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32.43KB ,
资源ID:109957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957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docx

1、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课题组我校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湖北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该课题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切入点,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以探索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为目标而展开。课题研究已经历时5年,采取了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课例研究法等开展研究,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研究任务,推动了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初步形成了骨干教师、班主任队伍、干部及管理人员等教师发展共同体,基本构建

2、了“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干部队伍培育模式,切实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背景1、我国教育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黄金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就基础教育而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而扩大优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优质教师在量上的增加,在质上的提升。2、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要求新课程启动以来,针对中学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举办了不少,但大多还是一种“输血”型的培训,往往采用“专家”讲、教师听的模式,以“专家”说教为主,对教师的已有经验、教师的创造性和行动能力关注不够,教师没有真正“卷入”培训活动中

3、,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是很大。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研究,能够让教师在具体的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中触及情感,引发思考,提升实践智慧,改进课堂教学,推动课程改革,促进专业发展。3、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从学校现状来看,我校有着五十多年办学历史,是一所教育质量比较好、社会声誉比较高的武汉市示范学校。近几年来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由90年代中期的24个教学班2、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兴起与知识观的转向密切相关。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人与他人通过互动与磋商而建构的共识,它镶嵌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中,“社会性是知识的本质属性” 。瓦斯科(Wasko)等认为,知识属于共同体的观点为各种类型的共同体

4、的建立提供了知识论上的支持。总之,新的知识观更强调知识的社会性、分布性,根据新的知识观,只有建立各种专业共同体,才能为个体通过对话、协商、交流和分享建构知识的意义提供必要的条件。(二)基本内容1、共同体的制度构建。本子课题将以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理论为指导,对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进行研究,以构建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制度化支撑,探索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与相关因素的关系。2、共同体实践。本子课题将围绕如何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如何运行、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求探索出高效能的有效机制,发挥教师发展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对事业和生活的成就感、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3、以学

5、习和交流为基础的的校园文化。(三)主要方法1、文献法了解国内外教师发展共同体研究的现状及成果,搜集资料,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共同发展的理论体系;2、行动研究法以理论框架为依托,设计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运作模式并实践操作,促进不同性质的教师专业整体发展。3、教育叙事法。课题组成员以教育叙事的方式,详实记录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并进行反思。4、经验总结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认真总结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中的得失,为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活动深入发展提供依据。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1)筹备立项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8月)1、组织课题组,落实研究成员,明确研究职责2、撰写课题研究开题方案3、采集

6、教师专业发展愿景,调查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撰写调查报告4、搜集资料,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体系,从理论上探讨教师共同体建设发展的操作模式,为启动课题实践作准备。成果形式:调查报告、论文。(2)组织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11年12月)1、继续进行共同体建设的理论研究,不断修正、完善理论体系。2、按预设的共同体建设的操作规程进行行动研究,形成切合我校校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并通过边尝试边调整的策略,以逐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长效运行机制。3、累积以共同体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资讯。成果形式:论文、个案、现场会(3)结题鉴定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中心工作的反

7、思总结,形成具有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理论文案。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含论文及个案)汇编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分析(一)打造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最基层的、最常规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学研究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重要的地位。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与教师发展共同体关联起来,关键在于将教研组、备课组打造成“学习型组织”,而非常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所呈现的“传达性组织”、“会议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重点转向学习与研究、强调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围绕教育生活及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

8、问题真实地表现自我、表达自我,合作完成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每一个共同体成员都可以借助彼此的力量成长,在专业发展中相互关怀与促动,使教师由原来孤立的个体性主体转变为交互主体。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获得心理上的支持,而且能够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新思想,汲取更多的力量,从而最终实现共同的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在课题研究和实践中,我校在打造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方面形成了以下成果:1、初步形成了“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这一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载体和模式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围绕教师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寻求实现校本教研的“全员参与、全程研究、全员受益”,深度探索“三全”主题校本教研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

9、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 “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是教研组以制约着新课程历年实施的实际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师开展学习、研究、交流、实践与反思的校本研究形式。目的是以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组织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和成长,利用团队的智慧提升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合作力和变革力,最终提高教师新课程的理解力、驾驭力和新课程文化的创新力。“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是以问题为导向,包括五个环节,即收集整理研究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实践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实践的有效性等。在每个环节实施过程突出教研组、备课组成员的“全员参与”。在研究过程中,关注每位教师的学习、研究、实践、合作和反思

10、等五种行为,提升教师驾驭新课程的学习力、研究力、合作力和变革力。2、确立了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是明确知道研究人员怎么开展有效研究。我们的研究过程就是落实“五个环节”,即收集整理研究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实践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实践的有效性等。实施“五种行为”,即教师的学习、研究、实践、合作和反思等行为。为了更好落实研究过程,课题组制作了三种研究手册,即学习培训交流研究手册、研究课实践手册、教研组问题研究案例手册,三本手册是研究初期的三根拐杖,引导研究人员具体研究工作。3、设计了教研组“学习型合作型”研究文化体系。自启动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制定了从2

