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4.68KB ,
资源ID:109815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815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家庭教育错失与智障儿情绪行为问题的实践研究15页.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家庭教育错失与智障儿情绪行为问题的实践研究15页.docx

1、家庭教育错失与智障儿情绪行为问题的实践研究15页家庭教育错失与智障儿情绪行为问题的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情绪行为是一种常见的存在于智障儿的行为问题,这些不良的情绪严重影响了智障儿的日常行为和学习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智障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家长和同伴,但家庭对智障儿的影响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对智障儿不良情绪行为的调整更需要家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共同配合。因此,我们课题组对有较明显情绪行为问题的智障儿通过查找原因、干预环境、合理教育等方法帮助智障儿矫正,寻找进行良好行为教育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智障儿行为问题是指对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障碍的不合理行为,在情绪方面

2、表现突出,如:哭叫、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到智障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与他人的交往。 情绪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问题。通过长期以来对一部分情绪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智障儿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调查后,发现智障儿出现一系列行为问题与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和不良的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题组试图在对这部分智障儿进行跟踪观察、深入了解并改善其家庭教育状况的过程中,发现和寻求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矫治智障儿的情绪行为,需要家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家等相互之间积极配合,才能奏效。 (二)研究的意义 1.培养良好个性是智障儿教育的首要任务 智障儿情绪的行为反应对其心理健康发展是有着十

3、分重要意义的。为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智障儿情绪行为问题。处理好了情绪行为问题是教育好智障儿的基础。 2.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左右着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它通过家庭、环境、氛围及父母的言论、行为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基本素质,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的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及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原因在于,父母亲的爱是最好的催化剂,那种发自内心的关怀是对孩子教育的最好动力。 3.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孩子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往往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一般都与某些刺激、需要以及感受有关。 对智障儿来说关系密切的环境就是家庭。由于他

4、们尚未成熟,未能独立,他们对环境尤其是对家庭环境的依赖性很强。他们对家庭的依赖不仅仅是物质,还需要父母的抚爱和支持。溺爱、粗暴、家庭不稳定等都对智障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4.智障儿幼儿期是问题行为矫正的最佳时期 智障儿的情绪情感大都表露于外,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情感,因而他们情绪的行为反应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心情状态,我们能较容易地发现智障儿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再则,智障儿幼儿期情感、性格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可塑性强等特点,经过适当矫正,能比较容易收到较好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度智力残疾儿童教育刚要明确指出:应通过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

5、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补偿其缺陷,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的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和习惯,为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公平的公民打下基础。 2.弗洛依德的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的幼儿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幼儿身心需要得不到满足,受不到教养者健康的教育和引导,幼儿就不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智障孩子也是如此。 3.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所以智障儿教育是需要特殊教育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互动才能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四)关于同类课题的研

6、究综述 国内外一些专家曾对智障儿的情绪行为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但他们进行的研究均侧重于各年龄段智障儿的情绪行为表现的成因及对策上,对于具体一种成因导致的情绪行为问题的具体干预教育方法的研究很少,专门针对家庭不良因素造成智障儿情绪行为的研究几乎没有。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内容及具体措施 1.展开调查,摸清智障儿的情绪情感状况,对症下药。对个别智障儿的情绪情感状况及产生不健康的原因进行详细了解,并将调查结果分类记录。 2.提出矫治方案,争取家长配合。充分与不良行为智障儿的家长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提出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方案,让家长配合进行矫治。 3.制订目标,加强指导。通过对每位智障儿的深入

7、了解,针对其实际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目标和计划,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情绪行为干预。 4.加强实践,重视研究。根据智障儿表现,分阶段指导家长的教育行为,使家长与学校的教育相一致。 5.把情绪情感教育融入智障儿一日活动之中,努力创造活动氛围将情绪情感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 (二)研究目标 1.对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普遍了解,找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良因素; 2.总结几种家庭教育模式对智障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3.探究改善智障儿情绪,避免几种特殊状况下的不良情绪表现的方法。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选择,给部分智障儿建立个案,并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尤其对智障儿的神态、活动、语言及参加一些活动的积极性

