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专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趋势预测我们目标是什么2005年以来的高考政治江苏卷和文科综合卷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等进行了考查。2007年高考对此热点非考不可。2007年对这一热点的复习备考要了解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任务和目标以及遵循的六大原则,也要了解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新观点、新论断,同时更要注意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发展的一些具体实践事例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考点进行理解和分析。背景资料我们问题很重要12006年10月811
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指引亿万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 2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
3、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3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4建立和谐社会总体上必须把握的几个方面:(1)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2)四个着力点: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切入点) (3)六个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七项重点工作: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关于理解构建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1)民主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民主法制的含义;民主法制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怎样建设民主法制)。(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什么是公平正义;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怎样维护社会公平)A、扭转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形成合理有序的
5、收入分配格局;B、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C、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公共服务体系;D、落实教育优先的战略,完善义务教育法。(3)诚信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与教材的联系:A、市场交易原则、遵守职业道德、社会信用体系;B、国家职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4)建设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1)创新、创业、创优江苏(2)企业为什么要自主创新?(3)企业怎样进行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5)安定有序与教材的联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树立集体主
6、义价值观、群众史观、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间正当竞争、公民权利与义务、(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人文GDP和环保GDP, 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2)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3)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5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最终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2)基本条件: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尤其是农村卫生事业,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发展教育事业,解决就学难、上学难的问题;加大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平抑房价,解决居民住房难的问题。(3)重要保障:保障公共安全:生产安全矿难频发;交通
7、安全特大交通事故多发公共安全全球防控禽流感;食品、药品安全食品、药品不合格严重。(4)途径:扩大就业(民生之本、富民之本、安国之策);调节收入分配;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震器、调节器、稳定器)。(5)当前社会主要有哪些“不和谐”因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这才是社会和谐之道。第一 表现在阶层关系的不和谐方面,第二 表现在当前社会最不和谐的还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而且很多是由不公平分配所造成的。 第三 必须重视解决我们党的一些主要依靠力量为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得到的补偿不对等的问题。农民、产业
8、工人曾经为改革发展承担了相当大份额的成本或代价,应当想方设法予以适当的补偿。 第四 是社会不和谐因素开始动摇人们对“社会公平”核心价值理念的信心。(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在哪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工作很多,每个方面的工作都很重要。但一定要准确把握切入点,也就是要抓最主要矛盾或矛盾的最主要方面。(1)把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这四个着力点落到实处。这四个着力点也就是切入点。 (2)把社会公平摆在首位,努力推进社会公平,提升社会公平程度。目前尤其要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3)认为要把
9、解决社会矛盾,重点是解决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摆在首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妥善化解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只有及时化解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社会利益群体的关系才能融洽协调,人们的心情才会舒畅,各社会阶层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个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重要性。 (4)认为切入点是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因为社会阶层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要尽力避免因阶层之间的关系不顺尤其是利益矛盾而影响社会和谐,甚至转化
10、为社会冲突。整合社会阶层关系的目标,就是要使各个社会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所有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各个社会阶层都应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尽所能”,同时,应该使所有社会阶层的人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各得其所”,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和谐相处于我们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5)认为切入点就是又快又好的发展。快,就是要保持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较快发展。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对于发展决不能有任何的动摇。而发展必须体现为要
11、有一定的速度,没有一定的速度是不行的。好,就是要实现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决定中的新观点、新提法我们视野更开阔:1新观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新提法: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决定强调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3新认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4新
12、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五个着力点。必须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5新概括: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总体要求。决定明确提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新思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六个原则。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原则。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
13、同建设。7新观点: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8新举措:通过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决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要在民主、法律、司法、财政、分配和社会保障六个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
14、原则。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第一次分配要注重效率,第二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则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2月19日的重要讲话中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提了出来,并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这表明我们党大大深化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也表明我们党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纳入了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中。9新举措: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0新提法:在党的正式文献中
15、,首次提出“五个和谐”:充满活力、团结和睦,这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在党的正式文献中,这是第一次提出“五个和谐”,令人倍感振奋。11新提法: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求各级党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扩大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的中央全会文献中第一次提出。12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3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
16、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14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15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16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7建设和谐文化18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9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20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本专题涉及的学科知识主要包括我们的基础知识更扎实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17、同富裕。 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尊重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迎接21世纪的挑战。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4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5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再就业压力也相当突出。 6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人口众多,社会财力并不充裕,要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
