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65.79KB ,
资源ID:109901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901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时间第五课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牧童课 型新 授 课教学资源ppt课件教学目标1. 正确读写“牧”“蓑”两个生字。2. 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地诵读牧童,并正确默写。3. 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4.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古诗改写成一段话。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牧童,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教学方法创设情境 启发引导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单元导读: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

2、都在编织美丽的故事。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为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第二组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却又好像发生在我们身上。学习本组课文,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大家阅读课本21页的单元导语。总结第二组课文的学习重点:1.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2.学会留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真实表达感受。一、对对子导入,初步感受诗词的表达特点对仗工整山水;青山绿水;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看到“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这样的诗句,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3、二、导入新课,靠近快乐1出示牧童骑牛图。骑牛的人是谁?这是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这是个自在、快乐的牧童?2出示古诗牧童。(1)这首古诗是吕岩,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吕洞宾所作的。关于吕洞宾,谈谈你对他的了解。(2)作者介绍:吕岩,唐代诗人,中过进士,曾做过两次知县,后来因为发生农民起义,为躲避战祸带着一家人逃到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3师:俗话说,“快活如神仙”,最早指的就是吕洞宾。这节课我们走进牧童,走进吕洞宾言说的快乐中去。三、初读古诗,读准字音l洎由朗读古诗牧童。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诵读。读出诗词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强调“

4、铺”的读音。引导学生在辨析读音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诗词语言的魅力。(1)你认为“铺”应该读几声?理由是什么?(通过辨析意思进一步明确读音,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汉字音、形、义的内在联系。)(2)“铺”字让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感受想象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完全表现了出来。)3.指导书写两个生字:牧 蓑4.默读,思考:诗写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四、再读古诗,读懂意思1默读牧童,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2交流:一遍又一遍的读书过后,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

5、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读懂诗意,感受诗情。)3小结:这首古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看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那悠扬的笛声。那愈来愈近的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五、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一)欣赏美丽原野ppt出示第一句:草铺横野六七里1.指名朗读。从第一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轻声朗读,想象这是什么样的原野?从那里看出来的?3.当你置身于这一片广

6、阔的、绿草如茵的草原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男女生分别读) (二)倾听悠扬笛声 1.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一片美丽的草原。此时,晚风吹来,阵阵凉意,让人感觉多么舒服呀!如果你也置身于这样美丽的境界中,你想在草原上听到些什么声音呢? 2.要是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汇成一首动听的笛子声,那该多好呀!想听吗? 3.课件播放悠扬的笛音。 4.多么悠扬的笛声,是谁在吹呢?(课件出示第二句) 5.指名朗读,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笛声?你怎么知道的呢? 6.牧童是怎样吹笛子的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三)拓展数字诗歌 1.齐读前两句诗,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句后半段有什么特点呢? 2.

7、你还知道哪些数字诗呢? (四)体会自由生活 1.牧童置身于美丽的原野中,吹着悠扬的笛子,你觉得他过得是怎样的生活?谁能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2.课件出示后两句古诗 3.轻声朗读诗句,想一想:牧童从哪里归来?怎样归来? 4.牧童忙碌了一天,到黄昏的时候,终于可以歇歇了,他吃得饱饱的,要干什么呢?(睡觉)怎么睡呢? 5.如此轻松自在的牧童,你能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6.如此自在的牧童在月光下,美美的躺在原野上,他想做些什么呢? (五)想象美丽画卷1.闭上眼睛,听录音朗读古诗,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小组交流。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画面。(学生自由交流)(六)结合背景,体会情感

8、1.吕岩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牧童呢?2.出示吕岩小传,指名朗读。3.结合吕岩的介绍,你能知道原因吗?五、深入理解,感悟诗魂1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无论白天还是傍晚,无论放牧还是休憩,牧童的生活都是如此惬意。此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牧童吗?你此时最想说什么?(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像他这样,在劳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享受悠闲与自在。)2再读全诗,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魂。3总结全诗。六、拓展延伸补充一两首牧童诗,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村晚曹满池塘水漫坡,

9、山衔落日侵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七、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2将这首古诗默写下来。3将牧童改写成一篇小短文。板书设计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教学时间第五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课 型新 授 课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篙”“棹”两个生字,正确书写“遮”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3.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4.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10、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方法以读解意 以画悟情。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从牧童导入 1.齐背牧童。师:诗人吕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连片的野草,悠扬的笛声,高悬的明月,无忧无虑的牧童。2.回味学法:请同学们好好回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牧童这首诗的。(生思考,表述,教师小结。)(1)读通顺,读出节奏;(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边读边理解诗意;(3)认真赏读,体会诗里内含的情感;(4)表演读,交流。3走进“渔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的是吕岩的牧童,现在我们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渔童”。 (板书课题舟过安仁,同时用动画课件导入。)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1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舟过安仁,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篙”、“棹”的读音。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4.指名交流,师适时点拨。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小伙伴合作学习。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抓场景,解诗意(1)引导: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诗人路过安仁,看到了什么?(课件: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问:你看到了什么?(生述说)(2)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师:诗人也和我们一