8、、主动性等进行观察。 2.文献资料法。借鉴国内外情绪情感培养的教育理论和健康的情绪情感培养的经验。 3.家庭配合法。父母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孩子行为问题的第一杀手。我们要多与家长沟通,共同协商,明确儿童实际存在的主要情绪行为问题是什么,矫正需要家庭和智障儿园的共同配合。教师把实施的内容和方法,经常通报给家长,和家长沟通,共同研究实施方案,使家长在实施中发挥作用,共同配合使实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对比诱导法。当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某些事件处理不当时,教师可以用好的行为榜样与其行为对比,使家长认识到有比自己更好的方法,从另外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从而主动避免放任、粗暴等不良行为。 5.冷却消退法

9、。智障儿常常在他们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产生任性行为,教师或父母把道理讲清后,如果他们还是无理取闹,就不必喋喋不休地重复,在他们情绪平静时再讲道理,让其明白这些任性的行为并不能使大家妥协,是毫无用处的。 6.经验总结法。定期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心得、体会与经验,并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为支撑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三、结果分析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经过找资料、集体学习等前期准备,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干预过程。首先,我们给一年级、二年级两个班级的每位智障儿都发放了家庭教育情况摸底调查表,具体了解这两个班智障儿的家庭教育情况,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结合平时对智障儿表现的观察,我们确定了以江某,郑某、孙

10、某三位智障儿为重点干预对象,因为从各种因素来看该三名智障儿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针对该三名智障儿我们设计了具体教育目标: 孙某:1.与其父母及爷爷、奶奶进行沟通,平时注意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让其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2.父母与班主任一起努力,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3.重视对其进行信心和责任心的培养,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江某:1.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过于宠爱和放任自流的害处,使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2.督促家长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加强亲子交流,注意培养孩子生活上的良好习惯。 3.家校一起多为智障儿创造与同伴进行交往的机会,并进行适当引导,让其在

11、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各种正确的方法,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 潘某:1.与爷爷奶奶沟通,让他们认识到不讲原则的迁就会造成的后果,教给老人一些教育的基本方法。 2.请家长与老师配合,注意纠正耍赖、不接受批评等问题。 3.给他建立一些规则,使其改善好动、调皮等情况,能够在集体生活中遵守规则。 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我们对每位智障儿的突出问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干预,并跟踪观察、记录。我们通过与家长沟通达成一致认识运用具体方法,家校合作使智障儿改善其中一项行为调整方法再次干预该种行为坚持原则使改善后的表现得到巩固等步骤进行干预。在此过程中,三位智障儿的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下选取几个比较典型的转变案

12、例: 孙丁可是一位很可爱的男生,生活习惯极差,玩玩具从不主动整理,而且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做作业时注意力也不够集中,经常被批评,由老师单独辅导才能完成布置的作业。对待老师的批评与教育只是当时有效,却不能坚持。 分析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通过多次走访,了解到到丁可的父母长期以来关系不好,经常吵闹并在最近离婚,母亲因此不跟他们一起居住。父亲由于自身情绪不佳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的生活起居多由祖父母承担。该智障儿从小敏感,以前还算听大人的话,自从父母离婚后父亲整天情绪低落,孩子也一下子安静了很多,很少向大人提要求。 2.该智障儿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父母关系不好甚至离异

13、无疑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3.智障儿自身基础的因素。一直以来,父母没有对智障儿进行有意识的早期教育,他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与其他智障儿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学习上有一些困难。 4.老师的疏忽。班主任老师由于对智障儿的基本情况不够了解,没有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在各种活动的开展中对他关注不够,使得他与同伴的差距更加明显。 具体实施过程: 1.与家长沟通。通过家访,端正其家长的教育观,恳请家长与学校教育配合。结合智障儿的现状,我们特请其父亲每天准时下午3:35点亲自接孩子回家,便于“家校联络”;在交接过程中交流一下孩子每天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使得孩子在家园一致的要求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及时肯定每天

14、的点滴进步。 2.加强亲子沟通,使孩子对家长敞开心扉。我们要求孙某的父亲每天接了孩子后不急着回家,陪孩子在学校感统教室20-30分钟;每天晚饭后陪孩子散步、聊天,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父亲在每个周末抽出半天以上的时间陪孩子,增加亲子感情。 3.教师和他谈心,进行心理疏导。我们除了定期找丁可聊天外,还有意无意地经常陪他一起玩玩具、做游戏,为他和同伴们讲故事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帮他走出心理的阴影,重新建立自信。每当他有点滴进步时,我们会对他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并帮助他做到持之以恒。 4.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环境。我们在二年级选取了两名相对能干的智障儿负责对孙某的照顾,在学校里,由她们带着丁可玩

