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39.78KB ,
资源ID:109864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864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六种回答模式.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六种回答模式.docx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六种回答模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六种回答模式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古诗鉴赏题,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回答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

2、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

3、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

4、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用典。另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题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

5、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春怨盖嘉运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忧了自己

6、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7、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忍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第5课时一、高考原题详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08

8、山东卷)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撚(nin):持取,捻弄。(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间要分析。答:(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答:答案:(1)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

9、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四川卷)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答: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

10、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中流溢出来。解析:(1)诗以“夜归”为题,又以“夜归”统摄全篇,赏析时一定要扣合“夜”“归”二字。深夜归客,倚仗而行,冷燐土塍、泥径之路,艰难滑“行”,临到家门,看到补衣灯,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交集、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围绕此线索不难赏析。(2)此题要求宽泛,言之成理即可。诗的前三句侧重写诗人归家之切,而

11、最后一句“补衣灯”的特写镜头给读者展开无尽的想象空间,是妻子,是母亲抑或其他亲人,要么一家老小不眠在昏黄油灯下苦苦盼着离家亲人的归来。我想家,家想我,互动互盼,使情感为之升华。3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咏白海棠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

12、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疑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答案: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解析:本题重点分析

13、诗句,两诗颔联虽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作答时我们首先分析题中的提示,即对薛诗两句的赏析。其格式为:前句后句表达技巧的运用。我们在作答时以此为依据,找出所要赏析诗句的关键词“偷得”“白”“借得”“魂”进行分析鉴赏即可。 二、高考热点体验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08枣三模)归舟赵执信望齐门外望青州,一室欢声入棹讴。十幅风帆半城月,最难图画是归舟。注:望齐门:苏州的东北门。青州:山东地名,作者的家乡。(1)从全诗看,首句“望齐门外望青州”的作用是什么?为何着两个“望”字?答:(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最难图画是归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

14、答问题。(名优七)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时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诗句简析之。答:(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08泰安质检)杨花诗黄任行人莫折柳青青,看取杨花可暂停。到底不知离别苦,后身还去化浮萍。注浮萍,古人有杨花变浮萍的说法。杨花,即柳絮。(1)古人有“折柳相赠以表挽留”的习俗,可这里诗人为什么反对“折柳”?答:(2)诗人写了这首诗后,一举成名,得了个“黄杨花”的雅号,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答: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鲁原创五

15、)洛桥李益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注“洛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1)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赏析。答:(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答: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08济宁二检)余干注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省。(1)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答:(2)试简要分析结尾“何处捣寒衣”一句的表达作用和效果。答:6阅读下面这

16、首宋诗,回答问题。甘露寺多景楼曾巩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注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1)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请简要分析。答:(2)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名优三)江天暮雪陈 孚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1)不少评论家认为此诗“诗中有画”,试结合前四句进行分析。答:(2)分析该诗中“渔翁”这一人物形象。答:8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17、(08日照二研)小园黎 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黎简是一位无意仕进,宁愿以作书面、授蒙童为生,清贫自守的岭南诗人。(1)诗的前半部分以炼字胜,请以第二句为例作简要赏析。答:(2)诗的后半部分以意境胜,景中见人。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答: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名优八)终南别业王 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请简述之。答:(2)前人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结合颈联谈谈你对“诗中有画”的理解。答:10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威质一)别房太尉墓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注谢傅:晋代名臣谢安。他在符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徐君:典出说苑,“吴季杞聘音,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遂解剑系其冢树而去。”(1)结合诗的首联和颔联,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答:(2)简析尾联的艺术手法。答: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合肥二检)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1)“飞鸟

19、”隐喻什么?“青山空向人”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和情?答:(2)诗人是怎样写“饯别”的?答: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兖州模拟)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诗的题目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答:(2)本诗颈联、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赏析。答: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潍质一)中秋夜无月樊增祥亘古清光彻九州,今夜烟雾锁琼楼。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注此诗写于1905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1)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20、感?请作简要分析。答:(2)分析这首诗一、二两句的艺术手法。答: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济二统)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1)首句“海上生明月”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诗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答:(2)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1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鲁原创二)秋斋即事许 棐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1)诗中哪些

21、意象体现了题目“秋斋即事”中的“秋”意?答:(2)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选择其一加以赏析。第6课时一、高考原题详析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08宁夏、海南卷)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

22、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答案:(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里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祥的气氛。(意思答对即可)(2)“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意思答对即可)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注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北固山,

23、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答案: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出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褪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

24、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两个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 送卢梅坡刘 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答案:(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承上启下。(言之成理即可)(2)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

25、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云,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从题目中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上片前三句是写“聚”,后三句是写“散”,“聚散匆匆”是关键句,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时间短暂。(2)词的上片是离别之苦。“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其中“孤雁”“浮萍”是他们离别后的写照。下片写别后之思。“尘随”二句是虚笔,词意含蓄,“尘”“马”“月”“舟”四个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4阅读下面一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

26、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1)“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3)“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答:答案:(1)曲牌 (2)B(3)“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受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词和曲都是配乐作品,

27、所以有词牌、曲牌,还有题目。此题中的“人月圆”是曲牌名,“山中书事”是题目。(2)此首小令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来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衰,都如梦幻,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综上可知,A项中的“意境阔大”不妥。C项所提三处并不是意在赞颂,而是表明作者借此看破世情,心生厌倦。D项中的舒适生活和此首小令意旨不符,此小令描摹了酿酒饮茶的一种闲

28、适自由状态,而非感受。(3)作者东奔西走、宦游天涯,却始终干着些卑微的杂职,真是才比天高、命比纸薄!因此一旦寓居西湖山下,便生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纵情山水、终老林泉的无限向往。因此此小令中的“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既概括了那种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二、高考热点体验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07北京)芣 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祮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 y):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du):摘取、拾取。捋(lu):成把地握取。袺(ji):手持衣角盛物。襭(xi):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答:前人读这首诗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