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味品行业分析分析报告文案调味品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管理体制与相关政策法规1、行业主管部门与监管体制国家商务部与地方各级商务部门是本行业的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环节进行监管;中国调味品协会和各地调味品协会作为行业的自律性管理机构负责行业自律管理。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与适用标准调味品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与适用标准如下表所示:二、行业概况调味品是指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于调和味道和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我国调味品行业历史悠久,素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传统。早在5000 年以
2、前,就有了“制盐”的生产;大约在3600 年前就开始用盐加工调味品,形成了“甘、咸、苦、辛、辣”的“五味之说”;酱油、食醋、酱、腐乳、辣椒与八角等传统调味品自古便十分盛行,制造工艺历经若干年变革和完善,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味精、IMP(5-肌苷酸钠)、GMP(5-鸟核酸钠)、甜蜜素、阿斯巴甜、甜叶菊、酵母抽提物、HVP(水解植物蛋白)、HAP(水解动物蛋白)和食用香精等现代高效调味品出现并流行至今;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现代化复合调味品产业开始起步并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调味品行业发展迅猛,总产量已超过1,000 万吨。随着我国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调味品市场消费量呈快
3、速增长趋势,市场空间不断扩容。2009 年1-11 月,全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139.05 亿元,同比增长16.80%。2010 年1-11 月,全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516.62 亿元,同比增长33.15%。2003 年至2010 年,我国规模以上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复合平均增长率达到21.85%。酱油、食醋和味精产业目前位列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的前三名。近年来上述三个细分子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调味品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一直在60%以上。经过多年发展,调味品行业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不断完善,市场运行逐步规。工业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得到较为
4、广泛的应用,行业整体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调味品行业由原先的小规模甚至作坊式生产、粗放式经营为主,逐步向工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和规化的方向过渡,在各细分子行业中形成了一批全国性品牌和企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调味品消费的区域性特色明显,消费群体的忠诚度较高,在未来较长时期,区域性品牌仍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整体上看,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调味品行业正朝着更加健康、规的方向迈进。三、调味品细分子行业发展概况1、酱油行业酱油是以富含蛋白质的豆类和富含淀粉的谷类与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熟成并经浸滤提取的调味汁液。酱油营养丰富,含有
5、大量的蛋白质水解生成物,富含氨基酸、B 族维生素,水溶性钙、磷、铁、锰、锌、还原糖、有机酸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有益物质。其中,氨基酸是酱油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酱油质量的优劣。按生产工艺分类,酱油可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按用途分类,酱油可分为生抽和老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需求的差异化,市场上细分酱油产品层出不穷,如凉拌酱油、海鲜酱油、蒸鱼酱油、寿司酱油等。(1)市场供给状况目前全世界酱油年产量约900 万吨。2010 年,我国的酱油总产量约为580万吨左右。21 世纪以来,我国酱油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03-2010 年我国酱油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3%
6、,大大超过同期我国国生产总值的增速。(2)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目前,我国酱油行业的竞争格局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全国性大品牌,如海天、加加、锦记和美味鲜等,市场区域涉与全国多个省份,品牌营销意识强,营销策略成熟;二是地方性强势品牌和外企品牌,包括以致美斋为代表的粤派酱油厂商,以老蔡、家乐为代表的沪派酱油厂商,以金狮、老才臣为代表的京派酱油厂商,以与珍极、天立、民天、龙牌、欣和等地方知名品牌,外资品牌则以雀巢美极、龟甲万、和田宽、淘大等为代表;三是小规模工厂或家庭作坊,一般采取自产自销,包装多为散装、袋或瓶等简易包装,产品价格低廉,主攻农村、乡镇市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与完善,市场竞争势
7、必进一步激烈,而这种竞争最终都会归于品牌的竞争,产品的质量、公司的信誉,都将靠品牌来体现,国酱油行业最终将形成“由几大强势品牌主导市场、另外几家作为补充”的格局。酱油作为中国调味品中的第一大产品,从产量角度而言,2009 年中国酱油产量排名前10 位的企业产量总和占全国酱油总产量的比重不到40%,行业集中度较低,阻碍了中国酱油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资料来源:中国调味品协会)(3)市场容量国需求方面,据估算,中国年人均酱油消费量约3 升,仅为日本年人均消费量的三分之一,或其他习惯消费酱油的国家/地区的30%-50%,显示我国酱油未来消费潜力较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酱油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长;
8、另一方面,随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的实施,一批质量不达标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为酱油品牌企业释放出一定空间,使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4)酱油行业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按生产工艺分类,酱油可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而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目前市场上酿造酱油居于主导地位。酿造酱油按工艺划分为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含固稀发酵酱油)和低盐固态发酵酱油。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是指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与小麦和/或小麦粉为原料
