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59.81KB ,
资源ID:110266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0266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修版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3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修版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3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含答案.docx

1、精修版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3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含答案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时期春秋、战国汉代宋、明明末清初单元概览主要内容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家思想,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单元主旨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儒家思想也不断地吸收新内容,兼容并蓄,不断演变,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

2、色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春秋时期的孔子与老子(1)孔子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思想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政治主张提倡“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教学上实施“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影响: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老子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

3、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主张哲学思想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认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政治主张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历史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老子是道家学派但不是道教的创立者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是道教的创立者。道教是东汉时期创立的,道教理论来源于道家思想。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各国展开变法运动,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上: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2

4、)表现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孟子提出“仁政”学说主张人性本善说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成为经典,他被尊为“亚圣”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后衰落道家庄子提出“齐物”的观点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法家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法家集大成者;西汉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兵家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规律

5、,重视人的作用其军事思想影响深远(3)意义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诸子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a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b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c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孔子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子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仍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史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

6、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史料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学会读史史料一阐述了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历史使命。由可知,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由得出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由

7、和并联系所学知识得出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的结论。史料二指出了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辩论的具体内容。由可知,辩论的具体内容涉及人生、人际关系及如何治国等方面。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提示】历史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历史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2)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潮流发展的产物。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思考,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指的是什么?【提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儒家思想受到冷落

8、,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提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法家的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却适应了时代要求。(4)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诸子百家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的体现。【提示】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思维拓展 1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2)法

9、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2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2)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

10、世,强调“超脱”。(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二)早期儒学的形成史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荀子王制史料二新加坡现代化过程中,儒学的影响也相应地表现在这两方面:一是作为浸润在广大民众文化心理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自发发生作用,二是统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觉实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使儒学精神

11、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罗传芳儒家传统与新加坡发展模式学会读史史料一中三段史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都涉及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由可得出孔子提出“仁”的思想;由可得出孟子提出保民、善待民众,民贵君轻;由得出荀子提倡仁义,反对过度剥削人民。史料二反映了儒学对新加坡现代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由概括出加强自我修养;由概括出加强法治。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和实质是什么?【提示】主张: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

12、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2)史料二体现了儒学对新加坡现代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学为何能在新加坡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提示】儒学的自身价值和发展更新;在东南亚地区具有稳定性和历史渊源;政府的有效推动;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西方文化的缺陷为儒学提供再生的契机。思维拓展 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比较比较项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

13、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A道家 B儒家C墨家 D法家【解析】儒家注重实用、主张积极入世,注重道德伦理,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材料信息“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实用性”“道德体系”“礼仪”“社会责任”等词可知符合儒家的特点,故B项正确。 【答案】B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思想家基本主张?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A.老子 B孔子C墨子 D韩非【解析】题干中“莫走极端、适可而止、知足而止”与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观点相符,“以柔克刚”与老子思想中的相互对立事物会相互转换观点相符,故A项正确;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

14、”,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中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韩非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 B法家C墨家 D道家【解析】儒家主张以德治国,与材料中的“法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教化而必须要以赖“法术”和“规矩”,属于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故B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尚贤”“非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道家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与材料主张相去甚远,故D项

15、错误。 【答案】B考点2|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背景(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2理论董仲舒的新儒学(1)特点: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2)内容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3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4影响(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

16、治秩序。(2)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董仲舒的新儒学(一)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史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史料二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史料三董仲舒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

17、伤败乃至。学会读史史料一出自史学家班固的汉书董仲舒传,是第一手历史资料,高度评价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董仲舒把大一统作为天地之规律。指出思想统一“民知所从”。史料二反映出董仲舒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已同原始儒学有了较大差异。由可得出“君贵民轻”的结论。史料三说明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主张。由可知“君权神授”;由可知“天人感应”。学会用史(1)根据上述史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提示】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史料二中董仲舒

18、的主张是如何背离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的?【提示】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使君贵民轻,因而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思维拓展 辩证地看待董仲舒的新儒学(1)“大一统”:一方面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另一方面,大一统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以要摒弃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3)“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纯属唯心主义,但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久。(4)“三纲五常”:“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

