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5.17KB ,
资源ID:109543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543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邓小平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试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邓小平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试复习题.docx

1、邓小平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试复习题邓小平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试复习题一、辩析题(28分)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2)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不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2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1)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下逐步达到成熟的,但它并不因此而姓“资”,因为资本主义在搞市场经济的同时也有计划;计划经济虽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长期奉行,但它也不因此而姓“社”,因为社会主义在搞计划经济的同时,也在改革中引入了市场。所以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

2、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2)它们在本质上是中性的,和社会制度没有本质联系,它们可以同时为不同的所有制服务。市场经济中性论及其为不同所有制服务论,实际上打开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利用市场经济的大门。3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它是排斥宏观调控的。 (1)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关系的基点是实现并保障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简言之,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的充分作用,就是所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关系的关键是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的在于解决市场机制调节的“ 失误”和“失灵”,以保障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

3、而又健康运行。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1)从性质上来看,二者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2)从内容上来看,二者都包含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是民主与民主专政的统一;(3)从历史使命来看,二者都是为了保卫无产阶级的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后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因此,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二、问答题(40分)1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什么特点?(1)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3)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4)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2

4、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化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

5、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3.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1)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要发展生产力。(2)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3)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4)体现了现实任务与最终目标的统一4.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未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从半半社会过渡而来),而非泛指(任何社会主义进入的阶段)。 (2)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3)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三、论述题(32

6、分)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谈谈学习体会。 参考答案: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对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分析,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我们强调的重点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方针。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我们全面理解和把

7、握这一重大方针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2)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辨析题1、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的理论。答:此命题不正确。(1)邓小平理论主要是由邓小平创立的。邓小平个人的革命品质,独特丰富的政治阅历,睿智的哲学智慧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形成的主观因素,没有邓小平就没有邓小平理论。(2)邓小平理论又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当代中国许多政治家、理论家都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历史条件。2、邓小平理论是“猫论”。答:此命题不正确。(1)从体制层面

8、上看,邓小平是在1962年从农村经济体制选择的角度阐述“猫论”的,即只要巩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不管是人民公社还是包产到户,哪种体制形式能发展生产力就采取哪种形式。现在仍可以说,不管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能发展生产力就是好的体制。(2)从基本制度和根本道路问题上,邓小平理论不是“猫论”。邓小平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科学论断,决不能把“猫论”曲解为“不管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只要发展生产力就是好主义。”3、邓小平理论是“摸论”。答:此命题不正确。邓小平的改革方法论不是“摸论”。邓小平的确讲过改革是一场实验,要摸索前进;但是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市场化取向的经

9、济改革目标,并强调要不断总结经验。他还从理论高度提出了“看准了就大胆地试与闯”,“走一步看一步”,“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等命题,这三个命题表达了“试”与“看”相统一的改革方法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的党的建设理论。答:此命题不正确。(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2002年2月广东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的,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的总汇和结晶。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3)“三个代表”首先是对党本身提出的,对党的建设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放在执政的地位上、放在治国理政的任务下、放在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研究党的建设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对党的建设起指导作用,也体现了对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起着指导作用。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答:此命题正确。(

11、1)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在思想理论基础、基本立场、政治原则上是一致的。(2)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3)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4)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5)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四新”归“一新”

12、,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了新阶段。6、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要能领会精神就可以了,不需要认真读书。答:此命题不正确。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领会其精神实质,要认真看书,特别是要阅读邓小平理论原著和江泽民论“三个代表”、论党的建设、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文献,学习胡锦涛2003年“七一”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著作。通过认真学习,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把我们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如果不认真读书学习,

13、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知半解,就谈不上领会其精神实质,更难以用来指导实际工作。1、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答:此命题不正确。(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毛泽东成功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当时的中国革命既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革命,又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既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又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就“新”在虽然其内容是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其领导者、主力军、发展前途上则是无产阶级革命。2

1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此命题不正确。(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前提和基础。要将“为公”、“为民”落到实处,不能停留在学习上和一般理解上,而要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上去。(2)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

15、事。1、我们党关于邓小平理论内容九条、十六条以及贯通三大领域的概括,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进行的。答:此命题正确。十六条源于九条,又是对九条的扩展,九条或十六条阐述的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贯通三大领域的概括则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角度揭示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性。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没有构成科学体系。答:此命题不正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16、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3、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答:此命题正确。(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我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必须落实到各级领

