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7 ,大小:60.19KB ,
资源ID:109609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609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章 院前急救.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章 院前急救.docx

1、第二章 院前急救吉林医药学院急救社区护理教研室教案(章节部分)章节、课题第二章 院外急救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院前急救物品 第三节 院前急救护理 第四节 灾难性救护 学时2日期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和急救物品。2. 熟悉院前急救和灾难性救护的护理内容。3. 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工作特点、任务与原则,以及院前急救中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与难点:院外急救的特点、院外急救的原则、现场伤员分类的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 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问题式和讨论式教学法教学中的创新点:各种意外事故发生导入,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讨论、思考题和课后作业:1何为院前急救?它有何重要意义

2、?2结合院前急救工作特点,谈谈如何体现院前救护中的“急”和“救”?3现场评估的内容很多,如何把握“急”字?4转运和途中监护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内容,若转运的时机与监护不利病人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作为现场救护人员如何才能把握好转运的时机?教学组长:杨娟教研室主任:吉林医药学院急救社区护理教研室教案(讲稿部分)教学过程时间分配课前回顾学习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探索、成熟、发展阶段)。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院前急救、急诊科抢救、危重病(症)救护、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急危重症护理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急救医疗服务的组织体系、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建

3、立急救医疗服务通讯网络、改善城市救护站的条件,改变救护车只作运送工具的状况、加强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提高急诊科的应急能力)。4EMSS概念(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章 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EMSS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室)急救、ICU急救三部分组成。院前急救是最初和重要环节,也称初步急救,指的是急、危、重

4、症伤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包括病人发生伤情的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虽然院前急救是短暂的、应急的,但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快速、安全的转运病人,可以为病人挽回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为医院内进一步救治打下基础。院前急救的目的是维持病人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病人痛苦,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减少伤残、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不仅取决于院前的医疗救护水平,还与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救与互救能力密切相关。因此,院前急救十分重视现场人员的参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救护措施,达到最佳最有效的救治效果,是

5、衡量一个地区急救工作能力与水平的标志,也是决定病人在发生危急情况的第一时间内能否得到及时救治的关键,同时也是公众参与自救呼救意识的体现。为了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需要在全社会中大力推广普及急救知识,使公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一切可能发生的伤害,掌握自救及互救基本技能,在突然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运用医学常识就地取材,采取紧急而正确的急救措施,为院前医疗救护赢得宝贵的时间,这样才能真正降低院前急症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院前急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十分重要。蛇代表危险,蛇缠在手杖上代表危险一直存在,要时刻保持警惕,死亡可能随时到来.因此我们要珍视生命.急救车标志以圆形为基底,蓝黄两色为基色调,图案为

6、橄榄枝围着国际急救标志“生命之星”,蓝色生命之星交叉的六条臂象征着急救医疗系统的六大功能:发现、报告、反应、现场抢救、运输途中监护、转至院内救治。这样从而来挽救生命。第一节 概 述一、概念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指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护。院前急救是在现场和途中进行的,从含义上理解,指病人发病在医疗场所以外的地方,病情紧急、严重,必须在送入医院以前进行初期救治。由于现场条件有限,这种救治只能是暂时的、应急的,不能成为救治的全过程,而且经现场抢救的病人需要及时、安全地输送到医院进行接续、系统救治。因此,院前急救必须争分夺秒,为医院内继续治疗

7、赢得充足的时间,可以说院前急救是EMSS的最前沿阵地。“急救白金十分钟” 理念(emergency platinum ten min,EPTM)急救的时效性是指伤后的时间与救治效果之间的关系,即在救治时间窗内通过相应措施,达到单位时间内的最佳救治效果。急救的两个时效阶段:1.“黄金1小时”:指伤后开始至伤后1小时以内的时间。它是以伤后在院前、院内抢救的连续性为基础,提高生存率的最佳时间窗。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危重的多发伤、严重创伤性或(和)失血性休克病人的伤后“黄金l小时”前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2.“白金10分钟”:是指紧急事件发生后,无论经过怎样的程序,以送到医院急诊科或相关科室抢救时

8、间为起点,到医生进行紧急救治的最初10分钟为止。这10个分钟越早,价值越高,它对于指导医护人员树立急诊专业的时间效价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组织形式1我国院前急救的发展史 我国院前急救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急救的重点是在大中城市设立急救站,主要是现场简单抢救病人及运送。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相对快的发展阶段,急救医学从组织机构、设施建设、队伍建设、设备装置以及业务学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了急救医疗中心,小城市和县、镇也基本建立了急救医疗站,开通了“120”紧急呼救专线号码,目前急救医疗的社会化、专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2我国院前急救的发展要求 社会

