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364.50KB ,
资源ID:109881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881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案.docx

1、届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案基础保分专题十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NO.1学前自主测评选择题练明高频考点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2018佛山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B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解析:选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单子叶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难以分辨是一株还是多株;双子叶植物容易辨别个体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

2、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先增大后降低,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在K值时增长速率为0;而呈“J”型增长的种群没有K值。2(2018太原模拟)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组成得知该种群较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B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C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解析:选A根据年龄组成得知该种群较稳定,说明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

3、率可能相等;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百山祖冷杉,故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采取等距取样法;在植物园中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易地保护;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不是同一种群。3下列实践活动,利用了“环境容纳量”的相关原理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科学确定捕鱼的时间和数量,保证捕鱼可持续进行向森林喷洒农药来防治某一虫害禁止捕蛇来防治田间的鼠灾A BC D解析:选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资源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若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其环境容纳量;科学确定捕鱼时间和数量是控制种群数量维持在K/2,以保证最大的种群增长速率;喷洒农药

4、杀死害虫并未改变害虫的环境容纳量;若要防治有害生物,可采取降低环境容纳量的措施,如放养天敌。4假设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Nt表示t年后种群的数量,如图表示随着时间变化Nt/N0值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种群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B图中a表示的值一定为1C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bN0D在第6年后该种群的种内斗争最为激烈解析:选A将纵坐标中的“Nt/N0”通过乘以N0转换成“种群数量”即可表示随着时间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图示种群数量变化应该符合“S”型增长曲线;在时间为0时的种群数量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因此,图中a表示的值为1;图中显示,第6年后,该种群的Nt

5、/N0的值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此时该种群的数量达到了最大值,故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bN0;在第6年后该种群的数量最多,此时种内斗争最为激烈。5(2019届高三武汉六校联考)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下图,图中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20082010年,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B20102015年,该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解析:选C20082010年,保持为2,即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总是前一年的两倍,数量一直在增加。20102015年,一直大于1,即后一

6、年的种群数量总是比前一年多,因此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也不能确定环境容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值;概念模型通常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该图是数学模型。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6下列有关群落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是群落丰富度增大的重要原因C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可能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森林群落区别于草原群落显著的特征是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高解析:选B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所以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说明种群密度增加,而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种

7、类数目的多少,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可能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下降;森林群落区别于草原群落显著特征是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高。7(2018保定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人类活动能决定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为演替的必经过程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解析:选D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人类活动能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只有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群落才会演替到森林阶段;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

8、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8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解析:选D由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林窗比林下获得光能多,枯落物层的深度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也增加,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都逐渐减少;由图中信息不能得出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的大

9、小。9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注: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种群B调查马尾松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C群落G的垂直结构中不同层的物种丰富度都是最低D在群落发育晚期,物种丰富度减少的原因是种间竞争加剧解析:选C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称为一个种群;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群落G的垂直结构中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大于多数群落;群落发育晚期,空间资源有限,种间竞

10、争加剧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0(2018承德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处于最高营养级B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消费者之间只存在捕食或竞争关系C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群落内物质循环的渠道解析:选D(捕食)食物链中不包含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消费者之间还可能存在互利共生或寄生的关系;寄生在人体内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群落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11(2018南平一模)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d

11、流动到aB图中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C若e为刚迁入该生态系统的新物种,一定时期内,种群数量可呈“J”型增长D图中c若表示热量,该图可表示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解析:选C据图分析,d为生产者,a为消费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形式流动;图中b为消费者,f为分解者,b和f之间不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刚迁入生态系统的新物种,若环境适宜,一定时期内,种群数量可呈“J”型增长;图中c若表示热量,由于热量不能被生产者利用,故此图不可以表示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12(2019届高三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

12、能B能量流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C若图中X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X4X3X2X1D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之间数量的变化呈正反馈调节解析:选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草在内的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若图中X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X4X3X2X1;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之间数量的变化呈负反馈调节。考点四 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环境保护13我国西北沙化地区为恢复生态系统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栽种多种植被来防风固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减少对草场的过度放牧是恢复生态系统的条件

13、之一B栽种多种植被可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禁止开发利用当地的生物资源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必要措施D沙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会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解析:选C减少对草场的过度放牧有利于恢复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越高,因此,栽种多种植被可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沙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会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14下列叙述与下图所示模型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可以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C

14、若X表示大气中的碳元素,则可能代表光合作用D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解析:选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迁入率都能促进种群数量的增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不能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转变为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导致大气中的碳元素减少;物种丰富度越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所以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非选择题练通综合交汇15(2017全国卷)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

15、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解析:(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2)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

16、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引入天敌是控制鼠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天敌以山鼠为食,二者的种间关系为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16“植物A动物B动物C”是某草原的一条食物链,生态学家对该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被标记的

