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走进大自然感受美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请老师们打开课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请老师们快速浏览本组的导读内容,从导读中我们不难看出,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本组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安排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其中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是精读课文,山雨、索溪峪的“野”是略读课文。这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
2、的魅力,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另外,“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也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了解了本组课文的内容,我们再来看一下本组的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
3、、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积累。4.强化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从教学目标中,我们不难看出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强化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这几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类散文,写景抒情类散文语言优美、想像丰富、构思巧妙、感情浓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那么如何由浅入深逐步地理解散文、鉴赏散文呢?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抓住“文眼
4、”,理解内容。 “文眼”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需要注意的是,“文眼”具有的是直接明示性的,有的则是委婉含蓄些的;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末。如索溪峪的“野”一课的文眼就是课文的第一句话: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字:野。二、借助想像,体会意境。 写景抒情类散文往往运用语言,营造一种意境。体会这类散文的意境时,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以丰富作品的
5、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这样就会品出其中之味,得到艺术享受。就要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进行感情的体验,这样才能使自己如身临其境,在心灵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细细赏读,品味语言。 散文的语言优美隽永生动,要通过默读,朗读,结合语境推敲字句、辨析词义。体会词语感情色彩等多种途径,反复体味其语言,随处留心玩味佳语美句的妙处,这样,就可以在锻炼对于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获得精神充实和艺术的享受。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仔细品味。 1、 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 2、 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 3、 品味散文语言的音乐美 本组的四篇课文都具有这些特点,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好好引导学生仔
6、细品味。四、融情于景、领悟情感. 写景抒情类的散文,感情真切,大多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或者大自然给人的启迪与哲思,要想理解作品内涵,必须像作者一样拥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灵,保持一种独特的观察视角,融进作者笔下的世界去感受,去思考,才能体会作者文字背后的情感。 1、山中访友一、教材分析:山中访友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他发表于1995年第三期散文杂志的一篇杰作。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触
7、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但读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如,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中的语句,透过这些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想象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境界。 二、 教学目标:1
8、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三、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四、教学流程:(一)、预习探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于本篇课文语言优美,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尽早的融入到语言文字中去。老师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瞧,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这大自然多姿多彩,有
9、声有色,有情有意。学习第一组课文我们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今天,我们跟随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题。2、读课题,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作者拜访的是一位怎样的朋友?3、学生读书时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读中思考: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二)、合作交流1、学生通过读书可以明确: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列出: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2、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
10、成“山中访友”,体现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找出语句,交流体会。再默读课文,找出哪些体现“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交流体会。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三、品读领悟。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内容。1.句段一: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抓住“德高望重”一词对古桥的描
11、写,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了变化?引导学生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学生合作讨论后明白: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生动地传达了对老桥的深厚感情。2.句段二: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感受。3.句段三: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引导学生思考:(1)这句话指的是哪些朋友?读读第五自然段。(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
1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哪个不是我的朋友?)(3)面对这么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山泉回答道:“_”四、拓展延伸:1、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2.阅读古诗,迁移体验。阅读古诗独坐敬亭山,体验诗人将自然景物当做亲密好友的独特构思,激发亲近自然之情。2、山雨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
13、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全文共10个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写雨来,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写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绘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第8至10自然段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
14、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四、教学建议: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老师组织自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呢?可以尝试以下做法:(一)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读准字音2、 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3
15、、 提出疑难之处。(二)再读课文,品味赏析1、自读感悟。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赏析语言、体味情感都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落实。如:(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第三自然段 “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第四自然段中“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第五自
16、然段中的“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第六自然段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三)、背诵积累,拓展延伸1、试背赛背课文。2、交流学生教师收集的其他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3、写话: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
17、集的语句。3、草虫的村落一、教材分析: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具体如下:(1)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
18、在读者的心中。(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二、教学目标: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
19、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三、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四、教学流程:(一)预习探究1、质疑导入,揭示课题.质疑导入:村庄是人类聚集居住的地方,那么,你们见过虫子吗?你们知道“草虫的村落”是怎样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台湾作家郭枫一起去探个究竟吧。齐读课题。2、提出学习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2)默读课文,思考:你从“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为什么这些我们常见的草丛和虫子会在作者的笔下是一座奇妙而快乐的村落呢?(二)合作
20、交流1、出示卡片,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2、设问反馈:你从“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什么?(村民的和谐生活;音乐演奏会;村民的劳动生活。)(三)品读领悟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在那里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想象的?句段一:一只小虫,一只生着一副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了一条路。点拨:从这勇敢的小侠客身上,体会到成功者的喜悦。因为他云游四方,回到家乡,与同伴们打着招呼,非常快乐。句段二:第五自然段点拨:从“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可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跟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真是其乐融融。句段
21、三: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我的目光被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得热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点拨: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热爱田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句段四:从“村民的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自己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点拨: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
22、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四)拓展延伸:1.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因为作者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独特感受地表达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课后认真观察一种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的短文,师生一起修改点评(注意结合课文比较两者写法的异同),并总结升华。4、索溪峪的“野”一、教材分析:同样的风景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本文脉络清楚,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在描
23、述了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后,作者的笔触沿自己的视线所及,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后由远到近,由山及水,发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变野了。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野”。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如,写索溪峪的山,先概括
24、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写游人,先概括地指出游人渐渐地变“野”了,然后通过写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于石块间,许多游人光着脚踏水三方面具体写出了游人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三、教学重难点:通过体悟关键句段,让学生感受索溪峪的“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四、教学建议:1课
25、前引导学生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的有关照片、文字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本课与桂林山水在内容情感上相仿,在表达形式上相近,如果在学习本课时注意与桂林山水相比较,会增强学习效果。所以,学习本课可以从回顾桂林山水一文导入。回顾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背诵桂林山水中写山写水的语段,可以回忆桂林山水的开头结尾,或回顾桂林山水的写法等。然后,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提示”,激发读文兴趣,按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也可以从复习五年级学过的迷人的张家界导入新课。 3、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紧扣课题,让学生充分质疑。“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探究索溪峪
26、的“野”体现在哪儿时,可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小组选择内容,读书讨论:索溪峪的山怎么“野”?索溪峪的水怎么“野”?索溪峪的动物“野”表现在什么地方?游人的“野”表现在什么地方?分别说说自己的理解。注意在教学时让学生尽量用朗读表达出自己的体会,其他学生作适当评价。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这里的“野”是相对于那些经过人工雕琢的景观而讲的,是指索溪峪的山、水没有任何人工修饰的痕迹,是纯天然的自然美。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要继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如,教学第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把山路、石
27、头称作“山路哥哥”“石头弟弟”的用意,这样的描写使索溪峪变得灵气飞扬、野趣盎然,使文章变得生动活泼,童趣十足。教学时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如,个别读、齐读、赛读、合作读,让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想象,从而读出感受,读出韵味。另外,先总体概括再进行具体描述的写作方法,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老师可由第二自然段的讨论交流扩展开去,让学生从描写水野、动物野、游人野这三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举例说说领悟到的表达方法。5、在基本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之后,要让学生进行欣赏性的品读,读自己觉得写得特别好的地方,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读得入情入境。还可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以上就是我对课文一些比较粗浅的看法,对于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的内容教师用书上的建议非常好,老师们可以参考使用,由于时间关系不再说了。对于第一单元的解读就到这儿,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们能够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