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解析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 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 宗教信仰B 财产制度C 血缘关系D 地域联系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A 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 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 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 开创新的皇帝制度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颁布“推恩令”
2、C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 分封同姓诸侯国4.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明宣宗这一做法在当时最可能是为了( )A 提高官员素质B 牵制内阁权力C 减少决策失误D 完善办事程序5.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A 家族等级关系B 政治隶属
3、关系C 家族血缘关系D 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6.(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中讲了一个宦官对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中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 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C 明朝的礼仪制度日益规范D 明朝宦官权势膨胀7.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还有不少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
4、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C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8.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表明( )A 秦始皇统一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 郡县制为秦始皇传位服务C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D 封建帝王以天下为一人的私产最终确立9.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了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
5、影响是( )A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C 进一步削弱了相权D 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0.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有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A 宫廷内部的森严等级B 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C 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D 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11.“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
6、可以( )A 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B 征收辖区内的赋税C 管理辖区行政事务D 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12.周代“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家国一体有利于维系统治B 家国异体实情具有离心力C 宗族观念根植于民众心里D 贵族政治不利于中央集权1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
7、必然14.因处理军务而产生,进而辅佐皇帝全面处理政务的机构是()A 内阁B 军机处C 礼部D 尚书省15.“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16.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 宗法制B 科举制
8、C 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 郡县制17.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该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世官制18.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之。”这段材料反映了( )A 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 春秋时期的分封制C 战国时期的分封制D 西周末年的分封制19.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 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 厉行文化专制政策20.吕氏
9、春秋中有“楚人”的称呼,而史记中则多见“阳城人”“陇西人”等称呼,造成史记这一变化的制度性因素是( )A 宗法制B 郡县制C 皇帝制D 分封制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据元史记载,元代开始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
10、,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和调动军队,并要定期觐见皇帝及述职。材料三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材料四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2)联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当时中央还采取了哪些监督措施?(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
11、明永乐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4)结合四则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22.清人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要增长智慧,提高修养,认识社会,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请回答以下问题:(1)2015年6月25日,西安晚报报道,陕西省高考文科状元是来自西工大附中、考取658分的孙轶群;理科状元是来自铁一中、考取729分的霍柳蓉。材料中“状元”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什么选官制度?截止至1905年被废除,这种制度共使用了1 300多年,它同时受到统治者和百姓欢迎的原因是什么?(2)2012年12月18日,人民网报道,中共中央决定:胡春华同志兼任广东省委书记。
12、这种地方领导人由中央任命的做法早在秦朝已经相当成熟了。请问:它来源于秦朝的什么制度?为加强中央集权,汉、宋两代分别采取过什么措施,并简要评价其影响。你认为,在一个民富国强的现代国家,其中央与地方关系应该具备什么特征?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录了秦统一六国后群臣进行的一场宫廷辩论: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
13、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了解了这场辩论的经过,请你想一想:(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请回答:(1)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教训是什么?(2)北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藩镇割据、君弱臣强的局面的?(3)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4、问题。材料一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材料二下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列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3)你认为后世统治者能否仿效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治国?说明理由。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宗,尊祖庙也”体现的是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亲情关系,而不是宗教信仰、财产制度和地域联系。2.【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
15、”不难得知,秦始皇一方面是在强调自己的世系,另一方面又在彰显其开创性,这都是在强化新生秦帝国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3.【答案】B【解析】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导致了“七国之乱”。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颁布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所以答案选。4.【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明宣宗时期,内阁大臣拥有处理政务的“票拟”权,但大臣的意见是否获得批准还要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明宣宗让太监读书并让司礼监的太监代笔“批红”旨在防止内阁权力过大,即牵制内阁权力。因此选B。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5.
