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6.52KB ,
资源ID:109623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623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哲学模块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哲学模块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docx

1、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哲学模块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辩证唯物主义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观: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尊重世界物质性,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物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区分物质意识唯一标准)客观存在:既包括物质性的东西,也包括思维性的存在(如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是思考出的,是意识作用于外界,但它本就存在)客观实在:只包括物

2、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 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3、 规律的普遍性(事物运动都遵循其固有规律)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注意区分现象和规律,如种瓜得瓜是现象,背后的遗传规律才是规律)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联系(事物发展中有必然要发生的必然或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偶然的联系,而规律是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稳定的联系规律并非永恒,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是人可改造的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4、,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1、意识的本质:从意识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生理基础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世界先于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源,意识是派生,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世界观: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又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 l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l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从深度上,意识既能反映事物外部现象,也能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从跨度上,能追溯过去,

5、推测未来;从趋势上,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l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说明意识指导作用有双重性;人能在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l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重视意识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世界观:(1)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

6、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既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4.物质意识辩证关系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而非臆造的规律,作为行动依据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规律

7、普客;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方法论: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求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意识能反映物质强调意识能动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有关意识作用类题答:认识改造世界;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X)一是物质的被动反映(X)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目的:改造客观世界认识目的:指导实践认识根

8、本任务: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和规律1.实践:实践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过程是客观的)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地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不同)实践的客观性物质性和能动性是统一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原理世界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唯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

9、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根本)(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时间处于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树立实践第一观点,尊重实践,勇于实践世界观: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认识促进实践发展,错误认识阻碍实践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方法论:树立正确认识,克服错误认识认识途径:

10、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认识来源:实践直接、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3、真理 世界观: ( 1)真理是客观的(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相结合,真理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理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同一确定对象,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随历史条件的改变而改变)(2)真理和谬误界限分明,是一对矛盾,二者相比较而存在,

11、相斗争而发展方法论:承认真理客观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完善真理 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过程 世界观: 1)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从认识主体看,受人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从认识客体看,是复杂、变化着的,其本质暴漏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2) 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无限变化;人是主体人类世代延续;认识基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 3)认识的上升性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唯物辩证法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1、联系的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与外部有联系;

12、事物内部有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也强调条件、范围,必须处于同一联系体中,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世界观:(1) 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居

13、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制约整体,整体影响部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世界观: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从实践角度)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功能;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内部各

14、要素总是按一定方向顺序发生作用的;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从认识上)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整体永远决定部分,但功能上二者可相互影响;整体大于部分,整体功能不一定整体与部分不是抽象与个别、具体和一般的关系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条件:部分有序组合系统和要素是整体和部分的一种特殊情况,在系统与要素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发展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15、 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从过程上讲,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悉心保护新事物。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发展从状态上讲,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往复,不

16、断前进方法论:积极做好量变的积累,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矛盾分析法事物发展也有规律,要求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事物发展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事物发展各个具体阶段可能是前进的、停滞的、倒退的调结构、转方式,统筹发展:从联系上看,是系统优化;从发展上看,是量变过程事物发展要通过质变实现,但不是所有质变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事物内部的调整,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

17、,也能引起质变矛盾1.矛盾含义:对立统一2.矛盾基本属性:同一性(矛盾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3.矛盾特点:(1)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两面-矛盾有双方)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中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

18、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a.相互连结, 表现: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a.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主次矛盾,矛盾主次世界观:(1)a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期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b.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19、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 a.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b.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c.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排斥,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要条件:在运动中把握矛盾;注意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既.又.、虽然.但.、双赢、双刃剑、机遇.挑战.-体现普遍性(双方都有)辩证否定1.辩证否定:世

20、界观: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特点:(1)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它总是汲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实质: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事物内部有矛盾,所以自己可以否定自己外力的否定不是辩证的否定;经过辩

21、证否定事物才会发展任何事物都肯定否定两方面,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肯定一切,否定发展;否定一切,否定联系;否定动力:事物内部矛盾-辩证法 外部推动力-形而上学2、创新为什么创新(1)作用+意义(2)哲学角度:A.(辩证法角度)辩证法的要求、发展的要求;B.(唯物论角度)尊重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统一;C.(认识论)追求真理过程原理作用:(1)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技术创新。) (2)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

22、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原因: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使得人类的认识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 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发展。 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 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寻觅社会的真谛 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世界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

23、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从社会存在出发,树立正确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是区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关键社会存在和意识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基本问题物质意识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中的经济部分(文化产业)-生产关系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政治部分-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主要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次要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

24、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社会历史发展 (1)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3)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直接动力:阶级社会-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 方法论: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5.改革原因:社会基本矛盾仍存在,但是非对抗性矛盾性质:社会主义制

25、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地位、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

26、作用、现实依据(哲学依据: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观1、人生的价值: a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对于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c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1)表现: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2)性质: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27、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差异性方法论:价值判断、选择的标准: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根本衡量尺度: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最高价值标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高价值追求: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 6、个人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树立正确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坚持群众观点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3)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4)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并不否认人的个性发展) (5)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