15、儿,在他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使他感受到班集体的安全、温暖,为有这样的一个班集体而感到骄傲、自豪。 结果: 该智障儿较以往有很大的转变,在家里变得活泼了许多,自信心增强了,各种活动都乐意参加,课堂上也总是能积极举手发言了。总之,孩子变得积极、快乐了。 江某表现任性、爱哭,如果什么事情没有按照的他的意愿做他就会发脾气,哭闹,直到满足他;什么东西都是他的,任何人不准碰,因此在家常常一个人玩。吃东西必须吃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就不吃。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专门进行家访,了解他在家的表现及形成任性的主要原因。原来是因为他爸妈忙于生意没空陪他,出于歉疚每当孩子提出要求总尽量满足,有时候只要孩子不来吵自己,他要干

16、什么也随他。长久下来,孩子就越来越任性。 由于任性行为是家长长期教养不当形成的,因此,改变家长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是首要问题。我们特意给家长分析了任性形成的原因: 1.父母恶劣的态度 任性的孩子在发脾气时,无论在情绪上还是身体上都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如果父母这个时候对孩子大喊大叫,或用与孩子的行为方式相对应的方式来对待他的反应,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进一步激化他的恶劣情绪,变得更加任性。 2.父母不恰当的处理方式 孩子有什么样的行为,往往与父母对待宝宝的方式密切相关。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之所以习惯于哭闹、在地上打滚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愿望,是因为她在与父母交往的过程中发现哭闹、在地上打滚是控制父母的有

17、效手段。比如,有的父母虽然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试图予以约束,但是一旦他采取动不动就哭、在地上打滚等任性行为来应对,父母往往会就此投降,于是,孩子聪明地发现只有通过这种手段才可以有效地控制父母。还有的父母在孩子哭闹时,尽管也不停地讲道理,试图让他改变自己的行为,放弃不合理的要求,但是总不能奏效,在僵持一段时间后,最终父母还是会无可奈何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从而更进一步强化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我们为家长提出了以下解决策略: 1.疏导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因任性而哭闹时,如果父母用平静轻柔的声调承认孩子的感情,并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孩子就可以重新获得控制。 2.消除孩子任性的苗头 父母要学会客观地评估孩子的要求

18、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就要及时满足他的需求,并且不附带任何条件,千万不要拖延到孩子哭闹后才满足他,这样就会助长孩子靠哭闹来控制父母的习惯;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父母一定要语气和缓、坚定且简明扼要地告诉他这个要求不对,不能满足,对孩子的要求只需拒绝1次,说理也只说1次,决不重复、唠叨,这样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态度很坚决,没有回旋的余地。 3.冷处理 如果孩子按他惯常的策略哭闹,父母可以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故意忽略他,既不要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也无需给他讲道理、或训斥孩子,更不要心疼地劝说孩子。 4.不迁就孩子 当孩子逐渐趋于平静时,父母可为刚刚哭闹过的孩子进行简单的清洗,然后温和地引导他做他该做

19、的事情。这时孩子尚未完全平静,因此父母不要急于给宝宝讲道理,更不要急于表达心疼之意,更不要因歉疚或心疼而迁就孩子的行为,否则父母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 5.掌握讲道理的时机 等孩子完全平静后,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和他讨论所发生的事,明确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答应他的要求,并且让孩子明白,无论如何,父母都不会答应他的不合理要求,也不喜欢他的任性。 6.转移孩子注意力 当孩子正在任性地吵闹时,大声责骂或者讲道理都无济于事。此时,父母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别的有趣的事情或者玩具来吸引他,终止孩子的任性行为。 7.防止孩子产生挫折感 为了防止孩子的任性行为,父母可以为他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或组织一些很有

20、意思的游戏与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与活动中获得一些愉快的情绪体验,防止孩子产生不必要的挫折感。 孩子任性行为的纠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不可能一次见效,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帮助孩子逐渐克服他的任性行为。同时,在智障儿学校里,我们也坚持以上做法,与家长配合一起帮助江某改正。现在,他的任性行为有所减少,以后还需要坚持一段很长的时间。 潘某-行为一:活动室里,孩子们在搭建积木,大家都比较专注,有的独自搭建、有的互相评论着,劲头十足。只见潘某玩了一会儿就离开了自己的位子,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就是静不下心来自己玩积木。我用眼神示意了几次,效果不佳。于是,我走过去,轻轻地对她说:“看,你的那

