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8 ,大小:182.30KB ,
资源ID:109607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607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文地理考研复习最全名词解释真题讲义练习题精简版解读.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文地理考研复习最全名词解释真题讲义练习题精简版解读.docx

1、人文地理考研复习最全名词解释真题讲义练习题精简版解读人文地理复习提纲名词解释:洪堡德国,与李特尔同为近代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是世界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柏林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著有新大陆热带地区旅游记宇宙等李特尔德国,第一个地理学讲座教授和柏林地理学会创建人,最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著有欧洲地理、地学通论等拉采尔德国,人文地理学奠基人,提出国家有机体说,创用生存空间一词,首次说明了文化景观概念。著有人类地理学等。白兰士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在他的倡导下,法国地理学从十九世纪后半叶起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个有影响的法国地理学派。白吕纳法国人文地理学家

2、,继承和发展了维达尔-白兰士的人文地理学思想,主张人地关系的可能论,认为人对人地关系的形成具有选择的可能和自由。著有人地学原理等。赫特纳德国,区域学派奠基人,著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叙述了地理学的历史、性质、任务、研究方法、概念和思想的构成。施吕特尔德国,景观学说的提出者,著有人类地理学的目的、早期中欧聚落区域等。森普尔美国,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著有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地理环境的影响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即文化的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于随时间的

3、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文化适应人类为了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生活条件而逐步创造的工具、技术以及组织形式等被称为文化适应。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人口迁移通常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叫人口迁移,按涉及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按迁移的时间,可分为永久性迁移、季节性迁移等;按人口迁移的社会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自发移民和有组织移

4、民等。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产率)的过渡。它不是一个独立自生的过程,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迁移农业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迁移农业。现在只在热带地区还保留这种农业类型,其主要地区包括:1.南美洲的亚马孙地区2.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3.亚洲的新几内亚岛、东南亚一些雨林地区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换句话,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

5、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塥坨(ghetto)在城市里,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地区,可以称之为民族邻里或塥坨(ghetto)国家国家可以定义为: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可分为三个级别:一是国家的,即具有确定的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等);二是国际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地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北约、

6、东盟、联合国等)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三是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如美国的洲、县、市等)。政治地理结构任一政治地理单元都有一定的政治地理结构,政治地理单元是由某一空间范围内的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而成的,政治地理结构可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领土领土是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地理结构,是一国活动,尤其是一个国家权力所依赖的最稳定的结构性因素。可管辖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定义为:“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关于主权不仅是指水域,而扩展于领海之上的空间及海底和底土。 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但

7、最宽不得超过领海基线以外的12海里。综合国力(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国家权力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政治现象,他通过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影响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组合而体现。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基本观点是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制约。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源于19世纪后期。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美国历史学家马汉提出“海

8、权论”,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麦金德则提出“陆权论”,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被称为“陆权论”的另一派理论。50年代,美国战略学家塞维尔斯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即“空权论”。地理物象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像)。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地理物象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

9、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它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意境地图(mental map)、意境地图亦称心理图谱,是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的地理事物图象。问答题:1、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及发展趋向。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新的科学理论何方法论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新的研究方法何手段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新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发展趋向:人文地理研究日益向实用方向发展,面向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那些实际问题,另一个趋向是应用方向,它的应用相当广泛,如地区资源的开发评价、地区综合发展分析、城市与区域规划等。2、 文

10、化的三个层次(结构)。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是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又称为非物质文化,它是与物质文化相对。3、 文化区、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征?结合实例理解。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可分为三类:、形式文化区(formal culture regions)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特征是:核心区、外围区和过渡带。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例如:两个民族之间存在国界,彼此立场对立,不仅不相往来而且亦各不允许对方民族存在。2、功能文化区

11、(functional culture regions)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特征:功能中心位置明确、边界界线确切、区内有功能联系。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农场、一个教区等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3、乡土文化区(perceptual culture regions)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特征: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在于,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与形式文化区的差异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例如:日本语只在日本国使用文化扩散人文地

12、理现象的时间研究可以分为两类:1、扩展扩散(expansion diffusion)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如南方草原驯养牛、羊北部高寒林区驯鹿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位于新的分布区内。2、迁移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往往由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的迁移,逐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特征:传播速度快,距离远,与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如:新大陆与旧大陆文化的相似性(美国与英国)。4、 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以上五大专题反映了人文地理

13、学对人文现象研究的独特视角,也构成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个严密分析框架。从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出发,通过扩散的时间过程使时空相结合,以其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与其他人文现象的整合情况来分析其复杂的相互关系,最后以现存的文化景观来说明上述过程与关系的形象表现。5、 何谓人口转变及人口转变模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异同。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产率)的过渡。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互规律。相同点: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不仅取决

14、于技术因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经济、政治、文化因素。不同点:西欧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基于经济起飞基础之上的。而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落后为人口转变设置了障碍。6、 阐述导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解释迁移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刺激因素;另一类是个人机动变化产生的因素。尽管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原因多种多样1)但主要要的原因是经济方面,即寻找可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挣更多的金钱2)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也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3)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7、 人口迁移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通常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叫

15、人口迁移,按涉及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按迁移的时间,可分为永久性迁移、季节性迁移等;按人口迁移的社会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自发移民和有组织移民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总体来讲是有积极影响的。8、 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的特点:国际人口迁移大多是穷国向富国迁移,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低收入到高收入,如美国、西欧;人口结构特征:中青年、单身、男性为主,近年女性比重上升;9世界及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全球人口分布特点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a)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1. 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b) 四大人口稠密区 2.

