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1.74KB ,
资源ID:109965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965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水稻生产现状及下步发展对策.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水稻生产现状及下步发展对策.docx

1、水稻生产现状及下步发展对策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1 水稻生产现状1.1面积与产量90年代我区水稻经过了大刀阔斧的调整,种植面积从1994年前的120万亩左右逐步下调,至2002年达到77.5万亩最低点(早稻20.5万亩、中稻35万亩、晚稻22万亩)。2004年后水稻价格上升,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当年水稻种植面积85.3万亩,2005年中央出台了水稻种子补贴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很大提高,面积也一步扩大,至2007年水稻面积稳定在90万亩左右(其中早稻30万亩,中稻25万亩,晚稻35万亩)。单产与总产:2004年水稻种植面积85.1万亩,单产808斤,总产6888.2万斤。2005年88.3万亩,单产

2、826斤,总产7960.9万斤。1.2主要技术推广2004年以来 ,水稻上推广了四大技术。一是轻简栽培技术:1993年,早育抛育在我区示范成功,效果明显,面积迅速扩大,至1997年扩大到37万亩,5年累计推广100余万亩。以后由于粮价大幅下滑(1999年早稻收购价0.37元斤),加之育秧成本较大和育秧中出现了一些技术障碍,导致软盘抛秧技术的萎缩。为了克服软盘育秧投资大以及技术障碍,2001年开始示范推广水直播技术。先后在六指张岗、前川杨垸 、李集方安、罗汉祁岗试验示范,取得了显暑效果,亩节本50元,亩增产稻谷100斤以上,亩增收百元以上,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至2004年全区水直播面积18万亩,

3、2007年,全区水直播面积25万亩以上,四年累计推广80多万亩,增产稻谷8000多万斤,增收8000多万元。这项技术已成为水稻生产中增效最显著农民最欢迎的技术。二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彻底改变了千年来存在的偏施肥,肓目施肥的习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节约了成本,增加了产量和收入。2004年全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至2007年的四年内,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0万亩,亩节本10元,增产稻谷30斤,增收24元。合计增产稻谷1000万斤,增收3400万元。三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水稻是黄陂病虫防治的重心,早稻以防稻瘟病、防纹枯病为主,中、晚稻防治四虫三病(二化螟、

4、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更换抗逆性强的品种,保健栽培等)。生物防治(稻田养鸭、推广Bt生物菌剂等),物理防治(频振灯)。化学防治。每年综合防治面积达到80万亩,每亩挽回经济损失150元。四年累计推广病虫综合技术3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4亿多元。四是稻鸭共育:2003年开始推广稻田养鸭技术,获得了技术和效益的突破,每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农民兴趣浓厚。2005年全区推广4万亩。1.3优质稻发展。黄陂是优质水稻生产大区。1984年黄陂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并进行相应建设。1986年定为全国优质米基地县并进行了综合建设。当时全区水稻120万亩,

5、中优质稻55万亩,其中早稻10万亩,有四梅2号,红突31等,晚稻40万亩,有鄂晚5号,鄂宜105等,中稻5万亩。项目的建设推动了黄陂水稻生产的规模化,优质化。1998年2002年水稻种植面积下调,2003年后,种植面积有所恢复,优质稻规模扩大,品质提高。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90万亩,其中部标三级以上优质稻5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5.6%,其中,早稻10万亩,中稻20万亩,晚稻20万亩。年产稻谷7.6亿斤,年产优质稻4.6万斤。主要优质品种:早稻:鄂早18、两优287,中稻:鄂中5号、扬两优6号。晚稻:鄂晚15、鄂晚17、鄂粳杂3号。同时优质品种进行了相应的繁育和制种,李集方安连续8年制种鄂粳

6、杂1号,累计制种面积2000亩,高的年份达400亩,合计制种80万斤。罗汉春阳连续6年制种鄂粳杂1号,累计面积1800亩,生产优良种子70余万斤。大潭原种场在制种和原良种繁育上也有大突破,近四年生产杂交种40万斤,繁育原良种100万斤,对我区优质稻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1.4水稻效益。2004年后,水稻的价格回升并稳定下来。早稻每斤0.62元,中籼稻每斤0.7元,晚粳每斤0.8元。2004年早稻单产750斤左右,亩产值465元,亩纯收入300元(人功不计成本)中稻单产1000斤,亩产值700元,亩纯收入420元。双晚单产750斤,亩产值600元,亩纯收入350元。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中晚