9、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醪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是指以脱脂大豆与麦麸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高盐稀态发酵工艺要求的“低温、长期”条件符合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有利于多种酿造微生物共效、原辅料充分酶解、促进各种风味物质的形成;而其“高盐、稀态”的条件又有利于抑制外来微生物的污染,从而保证发酵顺利进行。由于该工艺投入大、周期长,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固稀发酵是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制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目前速酿法酿造优质酱油的工艺之一。该工艺的特点是前期采用高盐或低盐固态发酵,后期添加酱油酵母菌、补充盐水等,转入稀醪浇淋,后熟发酵。该法具有
10、投资少、发酵周期短的优点,通过浇淋手段在后发酵环节补充耐盐性酵母和乳酸菌,增加酱油香气、改善酱油滋味。产品具有酱香浓郁,色泽红润,味道鲜美的特点。晒制酱油则是中国传统工艺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以日晒夜露、自然发酵为主,由于主要见诸,又称“广式酱油”,代表性的品牌如海天、锦记。的日照、气候较其他地区更有利于酱油发酵,令广式酱油在目前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过程中居于较为有利的地位。但广式酱油也面临因昼夜温差、不同季节温差、不同季节日照强弱,导致酿造过程酱醪温度不均匀,酱油原油的色泽、风味等指标批次不稳定的问题;同时,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广式酱油工艺难以在我国南方以外的地区实施,采用此工艺企业的异地扩
11、能力受到限制。与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相对的是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低盐固态发酵工艺具有设备投入小、发酵周期短的特点,生产成本低廉。但由于该工艺原料配比中淀粉含量低,发酵周期较短、发酵温度偏高,不利于充分发挥微生物的作用,因而产品风味较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略逊一筹。(5)行业的利润水平变动趋势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原辅料)是大豆、豆粕、淀粉、小麦和食盐等,从2007 年开始,受物价上涨的影响,上游原材料价格涨势明显,给酱油等调味品生产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除原材料价格上涨外,包装材料价格和运输物流成本也有一定程度上升,行业经营成本压力日渐增大。行业领先企业凭借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能够更好地
12、传导成本上涨的压力,利润受影响较小;而行业小企业尤其是应变能力差的企业,则从销量到利润都受到较为明显的冲击。(6)酱油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A.行业的周期性酱油行业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食品行业,具有刚性消费的特性,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酱油制造业属于非周期性行业。B.行业的区域性从需求角度看,酱油作为最为常用的调味品之一,全国各地人民普遍食用。与辣椒酱、食醋等产品不同,不同地区对酱油产品风味要求的差异不大,这有利于全国性酱油品牌的形成与推广。从供给角度看,酱油行业出现了“南强北弱”的格局。以地区为特色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企业,依托其自然条件、工艺、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强劲
13、。在这种“南强北弱”的格局下有两个“板块”发展比较明显,即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与一线,和以、为中心的西南一带,而其他地区除加加一枝独秀外发展则不太明显。(资料来源:在中国酱油行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上的讲话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卫祥云)C.行业的季节性由于人们饮食口味的轻重随季节变化,以与节庆期间餐饮消费较为密集,酱油的消费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一般而言,春、夏季节酱油销售相对较少,而秋、冬季节则相对旺盛。2、食醋行业食醋味酸而醇厚,液香而柔和,是烹饪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主要成分为乙酸、高级醇类等。按制醋工艺流程来分,可分为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酿造食醋又可分为米醋(用粮食等原料制成)、糖醋(
14、用饴糖、糖渣类原料制成),其中米醋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再分为熏醋、香醋、麸醋等。人工合成醋又可分为色醋和白醋(白醋可再分为普通白醋和醋精)。醋以酿造醋为佳,其中又以米醋为佳。根据产地、品种的不同,食醋中醋酸含量也不尽一样。例如老醋的酸味较浓,而香醋的酸味酸中带柔,酸而不烈。各地酿醋工艺、口感等的不同,造就了恒顺香醋、老醋、独流老醋、保宁醋“四大名醋”。我国食醋生产厂家众多,生产企业近6,000 家。全国食醋年产量约300 万吨,其中最大企业年产量也仅15 万吨左右,仅占全国总产量的5%左右,行业集中度偏低,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此外,食醋的生产和消费还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这增加了行业整合的难度
15、。在品牌方面,仅恒顺醋业作为香醋的第一代表,形成了较高的品牌区分度,在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很高。整体上看,规模小、品牌弱、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不规等都是阻碍我国食醋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资料来源:中国调味品协会)从消费潜力角度看,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费食醋约2.3 公斤,日本人均消费约7.9 公斤,我国食醋消费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从需求发展趋势看,人们对食醋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烹调中,以营养、保健等概念的食醋产品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醋类品种将不断丰富,食醋的消费将从调味醋向饮料醋、保健醋延伸。因此,未来我国食醋消费量的提升仍然存在着较大空间。3、鸡精行业鸡精、鸡粉是以鸡肉、鸡骨
