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5 ,大小:148.27KB ,
资源ID:109644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644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商品学理论实务案例与实训教案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商品学理论实务案例与实训教案完整版.docx

1、商品学理论实务案例与实训教案完整版学院教案用纸第 周 总第 次 学时 4教学班级: 课程:商品学 授课教师:课题: 项目一 商品及品类管理教学方法: 启发互动结合教具: 多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商品的含义。2.熟悉商品的基本属性。3.了解商品组合和商品品类。教学重点:商品组合和商品品类教学难点:商品组合和商品品类主要教学内容:项目一 商品及品类管理任务一 认识商品任务二 产品组合任务三 产品品类管理课后回顾:【组织教学】问好、校训、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要求、考勤【新课导入】通过相关案例导入新课内容【讲授新课】项目一 商品及品类管理任务一认识商品认识商品的基本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整

2、体概念。一、商品的产生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人类社会早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劳动者生产的产品除了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外,开始出现剩余,这就为交换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交换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劳动产品开始转化为商品。早期的交换是简单的“以物易物”,这是商品产生的雏形阶段,后来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较高级的交换形式。货币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特征的商品经济社会。二、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人类劳动产品。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凡是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即商品的有

3、用性。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能满足人们的有效需要,不会有人为了得到它而付出代价。(二)商品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商品有别于天然的物品,有使用价值但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天然物品不能称为商品。商品本身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凝结着一定量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商品具有价值。 (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劳动生产物,没有体现出商品的经济属性特征,这种劳动生产物只能算作是产品,而不能称其为商品。三、商品的属性一般意义上的商品,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两重属性。(一)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与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相联系的属性,包括组成商品的物质成分、结构、形态,以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

4、、生态学性质等自然形态的属性。(二)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与商品价值的形成相联系的属性,重点体现在商品交换背后存在的交换双方的地位和经济利益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四、商品的整体概念商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不仅指一种有形的物体,也包括无形的服务,即购买商品时所得到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利益与满足感(一)商品的核心部分商品的核心部分,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满足某种用途的功能,是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追求的实际利益。商品的核心部分所表达的是商品实质,是商品整体概念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部分。(二)商品的形式部分商品的形式部分,是指商品实体和劳务所构成的具体形态。主要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外

5、观式样、品质特点、品牌标识、商标、包装等与实体商品有关的因素。商品的形式部分是核心部分的载体。(三)商品的延伸部分商品的延伸部分,即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和服务。如提供送货上门、售后技术服务、质量保证措施、信息咨询、退换货承诺等以及其他各种服务。商品的延伸部分是商品属性和功能的延伸。任务二产品组合认识产品组合的基本含义,了解产品组合的相关概念,熟悉主要的产品组合策略。一、认识产品组合(一)产品组合的概念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大型综合性百货商场虽然经营的商品种类多,但当消费者要购买家用电器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时,往往更倾向于到专业店去购买。其原因,就是两种经营业态所经营的产品组

6、合方式不同。什么是产品组合呢?产品组合或称商品组合,就是一个企业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线和产品项目的组合或搭配,即企业经营产品的范围和结构。定义中的产品线,是指具有相同的使用功能,或消费上有连带性的一组相关产品;产品项目,是指产品线中在品牌、规格、款式、档次或价格等方面有所区别的具体产品。例:某家电生产企业生产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视机4类家电产品,总计25个品种规格,也就是这个家电生产企业的4条产品线、25个品种规格构成了这个企业的产品组合。(二)产品组合的构成要素1.产品组合宽度产品组合宽度,也叫产品组合的广度,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产品线的总数。它表明了一个企业经营产品种类的多少和经营范

7、围的大小。2.产品组合长度产品组合长度,是指一个企业产品组合中所包含的产品项目总数。3.产品组合深度产品组合深度,是指某一产品线中产品项目的多少。4.产品组合关联度产品组合关联度,是指产品组合中各个产品线之间在最终用途、生产技术、销售渠道以及其他方面的相关程度。(1)宝洁公司生产的产品有洗发护发、护肤美容、个人清洁、口腔护理、妇婴护理、家居清洁、食品7个大类,也就是宝洁公司有7条产品线,产品组合宽度是7;(2)宝洁公司除食品外,共有产品品目19个,表示该公司产品组合的长度是19;(3)宝洁公司洗发护发用品有5个品牌,表示宝洁公司洗发护发用品的产品组合深度是5;(4)宝洁公司的产品,除了食品外,