7、稻的稻飞虱暴发危害,每亩打药810次,平均药剂投入90元左右,比2004年增加投入50元,同时中晚稻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减产,每亩纯收入减少近百元。与棉花、西瓜、花生、芝麻、玉米等作物相比亩纯收差距较大。2 存在的问题2.1 品种繁多、特优米品种少2005年调查统计,黄陂每年种植的水稻品种有50个,其中早稻15个,中稻24个,双晚11个。其中三级以上优质籼米品种5个,粳型品种7个。特优米品种较少,仅有香稻品种一个(鄂晚17)1万亩。特优品种较少的原因:一是品种抗逆性,丰产性不强。二是:规模不大,总产量很难达到企业单品种运作的最低要求,不能优质优价。2.2品种质量参差不齐引种渠道繁多,不仅造成品种

8、的杂乱,而且导致种子质量(纯度、净度、生育特性、抗性)参差不齐。有些种子严格按引种程序办事,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而有些品种引进时上下不通气,盲目引进,无手续,无产地,质量低劣,造成很多事故。如2000年王家河引种固优10号200亩作双晚种植,颗粒无收;2001年六指引种晚杂、早穗严重减产。祁家湾农选1号,自繁自种20余年,抗逆性、丰产性严重下降,病虫防治难度大、产量低。还有的种子经营户利益熏心,低价收购农民的稻谷,作良种推销,严重减产减收。这都是典型例证。2.3土壤肥力下降,单产上升泛力由于对土地掠夺性经营,重用地,轻养地,导致土地肥力下降。主要表现:一是土壤有机质下降。全区三级以下水田(有机质

9、含量小于2)的面积1979年占水田总面积的23.9%,1998年上升到45.3%。二是土壤养分失调。第二次全国土地普查对我区土壤评价为普遍缺氮,严重缺磷,部分缺钾。随着粮价放开,农民对土壤投入增大,土地中氮补偿过多,磷次之,少用钾出现了富氮缺钾现象。这种现状造成双季稻单产一直徘徊在700斤左右,中稻单产1000斤上下,很难上升。2.4车、磙碾脱比例大,整精米率不高整精米率高,米质商品性好,价格高,反之亦然。据调查目前机收机脱稻谷,整精米率较高,早稻5558%,中稻5860%,双晚6065%,而车、磙碾脱整精米为早稻38%,中稻35%,晚稻40%。近几年,在粮食企业和农机部门的推动下,机收、机脱

10、有很大发展,但是所占比例仍然不大。全区机收机脱面积5万亩左右,占水稻总面积5.6%,而大面积稻谷仍然是在公路上车碾和水泥场上磙碾压,这对提高水稻商品率和价格是极为不利的。2.5无公害生产与病虫防治矛盾突出导致新一轮弃田荒水稻无公害生产,对产地环境和生产技术有严格的要求。黄陂产地条件完全可以达标,生产技术达标的关键是病虫防治中农药的使用。高残留农药,严格禁用,使用低残留农药往往伴随着防效差,投入大。近两年稻飞虱暴发防治投入巨增,说明了这一问题。2006年为了彻底控制中、晚稻飞虱为害,每亩用药810次,每次用毒死脾10元以上、每亩投入100元左右,这是原使用高残留农药时代的3倍。投工、投入的增加降

11、低了水稻生产效益,严重刺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是目前新一轮弃田荒的重要原因。据调查摸底2007年全区水田弃荒68万亩,而2005年弃荒田不足1万亩。2.6品牌不响,竞争力不强黄陂水稻“块头”大,复种面积90万亩,总产量7.5亿斤。但没有一个响亮的品牌立足于市场,打品牌进入市场的仅为“荆禾香”稻米,年产量不足1千万斤,大部分稻米都是外企包装后返销黄陂。这带来了三种弊端:一是黄陂仅为水稻初级产品生产基地。二是黄陂人吃不到黄陂品牌米。三是市场无竟争力,加工中的大量利润被外地人获取。2.7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主要的水库和干渠是改革前修建,长年失修,毁坏严重。一些当家塘堰淤泥累积,渗水聚减。