11、009至2011三年的研究路线图,包括阶段研究目标和终端研究成果的设计,把研究目标和成果分解成具体的研究任务,明确了每个研究人员在什么阶段完成什么研究,研究成果目标是什么。研究路线图的安排指引着课题组成员研究的方向。课题组在每星期五上午开展研讨会,累计达到72次,比如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展开了5轮教学设计研究,5人进行了研究课实践,观察量表设计修改达5次。研究活动得到省教育厅方主任、省教科所姜主任、曹所长及各位专家的好评,表明学校研究的定位、方向和方法值得充分肯定。课题组14位成员,仅2010年下半年,购买专门学习研究用书达1000余册,学习研究笔记达到200000字,平均每周研究交

12、流的时间超过4小时,形成的研究课案例达20个,组织参加研究课实践活动达40余次,形成的论文达20余篇。学习研究已经成为课题组成员生活的不可缺少部分,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团结和谐的研究氛围是研究顺利开展的保障。课题组成员全员全程参与研究,但组织工作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课题组长的任务就是规划设计研究过程,组织开展培训,参与全过程实践并做指导,另外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工作,为课题组成员规划课题研究的愿景,减轻他们因为课题研究产生的压力和负担。教务处的几位同志相互坦诚听评研究实践课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实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4、建设了一批获得市、区奖励的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自2008年课题启

13、动以来,我校共计有语文教研组、化学教研组、政治教研组、地理教研组相继被评为武汉市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物理教研组、历史教研组被省教科所评为校本教研先进集体;屈家泓、王爱民、杨书华、汪立新、魏尚鹏、肖丽芳等教师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这一批教研组、备课组的产生正是在课题组的指导下,自动践行校本教研新模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备课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成长的结果。这一批教研组备课组又在全校起了榜样示范作用,推动了我校良好教风的进一步形成,形成了和谐上进、勤奋进取的校园教师风貌与文化。(二)打造骨干教师发展共同体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的保证。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构建

14、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必须让骨干教师先发展,进而通过他们的辐射引领带动全校教师的发展。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我们紧紧抓住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着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1、初步形成以“骨干教师研修班”为载体的研培模式近年来,我校的30岁到45岁的中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这批教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如何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素质、促进他们专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办人民满意教育目

15、标的实现。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提出了成立中青年教师研修班的设想,并把研修班工作和十五、十一五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前后举办了两期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两期研修班培养了特级教师2名,省骨干教师2名,市学带3名,市优青2名,区学带18名,区优青10名,校学带20名,校优青15名,逐步形成我校结构梯队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在武汉市市级示范学校里应该是独树一帜的,可以说骨干教师研修班成就是我校骨干教师成长的摇篮。那么骨干教师研修班怎么运作和成长呢?2、确立“专家引领、自我成长”的发展路径专业引领是骨干教师培养和成长的捷径,专家的言传身教和授业解惑能大大提升了学校骨干教师成长的速度。第一期骨干教师

16、研修班我校聘请了物理特级教师黄光龙老师、数学特级教师张京老师、地理特级教师汪麟书老师、历史市学科带头人童绥宝老师、语文校特级教师李求运老师作为培训班导师,形成导师团;第二期研修班又增聘市十大名师物理特级何文浩、语文特级王先海、数学特级教师吴校红、政治特级虞京蕾、英语特级高中斯为导师团成员,专家们对教育满腔热忱、层次高、业务能力强、提携后进愿望高。他们每周来校一次,对研修班成员进行通识培训、参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上示范课、听研究课、指导教材教法、进行案例研讨、分析考试走向,在指导上不遗余力。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专业成长主要还是靠个人学习与磨炼。学校为骨干教师个人成长创造各种条件。有针对

17、性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章,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给骨干教师赠送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如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班主任兵法等,要求每人至少订阅一份与本专业有关的刊物,采用自学研讨反思总结的方式进行自我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及文化素养,并留有详尽的理论笔记。采用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争取更多的机会让骨干教师受到各层次的培训,如选派选派部分骨干教师赴上海华东师大培训。3、形成以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为抓手的过程培养方法把问题变课题,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师“以科研促发展”的意识,使教师能积极参与在课程改革的教科研之中,培养自

18、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研究、开发、实施新课程的基本素质。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担任主力,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课题组成员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和教育能力。“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市政府专项课题“有效培养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市教育规划办重点课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在特聘专家指导下,课题组教师以做人民满意教师的高度责任感,认真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大胆创新,探索出了有效培养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包括杨叔子院士在内的专家广泛好评。与此同时语文和化学教研组由市区学带牵头承担研究的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均已顺