8、其他产品几乎都是洗化护理产品,说明宝洁公司的产品组合关联度很强。二、产品组合策略在了解了企业产品线的现状之后,企业就可以针对产品组合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现有产品线进行整顿,调整产品结构,使其达到最佳组合。产品组合策略主要有扩大产品组合策略、缩减产品组合策略和产品线延伸策略三种。 (一)扩大产品组合策略扩大产品组合,是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增加产品组合的长度和深度。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是指在原产品组合中增加产品线,扩展产品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组合的长度和深度,是指在原有的产品线内增加新的产品项目。 (二)缩减产品组合策略缩减产品组合,是指缩减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实行集中经营。i

9、1846; 例:企业在市场不景气,或原材料供应紧张,或受到企业资源限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取消那些获利小的产品项目,甚至削减那些经营不利的产品线,缩小经营范围,以求集中资源生产经营获利大的产品项目。 (三)产品线延伸策略产品线延伸,是指企业把自己的产品线长度延伸到超过原有产品线的长度。即在原有的产品线内增加产品的花色、规格、款式、档次等新的产品项目。产品线延伸策略有向下延伸、向上延伸和双向延伸三种情况。1.向下延伸向下延伸,即原来定位生产经营高档产品的企业,现在利用相同的厂牌,增加中低档产品项目。企业采取向下延伸产品线策略的原因,一是借助于企业高档名牌产品的声誉吸引购买力水平较低的顾客,扩大产品

10、市场范围;二是高档产品市场增长缓慢,因此不得不将其产品线向下延伸;三是企业当初进入高档产品市场是为了建立品牌形象,然后再向下延伸,填补市场的空白。2.向上延伸向上延伸,即原来定位生产经营低档产品的企业,现在增加高档产品项目,以提高企业现有产品市场的声望。企业采取向上延伸产品线策略的原因,一是高档产品市场有较大的潜在获利空间;二是企业的技术设备和生产能力已经具备了进入高档产品市场的条件,企业要重新进行产品线定位。双向延伸,是指原来定位于中档产品的企业,在具备了一定的市场优势以后,向产品线的上下两个方向延伸。一方面增加高档产品项目,另一方面增加低档产品项目,力求全方位占领某一市场。任务三商品品类管

11、理了解商品品类的含义、商品分类和商品品类的异同,以及如何对商品进行分类。一、商品品类的概念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超市或商场中有一些商品是捆绑销售的,有些时候还会将不同类别的商品摆放在一起销售。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尽管这些商品的属性有所不同,但捆绑销售的商品往往具有连带使用功能,购买摆放在一起的不同类别商品的消费者,会对这些不同类别的商品同时具有需求。这就促使零售商打破传统规范的商品分类体系,对所销售的商品按照消费者需求的特征重新进行分类经营。由此产生了商业意义上的商品品类的概念。品类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外资零售商引入中国。国际知名的AC尼尔森公司给品类下的定义是,品类即“确定什么产品组成小

12、组和类别,与消费者的感知有关,应基于对消费者需求驱动和购买行为来理解”。家乐福认为,“品类即商品的分类,一个小分类就代表了一种消费者的需求”。由此我们可以把商品品类理解为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的某种利益一致性的评价,即这种销售商品的组合方式应满足消费者同时多种购物的需要,方便购买。判断商品同属一个品类的前提,是消费者对商品特性认知的共同性或一致性。二、商品品类与商品分类的关系商品分类和商品品类,都是依据商品的某些特征对商品进行分类管理,但是商业经营中的商品品类与商品分类体系中的商品品类,在分类依据上有所不同。国家商品分类体系,是国家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将工农业产品按门类划分,门类中下设大类、中类

13、、小类、品类或品目、品种或细目。这种商品分类方式,是对整个社会商品的系统分类管理。如食品类商品分为粮食类、油脂类、蔬菜水果类、肉食禽蛋类、糖果糕点类、烟酒饮料类、豆制品类、水产品类、乳及乳制品类、菌产品类、调味品类和其他类等十二类。商业经营中的商品品类的划分,则侧重于消费者对商品的感知,即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所表现出的共同特性,可以把具有共同特性的不同种类的商品划归为同一品类。国家商品分类体系中,每一种商品都可以在分类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这个位置是固定的;商业经营中的商品品类的划分则不严格规定某种商品在品类划分中的位置。三、超市经营中的商品分类方式超市经营中的商品分类,与国家商品分类体系的

14、商品分类的分类目的不同。国家商品分类体系的分类目的,是对整个社会商品进行系统管理。超市经营中的商品分类,则是出于商品经营的需要对商品进行的分类。超市经营中的商品分类方式主要有按商品群分类和按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分类两种基本形式。(一)按商品群分类从超市经营的角度来看,商品群是具有某一经营特征的商品群体。它是超市划分商品类别的重要依据。依据商品在经营中的地位,超市把所经营的商品划分为主力商品、辅助商品和刺激性商品三大类。1.主力商品一个企业的主力商品,应是体现企业经营方针、经营特点和性质的商品。主力商品还应该是销售量或销售金额在销售业绩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商品。超市经营的主力商品主要有三类:一是感觉的