12、虽然近几年在农业上加大投入,但远远不能满足大面积修建的要求,许多基础设施仍然不能正常使用,涝不能排,旱不能灌状况在部分地方显得更为严重,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总体下降。3 发展思路与目标全区优质稻板块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区水稻的产出能力,明显增强,加工转化水平明显提升,优质率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基本稳定水稻种植面积,适当压缩籼稻,扩大粳稻,大力推广杂交稻,扩大示范超级稻,加快发展优质稻,特种稻,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大搞优质稻加工转化增值,依托中粮油公司,兴正商贸有限公司,荣华米业等加工企业,搞好优质稻定单,推进无公害绿色稻米生产,促进农民增粮增收。3.1发展规模到2015年,

13、全区水稻90万亩,总产量8.1亿斤。双季稻68万亩,中(一)稻22万亩,调减3万亩,优质稻55万亩,产量5亿斤。3.2品牌战略。以整合强化现有品牌为基础,通过产业化经营,重点发展国标一、二级优米。通过扶持中排粮油,兴正实业,良荣工贸等龙头加工企业,增加企业发展后劲,打造黄陂系列精米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区稻米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将我区生产的系列精米品牌做大做强。3,3技术标准水稻生产种植全面贯彻无公害大米,水稻产地环境条件,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水稻栽培技术规程,普及推广直播,抛秧、免耕、机收机脱等节本增效技术,力争2015年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面积50万亩,基本

14、实现机收机脱。4 发展水稻产业的措施与建议4.1稳定面积一是稳定水稻面积。黄陂111万人,农业人口84.6万人,按人均口粮(稻谷)580斤(农业人口600斤,非农业人口500斤)计算,每年需口粮6.5亿斤,加上留种和工业饲料用粮,年粮食总需量8.5亿斤。2006年水稻90万亩总产量7.5亿斤,加上小麦、杂粮,总产量与需求量基本持平。因此,我区水稻面积稳定在90万亩,总产量确保7.5亿斤左右,是粮食战略要求。主攻目标放在品质、单产、效益的提高上。4.2加快发展优质稻的步伐目前国标三级以上稻米种植面积5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55%,劣质稻比例还较大。优质稻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一是5年内早稻优质稻米从1

15、0万亩扩大到15万亩,中(一)稻稳定在20万亩,双晚扩大到25万亩,优质稻种面积60万亩,增加10万亩,总产量5.1亿斤。二是扩大特种稻面积,提高种植水平:特种稻包括有机米、有色米、地方传统优质米、香米、功能米等,它的种植规模大小,上市量直接关系到当地水稻发展水平。目前特种稻在黄陂种植处于起步阶段,面积小、量少。发展特种稻要迅速纳入议事日程,加大投入,扩大面积,规范技术,提高单产,提高效益。五年内特种稻发展到20万亩,其中晚香米“鄂晚17”发展15万亩,产量12000万斤。泰国米、有机米引进开发1万亩。三是完善利益连接机制。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风险共担

16、、效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实行优质优价订单销售,确保农民效益,调动农民种优质稻积极性。4.3合理搭配种植工业饲料粮食工业饲料粮主要是酒精工业、食品加工、养禽等的需求。黄陂年平需求量1.52亿斤。目前市场需求量大,商品走俏,种植面积曾扩张趋势。据2006年统计:糯谷全区种植8万亩左右,总产量6500万斤,斤价比常规稻平均高0.1元。禽用粮(劣质早稻为主),斤价平均高0.030.05元。要协调发展食用优质稻与工业、饲料用粮的关系,让效益达到最大化,我们设想:一是尊重市场规律,合理安排工业、饲料粮面积。糯米有孝感米酒和五粮液加工企业的固定渠道,需求量5000万斤左右,加上部分土特产(糍粑、年糕等)加