18、济发展的关系,做到“两个毫不动摇”。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有重大意义。 2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的社会保障要从国情出发,要把基点放在我国现有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上。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离不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矛盾的积聚,都会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4矛盾的对立统一。和谐不是同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承认不同,承认存在的问题和现实状况,这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 5认识是不断深化、扩
19、展和向前推移的,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人为本是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6正确的价值现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理念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理想。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立足点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充分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
20、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需要依靠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做好政府立法工作,应重点加强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应对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立法。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6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8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公民和国家的关系9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21、心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基本问答热点问题更清晰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3)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4)这是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5)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2结合我国国情,运用所学知识从三个方面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
22、要求; (2)我国的人口众多,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3)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还较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迫切要求。 3就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谈谈你的看法 (宏观)(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2)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3)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
2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6)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7)解决好“三农”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扶持弱势群体、逐步消除城乡差别,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4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简述其理由。 (1)最根本的是坚持经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这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极大地促
24、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要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5我国还存在着哪些不和谐的因素?(至少说出三个方面)(1) 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 (2) 城乡差距仍在扩大,分配不公矛盾凸显。 (3) 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 地区差距仍在扩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5) 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作出的贡献与应得到的补偿不对等。 (6) 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力多,城镇就业压力大,就业矛盾突出。 (7) 人口增长速度快,给自然资源和生态
25、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等等。 6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哪些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请为消除这些不和谐的现象献计献策。 (1)一些人诚信缺失,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风气颓废,各种赌博行为泛滥。道德素质不高,精神空虚,封建迷信活动屡见不鲜。法制观念淡漠,违法犯罪现象普遍存在。腐败现象屡禁一止,部门腐败和行业腐败依然存在。 (2)面对上述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我们必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国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使全体人民懂得依法律已;坚
26、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8列举三个事例,说明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2)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我国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4)我国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保持社会的稳定。(5)我国正在花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城镇“低保”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9青少年学生怎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1)要树立崇高理想,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
27、的奋斗精神。 (2)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硬本领。 (3)要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自觉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 (4)坚决同一切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作斗争。典型例题我的思路更明确1简答:党的十六后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但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对沿海地区来讲,首先要创建良好的劳动环境,让外来打工者充分享受社会公共资源。如果只让外来工“做贡献”,不让他们分享公共资源,不去支付必要
28、的“和谐成本”,一旦出现不测因素,所付的成本要比目前付出的成本就要大得多。 (1)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我们应怎样支付“和谐成本”? (2)从哲学角度说明我们支付“和谐成本”的必要性。 (1)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进一步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让外来打工者享受社会公共资源。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挥财政的调节作用,提高支付和谐成本方面的比重。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果对不和谐的因素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是十分有害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果该支付“和谐成本”的时候不支付,将会带来劳工荒或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到那时所
29、付的成本则要比目前付出的成本人得多。因果关系2、辨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2005广东) 思路点拨本题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切入点,考查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具有客观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对立统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在对立中求统一。从这一知识点出发,回答本题就不会出现方向性错误。 (答案要点)(1)世界上任何事物、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那种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样的社会根本不存在。 (2)承认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我们就要敢于实
30、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社会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不仅是不能回避的,更是不能“消除”的。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差距拉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反对那种以“和谐社会”之名行“遇到矛盾绕道走”之类的错误做法。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的观念是错误的。课堂练习我的能力再提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直线上升的过程。1(1)矛盾具有普遍性,它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同时矛盾又具有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
31、转移,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不断正视矛盾的过程。(3分)(2)矛盾具有特殊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具体分析不同阶段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化解矛盾。(2分)(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有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2分)(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新事物,其前途是光明的,但其成长并不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也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3分)2辨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靠党的领导。3综合探究(1)为构建“和谐校园”主题班会设计一个题目(2)调查不和谐现象(3)请针对上述不和谐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4)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5材料分析题: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部署,其中,群众利益成为重要着力点。(1)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群众利益作为重要着力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