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97.62KB ,
资源ID:109806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806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选择.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选择.docx

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选择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选择 目前,对中国经济形势有诸多争论,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运行有很强的独特性,其背景和原因非常复杂,政策选择的难度加大。从不同角度观察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其结果差距很大,引起争论实属正常。但是,如果对当前经济运行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错误,就容易造成误判和政策决策失误。充分认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背景,准确判断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状态,对于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选择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非常重要。1.对当前经济运行的判断:低通胀(适度通胀水平)的结构性投资过热(1)GDP增长率超过过热预警线有研究报告认为,当前中国年度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应

2、在7%9%之间,高出9%就应当视为过热。虽然这一衡量标准过于简单,但是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8%9%之间(也有学者认为是在9%10%之间甚至超过10%)。如果经济增长率长期高于潜在增长率,必然表现为经济过热。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情况看,GDP增长率超过9%往往伴随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GDP增长连续三个季度超过9%,2003年第四季度达到10.7%,2004年第一季度达到9.7%,都接近甚至超过了经济过热的预警线。(2)当前的经济过热主要表现为结构性投资过热主要表现为:投资增长加快,部分行业超高速增长,投资过热的特

3、征十分突出。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2年增长26.7%,比2002年加快9.8个百分点。2004年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0%,增幅提高15.2个百分点,只有1992年和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的增幅超过这一水平。另外,部分行业投资超高速增长。例如,2004年第一季度黑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106.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117.5%;金属制品业投资增长130.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120.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投资增长91.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53.1%;纺织业投资增长100.7%;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投资增长92.6%;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增长207.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增长127.2%;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增长94%。这样的扩张速度极不正常,而且难以持续,其原因在于缺乏市场需求的支撑。第一季度投资增长过快,导致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投资增长还表现出其他结构性特点。从投资结构来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投资加快,个人投资增长减慢;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加快,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减慢。中央投资增长减慢,地方投资增长加快。上述表现在2004年第一季度尤为突出。(3)消费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涨,属于适度范围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2年上涨1.2%,2004年

5、第一季度比2003年同期上涨2.8%,4月上涨3.8%,5月上涨4.4%。这样的物价上涨水平仍然属于适度范围。虽然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上涨幅度较大,但是,由于价格传导机制的变化,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不能传导给消费价格。而根据有关研究,较低的、正的通货膨胀率有利于启动消费。(4)当前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特征突出主要表现为部分过热,部分偏冷。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投资过热,消费偏冷,失业率上升。投资增长加快,消费增长乏力,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城镇从业人员减少。消费增长偏冷的主要表现是储蓄率的上升以及消费倾向和消费率的下降。2002年的国内总储蓄率从之前的40%以下上升到40%以上,从2003年居民储蓄的高速增长来

6、看,2003年的储蓄率水平更高。另外,虽然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快速增加的劳动力大军使得新创造的就业岗位难以满足对就业的需求,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和平均薪酬水平的下降反映了劳动力市场需求低迷的状况,2004年第一季度失业率仍然保持在2003年的水平上。一季度末,全国城镇单位(不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为10825万人,同比减少9.3万人。从投资结构来看,国有经济投资过热,个人投资偏冷。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投资加快,个人投资增长减慢。2003年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2002年加快21个百分点;集体经济投资增长加快17个百分点;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增长减

7、慢4.1个百分点。从产业角度来看,第二产业增长加快,第一和第三产业增长减慢;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加快,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减慢。200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比2002年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减慢0.8个百分点。2003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长比2002年回落19.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加快1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加快9.8个百分点。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虽然较快,但农业和服务业增长偏慢。2004年第一季度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4%,比2003年同期回落6.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6.6%,加快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8、37.7%,加快14.1个百分点。从价格变动来看,投资品价格上涨较快,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快于消费价格指数上涨;部分价格上涨,部分价格下降等。2004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上涨,而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以及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004年第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中,16类商品中只有食品、饮料烟酒、金银珠宝、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燃料和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六类商品价格上升,其他10类商品价格下降。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4%,工业品出厂价同比上涨3.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比上

9、涨7.5%。3月份投资品价格环比上升1.4%,同比上升8.8%;消费品价格环比上升1.2%,同比上升7.4%。钢材价格环比上升2.6%,同比上升35.9%,而汽车价格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4.8%。一季度城市物价上涨2.1%,农村却上涨了4%。2.当前经济运行的原因和背景分析(1)造成当前经济运行状态的主要原因:过剩经济和地方政府主导投资的双重作用目前中国的经济运行状态有别于以往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运行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的经济过热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当时中国经济基本上处于短缺经济时期,而且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计划和行政手段。其结果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地方政

10、府部门为追求政绩和经济增长指标,利用计划和行政手段获取银行信贷进行大量投资,导致投资过热,从而导致经济过热。由于当时是短缺经济,投资的增长使得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超过总供给,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因而,中国以往的经济过热主要表现为投资推动的经济过热,同时伴随高通货膨胀。目前,上述条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9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上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目前,整体上供大于求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根据商务部对中国600种主要商品2004年上半年市场供求情况的预测和分析,上半年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38种,占商品总数的23%。供过于求的商品462种,占商品总数的77%,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减少了8.