16、【答案】D【解析】国君相对于周天子来说是小宗,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除了周天子之外,西周各等级的大小宗的地位是相对的。大小宗的关系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故选D。A、B、C项都只说了一个方面,因此是错误的。6.【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宦官对内阁大学士的礼节越来越怠慢,体现了内阁大学士地位的下降和宦官权势的膨胀。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内阁首辅在宦官面前地位下降,但不能说明其在朝臣中的权威下降。C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D项。7.【答案】C【解析】在“公天下”和“现代行政”的现代视角下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显然可以从中挖掘和探讨这一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时代合理性。
17、故选C。8.【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反映了皇帝制度和世袭制度,可见“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所以C正确;A、B两项材料没体现;D项封建帝王以天下为一人的私产在夏启时期就确立了。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事咨询机构”是指内阁。明成祖设立内阁后,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故选B项。A项说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材料无关;明太祖已经废除了丞相,取消了相权,C项错误;D项是清朝军机处的影响。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A、C、D都不是故事反映的本质,只反映了表面现象。故正确答案为B。11.【答案】D【解析】从材料“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
18、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等信息可以看出,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郡县长官不能世袭,故选D。郡县长官是地方的最高长官,有行政权、财权和军权等,因此A、B、C均正确。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得出家国异体实情具有离心力,故B项正确。13.【答案】C【解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故答案选C。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历史必然,因此排除D。14.【答案】B【解析】内阁是因皇帝政务
19、繁忙而产生,故A项错误;军机处因西北军务需要而产生,发展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故B项正确;礼部,隋唐时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务,故C项错误;尚书省,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故D项错误。15.【答案】C【解析】材料中“夏朝设秩宗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能够说明先秦时期国家统治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16.【答案】A【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在意家族的血缘传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
20、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人口比例失调。故选A。17.【答案】C【解析】根据“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可知,题目强调中央对地方控制过于死,分封制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权力,故A项错误;宗法制强调按血缘关系来分配权力,与对地方控制无关,故B项错误;郡县制的实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故C项正确;世官制是秦汉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故D项错误。18.【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现象,表明了当时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如三次不朝见周王就会被周王率领其他诸侯讨伐,这是由于西周分封制中规定的诸侯对天子的义务而导致的。19.【答案】C【解析】题干中韩非子物权说到的是中央
21、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所以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要在中央”的构想,正确的是C项,A、B两项不能体现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D项是秦始皇时期为加强皇权在文化上的措施。20.【答案】B【解析】材料“楚人的称呼”体现了分封制;材料“史记中则多见阳城人、陇西人等称呼”体现了郡县制;由此可知造成史记这一变化的制度性因素是郡县制。21.【答案】(1)包括了皇帝、中书省、门下省的意见。(2)一是中央设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二是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3)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明确宣布成为定制,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但也导致丛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2、明永乐帝设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由官位较低的官员担任。(4)主要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其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二是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废除。【解析】22.【答案】(1)科举制。原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有利于繁荣和保存古代文化;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是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2)郡
23、县制。措施:汉代的推恩令,刺史制度;宋代的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统一;但权力的过分集中,容易导致腐败;会削弱地方发展活力;在宋代还出现了三冗和积贫积弱的局面。特征:一是能充分保证强大中央对整个国家的统一领导;二是能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和活力;三是拥有相对完善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协调机制,能够以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解析】(1)本题材料提到“状元”一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至于它同时受到统治者和百姓欢迎的原因,学生需据基础知识作答: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有利于提
24、高官员素质;有利于繁荣和保存古代文化;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2)本题材料提到,地方领导人由中央任命的做法早在秦朝已经相当成熟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来源于秦朝郡县制。为加强中央集权,汉、宋两代分别采取过推恩令,刺史制度,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学生需熟记相关知识点。至于其影响,应从利与弊两方面作答: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统一;但权力的过分集中,容易导致腐败;会削弱地方发展活力。联系今天的社会现实,在一个民富国强的现代国家,其中央与地方关系应是既能充分保证强大中央对整个国家的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和活力,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23.【答案】(1)他们争论
25、的焦点是在秦朝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他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后世行政区划奠定基础。【解析】(1)由材料可知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李斯主张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所以两者的焦点是在秦朝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2)由“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可以看出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对后世的影响从国家统一和行政区划两个角度组织。24.【答案】(1)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武将权力过大容易威胁皇权。(2)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
26、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3)评价: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社会危机。【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实际上是在阐述兵权、财权、行政权等都收归了中央。以革除藩镇割据之弊。题干意在说明中央集权而不是地方政府收权。25.【答案】(1)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晋、鲁、卫、燕等。(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国”和“家”密切结合。(3)不能以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治国。分封制度下,诸侯国有相对大的独立性,便于其实力发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也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掌握和理解。第(1)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注意归纳宗法制的特点;第(3)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主要从分封制与宗法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角度考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