9、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日趋关注,对院前急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前急救已不是简单的医疗救护与转运,而是发展成为包括急诊心理学、法医学、社会伦理学、医疗管理学等在内的多学科、多部门参与的“现代院前急救医学”。因此,院前急救的发展趋势要求:(1)院前急救应设立相应的法规,建立统一的工作规范标准,做到有法可依,实施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2)当今国际最新的救治模式是“急救呼救指挥调度现场施救现场支援院内急救、EICU救治”的一体化模式。因此,加快院前急救系统建设,逐步规范发展模式,统一院前急救医疗体系,即消防、司机、警察、急救联运, 才能确保急救医疗质量。(3)要实现院前急救的

10、多元化快速发展,加强各级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是关键,包括市民的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另外,还要加强国际性学习与交流,拓展院前急救的前沿知识,加速院前急救的发展。(4)加强各种灾难性救护,制定不同灾害或突发事件预案,并组织演习与推广,确保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3我国院前急救模式 我国院前急救机构有多种组织形式,由于各地的经济实力、城市规模、急救意识、服务区域等差异较大,院前急救组织管理形式各有特点,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1)北京急救模式:属于院前院内结合型模式。既有院前急救医疗,又有院内急救医疗,院前与院内统一管理,具有院前、院内的全面服务功能,是首都人民院前急救及重大急救医疗任务的统一指挥、调度和抢

11、救中心。北京急救模式以北京市急救中心为代表,实行院前-急诊科-ICU急救一条龙的急诊医疗体系,急救中心拥有现代化的调度通讯设备,可以和市政府、卫生局、北京各大医院直接进行通信联络,院前急救工作由医生、护士协作承担,病人经院前急救后转送回中心监护室或各大医院继续进行治疗。北京市急救中心在新建社区和近郊区扩建、兴建急救网点,努力达到急救半径35公里,急救反应时间510分钟,从而接近发达国家的急救反应时间47分钟的水平。(2)上海急救模式:属于集中性院前指挥型模式。即院前急救指挥的总调度,中心为独立的医疗卫生机构,既有院前指挥调度权,又有资源调配权,按照地理区域,以派车半径为原则,设分站及站点,与相

12、关医院配合,形成院外由急救中心负责,院内由医院负责的急救网络。市区急救半径为35公里,平均反应时间10分钟。全市普遍使用120急救电话,随车人员多为急救医士。(3)重庆急救模式:属于院前附属医院型模式。院前急救指挥相对独立,又附属于一所综合性医院,即有院前指挥,又有院内急救,有利于院内、院外急救工作的合理配合。以重庆市为代表,该模式具有强大的急救中心,形成了院前急救、医疗监护运送、院内急救、ICU等完整的急救医疗功能。随车人员均为医院内的医护人员,经院前处理后病人可送到附近医院,也可以收入自己的附属医院。其特点是院前、院内急救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抢救成功率。(4)广州急救模式:属于单纯

13、性院前指挥型模式。急救中心只是院前急救指挥的总调度,采取依托医院、分片负责、统一指挥模式,建立全市统一的急救通讯指挥中心,负责全市急救工作的总调度,其下以医院的急诊科为相对独立的急救单位,按医院专科性质和区、片划分,分片出诊。急救指挥中心与各医院无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具有全市院前急救工作的调度指挥权。当接到“120”呼救后,立即通知所在区域的医院急诊科。急诊分诊护士接到电话指令后,通知有关专科医生、护士赴现场急救,并将病人转到自己医院继续治疗。其优点是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分片就近出诊,提高了就诊的反应时间及抢救效率。(5)香港急救模式:属于附属消防型模式。香港特区的医疗急救采用与消防

14、、司警统一的通讯网络,报警电话为“999”,消防署从就近的救护站派出救护人员赶赴现场,把病人送入医管局所辖的医院或病人指定医院。日常的医疗急救任务由消防署负责,遇大型事故时,还有医疗辅助队、救伤队(均为志愿团队)等参与抢救。他们训练有素、设备精良、反应速度快,能为社会提供应急医疗服务。以上院前急救组织形式各有不同,但急救服务体系都具有现代通讯设备、先进的急救技术、快捷的转运工具,基本健全了急救网络。应当指出,我国不同形式的院前急救机构,在组织上均隶属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管辖,其任务和功能都是基本相同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各级政府的拨款,同时向病人收取最基本的急救医疗费和出车费用。(二)救治范围1工