21、些积木多孤单,没人陪它玩,你快去陪陪它吧!”她很开心地去了,但没有多久,又重演了那一幕 行为二:课堂上,我给孩子们示范讲解撕纸,孩子们专心听着。示范结束后,我要求大家自己试一试,撕一撕。可潘某一拿到纸,就叫了起来:“老师,潘潘不会。”接着就把纸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了过去,笑着说:“不会吧?我看你刚才听得很仔细的,大胆点,试试看,老师再帮助。”她动手了,可还是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肯自己独立地去思考,总想依赖老师来帮助 相信,大家看了以上案例后很有同感:在我们平常的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孩子做事不专心,几分钟热度;不肯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常想依靠别人的帮助等情况。要想改变智障儿的这些现象,首先,鼓

22、励、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能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会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才会热爱学习,并主动学习。 其次,引导孩子勤于思考。要想让孩子思维的缺陷得到补偿,就必须勤于思考,多动脑筋。就要多给智障孩子提问题,要有明确的回答,要让孩子在您的问题下,通过他的回答,产生更多让孩子有兴趣思考的内容,久而久之,智障儿才能养成勤于思考,愿意动脑的习惯。 再次,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明白事事包办会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弱、依赖性强等后果。在家时尽量让智障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克服依赖心理。经过多次沟通和实践,我们与家长达成了共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怕孩子

23、不会接受,就怕我们坚持不够。因此,我们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用时间、用恒心、更用方法,让良好习惯从小就注入孩子的心田。 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潘潘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了,学会了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独立完成美术和手工作品家长乐得合不拢嘴,说我们潘潘到学校进步很快,还给学校送了锦旗。 儿童行为问题的成因错综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牵扯到家庭教育的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态度、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因此,要矫治智障儿的不良行为,需要家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家等相互之间积极配合,才能奏效。中国有句古话:“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对智障儿不良情绪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疏导,很快能得到排除,但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关键

24、在于坚持,且不能因为暂时性不良行为的加剧而放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成效分析 有效预防和处理智障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是低段智障儿教育康复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帮助智障儿学会了控制他们的行为时,也就为他们进行积极的交往、发展理解力和自我表现意识奠定了一个坚定的基础。而且,当我们找出了解决智障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方法时,就会发现,智障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可避免和难以解决,此时我们就和智障儿一起成长! 通过改变“问题孩子”,我们还发现,不仅是老师、同伴、家长影响着“问题孩子”,他们也影响了我们。在他们的影响下,班级的孩子自控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而且养成了督促同伴的习惯。

25、有了初步观察别人优点的意识,碰到有进步的孩子,他们主动靠近,主动交往,还给予表扬,有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他们会监督,要求对方做好。同时,班级孩子的情感教育也得到了升华,他们开始会关心同伴和老师。“问题孩子”的家长也是受益匪浅,他们知道了首先要尊重孩子,在乎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发现孩子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明白了只有正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改进。作为老师,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家长更好的沟通,养成了及时记录,分析反思的习惯。在查询各种资料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这次实践研究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 1.无论是预防还是处理智障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与家长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对自

26、己孩子的了解一般来说比较深,知道他们特定的需要,能找出他们出现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原因,而且,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只有家校一致才能真正奏效。 2.不同的行为习惯对智障儿情绪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塑造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民主型的教师行为,才既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展开,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智障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3.我们要引导智障儿养成积极的心态。当智障儿能用他们自己特有的方法去面对不愉快的事情,并能乐观地看待时,智障儿的生活就会拥有更多的欢乐。 五、问题思考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与问题。 1.记录表缺乏系统化、规范化、整体化。经过了一年

27、的记录,我们发现,现有的记录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记录多以零散的片段呈现,没有制成表格或细分成具体的小点进行延续、系统地记录,也未将教师的干预措施与干预成效及时的记录下来,整理起来材料显得凌乱,对比性不强,智障儿转变的过程不够清晰。这要求课题组教师具备更专业的技术水平,为此,我们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讨。 2.恰当界定“问题孩子”。我们面对矫正的都是一些存在着问题的孩子,可这些“问题孩子”的问题却各有不同,如何通过观察更准确的界定“问题孩子”?如何将研究对象情绪与行为问题进行归因?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3.进一步加强研究。我们试图将研究的成果在全校、在同行间加以推广,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老师受益,探寻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策略。不管路程有多么艰难,我们会以更新的姿态和方式迎接新的挑战。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