16、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食用盐、味精、呈味核苷酸钠与其他辅料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辛料和食用香料等增香剂经混合加工而成,具有鸡的鲜味和香味的复合调味料。从烹饪角度来讲,鸡精、鸡粉更加适合中西式菜肴的烹饪,在烹饪过程中更好的保留了食物的营养和味道,烹饪出的菜肴味道比使用味精更加鲜美醇厚。鸡精、鸡粉的鲜度是味精的1.52 倍,更为营养、健康、天然。总体而言,消费者在追求吃饱、吃好的同时,要求菜肴更有鲜味、更具营养、更加健康,为鸡精、鸡粉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0 年1 月4 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对鸡精、鸡粉类产品科技含量与产业定位的论证意见(中食学2010001)中指出:鸡精
17、、鸡粉类产品作为中国传统调味品向现代调味品转型的标志性产业,因其市场需求和高科技特征获得快速发展,属于新兴产业;鸡精、鸡粉等复合调味品集成了四大先进技术,代表了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较高水平;鸡精、鸡粉是复合调味品的代表性产品,适应了市场对健康与安全的需求,集中体现了现代食品营养、安全、健康、美味的特征;鸡精、鸡粉等复合调味品是技术密集型的创新产品,对推动中国食品工业和餐饮业的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市场前景广阔,应予以重点扶持。鸡精、鸡粉产品在我国的规模化生产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历经十余年的快速发展,鸡精、鸡粉行业标准分别于2004 年和2007 年正式颁布,行业正从无序
18、竞争走向有序竞争,呈现出“小产品、大市场”的市场特征,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中国调味品协会中国鸡精、鸡粉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08 年度我国鸡精、鸡粉总销售量约14.8 万吨,其中鸡粉市场销售量约为4.3 万吨。鸡精、鸡粉行业基本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鸡精、鸡粉产品的消费量已占鲜味调味品总量的80%以上,而国鸡精、鸡粉与味精作为鲜味调味品的消费比例截至2008 年尚不足19。此外,2008 年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鸡精、鸡粉人均年消费量为2.7 千克,低于其他习惯消费鸡精、鸡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50%,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的人均年消费量更是尚不足0.2 千克。这些数
19、据显示,鸡精、鸡粉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测算,预计到2012 年,我国鸡精、鸡粉行业总销售量将达到36.4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5%左右。目前,我国以生产鸡精、鸡粉为主的企业共计1,000 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不足200 家。我国鸡精、鸡粉行业集中度较高,市场主流消费主要由太太乐、家乐、佳隆、豪吉四个品牌主导,行业前两名合计市场占有率约达70%。4、味精行业味精主要是通过玉米或大米等含淀粉较多的原料经发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种粉末状或结晶状的产品,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我国味精生产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于1992 年成为世界味精生产的第一大国。2010
20、 年我国味精产量达256 万吨,2002-2010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1%。(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随着我国味精产量的不断增加,行业生产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20 世纪90 年代初,我国味精生产企业约130 家,年产量仅22.3 万吨。至2007 年,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淘汰落后造纸、酒精、味精和柠檬酸生产能力工作的通知,规定产能在3 万吨以下的生产企业将逐步淘汰。经历2007-2008 年的整合,味精企业约30-40%的产能退出市场。2009 年,国家进一步出台政策限制产能10 万吨以下的味精企业发展。味精生产企业的总数减少到目前35 家左右。相比其他调味品整
21、体较低的品牌集中度,味精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本公司从生产企业采购味精进行分装销售,不受该政策规定限制。从趋势上看,由于鸡精、鸡粉的替代效应,味精的市场份额整体上趋于下降。但目前国仍有大多数消费者还有使用味精的习惯,而且从价格上来说,味精较鸡精更为便宜,在某些细分市场中仍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对价格较为敏感的餐饮市场以与农村消费市场,味精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家庭调味品消费市场稳步扩容随着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逐渐从追求“吃饱”转变到追求 “吃好”,对于饮食口味感受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能在烹调过程中有效提升
22、菜肴口感、香味的调味品,更能有效迎合消费者对于“味”的消费诉求,市场空间广阔。首先,我国城市消费者在烹调时使用调味品的比例最高,炒菜达到了40%左右,做汤、炖菜时使用调味品的比例为20%左右。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消费升级进程的加速,消费者购买调味品的动因将逐渐改变,佐餐调味品的消费需求将大幅上升。(资料来源:糖酒快讯研究中心)其次,随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用于调味品的购买支出相应增加。商务部在2007 年开始推行“万村千乡工程”,扩大了调味品企业的配送围。惠民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为调味品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2)餐饮业繁荣带动调味品行业快速增
23、长近年来我国餐饮行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刺激餐饮企业调味品采购需求大幅提升。未来我国居民餐饮消费支出占比仍将进一步提升,餐饮渠道已成为调味品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2009 年我国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7,998 亿元,增长16.8%。按照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3),到2013 年,全国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3.3 万亿元,年增速保持在18%左右,餐饮用调味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3)居民饮食结构改变有利于调味品行业成长我国传统习惯将食物区分为主食和副食(菜肴)两大类,前者主要指米饭、面食等粮食类食物,后者主要指鸡、鸭、鱼、肉、蛋等食品或菜肴。长期以来,由于受收入水平的制约,我国
24、居民饮食结构呈现“主食为主、副食为辅”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质条件丰富,主食在居民饮食结构中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与发达国家居民以菜肴为主的饮食结构趋近。这一变化将有助于提高烹饪所用调味品的使用量。(4)国家政策扶持有利于行业发展调味品行业的原料以农副产品为主,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对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提升作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2004 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六个“中央一号文件”,反复强调鼓励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扩大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亦高度重视,提出 “坚持扩大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需的体