19、利结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带动教研组的建设,语文、化学、政治和地理教研组均被评为市优秀教研组。由物理和历史为主体承担的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学习型组织建设“三全”教育模式研究,创新集体备课的形式,着力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完善,促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骨干教师积极参加观摩评议及各级各类研究课,对同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提高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每学期要求骨干教师执教一节校级以上研究课,以此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大型研讨活动,同时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目前我校重点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学均由骨干教师承担,在省市区各级各类质量检测

20、中均取得良好成绩,多人次获“区教育局中高考质量优胜个人”和“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4、进行分层培养和客观评价抓好两大工程: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着力打造学校名师和教育行家。一方面积极鼓励现有的骨干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名特优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要求骨干教师带好一个教研组、备课组和一名青年教师,确立带徒对象,制定带徒计划,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带徒工作。对带徒对象进行跟踪培养,善始善终。认真进行听评课活动,积极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共同提高。不断完善制度,将骨干教师评定纳入科学化的管理轨道。结合市区教育局要求定期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制。增加投入,保证骨干教师工作顺利进行。每年召开骨

21、干教师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以奖励方式选派爱岗敬业、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让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物色、选拔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来,适应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三)打造班主任共同体班主任是学校里重要而特殊的群体。他们工作量大、责任重,但长期以来,这支队伍既不能像备课组一样有着基于专业发展的密集的“集体备课”制度,也不能像学科一样有着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专业技术称号。教育是关于人的心灵的工作,是教育生命本身的一件乐事。班主任是在自己和学生的心灵中耕耘的农人,班主任工作是最应该把握人性温度的事业,这种“专业性”价值是其他学科

22、专业性不能相提并论的。为了培养一支适应当前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我们把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发展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力图将班主任队伍也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并将学习方式与内容序列化。在创设学校班主任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打造班主任发展共同体的“六共”策略。1、“六共”策略打造班主任发展共同体共读从阅读物来看,有人把教师的阅读分成三种,本体性阅读、专业性阅读、人类基本知识阅读。班主任的“本体性”阅读是其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一个不读书的班主任充其量是个优秀的“匠人”,我们要通过读班主任专业书籍以迅速提升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水平,从会“为之”到“所以为之”。学校向班主任发放及推

23、荐以下读物:(1)56号教室的奇迹(美 雷夫 著);(2)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王晓春 著);(3)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著);(4)爱心与教育(李镇西 著);(5)班主任兵法(万玮 著);(6)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刘儒德 著);(7)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手册(田恒平 著);(8)自塑德育(肖家芸 著)。每位班主任需选择其中四本进行阅读,并在检查时提供足以证明自己阅读过的证据(如,阅读摘记、读后感、圈点勾画过的自己的书等)。此项要求是评选各项班主任优秀的必要条件。共研政教处建立班主任工作交流QQ群,通过QQ群进行思想交流,观点碰撞,互相启迪,共同进步,把QQ群作为一种快捷随意联系渠道,共享观点,共

24、有资源。QQ群每月提供一个话题,大家可以在群内交流,“研究室”将委托人进行整理成文寄发班主任。演技过的话题有:(1)如何整合任课老师的力量参与班级管理;(2)学生操行评语的写作;(3)问题学生案例分析及诊疗;(4)开学啦,班主任准备工作;(5)班会课的研究;(6)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7)班级管理与企业文化;(8)班主任的自我修炼;(9)班级座位调整;(10)假期班主任工作不缺席。对于QQ群的讨论,学校将作为检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依据。共探分主题进行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和方法探究。主题探究围绕工作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展开。基本方法是先由个体形成工作实际中的教育问题文本案例,在共同体交流活动中由团

25、队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解释,集思广益,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同时团体得到经验型案例和共性认识。共听每学期学校举行一次大型班主任工作学术研讨活动,加上暑假集中培训,年度共有三次培训。就一定主题邀请专家讲座:“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班主任工作艺术”、“班级活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班级活动设计模拟练习”、“典型案例分析与评价”。为增加培训的实效性,我们将安排“论坛”“现场会”等形式,通过互动、辩论等形式提高培训的参与性。共享班主任群体是教育的主体,在这个群体中潜在着巨大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有时更胜于书本,我们通过征文(如“金点子征集”、“我与我的学生的故事”、“看家本领征集”等)、论坛、周例会演讲、国旗