15、商品,即在商品的设计上、格调上与商场形象相吻合的商品;二是季节的商品,即配合季节的需要,能够多销的商品;三是选购性商品,即与竞争者相比较,易被选择的商品。2.辅助商品辅助商品是与主力商品具有相关性的商品,其特点是销售力方面比较好,对商场的营销额和利润额起稳定作用,其商品的主要类型有价廉物美的商品、常备的商品和日用品等几种。附属商品是辅助商品的一部分,对顾客而言,也是易于购买的目的性商品。其商品的主要类型有易接受的商品、安定性商品和常用的商品。3.刺激性商品刺激性商品,是有目的选择出的刺激顾客购买欲望的重点商品。这类商品主要有战略性商品、新开发的商品和特选的商品。(二)按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分类超市

16、经营为了取得较好的销售效果,往往按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把消费者可能购买的关联性商品放在一起。按照超市经营商品的类别层次,有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等几个分类层次。1.大分类超市经营首先考虑卖场的规模,然后根据商品的特性和经营的特点划分商品大类。例如百货类,消费者选购的方式相近,商场管理的方式也相近,因此百货类商品可以归为同一大类经营。2.中分类中分类比大分类要细,依据产品特征进行分类。3.小分类小分类可以参照中分类的方法来进行,二者区别是小分类划分的类别更细。四、超市商品组合方法超市商品组合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按消费季节的组合法如在夏季可组合一个夏凉消费品商品群,在冬季可组合滋补品商品群,

17、在旅游季节可推出旅游食品和用品的商品群等,并辟出一个区域或设立专柜销售。 (二)按消费便利性的组合法针对一些消费者追求便利的特性,可推出系列组合食品、系列方便用品等商品群,设立专柜组织供应。(三)按商品用途的组合法在家庭生活中,许多用品在超市中可能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和类别,但在使用中往往没有这种区分,如厨房系列用品、卫生间系列用品等,都可以用新的组合方法推出新的商品群。【课程小结】本项目由对商品含义的理解引申出对商品基本属性、商品整体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又从商品管理的高度提出了产品组合、品类管理等概念,体现出商品管理是全书理论体系的核心。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人类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

18、。商品的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构成商品的整体概念,是对广义的商品概念的理解。产品组合,是一个企业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线和产品项目的组合或搭配,它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形象和地位。商品品类管理让我们从商品经营的角度重新认识商品分类和产品组合的现实意义。【课后作业】1、商品的含义是什么?2、商品分类方式有哪些?3、商品组合的方法有哪些?2名同学回答。商品的含义举例说明利用家电案例展开说明举例说明举例说明学院教案用纸第 周 总第 次 学时 8教学班级: 课程:商品学 授课教师:课题: 第2章 商品质量及标准教学方法: 启发互动结合教具: 多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商品

19、质量的含义与基本要求,商品质量影响因素,掌握PDCA方法2了解了解商品标准、熟悉商品标准分类和内容教学重点:1PDCA方法;2商品标准分类和内容教学难点:1商品质量的含义 2商品标准含义主要教学内容:2.商品质量及标准2.1 商品质量的认知2.2 商品质量管理2.3 商品标准认知2.4 商品标准级别2.5 商品标准制定课后回顾:【组织教学】问好、校训、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要求、考勤【新课导入】商品质量是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商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商品质量。我们需要全面、正确理解商品质量,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观念。【讲授新课】第2章 商品质量及标准2.1 商品质量认知

20、一、商品质量的概念我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16)对质量的定义是: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为了更准确理解概念(1)“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2)“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明示的”可以理解为规定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的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二、商品质量的组成(一)商品的内在质量商品的内在质量是指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商品本身固有的特性,包括商品性能、可靠性、使用寿命、安全性

21、和卫生性等,它构成了商品的实际物质效果,是最基本的质量要素。(二)商品的外观质量商品的外观质量是指商品的外表形态,包括外观构造、质地、色彩、气味、手感、包装等,它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三)商品的社会质量商品的社会质量是指商品满足全社会利益需要的程度,如是否违反社会道德、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否浪费有限的资源和能源等,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四)商品的经济质量商品的经济质量是指消费者对商品的性能和价格的比较。通过比较,消费者希望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获得性能尽可能高的商品,即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三、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一)商品质量要素(1)内部要素 (2)外部要素(二)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1使用