19、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二)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史料一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他像其父辈那样广招天下贤士而尊崇之,大办稷下学宫。“开第康庄之衢”,修起“高门大屋”,授之“上大夫”之号。勉其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吸纳他们有关治国的建议和看法。宣王时,稷下的师生数量多达“数百千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

20、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尔雅等课程。史料二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学会读史史料一指出了从战国到汉代主流思想的变化。由得出“百家争鸣”;由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的积极

21、影响。说明董仲舒“君权神授”的主张影响深远。学会用史(1)史料一反映了从战国到汉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提示】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文化上,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长期束缚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2)史料二是如何分析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的?【提示】史料二表明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说明董仲舒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及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思维拓展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

22、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

23、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等的思想,但并没有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形式上把儒学神学化,在内容上提出“君权神授”,故B项正确;新儒学并未否定“为政以德”,而是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主,要求君主实行德政,故C项错误;“天理”体系是程朱理学提出的,故D项错误。【答案】B5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母刘氏在人泽坡休息,梦中与神人相遇后怀有身孕,生刘邦;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出现了“红光满屋”的怪异现象。这表明统治者()掩饰自己出身低微以取得上层支持制造天命观以树立君主的

24、政治权威美化改朝换代行为为顺应天意之举宣扬迷信思想为实行愚民政治服务A BC D【解析】汉高祖、明太祖此时已经成为统治者,不存在“取得上层支持”问题,故错误;统治者通过这些怪异现象制造“受命于天”的天命观,以树立自己的政治权威,故正确;汉高祖、明太祖都是新朝代的建立者,制造天命观,以美化其改朝换代行为是顺应天意之举,故正确;统治者的宣传,与实行愚民政治无关,故错误。【答案】B6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

25、主张【解析】本题实际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屈民以伸君”就是说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也就是“君为臣纲”,这并非先秦儒家的思想,且“全部”错误,故A项错误。“屈君以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董仲舒的这一主张神化了皇权,背离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既有仁爱思想也有德治思想,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D两项错误。【答案】B近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考查情况分析考纲近年全国卷已考试题情境创设相关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015新课标全国卷24古代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古代儒学者的政治诉求2015新课标全国卷40儒学的创新与发展儒学思想的演

26、变2014新课标全国卷25对儒家伦理的理解儒学独尊主题一“异彩纷呈”的治国思想先秦诸子思想主题立意“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思想派别有:“儒家”代表转型的贵族势力,主张“仁”“礼”;道家代表没落贵族利益,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严刑峻法,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各派思想相互论战又互相吸收、融合,都企图按本阶级(层)和本集团的利益与要求来改造社会,使天下重获太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党和政府主张“依法治国”,同时也重视“德治建设”,这与儒家思想中的和谐社会、民本思想、大一统思想所蕴含的“以德治国”的理念不

27、谋而合,体现了传统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先秦诸子思想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和谐社会,彰显先秦诸子思想在今天仍大放异彩。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理解成为近几年高考中的常见形式和内容。高考中常将该部分内容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近代民主思想联系起来,归纳共性,比较不同,考查其与社会变革的关系;还常将“百家争鸣”与古希腊智者运动、孔子与苏格拉底等进行对比考查。知识交汇1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道德经,体现的道家的世界观和处世方法是什么?【提示】“道

28、”是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韩非认为:“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孟子认为:“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法、儒两个学派在君民关系和治国策略上的主张各是什么?【提示】法家:主张加强君权,提出以法治国的策略。儒家:主张民贵君轻,提出以德治国的策略。3“百家争鸣”反映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所体现的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的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请分析道、儒、墨、法诸家思想主张及代表哪些阶级利益?【提示】学派代表主张代表阶级道家(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春秋晚期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儒家(孔子)“仁”、克己复礼春秋晚期奴

29、隶主贵族要求维护统治儒家(孟子、荀子)“仁政”“仁义”“王道”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改造社会的愿望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战国时期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法家(韩非)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4.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出了各自治国主张,其核心是民本思想、德治与法治、和谐等理念。这些治国理念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具有哪些重要借鉴意义?【提示】(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

30、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跟踪训练1(2016石家庄质检)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