11、5个百分点,说明总体上中国商品仍处于供大于求状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内在机制运行环境的进一步好转,商品市场供求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过去市场商品的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所涉及的商品是众多的,影响范围是全国性的,持续时间是比较长的,而目前市场商品的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则是个别性的商品,多表现为局部市场,时间也是短暂的。以前中国商品市场的供不应求,主要表现在供给的短缺和生产能力、生产技术的落后,供过于求主要表现在商品生产的过度重复性和商品严重的同质性。目前中国商品市场少数商品的供不应求,主要是指由于居民消费升级形成一些商品消费热点,或个别行业的发展过热形成的少数商品暂时短缺。由于目前中国整体上供大于求状况

12、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因此,总体看,中国目前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的基础。另外,虽然中国绝大多数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实现的,但是由于中国投资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滞后,投资资源的配置,如项目决策和资金的获取以及资金的价格等,受到政府部门的强力干预和影响。虽然中国资金的供给十分充裕,但资金的配置(主要部分是银行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仍由政府部门起主导作用,市场化程度较低,而最具活力的非公有经济部门需要资金时往往不能得到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同等待遇(也与信用体系不完善有关)。当政府部门追求政绩的欲望强烈而大搞政绩工程时,就容易造成投资过热。政府主导的投资绝大部分投向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主要

13、投向第二产业,所以就造成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第二产业投资的过快增长。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状态表现为低通胀的结构性投资过热正源于此。总之,目前中国的经济运行状态主要受过剩经济和政府主导投资的双重作用。过剩经济意味着中国目前没有通货膨胀的基础,而政府主导投资易导致投资过热。这一重要背景和条件使得中国当前的经济运行有别于以往的经济运行,也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情况。充分认识这一重要背景和条件,深刻理解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制定合适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运行。(2)目前的结构性投资过热主要归因于由地方政府起主导作用的投资推动目前过热的投资主要是地方行政力量在主导。在党的十六大

14、以前,全国各地就已经出现了大搞“形象工程”的热潮,修大广场、盖办公大楼、铺大草坪美化市容等成为流行的风气。从2002年开始,中国各级党委和政府陆续完成换届,换届后的新领导班子普遍感到经济增长的压力大,追求政绩的欲望极其强烈,为了使本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上,其结果就是大搞政绩工程,纷纷上马大型工程和项目,特别是热衷于投资建设产值高、税收多的大项目。2003年,中央项目投资增长率为-4.6%,而地方项目投资增长高达36.2%,比2002年加快12.8个百分点,这与1992年的情况惊人地相似。当年,中央项目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24.7%,地方项目完成投资增长高达

15、52.2%。2004年,这一状况更为严重。一季度,中央项目投资只增长4.8%,而地方项目投资增长高达60.2%,增幅同比提高18.7个百分点。有些地方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脱离实际,贪大求洋,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大广场、宽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猛、规模偏大的主要拉动力量。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江西省吉安市是一个经济尚欠发达、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中等城市,人口有30多万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这类城市的主干道宽度最多不得超过55米,然而当地却要兴建一条136米宽的主干道,透支了一些地方并不富裕的资金,圈占了许多不该征用的土地。另外,江苏铁本钢铁公司2002年以来违规

16、建钢铁项目,挪用巨额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违法占用土地,造成大量耕地被毁。上述情况在全国很有代表性,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近几年的开发区热以及各地纷纷上马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汽车、钢铁、水泥等项目都源于此。据国土资源部门调查,目前,中国共有30多种、5658个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3.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现有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等带动了钢材、水泥、电解铝等产业超高速增长。钢材、水泥产业又是高耗能产业,使得能源、电力、运输更为紧张。开发区热和房地产开发也占用大量土地,使耕地减少,是造成粮食减产、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因此,由部分行业超高速增长引起的结构性投资过热主要源于

17、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投资冲动。从上述分析来看,政府(地方政府)主导投资引起投资过热的作用路线为: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投资冲动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和开发区热钢材、水泥、电解铝等产业超高速增长、耕地减少等能源、运输、电力紧张、粮食减产(也有其他原因)投资品价格、建筑材料价格、部分原材料、能源价格、粮食价格上涨。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是以追求政绩为目标,而不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这也是造成投资效率下降的根本原因。近年,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2003年达到43%左右,而发达国家和一般发展中国家都在30%以内,超过40%的比例全世界前所未有。近年来,中国增量资本产出率一直趋于恶化,已由2