12、样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大白天撑着一把雨伞,撑篙、船桨叶放在船上。忽然,他明白了,他(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你是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怪生(理解“怪生”)。来,谁能读出这样的恍然大悟?(指导朗读) (3)请同学们想象:假如是你,假如你便是杨万里,恍然大悟,你会是怎样的表情?(体验诗人情绪引出童趣)师小结:一个“怪生”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还让我们看到两个有趣的孩童,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之情。4.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谁能用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呢?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发言,把所想

13、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品评诗句,悟其感情: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4.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5.全班齐读古诗(配乐)。6.练习熟读成诵。五、感悟“渔童”学习了舟过安仁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可以分为“初步接触”、“理解诗意”的不同阶段的不同感想来谈。学生谈的范围尽可能广一些、宽一些。六、知识拓展,能力提升 1.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出示课件),再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未泯的童心)总结:

14、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诗人。他的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2.补充两首杨万里的儿童诗,让学生读一读。其一妹子硫酸软吃呀,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诗人午睡初醒,齿颊间还留着梅子的余酸。只见柳花飞散,儿童像捉蝴蝶般追逐它,活生生地描绘出了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其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奔跑中的欢乐之情,捉不到蝴蝶的懊恼之态,被逼真传神、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2.展开想象,任选一首诗,将诗中情景画出来,或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板书设计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诗中有画 渔

15、童童趣诗中有情教学时间第五课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 型新 授 课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媚” “剥”等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在朗读理解中感悟诗与词的不同。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教学重点理解词意,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品词潜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方法创设情境 启发引导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比较诗词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平乐

16、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2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yu,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3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初看插图,反复诵读 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

17、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23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n? 师:同学们,这里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3.指导朗读: 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阙,两阙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他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 三、结合画面,品悟词意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2.生交流:(1)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要点点拨: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中儿

18、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练习朗读。(2)感悟小儿调皮可爱。要点点拨:无赖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卧“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可爱调皮可爱)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3)感悟景美要点点拨: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

19、,也可以由近到远)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指名读。(草真青啊!)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4)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要点点拨: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生:一对年老的夫妻。理解“相媚好”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假如你是老爷爷、老奶奶,你会说什么?)理解“醉里吴音”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

20、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那你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四、想象画面,读写结合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词,把这个画面在心中理理顺。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词,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你按顺序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2.交流看到的画面(1)风景图:这写的是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在这首词里是怎么写的?不看书,你能把这句话说一说吗? (2)相媚图:老两口恩恩爱爱,这首词中是怎么写的? (3)锄豆图、织笼图:学生讲述,教师简单引导,一带而过。 (4)卧剥图 3.你看,我们用这想画面、说画面的方法,就可以试着把整首词的内容给记住了。那如果让你用

21、自己的话来写一写这村居,你会选择哪个画面来写呢?那就赶快动笔写一写你心中的画面。(播放鸟鸣的音乐,学生写。) 4.交流。 5.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亲亲热热地村居生活快乐的村居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五、简介作者,深悟诗情1.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感受啊!请浏览一段资料幻灯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再读这首

22、词。 3.交流再读后的感受。 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 1.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这个村居也一定记在我们心中了。我们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词,能背的同学就尽量背,实在记不住的也可以看一下书。师引背。 2.这首词韵律很美,如果配上好听的音乐就更美了。请大家欣赏这首欢快的歌,可以一起打节奏、一起唱。(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读一读。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风景图 相媚图清平乐村居 锄豆图织笼图卧剥图安适悠闲 热爱向往教

23、学时间第六课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冬阳童年骆驼队课 型新 授 课教学资源ppt课件,林海音简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背诵第四自然段。3.能抓住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品读感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

24、童年)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2教师总结

25、:“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关于作者林海音我们已不再陌生,我们曾在上学期学过她的作品窃读记,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林海音。在这里,林海音女士要向我们展示什么呢? 知道了作者,了解了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请读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资料补充: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6、然后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1)学词:咀嚼 慢慢地嚼 倒嚼(2)交流:板书:学咀嚼 谈铃铛 想剪毛 问去处 2读读小标题,你发现了什么? (写的都是关于骆驼的事,看起来写的事情很多,却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骆驼队给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借助骆驼队来表现自己童年的生活。)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1)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2)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

27、;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2.汇报、交流(1)“学骆驼咀嚼”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到这时候我龇

28、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背诵第四自然段(2)“想象驼铃用处”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板书设计冬阳童年骆驼队 林海音看骆驼咀嚼驼铃的想象 骆驼脱毛的情景 夏天不见骆驼 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