26、下讲话、班会课比赛等形式实现全校共享。共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写则殆”,每天的班级管理中不知道要发生多少有教育价值的故事,但我们却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故事被时间的流水冲淡,我们倡导班主任“月文制”,每月一文,发在校园网,并请班主任积极给班主任杂志投稿,学校在期末结束时将按照学术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共读”、“共研”、“共探”、“共享”、“共听”、“共写”其目的在于“共进”,在于学术研究、在于理念更新、在于规律探寻、在于方法的寻找、在于体系构建,在于引导班主任由“知之”走向“好之”,最终达到“乐之”。2、三段式的班主任共同体成长过程有效的班主任发展共同体需要合理的秩序。在实践中为了防止共同体建

27、设的忽冷忽热,我们将之规划三年一个培养周期,为初始阶段、执行阶段、规范阶段。初始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摸索出共同体第一年的主要运行方式:研讨上周做法+下周规划。确定交流的时间、地点、主持人。定位在经验交流层面,能够兼顾到不同层次的班主任执行阶段:在第一年研讨的基础之上我们认识到班级管理的研究和班主任的成长绝对离不开自己的班级,离不开对学生在校生活的深度参与,和学生一起奋斗和共同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此我们通过四课(周记、班会、家校联系、团队研修)来规划我们每周、每月、每年的教育实践和研究。规范阶段: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学习制度、例会制度、活动制度、考评制度、在前两年的实践中产生核心成员,以

28、核心成员带动团队发展,形成团队的共同愿景与常规运行模式。(四)打造干部发展共同体干部是学校工作的领头羊,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干部团体如果一身正气,高瞻远瞩、能力超群,就能成为学校发展的基石、成为教师们的主心骨。而学校工作方方面面、千头万绪,这就更需要干部队伍和谐协调,共同发展。在实践中,我校干部队伍共同体建设形成了如下经验:1、思想上形成五个意识学习意识:主要通过干部读书、举办培训班、参观学习及开展干部论坛来落实,同时,强化干部的自主学习,强化网上学习,要学有心得,学有反思。要求干部做一个有思想的干部,会做事的干部,懂管理的干部,有追求的干部。责任意识:主要通过干部的工作考核,工作成效

29、论英雄。要求干部对工作要有思考、有谋划,有举措,要尽心而做、尽力而做,时刻把学校、学生、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服务意识:要求干部要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服务好教师,要做到引领。在引领中服务,这就要求干部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这是服务好的前提。执行意识:作为中层干部,首要的任务是执行好学校的计划、安排,在不折不扣的执行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在执行中寻求创新。创新意识:执行力强是干好工作的基础,用创新的方法、使用创新的途径,目标是为了更好、更高效、更科学、质量更高的完成工作任务,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这也是执行力强的表现。这就需要管理干部要对自己所负责工作要深钻研。工作要有方法、有措施

30、。能够驾轻就熟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2、打造干部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理论培训与政治引领: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研究的课题。我校在课题实施的几年里,在干部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9年聘请了教育管理专家孙安多给干部作专题指导和学校管理实践诊断。党总支在中心理论学习小组中分党务、教育、教学、后勤等专题定期开展“理论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校长论坛。这些学习、实践和交流活动不仅统一了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明确了学校现实条件下的发展定位,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干部的领导水平、驾驭能力和思辨能力。为此我校每周四上午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和每两周一次的周四下午党员民主生活会,每名干部每学期读一本管理或业务类书

31、籍;每学期撰写一篇管理论文。每年寒、暑假各召开一次干部管理论坛或者专家讲座,寒假在2月份召开,暑假在7月份召开。进行2次干部工作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主管领导评价),每年1月份进行。2008年至2010年共组织了7次中层干部理论学习活动,分别由朱天元、龚文莉、陶勇、吴成俊、汪长久就学校管理、基建过程、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师德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其学习题目分别是:第五项修炼解读、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员、干部应该做些什么、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深入落实学校各岗位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共7篇。从效果来看,反映较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干部的理论素养。2008年学校安排全国劳模冉红英老师开展了心智辅导讲座。从原

32、始的“九宫格”角度出发,剖析了人原生态与后天教育后的变化,并进行对比,为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学基础;2009年安排德育干部全国优秀教师张军就教育管理思想、方法、举措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效果较好。2010年我校组织了干部的讲座活动,朱天元校长主讲了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管理的五项内容,杨荣华副校长主讲了课程建设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内容。会后全体干部又进行了多次培训和撰写心得体会。学校每1月份进行了干部评价。评价依据学校干部的评价细则,按照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主管领导评价三个层次进行。评价不是目的,主要在于挖掘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累次评价学校班子评选出优秀干部。除此之外,2010年暑期学校组织了5名中层干部和10名骨干教师在上海师范大学学习。干部为其2天,主要从教育评价管理、德育工作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会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及工作计划的确定、落实等方面依据。比较我校的管理方式提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促进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