17、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答:此命题不正确。(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双重主题。(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研究探讨了社会主义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探讨是不可分离的。(3)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探索,实现了理论上的飞跃和创新,同时也研究了执政的共产党的建设和领导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向21世纪进

18、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1、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勇于实践。答:此命题正确。实事求是就是要把握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获得关于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此,认识主体必须通过实践与客观事物相接触,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然后运用理性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源泉,更没有检验自身真理性的标准,实事求是就会落空。2、“三个有利于”标准与“三个代表”标准完全不同。答:此命题不正确。因为:(1)这两个标准都是检验我们党及其路线方针政策的,不同的只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检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未检验

19、主体本身。“三个代表”标准联系主体的行为对主体作出判断和鉴定。(2)“三个代表”标准包含“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中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蕴含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蕴含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蕴含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的“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着重阐述的是社会主义本质所包括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内容;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他所强调的是防范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的又一本质要求。答:此命题正确

20、。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谈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点要解决的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阐述社会主义应该快速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不是穷而是富、允许部分人和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到了90年代,鉴于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分配差距有所拉大的情况,邓小平认为,要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认识要逐步解决先富帮未富、缩小贫富差距的问题,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帮助后发展地区、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是合适的。2、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难以把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形态区别开来。答:此观点错误。任何社会都要发展生产力,并不等于所有社会

21、形态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确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性不可避免地使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最终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本质在于它能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所无法比拟的。社会主义能通过改革,冲破生产关系某些体制环节的束缚,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使生产力更好地向前发展。因此,只要联系社会主义制度及体制改革,就不难理解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根据。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没有提到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说明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关系。答:此观点错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

22、义制度与剥削制度的本质区别。消灭剥削与消除两极分化,必须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之所以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因为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制度能提供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巨大空间;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便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也不可能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必须在生产关系上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以按劳分配代替按资分配。建立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本质得以实现的制度前提,因此,要理解社会主义本质,首先要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也只有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才能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4、政治和经济的协调

23、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答;该命题不对。(1)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2)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应性是主要的,不适应性是次要的,是制度上的适应与体制上的不适应,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僵化的经济体制的矛盾,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这一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再过20年我

24、们就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了。答:此命题错误。(1)我国目前还处在初步的小康,达到的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从消费层次看,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从消费内容看,目前的小康是不全面的。从地区和城乡消费水平看,目前的小康是不平衡的。(2)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目标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变目前的总体小康为高水平的、全面的、平衡的小康。2、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答:此命题正确。(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将为科技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也将对科技进步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25、业新局面,也要求必须高度重视人才,把人才战略提到强国战略的重要地位。3、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个普遍规律,因此对东西部差距拉大问题无需特别关注。答:此命题错误。我们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看待地区发展差距问题,要看到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不可能短期内解决差距问题,但需要予以特别关注。从“九五”开始,国家已更加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向缩小差距的方向积极努力。要看到解决发展差距问题是个长期过程,应把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1、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答:此命题不正确。(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

26、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2)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不是同时富裕,是有先有后的富裕。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3)因此,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非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和必由之路。2、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它是排斥计划调节的。答:此命题不正确。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并不排斥计划机制的作用。计划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都是经济手段,而且各有优点和不足,需要相互补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与计划优化组合,充分

27、发挥两者的优势,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当然,计划和市场作为两种调节手段,其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不同。3、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答:此命题不正确。(1)改革开放以来,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0多年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主体地位。(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28、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实践证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答:这种观点正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的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

29、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多党制是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30、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势。3、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之处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答: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少数剥削者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国家权力是否由人民直接行使,而在于两种民主的阶级实质不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国家管理中,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4、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答:此观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民营科

31、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新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质上是有着根本区别的。答:此命题错误。(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和根本目标上都是一致的。(2)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从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活动的产物和成果的角度提出的,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而文化建设则主要是从

32、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布局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的,是相对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建设而言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质上是一致的。(3)从仅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和深入。2、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答:此命题正确。物质文明是基础和前提,决定和制约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而政治文明既以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为基础,又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制度、法律、公民政治思想、政治素质及政治心理方面的保障;精神文明作为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反过来对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起促进作用。1、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应以全体劳动者为基础,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