16、 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c) 小面积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3. 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方 向上的分布不平衡9种族与民族的区别、民族的特征及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种族和民族不同:种族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隔离的不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它按人们自然的体形和遗传特征加以区分,属于生物学范畴;而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9、 世界主要地理人种的分布。10、 试述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表

17、现。民间社会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景观,其中最明显与最吸引人的是民间的各类建筑的建造技术,它不仅反映民间文化特征,而且也反映了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表现:1建筑材料。建造房子要用材料,只能就地取材,而材料却受地域限制,因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2建筑布局。单元结构、组合结构。3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对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有明显影响。11、 原始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的特点。原始农业的特点:1、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以“刀耕火种”为种植方式;2、多种作物杂处;3、主要是种植作物的土地的“迁移”,而不是人口的迁移;近代农业的特点:现代农业的特点:产品是提供给非

18、农业人口消费的;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在该国或地区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传统农业低得多;单位面积产量大大超过传统农业;农场规模大,且这种趋势仍在增加;往往与其他农业企业形成联合体,联合经营,农业社会化程度高。12、 试述工业的发展和扩散过程。工业的发展:一.初期发展1。.科学前提与基础。文艺复兴运动在自然科学领域创造的丰硕的成果为工业革命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以及地理大发现、新航道的开辟等生产技术上的改进。这些前提和基础条件都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发生。2.在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条件,英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发生,特别是经过“光荣革命”以及“圈地运动”等都对工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二。工业革命的产

19、生与初期发展 此事情工业发展过程大体过程如下:1.首先出现了纺织工业2.钢铁工业3.采煤工业4.运输业5.机械业6.化学工业7.食品工业.三.工业的继续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扩散过程1. 向欧洲扩散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1830年比利时采用新技术采煤。从1870年1897年法国的工业产值得到了很大提高;德国于1871年国家统一后加快了工业化步伐;19世纪中期以后,工业革命才在荷兰、意大利、俄国和瑞典等国家开始2. 向北美的扩散主要是美国,其工业化稍晚于欧洲3. 向其他地区

20、的扩散4.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才扩散到东欧、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二战后,工业生产又开始向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扩散5. 13、 了解世界主要语系的分布、主要语种。1、印欧语系a) 日尔曼语族英语、德语、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冰岛语。b) 罗曼语族(拉丁语族)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等。c) 斯拉夫语族内部差异较小,相互容易理解。d) 印度-伊朗语族比较复杂,语种多,分布区相互交错。分印度部分(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和伊朗部分(波斯、普什图、库尔德语)2、汉-藏语系a汉语:七大方言。b汉-藏语系的其它语言:c藏缅语族:藏语支、缅语

21、支、彝语支、景颇语支。d苗瑶语族:苗语、瑶语。e壮侗语族:壮语、傣语、侗语、黎语。f其它地位未定的语言:日语、朝鲜语、越南语。3、闪含语系a阿拉伯语:北非、西亚。古兰经的作用。b希伯来语死而复生的语言(宗教语言变为世俗语言):以色列。c其它:柏柏尔语等4、乌拉尔阿尔泰语系a乌拉尔语:北芬兰语;西匈牙利语;东西伯利亚科米语、汉蒂语。b阿尔泰语:土耳其、阿塞拜疆、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满、雅库特语等 5、非洲语言语言近千种,方言更多,大多没有文字。孤立和发展的初期。撒哈拉沙漠以南到南非,分三个语系。6、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又叫南岛语系。从印度洋西太平洋东。7、其他语言如印

22、第安人的语言、巴布亚语、爱斯基摩语等。14、 汉语的七大方言分布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北方方言:根据内部差异又可分为四种次方言。北方、西北、西南、江淮。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地理分布特征南繁北齐 15、 地名景观的特征及我国地名景观的主要类型。试列举6个不同类型的地名,解释其所包含的地理信息(自然的及人文的)。地名景观具有以下特点: 1)特殊性2)符号性3)变异性我国的地名景观主要类型:1)反映自然环境方面 山水地名 因山因水而命名。示位地名地名主要是反映地点的相对位置。我国自古就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水南为阴,水北为阳”。如沈阳、淮南等2)反映历史

23、方面许多地名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北京的霍州营、长子营、河津营等(山西移民)。3)反映经济活动方面反映商业、集市贸易特点的地名有:茶店、酒店、牛街、马街、柴树店等。-有语源差异反映自然资源的有:金沙江、锡矿山、铁岭、盐田、盐城、葡萄沟等。反映水运的有:天津、孟津、风陵渡、通辽。以店、铺、驿站为名的:驻马店、三十里铺、二站、三站等。4)反映少数民族文化方面如在壮侗语族分布族地区,称“田”为“那”,以“那”作地名的在广西、广东、云南均有。那陈、那琴、那岭;那务、那霍;那洒、那街等。据统计,粤西徐闻56个,海康30个,阳江65个。傣族中“勐”代表村,蒙古族“浩特”代表城、“塔拉”代表草场、草原

