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9.30KB ,
资源ID:109521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521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情境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情境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docx

1、基于情境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基于情境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新课程呼唤优质高效的课堂。而基于情境的语文教学则是优质高效课堂中的一朵奇葩。它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感受,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潜能,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而形成优质高效课堂。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根据情境创设依托点的不同,通过借鉴、吸收、创造,初步形成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一)借助图像创设教学情境,来“感知”语文教学 教学中的实物主要指实物、模型、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利用实物进行教学,会给学生一种形象感、直观感,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加深他们对课堂知

2、识的理解。 【教例1】 教读爱莲说,讲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时,教师可展示自制的中国画莲花图,在学生仔细观赏后,教师可指画动情地讲述: 同学们,你们看,周敦颐给我们描绘了莲花的美好形象:从生长环境来看,它生长在污泥中却不沾染污秽,品格高洁;它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妖媚,显得质朴无华;从体态来看,它的茎杆直立而中通,没有多余的枝枝节节,是那样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它的香气越远越清香,美名远扬;从它的风度来看,它笔直而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而不能贴近去玩弄啊;它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作者把 莲花写

3、得多么好啊!那爱莲之情溢于言表。 他为什么把莲花写得这么美呢? 对!作者托物言志,在莲花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一幅莲花图摆在学生眼前,学生看画,教师深情解说,好像闻到了莲花的清香,头脑中深深留下莲花的美好形象,很快就理解了作者托物言志的情怀。 此案例中,学生不仅靠“感知”获取了知识,而且获得了幸福的体验, 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有效、高效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来“聆听”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够使听者的脑中呈现的是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而不是一些抽象的语义代码。如讲丰收,决不仅仅是亩产多少增产多少,更应该是高梁乐红了脸,麦穗笑

4、弯了腰。这种将抽象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学生听起来必定是兴致盎然似三春,趣味浓郁如仲夏,犹似欣赏一幅画,观赏一幕剧。 1.朗读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地在头脑中浮现出教师所描绘的情景。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描写的景物亲切宜人,表达的感情细腻温馨,可谓情文并茂,文质兼美。这些课文光凭教师讲解是不足让儿童领略文章的奇妙之处的。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使学生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从而撩拨学生心灵的琴弦,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除有表情的朗读外,音乐的渲染也是形象性,而且是层次更高的形象性。 【教例2】 教读木兰诗,当教到“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

5、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时,教师进行了下面的教学: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概述了花木兰高尚的品质,畅谈了自己对木兰由衷地喜爱与赞美之情,让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花木兰千百年来深受人们传颂的原因:一方面源于她勤劳善良、不慕富贵、美丽动人的女儿情怀;另一方面也源于她忠孝两全、勇敢善战、谨慎机警的英雄气概。而她这种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正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身上得以延续与传承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满怀深情地读出这位中华奇女子的儿女情怀吧。 (多媒体展示文章的第三自然段,配以音乐渲染) 生:(自由地深情地朗读) 生19:(配

6、乐朗读但感情不够) 师:(满怀深情地配乐朗读) 生:(热烈地鼓掌) 师: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9:体会到了木兰复杂的心情,对家的依依不舍,对父母的牵挂。 生20:体会到了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生21:体会到了一种两军对峙的紧张气氛。 生22:战斗的激情 师:的确,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耳边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征程漫漫,女儿何时能再听到爷娘的亲切呼唤啊!那种既向往战斗,又对家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让我们又对木兰多了一份牵挂与佩服。 入情入境的朗读情境,仿佛把学生带入到了一个真实的场景,学生的情感因素得

7、到最大限度的张扬,潜能得到最大化的挖掘和提升,课堂得以实现有效的最大化。 2.比喻贴切精彩 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善用比喻,不仅会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平淡为生动。 【教例3】 教读朱自清的散文绿,可以这样设计导语: 绿,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礼物,它是生命的希望,青春的象征!古往今来,人们无不钟情于绿,讴歌于绿。人们誉清水为“绿波”,称青山为“绿峰”,赞莲叶为“接天莲叶无穷碧”,夸小草是“满阶芳草绿”,咏花枝则是“枝间新绿一重重”然而这些对绿的美好的感受只是星星点点,而朱自清的绿这篇散文,却全面、细腻、生动地讴歌了梅雨潭的绿。现在,让我们张

8、开双臂,一齐扑入这迷人的“绿”中去吧! 这段教学语言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映衬等多种修辞手法,着眼于“绿”色,高密度地浓缩了自然现象,将与“绿”有内在联系得意象连缀在一起,使本无情感的颜色,染上了感人的感情色彩,把学生置身于一个美的情境之中,从而获取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 以上教例,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现了教师课堂的立足点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全面提高,这也是高效课堂的独到之处。 (三)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来“叩问”语文教学 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与教材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的总称。背景知识与新知的关系不如旧知与新知的关系那么密切、直接,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背景知

9、识同样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停靠点。没有必要的背景知识,阅读思考往往是无法进行的,背景知识越丰富,阅读理解水平就越高。 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 1.“作者介绍” 俗语说得好,文如其人,对人(作者)的介绍必定有助于促进对文(作品)的理解。因为作者要“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就要有雄伟的人格”(歌德语)。所以“作者介绍”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人格,从而更好地鉴赏作品的风格。 【教例4】 教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可以这样来介绍作者。 “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

10、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中,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他在孤独中呐喊,他在市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他就是世纪伟人鲁迅。” 这样的介绍,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把学生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学习文章时,就会带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在含义。 【教例5】 教授凡卡到最后,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 老师:1.请你谈谈凡卡受了哪些苦? 2.为什么这么小的年纪受

11、那么多苦? 学生:(讨论后,仍不完整) 老师:(引入并讲解时代背景)凡卡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珂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的信,写出了学徒工的悲惨遭遇,对沙俄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控诉,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当时社会的罪恶。“凡卡”正是千千万万俄国儿童的缩影。 师生归结:从小凡卡的悲惨学徒生活,看到受尽摧残的旧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缩影。 以上教学情境的创设,消除了学生由于年代相隔久远而无法产生共鸣感的大障碍,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诗人创设的意境中去。 总之,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欲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完成教学目标,这是高效课堂的追求的,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