15、作范围 院前急救是在现场和途中进行,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伤员在运送途中的痛苦和并发症。现场医疗和抢救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搬运和运输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内容。 部分发达国家的院前急救目前,全美国城市对呼叫的应答时间平均为10分钟,乡村地区为1530分钟。现在俄罗斯急救医疗体系比以前更完善,可在呼救后4分钟内做出反应,1520分钟到达现场进行救护。法国目前医务人员到达救护现场的响应时间为520分钟。英国全国统一实行“999”急救电话号码。在遇到重大抢救时,调度中心会配置一辆紧急监督车,负责现场组织指挥及与消防、交警部门联系。规定城市在遇到急救呼救后3分钟内出车,7分钟内到达出事地点。德国全

16、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110”,在接到紧急呼救后,救护车平均在7分钟内到达出事地点,广泛应用直升机进行空中救护。2疾病范围 院前急症范围广泛而复杂,涉及到多个学科与专业,疾病种类包含人体多个脏器系统,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和代谢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急症等,但以心脑血管和创伤急症为多见。除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外,要做好颅脑损伤、脊柱损伤及其他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以及解痉、镇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院前急救病种十分复杂,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如春季以心血管和脑血管病居多、夏秋季以洪水灾害及各种传染病为主、冬季呼吸道疾病增多;四季中,如遇阴、雨、雾、雪天

17、则创伤和骨折病人明显增多。掌握这些基本规律,可以使急救人员提早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准备,随时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抢救技术救治病人。3急救范围 现代院前急救医学的救治范围包括:(1)常见急危重症的院前急救:如休克、眩晕、发热、呼吸困难、窒息、急性胸痛、急性腹痛等。(2)非创伤性疾病的院前急救:如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妇产科、儿科急症;急性中毒、中暑、淹溺、电击伤等。(3)创伤性疾病的院前急救:各类创伤、多发性复合伤、烧伤、冻伤、战伤等。(4)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急救: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社会性灾害等。(5)院前急救技术:气管插管、胸腔穿刺术,心肺脑复苏术、体外无创起搏和电复律,三腔

18、二囊管的应用技术等。二、工作特点院前急救的对象、环境、条件与医院急诊室的情况大不相同,由于时间紧迫,应急性强,病种复杂,现场救治条件差,特别需要现场的指挥与协作。因此,形成了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一)时间紧迫时间紧迫主要表现在病情紧急,需要紧急抢救。在事发现场以救治生命为第一位,不管任何人或因任何事,都要体现“时间就是生命”这一主题,如:紧急出车,物品的完备,救治者的技术与救护质量,现场人员的参与等,都要体现出“急”字。另外,病人与家属心理上的焦急与恐惧,也不可忽视。在重视病人与家属安抚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现场抢救与转运工作。(二)应急性强院前急救的对象往往是预想不到的、突然发生的各种危及生命

19、的病人,有时是单人的发病,有时是多人的受伤,事发随机性强,令人措手不及。急救通常是在不同的地点和场所进行,抢救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备,这需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在现场寻找代用品,就地取材,为病人赢得抢救时间。因此,要求救护人员常备不懈,保持各种物资与设备处于完好应急状态,确保抢救的实效性。一个规范的EMSS,平时除了为急危重伤病人服务外,还应为灾难发生时抢救伤员进行各种训练,定期演练,提高应急、应变能力。(三)病种复杂院前急救的病种涉及面广,病情程度各异。有常见病急性发作,有伤残、自杀等突发性意外和灾害,出现一种疾病症状或多种损伤并存,要求救护人员具有综合评估、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确保病人安全

20、的前提下迅速组织抢救,为后期治疗赢得时间。院前急救因无充足时间和良好的条件作鉴别诊断,要做出明确的医疗诊断非常困难,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四)现场急救条件差导致现场急救条件不良的主要原因有:病史不详、缺乏客观资料,非医疗环境中急救人员、设备仪器受限制,特别是现场环境恶劣,设备受现场条件所限。院前急救有时在病人家中、有时在灾害现场、有时在运送途中的车上等,造成急救现场不定,流动性大,有时甚至在狭窄的地方营救,光线暗淡、人员拥挤、嘈杂声大等,给急救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对救护人员要求十分严格,既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时事故现场的险情还未排除,又可能造成人员的再损伤,这种在险区