25、制机制障碍,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这些扶持政策的推出,为调味品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5)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推进调味品行业走向规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有力地促进了调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国家基于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先后颁布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为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酿造酱油国家标准、鸡精调味料国家
26、标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等多个行业标准与制度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推出有利于调味品行业逐步走向规,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环境。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行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调味品行业工业化生产发展时间较短,行业仍然存在一些企业食品安全意识淡薄、肆意仿制品牌产品、产品以次充好、卫生条件不达标等不良现象,不利于行业有序竞争秩序的形成,也有碍于行业的创新和良性发展。市场急需一批管理规、实力雄厚的企业不断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引领行业进步的方向,保证广大消费者都能吃到美味、安全、放心的调味品产品。(2)原材料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农副产品是调味
27、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受国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农副产品价格波动较为剧烈,这增加了调味品生产企业采购决策和成本管理的难度。五、进入调味品行业的主要壁垒1、行业准入壁垒调味品行业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国政府对调味品行业的产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了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体系。对于调味品生产企业而言,合理搭建质量检测与控制部门、培养和配置专业检测人员、优选和构建合格供应商体系、形成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成为本行业新进入企业面临的
28、重要挑战。2、品牌壁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就调味品行业而言,消费者会青睐于更为熟悉的、品牌信誉好的调味品生产商的产品。品牌信誉度与知名度不仅代表产品的档次,更代表着产品的高质量和领先的消费文化。目前,调味品行业大型企业通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建立起牢固的品牌优势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而新的进入者要想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不仅需要投入高额的品牌营销费用,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同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渠道销售商也更愿意与具有品牌知名度和经营规模的企业合作。因此,在与行业领先企业竞争中,新进入企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将处于劣势地位。3、规模壁垒规模效应令调味品行业领先企业具备先发优
29、势。具有规模优势的调味品生产企业更易获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认同,并与其形成互利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长期稳定的规模订单,赋予具有规模优势的调味品企业更强的议价能力。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形成成本、规模方面的优势,较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4、渠道与营销网络壁垒市场营销网络是调味品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顺畅高效的市场营销网络可为调味品企业提供稳定的营销力量、搭建有效的客户跟踪机制和建立优质的售后服务体系,从而全面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抢占并巩固企业市场份额,令企业能够依据市场变化快速反应。但打造兼具广度与深度的营销网络需要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大量的资金投入,本行业的新进入者需要在营销网络的建设上投
30、入大量的资金,难于在短时间搭建起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在与行业领先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六、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调味品行业的上游行业涉与到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添加剂制造业,下游行业为区域经销商、销售流通企业和终端消费的餐饮业。调味品的销售将促进大豆、小麦、甘蔗、肉鸡等农畜产品的种植、养殖和加工,促进相关包装材料的发展,带动物流货运、商业分销批发、零售、广告宣传和展览等行业的发展,为农业和相关行业创造增收和就业机会。同时,农副产品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对调味品企业造成较大成本压力,将促进下游调味品行业的重新洗牌,生产工艺落后、议价能力弱、规模较小的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将被市场淘
31、汰。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公布的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100 强中2010 年度主要产品的产量统计, 2010 年酱油行业的前10 名排名如下:1、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食醋、调味酱、鸡精、味精、油类、小调味品等八大系列200 多个规格和品种,年生产能力120万吨。2、美味鲜调味食品产品有酱油、鸡粉、鸡汁、蚝油、食醋、腐乳、调味酱、调味粉、味精九大系列,共100 多个品种,300 多个规格,年生产能力50 万吨。3、锦记(新会)食品产品有酱油、芝麻油、酱类、蚝油、复合调味料等,年生产能力30 万吨。4、巧媳妇食品产品有酱油、食醋、酱类、调味料酒等,年生产能力30 万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