22、性2安全性3寿命性4可靠性5经济性6审美性(三)几种主要商品的基本质量要求1.食品的基本质量要求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商品,是为人体提供热量、营养,维持人体生命的物质,是人们生长发育、保证健康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因此食品的基本质量要求包括营养价值、色香味形、卫生性。2.纺织品纺织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其基本质量要求主要包括材料选择适宜性、组织结构合理性、机械性、服用性及工艺性。3日用工业品日用工业品是满足人们日常使用和美化生活需要的商品,其基本质量要求包括适用性、耐用性、卫生和安全性、美观性和结构合理性。4家用电器一般认为,凡是用于个人或家庭消费并以电能作为动力的商品均称

23、为家用电器。四、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一)商品设计商品的设计是形成商品质量的前提,设计、生产或运作以及营销部门必须紧密合作、及时沟通,使顾客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进行商品设计时,企业的商品设计人员必须考虑以下问题:法规、道德和环境问题,商品的生产周期问题,商品标准化问题,商品的大规模定制问题,商品的可靠性问题。如果商品设计存在某些根本性的质量缺陷,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商品。(二)原材料供应原材料是构成商品的原始物质,其质量是决定商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原材料的成分、性质、结构及质量等直接影响商品的质量等级。因此,在研究商品质量时,应该了解这种商品所选用原料的成分、结构和性能,及其对制造商品的影响,

24、才能进一步分析商品质量的各种特点,以确定选择原料的标准,把好原料质量关。在不影响商品质量的前提下,选用原料时还应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三)生产1生产工艺对商品质量的影响生产工艺主要是指商品的配方、加工方法以及技术水平等。商品的有用性、外形和结构等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因此生产工艺是影响商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样的原材料在不同的生产工艺下可形成不同的商品质量和品种。2生产设备对商品质量的影响生产设备的水平和质量对商品质量也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讲,先进的设备可以提高商品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商品的数量和质量;而设备过于陈旧,则容易发生故障,从而导致不合格品的出现。因此,加强设备保养

25、和管理,防止故障发生,保证设备加工精度,是保证商品质量的必要条件。(四)检验质量检验是保证商品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检验是对既定结果而言的,有事后把关的意义。而在质量的形成和实现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检验对于下一个环节又是事前的控制,即不合格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不投料或不组装,不合格半成品不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成品不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因而它又有事前预防的意义。(五)流通1运输装卸 2储存3分装2.2 商品质量管理一、商品质量管理概述商品质量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关心的问题。加强商品质量管理对于提高商品质量,保护商品使用价值,防止伪劣商品流入市场,维护消费者利益,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十

26、分积极的作用。(一)商品质量管理的概念商品质量管理是在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对商品质量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商品质量管理是决定商品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二)商品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自从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质量管理的概念以来,质量管理理论伴随着企业管理的实践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到现在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概括起来,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4.标准化质量管理阶段二、商品质量管理的方法(一)数据分析方法1.调查表法调查表法是指为了调查事物的客观情况,而按照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分类预先设计表格,可用来收集关于某些具体事件出现的频率数据。在实

27、际运用中,只需在对应的栏目中填写数字或符号,对这些数字或符号进行整理和分析之后,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问题。2.分层法在进行质量因素分析时,有时来自多方面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数据杂乱无章,无法直接得出分析结果,因此需要有种统计工具把错综复杂的多种因素分开。分层法就是这样一种数据分析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它是将收集来的数据按来源、性质等加以分类,将性质相同、在相同条件下的数据归在一起,从而将总体分为若干层次,分别加以研究。分层的方法包括按生产线、按材料、按班组或工人、按时间、按作业方法分层等。3.排列图法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帕累托(Pareto)图法,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

28、有效的图表方法。4.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法又称鱼刺图、树枝图,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并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5.直方图法直方图法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6.散布图法散布图法是通过分析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影响商品质量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7.流程图法流程图法借助特定的符号展示过程步骤和决策点。借助流程图,可以使团队对过程所涉及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流程图还可以指出缺失、冗余或者错误的步骤。(二)PDCA循环法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

29、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有人称其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第一个字母的组合。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1)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2)D(do):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30、(4)A(act):处理,该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运转的。2.PDCA循环的八个步骤(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2)分析质量问题中的各种影响因素;(3)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5)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6)检查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7

31、)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8)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3.PDCA循环的特点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它具有如下特点:(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2)不断前进,不断提高。(3)阶梯式上升。(三)六西格玛管理方法1.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概述六西格玛(six sigma)概念于1986年由摩托罗拉公司的比尔史密斯提出。西格玛()是统计学里的一个单位,表示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它可以用来衡量一个流程的完美程度,显示每100万次操作中发生多少次失误。西格玛的数值越高,失误率越低。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六西格玛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2.六西格玛管理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1)负责人。六西格玛管理的执行负责人由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