18、0世纪90年代初的2倍左右,提高到近几年的48倍。这说明虽然投资持续大幅扩张,但投资效率正在不断下降。投资效率下降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已呈现出明显弱化的倾向。20世纪80年代,中国GDP每增长1%,可增加约240万个就业岗位,而现在只能增加100万个,就业弹性明显下降。此外,目前结构性的投资过热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势必大大超出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重要原材料和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使经济运行绷得过紧,也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带动重工业增长速度过快。而这些因素反过来又拉动了相关领域的投资,进一步推动整个投资规模的扩张。投资与重工业之间的这种循环,与社会消费脱节,就可能造成经济结构的扭曲

19、,使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下降。(3)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拉动投资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过程中,而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城市化的过程同时伴随工业化的过程。从工业化国家的实践来看,在城市化过程中,投资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所以,目前中国投资的快速增长有一定的合理性。尤其,经济全球化正逐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许多产品的生产基地,更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因此,总体来看,今后若干年内中国投资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应属正常。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并不必然引起投资过热和投资的超高速增长。工业化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过热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而不是中国目前的投资超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

20、化带动的投资快速增长是有需求基础作为支撑的,而目前中国的结构性投资过热源于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投资冲动,缺乏市场需求的基础,数年后这些源于追求政绩的大量投资的低效率将逐步显现,形成一批无法收回投资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由于这些投资主要来自银行信贷,从而又会造成新的银行不良资产。(4)投资过热使资源约束加剧,投资过快增长难以持续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些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造成电力、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的急剧短缺。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煤、电、油、运等瓶颈约束加剧,主要原材料供应紧张,部分物资进口大幅增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

21、资源约束加剧。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昂贵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情况,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1亿亩,其中600多个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8亩的国际警戒线。在国家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的2003年,中国耕地面积继续减少,全年净减少耕地253.7万公顷。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6.7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以上。在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增长28.6%,氧化铝增长15.7%,水泥增长15.3%。2003年中国焦炭产量17775万吨,约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45%,中国焦炭出口1475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近60%。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等。目前中国铝土矿

22、开采量已达到世界总量的10%,开采水平远远高于储量保有水平。如果对过度投资不加以控制,已知的5.4亿吨铝土矿资源家底也只能开采12年左右。中国铁矿的对外依存度剧增,资源难以满足钢铁工业生产的需要,也意味着投资的过快增长难以持续。中国现在年产2.2亿吨钢,已经是世界第一产钢国,已经比第二至第五大产钢国的加总还要多。现在钢铁投资高增长,意味着钢铁生产能力在现在基础上将会大幅度提高。有人估计,现在的钢铁投资形成生产能力后,中国钢铁产能将再翻一番。这4亿吨钢产能形成后,受到世界铁矿石供应、中国电力供应和对钢铁需求等方面的约束,很多钢厂最后是无米下炊的,将会形成新的不良资产,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水资源

23、供求关系依然紧张,目前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其中110个严重缺水。2003年中国人均水资源2076立方米,比2002年下降5.6%;2003年全年总用水量5410亿立方米,比2002年下降1.5%。总体水质状况下降,赤潮发生次数增多,全年仅赤潮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4280万元。(5)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分析从总体来看,目前中国物价水平虽然出现明显上涨,但幅度较小,涉及商品范围不大,而且缺乏持续快速上涨的动力。食品价格上涨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升的主要诱因。由于食品在CPI中占有略高于30%的权重,其迅猛上升强劲地带动CPI的上行。粮食价格的上升是由于连续多年粮

24、食减产,且1997年以来粮食价格持续下跌或低迷,最终引发了粮价走高。考虑到1997年之后粮食价格连续多年的下降,实际上2003年的粮食消费价格指数比1996年的水平还低24.3%。因此,目前的粮食价格上涨只能说是恢复性上涨,而且粮价回升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从中长期看,中国并无食品短缺之忧。根据商务部预测,2004年中国粮、油、糖、棉等农副产品的市场供应将保持大体平衡,不会出现供给短缺。虽自1999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连年下降,由最高年份的5.12亿吨下降到2003年的4.316亿吨,但粮食产量的下降也缓解了以往粮食供过于求的状况。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随着国家调整粮食生产计划的进行,加上从海外进