17、工,总需求量8000万斤上下,因此种植可稳定在10万亩。1亿斤的饲料粮以早稻劣质品种为主,稳定在15万亩左右。二是做出品牌、做出规摸,确保效益最大化。在李集、祁家湾、罗汉、建设三个大工业用粮板块,创建优质糯谷“品牌”,让孝感米酒,四川五粮液等企业首选和优价抢购,从而实现品牌增效的目的。4.4加强种子管理,统一定向供种一是加强种子市场执法力度。首先要加强种子市场的法律知识宣传培训,让广大种子商知法守法。其二:种子引进必须严格按法律程序操作,杜绝无证种子上市,杜绝低劣种子下田。二是严格按试验、示范、推广程序办事,对“关系种”,“广告种”,“民间种”不能盲目种植,必须通过试验、示范后,在严格的科学依

18、据指导下,进行大面推广。对于上级提倡推广品种,做好适应性示范,拿出适合本地的高产技术规程,然后进入规模化生产。三是在品种结构上统一规划,突出主导品种。早、中、晚稻各推广23个主导品种,统一供应,实现一地一季一品。在优质米发展上,早稻主推两优287,鄂早18。中稻主推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鄂中5号。晚稻主推鄂粳杂3号,鄂晚15,鄂晚17。4.5努力提高地力、培植增产提质后劲养地是为更好的用地,通过养地培养地力,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一是大力推广有机肥使用。有机肥的使用是提高地力的关键,不仅要大力宣传有机肥在提高单产和品质中的作用,而且要搞好对比性展示,营造施用有机肥的氛围,掀起大积大造农家肥,推广

19、秸杆还田高潮。二是大力推广养地作物,扩大用养配茬模式的面积。绿肥稻稻要恢复性扩大,从现不足万亩扩大到10万亩;地膜花生晚稻从现不足万亩扩大到3万亩;地膜西瓜晚稻3万亩,土豆中稻3万亩,稻豆(蚕豆、豌豆、大豆)5万亩,稻菜5万亩,优质油菜优质中杂20万亩。力争用养模式达到49万亩。三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力争三年内我区90万亩水稻基本照单施肥。4.6大力推行水稻标准化生产和节本增效技术一是针对优质稻栽培技术含量高,抗病性较弱的特点,组织农技、植保,土肥、种子农药等技术单位,强强联手开展技术攻关,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区的高产、优质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建立起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

20、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服务新机制,把科技迅速转化为效益。二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节本增效技术是目前水稻生产中增效最显著,农民最欢迎的技术,包括直播技术、早育抛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等。十五期末,全区水直播面积达到4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普及。三是深入研推无公害化生产技术,把降低防治成本作为主攻目标。建立机防队,合理配药,把每亩防治费用降到40元以下。4.7加快推广普及机收机脱采用机械收割不仅可以提高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还能减少人工收割带来的抛撒浪费,更重要的是提高整精米率,确保水稻品质,提高农民和企业的效益。到十五期末机收机脱面积力争达到60%。4.8积极争取项

21、目和政策支持紧紧抓住国家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湖北省的项目投入。在现有商品粮基地,优质米基地的基础上,发展建设香稻生产基地,实现水稻发展的“三步跳”。在争取国家对项目投入的同时,力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收益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向水稻生产倾斜,加强稻田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加大落实水稻良种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植优质稻的极积性。4.9优化模式,合理配茬,提高效益调整水稻结构,不仅仅只是面积上的增减,而应该在主攻优质率的同时进一步优化配茬模式提高整体效益。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今后在种植模式上主攻鲜食作物与优质稻配茬,以高效模式逐步取代稻一麦,稻稻等低效模式,主推早瓜晚稻,早稻秋瓜,地膜花生晚稻,早稻荸荠,中稻蚕豌豆,大豆中稻,稻菜等高效模式。全区粮经高效模式发展到20万亩,面积扩大一倍,平均亩产值突破2000元。当人生让你碰壁头破血流时,别害怕,没有这些挫折,怎能练就一身钢筋铁骨,当生活给你一百个理由哭泣时,别沮丧,你就拿出一千个理由笑给它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