾;在欧洲,法国同英美相互对立,在远东,日美英三国斗争,日美争夺激烈。但这一时期斗争方式由

24、战场较量转到谈判桌上。3、第三时期:二战后至今:经历了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 (1)1945年到50年代,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同时把冷战推向高潮。(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全面崩溃,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两极化向多极化转换的过渡时期,目前,世界处于“一超多强”中。二、世界近现代主要矛盾的变化1、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2、19世纪中期:英俄矛盾。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 欧洲霸权,俄国进行1861年改

25、革。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19世纪末,德国迅速强大,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4、一战后:英美矛盾。一战后,英美围绕国联、制海权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美国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5、30年代至一战结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在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等国走上了法西其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随着法西斯在亚、非、欧的侵略扩张,各国人民英勇地进行了反法西斯的斗争。6、二战后:美苏矛盾。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

26、军事政治集团对抗。三、现代国际关系的三次演变体系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形成背景一战后各国列强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二战结束后,美苏合作关系破裂,美国推行“冷战”政策。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建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等雅尔塔等国际会议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政治上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经济上呈现出全球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维护工具国际联盟联合国评价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

27、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它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此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四、重要国际组织名称概况反法同盟反法同盟对法国的战争,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法国的封建统治秩序,后期的战争既有干涉法甲革命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欧洲国家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一面。三国同盟1882年,德意奥三国在维也纳签订,标志三国同盟最

28、终形成。三国协约英国分别于1904年和1907年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这既标志着三国协约的形成,也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法西斯同盟1940年,由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而形成。二战中,意在利走向瓦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操纵,后来成为第三世界伸张正义的舞台。欧洲共同体与欧洲联盟1967年,成立了欧共体。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世界贸易组织全球性经济组织亚主经济合作组织区域性经济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五、英法的绥靖政策1、含义:一战后,英法美等

29、国的统治阶级为了保住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2、内容:一是牺牲别国的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一是将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事。3、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实质也是绥靖。4、顶点:1939年慕尼黑阴谋。5、绥靖的恶果:(1)绥靖政策的最大影响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而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英法首先遭到了德国法西斯的攻击,法国的沦亡是法国统治者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专题9、 由分散到整体的世界一、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世界

30、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三、中国与经济全球化1、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专题1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巴黎和会上:凡尔赛体系形成。2、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形成。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四、冷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1、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总趋势是缓和和紧张,和平和动荡并存。暂时出现“一超多强”局面,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2、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1)美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2)小规模冲突增加,导致局部战争。专题11 近现代大国发展史1、英国发展简史时间事件影响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促进了思想解放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丧失了北美13块殖民地推翻了英国在北美13块殖民地的殖民统治法国大革命时期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迫使拿破仑下台1718世纪殖民掠夺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强大的殖民帝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