25、口,中国粮食的供给将不会出现短缺。目前,中国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4月份以来,许多地方粮食价格涨势趋缓,有的品种还稳中有降。即使一时出现难以预料的缺口,国家动用一点外汇储备,足以平抑价格的过度波动。此外,粮价上涨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增加粮食产量。不过,由于农民在市场中仍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弱,获得市场信息的来源少,农民从目前粮价上涨中得到的好处较少。此外,服务价格也是推动近期CPI上升的另一个因素。但是服务价格拉动CPI上升的作用有限,而且政府是可直接调控服务类价格上涨的。相对于消费价格,目前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

26、度较大。依照价格传导机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沿着原料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消费价格的路径。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工业消费品的市场情况依然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产品的传导相当困难,目前上游或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并没有传递到生活消费领域。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中国价格传导机制出现重大变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没有导致居民消费价格出现明显的同步上扬。引起价格传导机制发生重大变异的原因主要有: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能源、原材料价格基本上由全球的供求因素决定,而生活资料价格基本上由国内供求决定。如中国的石油产品,其增长和价格波动主要是受国际油价变动的影响,而不是因为石油行业的国内供求发生

27、了明显的变动。另外,目前下游多数制造业产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不少行业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着相当的利润空间(如汽车、交通、通信用品、化妆品、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等),这些产业可以自行消化成本的上涨;此外,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受居民总体收入增长的制约,很难出现超高速的增长,因而也从需求方面限制了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向下传导。整体上供大于求的经济环境也决定了中国经济不具有通货膨胀的基础,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投资冲动导致的结构性投资过热使得对部分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由于某些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受到资源条件和投资生产周期的约束而无法在短期内满足需求的大幅增长。例如,一些原材料和能

28、源、交通、粮食等,所以结构性的投资过热也导致了部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水平上涨幅度较大,而整体上过剩的经济使得整体的价格水平不可能出现太大的上涨幅度,从而就形成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部分价格上涨和部分价格下降而整体物价水平小幅上涨的结果。只要能够从源头上遏制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投资冲动,控制住部分行业的投资过热,部分原材料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状况很容易得到控制,交通、能源、电力的“制约瓶颈”也将相应得到缓解。3.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首先,我们对中国经济运行的适度状态进行简单的分析。我们把经济增长的状态分为:高增长(GDP增长率大于9%)、适度高增长(或次高增长)(7%9%)、低增长(0%7%)、负

29、增长(小于0)四种类型;把通货膨胀的状态分为:高通货膨胀(CPI大于5%)、低通货膨胀(或适度通货膨胀)(CPI为0%5%)、通货紧缩(CPI小于0)三种情况。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国最适合的经济运行状态应该是低通货膨胀的适度高增长(或次高增长)。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需求增长和中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是经济保持适度高速增长的重要基础,也决定了经济适度高速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是,如果政策失当,经济运行很容易偏离低通货膨胀的适度高增长这一最优目标。在过剩经济和地方政府主导投资的双重作用下,偏离最优目标后最容易出现的状态是:低通货膨胀(或适度通货膨胀)的高增

30、长(投资过热)和通货紧缩的适度高增长(或次高增长)。前者由投资过热引起,后者由需求不足引起。前几年中国的经济运行状态基本属于后一种情况,而目前的经济运行状态应属于前一种情况。因此,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目标是尽量使经济运行保持在最优目标的范围之内。总体来看,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主要问题是存在结构性的投资过热,主要表现为部分行业投资的超高速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投资冲动。因此,必须以此作为政策的着力点,才能达到最佳的政策效果。以此标准来看,很容易理解为什么2003年至今出台的一些政策效果不佳而另一些政策的效果明显。为控制信贷增长过快和所谓的通货膨胀风险,2003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出台

31、了一系列政策。从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整体性收缩效果明显,市场反应强烈,曾一度引起有关部门的紧张。2004年2月份,在央行召开的年终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采取信贷窗口指导等措施,实行收紧政策。3月24日央行宣布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同时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从2004年3月25日起,对期限在1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0.63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又于4月11日,再次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04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根据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32、制度要求,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将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仍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此外,央行还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试图控制货币供应的快速增长。实际上,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对控制当前的投资过热作用有限。央行的一系列措施对当前的结构性投资过热针对性不强,相反,却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紧缩效应,不完全适合目前的情况,其过度的收缩效应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使得政策的效果欠佳。从近期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反应可以看出央行政策的整体性收缩效应。央行政策的收缩效应更容易体现在对消费、就业和民间投资等偏冷部门的负面影响上,而对于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引发的投资过热,由于有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如果没有相应的行政性配套措施,央行的政策很难发生有效作用。而另外的一些政策效果明显,例如,对违规开发区的治理整顿和对部分行业、部分地区的贷款控制等。不过一些正确的举措由于执行不坚决或执行力度不够而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最近,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适当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钢铁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该政策针对性强,对当前的局部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