24、、草甸。5)反映祥瑞或祈福意愿方面如:陕西的长安、绥德、安康、靖边。青海的平安、共和、同德、贵德等。现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一类地名,在许多城市的小区、道路、开发区多贯之以好听、好意的名称。16、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有哪些?(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直接动力(三)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四)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五)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或延缓城市化进程17、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当代中国城市化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 有计划逐步发展,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 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3、 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群和一批超大城市正在形成4、

25、城市化的省际差异明显18、 逆城市化的特征及产生原因。特征: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增加速度超过大城市,出现人口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乡村扩散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厌恶城市环境,追求较宽裕的活动空间和新鲜的空气;另一方面是由于交通信息的发达,有人要求由城市迁往乡村。19、 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支的扩散及地理分布。.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主要教派有:西:以罗马为中心,拉丁语为主天主教(公教) 16世纪宗教改革后,分化出新教教派。东: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为中心,希腊语为主正教(东正教)基督教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信奉人数最多。其中:天主教欧洲大部分(主要

26、是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立陶宛、比利时、爱尔兰、以及荷兰、瑞士等部分地区)、拉丁美洲、非洲(如扎伊尔、塞内加尔等)、亚洲(菲律宾)。总人数大约10多亿。新教欧洲北部(丹麦、瑞典、挪威、冰岛、芬兰、英国、德国及荷兰的部分地区)、北美洲(美、加)、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总人数大约4-5亿。东正教东欧(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马其顿)、亚洲西伯利亚俄罗斯人居住区。总人数约1.6-2亿。.伊斯兰教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信奉人数居第二位逊尼派遵守圣训者,人数最多,分布较广。保守,注重实用性和世俗知识,信奉家庭和社会群体

27、的力量。什叶派同党,人数较少,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也门,巴基斯坦、叙利亚也有一定数量。激进、冲动,强调理想主义和超自然的力量,坚信永无谬误的伊玛目。.佛教主要教派与分布:按教义区别在教义理论和实践上大乘佛教法我皆空、普渡众生小乘佛教我空法有、个人解脱按传播路线北传佛教(汉地、藏传)和南传佛教20、 宗教的传播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请举例分析。a) 移民当某种宗教信仰者从一地迁向另一地,必然将他们的信仰带到新的地方。b) 传播(交流和转教、有组织的传教)c) 领土竞争当政治势力和宗教势力合为一体时,往往会以领土扩张的形式,将宗教信仰带到新的领地。d) 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和平共处;竞争;排斥

28、宗教战争、宗教迫害)21、 对国家权力要素与实力进行分析。国家权力要素包括:1、领土空间2、自然资源3、人口规模4、经济水平5、军事力量6、科学技术 7、国民士气8、政府的质量综合国力的分析和评估由来已久,但过去多为定性评价及单项要素的对比,进入90年代以后国力评价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定量、综合。克莱因的国力方程2、日本“综合三元要素”国力学派22、 试述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战后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及特征23、 领土形状、领土位置的政治地理意义。领土形状对一国具有重要的政治地理意义,一般来说,紧实型国家便于管理和控制;延伸型国家延伸部分一般难于管理和控制;狭长型及分离型国家多因联系不

29、便而使国家管理及防务较为困难;穿孔型及飞地型也因两国关系容易产生摩擦而给国家外交制造麻烦。国家领土的地理位置差异很大有沿海国家、岛屿国家以及内陆国家,也有既有漫长的海岸线,又有广阔陆地的国家,这类国家一般称为海陆兼备型国家。由于政治以及经济地理位置的差异,有的国家成为大国间的缓冲国,有的成为通道型国家(爱沙文尼亚)24、 国界的主要类型及海洋国土的含义。)自然国界)人为国界)数理国界与几何国界(或统称为几何国界)25、 国界的功能有哪些?它们如何随时间发生变化?)防御职能)政治、法律职能政治:主权管辖界限采取独特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不受干涉。法律:国际法保护;法律界限。)经济职能经济保护;经

30、济交流。26、 何谓地缘政治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就是关于国家间的政治地理特征的规律性的阐述和理论概括。主要有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区学说、柯恩的“分裂的世界”的图式27、 地理物象、意境地图的概念及特征。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像)。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地理物象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它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特点: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具有动态性特征意境地图亦称心理图谱,是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的地理事物

31、图象。特点:具有可解释性和可读性。28、 人类主要行为空间的特点(如购物、通勤等)。(一) 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二) 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1、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与购物行为空间2、 商业环境与购物行为空间3、 居住地环境与购物行为空间4、 社会环境与购物行为空间(三) 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 交际活动行为空间有其规律性。人文地理1_5整理材料第一章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三大主题:人地关系的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2、古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 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李特尔3、近代地理学的代表人物:德国: 1)拉采尔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2)赫特纳 区域学派代表人物 3)施吕特尔 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