21、中的急救,不仅要求救护人员要有熟练的急救技术,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急救任务。由于院前急救不是在工作有序的急诊室内进行,急救现场的条件有限,人员复杂,对紧急救护十分不利,医护人员要主动承担起现场指挥与协调的工作,合理进行现场人员的分工与安排,对不利于急救的闲杂人员进行疏散,及时调动相关的人力、物力全力抢救。同时,随车救护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到达现场以及现场急救的强大体力消耗。三、任务与原则(一)任务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对呼救病人进行现场急救和运送 这是院前急救的主要和经常性的任务。要求接到呼救电话或其他方式的信息后,救护车、

22、飞机或救护艇要立即出动,医护人员要随车、随机或随艇前往,尽快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急救后,迅速安全地将病人送到就近的合适的医院急诊科(室)。呼救的病人一般分为二种:(1)一种是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病人,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窒息、大出血、昏迷病人等,称为危重病人,有些需要现场徒手心肺复苏进行抢救。(2)另一种是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例如骨折、急腹症、普通外伤病人等。现场救护要稳定病情,减轻痛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对各类灾难遇害者进行院前急救 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中,由于伤者多,病情轻重不等,如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战场救护现场,除了做好医疗急救外,还要注意现场指挥,组织人

23、力、物力,合理分工,迅速将病人进行分类、救护与运送,合理分流后送。同时,还要注意与现场的其它救援系统如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不能忽略现场急救中救护人员自身的安全。应该指出,特大灾害有大批伤员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执行相关紧急预案,有条不紊地做好现场急救、分类与转运。3特殊任务的救护值班 特殊任务是指当地的大型集会、重要会议、比赛、大规模考试现场等。首先应制定紧急预案,按照预案合理分工,安排救护值班,要求值班人员加强责任心,坚守岗位,确保通讯网络与枢纽畅通,为可能的各种意外事件发生做好准备。 另外,急救中心承担着承上启下、沟通信息的枢纽任务,组织现场急救和心肺脑复苏术(cardio-pul

24、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全民急救意识。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与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救与互救能力相关。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进行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大力普及急救知识,增强公民自我保护意识,在突发现场利用自救及互救技术,开展现场救护,减少一切可能造成的伤害,为挽救生命赢得抢救时机。(二)原则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当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迅速而果断地处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的伤情或症状,同时迅速对病人进行全身体检,这对因创伤所致的昏迷病人,从外观上不能确定损伤部位和伤情程度时尤为重要。院前急救必须遵守以下4

25、条原则:1先排险后救护 是指在进行现场救护前应先根据现场情况排除险情后再进行救护。目的是防止继续损伤或再损伤,确保现场人员安全。2先重伤后轻伤 是指遇有危重和较轻的病人,应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的病人。如果有大批病人出现时,在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情况下,在遵循“先重后轻”原则的同时,重点抢救有可能存活的病人;如果有心搏呼吸骤停同时伴有骨折者,应先复苏后固定;如果有大出血同时伴有创口者,应先止血后包扎。3先救治后运送 是指在接到呼救立即赶赴现场,先进行现场的紧急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往医院。在搬运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时,医护人员必须步调一致,重视并合理运用搬运技术,在运送医院途中,不要停止

26、抢救措施,继续观察病情变化,少颠簸,注意保暖,应尽可能的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死亡率,将病人安全护送到达目的地。4急救与呼救并重 是指在现场抢救病人时,应分工与合作,急救与呼救同时进行,以尽快争取到急救外援。不能忽略的是当一人在急救现场时,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再呼叫援助;当有二人以上在急救现场时,合理分工,边急救边呼叫援助,不能因等待援助而延误了抢救时机。(三)院前院内急救链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都是为急危重症病人服务的。院前急救是急危重症病人进入急救中心(站)或医院急诊科(室)前的急救,是院内急救的先导;院内急救是急危重症病人的更高级急救,是院前急救的延续。只有把院前与院内急救紧密结合,才可能

