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6.94KB ,
资源ID:109600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600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单元教案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下册第二组单元教案设计.docx

1、六年级下册第二组单元教案设计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单元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教材分析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

2、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紧扣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和插写民风民俗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搜集民俗资料的方法,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反映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重点: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

3、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教学措施及方法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教学时间:教学本组教材可用911课时。其中,精读课文23课时,略读课文34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累计课时: 14 6.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4.指导学生通过品读句子、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

4、实际等方法,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赞叹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教法: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感悟文章表达方法。学法:讨论交流,品读语句。教学准备:收集各地的春节习俗。教学时间:二教时教学流程: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出示课题,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了解写作

5、顺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2)北京的春节给你的印象是什么?2反馈检查:(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2)解决疑难。(3)交流对北京春节的感受。3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3)学生汇报。(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三、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按要求填表格。时间风俗习惯感受详写、略写2、学生汇报填表内容。根据学生汇报,品读表现北京风俗习惯。重点品读以下内容:(1)、品读“腊八” (2)、品读“腊月二十三”四、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课文写了哪些时候北京春节

6、的传统内容。2文中详细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那几个重要节日?(除夕、春节、元宵节)二、深入阅读,感受气氛师:详写的三个节日,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学生自由朗读,然后交流)累计课时: 151品读“除夕”(1)作者抓住了除夕的什么特点写? (热闹)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抓住“家家”、“到处”、“男女老少”、“各色”、“不许间断”、“日夜不绝”展开想象,感受除夕的传统习俗)学生通过朗读,感受除夕的热闹。(2)本段围绕那句话写?(除夕真热闹)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2品读“大年初一”(1)初一这天人们都做了什么?(2)总结:作者通过写不同人的活动展现节日特点。3品读“元宵节” (1)引导学生抓住排比句

7、体会元宵灯的多,气氛的热闹与喜庆。(2)引导想象元宵热闹的场面。三、联系实际,交流感受1体会语言,联系实际师:刚刚过了春节,哪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吃团圆饭,全家包饺子,元宵节看烟花、看花灯,初一、初二拜年,赶庙会等)。在学生交流时,教师注意就某个场面进行引导。四、 作业布置:1.生字组词。2.拓展阅读,阅读各地春节习俗。3.完成综合性练习。板书设计:6、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教学反思】 累计课时:167*、藏戏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2.了解藏戏的形

8、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藏族的文化。教学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教学难点:了解藏戏的特点。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方法:交流资料,讨论。课前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完了北京的春节,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 1、北京的春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文章写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

9、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突出了哪三次高潮?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有五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散文、应用文。本单元的全是什么文?说明文有几种说明方法,谁记得?(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4、同学们可以看看第六课,第六课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哪些地方用了这些方法?二、学习新课1、默读导语,说说这一课的学习要求是什么?2、齐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藏戏的特点?3、交流:(4-7)藏戏是怎样形成的。(8-20)藏戏的特点。4、课文的第1至3自然段是三个什么句?如果老师说1-3自然段为课文的

10、第一部分,段落大意是什么?反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1-3)简介藏戏的主要特点。 反问句的作用:先声夺人,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同时为下文详细介绍“戴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这些特点埋下伏笔。5、最后一自然段说了什么呢?(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整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6、藏戏是怎样形成的?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7、藏戏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学生说,老师归纳板书。)三、比较学习1、北京的春节和藏戏都是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老师想先请大家将两篇课文比较一下,看能否完成下表:项 目北京的春节藏戏内 容节

11、日风俗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点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物的不同方面顺序表达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比喻、排比、有详有略比喻、反问、排比、象征、夸张、有详有略表达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炼、京味浓郁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2、师生共同完成上表。四、小结今天我们又了解了一种传统戏剧种类藏戏,并将北京的春节和藏戏做了比较,课后请同学们仿照北京的春节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春节;也可以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五、作业设计:完成练习册,抄写本课词语。【板书设计】藏戏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三五天没结束【教学反思】 累计课时:188.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目标:1

12、.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4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5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教法: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学法:合作探究。课前准备:了解各地民居。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1.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2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

13、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三、了解民居特点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客家民居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客家民居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

14、木条作筋骨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

15、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4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五、自读傣家竹楼部分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3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4评议。六、小结七、作业布置:1.用自己语言介绍客家、傣家民居。2.拓展阅读,阅读其他民居的介绍。3.完成综合性练习。板书设计:8*、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世界民居奇葩【教学反思】 累计课时: 19 9.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目标1.学习

16、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3.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4.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教学难点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教法: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学法:自主阅读,领悟表达方法。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维吾尔。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一、导入1、客家土楼修筑成营垒式的住

17、宅修筑原因是什么?2、从客家土楼中反映出的文化特征是什么?3、傣家竹楼相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4老师将课文分为三部分,你们能否写出每部分的段

18、落大意?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6) 第三部分(7) 5第一部分中主要写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的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6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和田的维吾尔的一些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体现这些特点的?7第三部分写了维吾尔人的什么特点,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8。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板书:苦甜)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A轻声读第

19、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20、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3)爱美的维吾尔族读一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

21、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

22、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五、小结同学们,相信和田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感染了我们每一位同学,而且我们了解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的好处,老师希望,在人生中,不论你们遇到了什么,都能和和田的维吾尔人一样乐观,同时在你们的习作中能借鉴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六、作业:1、完成练习册;2、小练笔我家的住房板书设计:和田的维吾尔 苦甜热爱生活【教学反思】 累计课时: 20 22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目标:1、 能围绕主题“民风民俗”进行口语交际、习

23、作。2、 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3、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4、 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5.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教学重点:完成口语交际,叙事具体;写出民族特色。教学难点:抓住要点充实内容;表达自己赞美之情。教法:引导,组织交流,归纳总结学法:回顾、交流、评议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流程: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1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

24、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师: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各地民风民俗。板书课题。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

25、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

26、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第二课时一、激发习作兴趣1师: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2回

27、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三、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学生各自习作。第三课时一、评改作文1自读,认真修改。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二、全班评议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三、形成作品集1修改后,誊抄到习作本上。努力做到:语句通

28、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2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3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四、 作业布置:1.修改习作,誊抄。2.编成民俗作品集。板书设计:口语交际 习作二 民风民俗内容充实,突出民族特色表达自己的自豪、赞美之情【教学反思】 累计课时: 23 回顾拓展二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总结收获。2.背诵并积累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3.读“趣味语文”,领悟标点符号的妙用。4.交流阅读,熟读成诵。5.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学生学习、积累的兴趣。教学重点:交流学到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教学难点:理解“日

29、积月累”中的古诗。教法:引导、点拨学法:交流、复读等。课前准备:复习本单元所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2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二、日积月累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2积累元日。(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