17、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2)研究人员调查并绘制动物C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甲。2016年6月C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型。可以预测,2017年6月后C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最可能是_,直接原因是种群的_。(3)研究人员监测了C种群几年间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出数量变化曲线,见图乙。监测过程中为控制C种群的数量,引入了以C为食的种群D。据图分析,D最可能是在图中_点对应的时间引入,该时间点_(填“是”或“不是”)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4)动物B和动物C都是恒温动物,它们同化的能量中有不足10%用于_,而其余的能量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

18、味去猎捕B,B同样也能够依据C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得出该种群密度是480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偏大。(2)据图可知,2016年6月C种群的生育前期和生育期的个体数较多,生育后期个体数较少,可推知C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而2017年6月C种群的情况正好相反,可推知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所以该种群在2017年6月后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最可能是下降。(3)据图分析,D最可能是在图中b点对应的时间引入;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应在K/2之前,即种群数

19、量较少时,而b点已经远远大于K/2,所以不是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4)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480大(2)增长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3)b不是(4)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NO.2练后循图忆知 知识深化拓展1明确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填图)2解读三种类型的“S”型曲线(填空)(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2)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3)t2时,

20、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3K值与K/2值的分析与应用(填空)(1)K值与K/2值的分析:(2)K值与K/2值的应用:常考题点练通 种群的特征及内在关系1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015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解析:选D鼠的活动能

21、力强,活动范围大,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根据题干信息,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则当天种群数量是前一天种群数量的(11.5%)倍,说明种群最初呈“J”型增长;在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和气候适宜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J”型;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最快速增长期之前,即K/2之前。2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小,与雄性因

22、争夺空间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该林区猕猴种群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因此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调查时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说明其种群数量还会增长,并未达到环境容纳量;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小,与雄性因争夺空间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根据图中信息不能说明性别比例为11时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 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判断(1)据各年龄段所占比例判断:曲线图:柱形图: (2)据出生率和死亡率判断: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增长率0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增长率0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增长率0衰退型。 种

23、群的数量变化3(2018全国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解析:选D当空间、资源有限时,种群呈S型增长;林场空间、资源有限,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由于密度增加而逐渐减慢;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由于鱼的大小不同等,单位水体中产量有可能相同;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由于环境阻力逐渐增大,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4(2017全国卷有改动)假设某草原

24、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图中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解析:选D根据题图,种群数量约为环境容纳量的1/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有最大持续产量。与甲、乙、丙点相比,在丁点时捕获,捕获后使种群处于最大增长速率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的目的。5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乙变为曲线丙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B曲线乙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草履虫种群数

25、量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C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J”型增长D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解析:选D如果某条件引起种群由曲线乙变为曲线丙所示情况,有可能是外界条件更适宜,如有了充足的食物和空间;封闭环境中草履虫数量先增加,后会有所下降,可用曲线甲表示;由图可知甲、乙、丙三条曲线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都不符合“J”型曲线;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增长率”与“值”(1)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NtN0)/N0(无单位)。“J”型曲线增长率为恒定值,“S”型曲线增长率为“逐渐下降”。(2)增长速率(末数初数

26、)/单位时间(NtN0)/t(有单位,如个/年)。“J”型曲线增长速率一直上升,也呈“J”型,“S”型曲线增长速率呈“钟型”。图示如下图:(3)对“”的理解:“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t中,代表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而不是增长率。当1时,种群数量增大;当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当1时,种群数量减小。查清易错小点(判断正误)盘查(一)群落的结构1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015海南高考)2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3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4调查小麦田内物种的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工作(

27、)盘查(二)群落的演替1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2015全国卷T4A)2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2015全国卷T4C)3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2015全国卷T4D)4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优势物种组成不再变化()5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理清知识主干1辨析群落的四种关系、三种曲线和两种结构(1)四种关系:写出A、B、C、D四图中a与b的种间关系:A互利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2)三种种间关系曲线:写出图13表示的种间关系:图1:互利共生;图2:捕食;图3:竞争。(3)两种结构:垂直结构水

28、平结构现象 分层现象常呈 镶嵌分布决定因素植物:阳光动物: 栖息空间和 食物条件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及 光照强度不同生物因素:生物 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2“两看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填空)练通高考能力1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但不同种的三种小鱼,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甲、乙、丙三种小鱼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三种小鱼的存活率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B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D无捕食者时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29、解析:选C没有捕食者时,甲占优势,引入捕食者后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可见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引进捕食者后甲、丙的存活率下降,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甲、乙、丙三种小鱼是竞争关系,又受到捕食者的影响,在捕食者增加到8只的情况下,乙的存活率继续增加,而甲、丙存活率继续下降,所以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未减少。无捕食者时乙的存活率最低,说明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2土壤中某些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实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如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实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真菌与优质牧草甲是共生关系,与劣质牧草乙是寄生关系B图中的种群密度应该是采用样方法调查出来后的平均值C接种菌根真菌后,提高了实验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此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是因变量解析:选A根据题意,土壤中某些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故真菌与优质牧草甲和劣质牧草乙均是共生关系;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图中的种群密度应该是采用样方法调查后求得平均值;图中显示,接种菌根真菌后物种丰富度增加,提高了实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