27、使急危重症病人得到妥善、快速、有效的处理。院前院内急救链(急救一体化)是指急救中心收到急危重症病人发出的呼救时,将医疗急救措施及时送到病人身边,立即进行迅速有效的处理,然后送到合适的急救中心或医院急诊科进一步诊治。这个过程是由不同部门或单位组成的EMSS协同完成,并且按顺序接替,环环衔接良好,称为急救一体化或院前院内急救链。急救一体化主要是指在急救功能上的密切配合,并不是一个组织上的实体。为了提高院前急救医学的整体水平,急救人员学习与培训,以及科研都要体现院前院内的合作与共同研究。因此,加强急救一体化的宏观联系,定期召开院前院内的工作联谊会,研讨有关急救工作的各种理论与实际问题,不断探讨院前急

28、救领域中内涵的、深层的、尤其是发展方向的问题,对急救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节 院前急救物品院前急救最主要的特点是“急”和“救”。“急”就是紧急、快速,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和运输来实现,“救”则是要通过先进的医疗救护技术来实现。因此,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当病人突发急病或遭到意外伤害时,这些设备技术将发挥及时、有效的急救作用。一、通讯设施通讯设施的职能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急救指挥系统通讯网络包括三方面:一是市民与急救中心的联络,二是急救中心与所属分中心、救护车、急救医院的联络,三是急救中心与上级领导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救灾系统的联络。常用的通讯工具是有线

29、、无线电话。(一)急救通讯必须保持畅通急救通讯称为呼救系统,通称急救电话。呼救系统的畅通,在国际上被列为抢救危重病人“生命链”中的第一环。急救呼救系统都有一个统一的电话号码,或易于记忆的专用电话,如美国的“911”、法国的“15”、我国香港的“999”和日本的“119”。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集匪警、火警、医疗急救为一体,紧急呼救时,可根据所需派出相应救援力量。我国邮电部和卫生部于1986年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急救呼叫电话为“120”。应该指出“120”急救电话,不是某个“中心”或某家医院拥有的号码,而是指整个城市呼救网络系统的“通讯指挥中心”。当紧急呼叫“120”时,由“120”根据病人所处的

30、位置和病情,指定就近的急救站去救护,或者其本身设置呼救后直接到达就近的系统网点,这样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便于积极稳妥地救治和转运各类急危重症病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互相协调是目前世界各国急救医疗服务组织发展的总趋势。我国急救通讯的畅通,主要体现在医疗急救信息系统与医疗急救指挥系统的分工与合作。即通讯设备具有接收、处理、储存信息的功能,从医疗急救信息系统传来的信息在指挥系统中经过加工、判断和决策,并通过信息网络向子系统发出指令,实现控制协调的功能,保证医疗急救系统正常运行。所以说,医疗急救信息和指挥协调系统的职能分工虽然不同,但两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保持着急救通讯网络的畅通。(二)急救通讯

31、应该建立通讯联网我国的“三级急救网络” 已基本完善,即I级急救点设在乡、镇卫生所,级急救站设在县级医院,级急救中心设在城市的综合性医院。多数城市的急救指挥中心与医院的急诊科建立了无线电-电话联络系统,使之形成急救中心-急救现场-急诊科,三点一线的抢救呼叫网络。急救中心起着调度及枢纽作用,在其指挥协调下,各自在最短时间内分别立即行动,投入到应急准备和抢救之中。现代急救模式必须具备通讯灵敏、指挥有效、抢救及时、技术先进的特点。院前急救采用现实可行的科技信息通讯技术,为城市医疗急救体系提供方便,使得急诊科能及时掌握突发急危重症病人或重大灾害事故的现场信息,使得院内急救工作“急而有序,忙而不乱”,减少

32、因人力、物力准备不足而造成抢救措手不及的状况。完善的通讯网络包括: 急救事件受理系统。 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监测预警管理系统。 领导决策指挥系统。 应急救治管理系统。 应急医疗资源系统。 急救过程质控系统。 通讯调度维护系统。 移动智能管理系统。 社会联运管理系统。只有具备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才能为院前急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三)急救网络通讯的现代化建设急救网络通讯的现代化建设是指具有自动控制与调度功能。应该设置呼救受理平台,使用专用数字化电话,装备无线电对讲系统,在车内配备GPS定位系统、呼叫电话数字录音、呼叫信息电脑记录等,实现调度网络化。使得中心调度室、救护车、急救现场三者形成一个动态网络,保持信息畅通、快捷的传递,为院前急救提供信息保障。这样,急救中心与现场医疗进行数据、图像传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