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34.16KB ,
资源ID:109388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388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1、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小石潭记柳宗元主备人:关海燕 审核人:许加平 审核时间: 2013年8月24日 课型: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柳宗元, 字 ,世称 , 唐代著名 ,“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 、 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

2、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寂寥( )悄怆( ) 幽邃( ) 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反馈导学1预习反馈(学生分组展示预习情况,教师补充纠正)。2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自主探究1.朗读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2.对照课文注解或利用参考资料疏通课文内容3.掌握重点字词1)古今异义(说出下列画线词语的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2)佁然不动:(3)崔氏二小生:(4)不可久居:2)词类活用(说出下列画线词语的用法

3、)(1)从小丘西行闻水声 (2)如鸣珮环(3)心乐之(4)下见小潭(5)皆若空游无所依(6)日光下澈(7)斗折蛇行(8)其岸势犬牙差互(9)凄神寒骨3)写出下列虚词的含义(1)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2)为: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三)课堂巩固练习.翻译下列句子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8)以其境过清,不

4、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四)布置作业:1.巩固生字词。 2.试背课文。第二课时一、课前检查复习1.生字词和作者。2.检查课文背诵。二、课内探究(三)研讨交流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2.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景物,运用了什么样描写方法,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4.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全文处处写景,但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体现作者感情的两个词。6.作者为何由“乐”变“忧”?同样请抓住有关的句

5、子并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作分析。【适当的时间思考,然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大家讨论后总结一下答案,由一个组员准备作汇报】(四)总结拓展1总结本文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他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以及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2拓展延伸:(1)你也曾游览过一些风景名胜,请选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处,按游览顺序写一则游记,要求写出该景物的特征及当时的心情。(2)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五)达标检测1.重点句翻译 青树翠

6、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判断。“若”“似”“如”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闻水声,如鸣佩环。(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似与游者相乐。 ( ) 天涯若比邻。 ( ) 4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方面烘托 “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5“凄神寒骨,

7、悄怆幽邃”在全文有何作用?6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文中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三、课后巩固与反思完成本课配套练习上的习题。教(学)反思:黄果树瀑布于坚主备人:关海燕 审核人:许加平 审核时间: 2013年8月24日 课型: 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黄果树瀑布的相关知识。2通过学习作者对黄果树瀑布声音、形态等方面的描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理解课文内容。3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

8、及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聊( ) 弥漫( ) 崩裂( ) 干瘪( ) 狭窄( ) 陈腔滥调( ) 震耳欲聋( )2搜集作者以及黄果树瀑布的有关资料。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情怀,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批注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反馈导学1预习反馈(学生分组展示预习情况,教师补充纠正)。2.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

9、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图欣赏。 (二)自主探究1.文中写了几个黄果树瀑布? 2. 概括你所感受到的黄果树瀑布特点。3.作者对黄果树的感情有怎么样的变化?(三)课堂巩固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无 (lio)弥 (m) 裂(bng)干 (bi)狭 (zhi)陈腔 调(ln) 耳欲聋(zhn)2.解释下列词语弥漫干瘪陈腔滥调震耳欲聋(四)布置作业:1.巩固生字词

10、。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课前检查复习1.生字词和作者二、课内探究(三)研讨交流1作者知道黄果树瀑布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为什么原先看到图片并不特别激动?在黄果树看到旅游纪念品为什么还产生无聊之感? 明确:因为作者所看到的黄果树瀑布只是一个风景图片,只是一个概念,和祖国的其他风景图片一样,缺少活力,缺少生机,是“死的”,所以不是特别激动。因为旅游纪念品也和别处一样,是按照某种旅游纪念品的统一风格制作的,没有新鲜感,所以感到无聊。 2.当作者见到黄果树瀑布的时候这种想法却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听到声音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看到黄果树瀑布的时候真正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11、黄果树瀑布真正震撼了作者的心灵。这不再是一种概念,特别是听到黄果树的声音真正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是有生命力的,明白了它不只是有形的更是生动的。这种激动地心情让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排斥到喜欢到为它陶醉,全身心的融入到其中。充分显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 3.作者在接近黄果树瀑布的时候,被飞溅的水花淋得湿透,这应该是非常不舒服的感觉,作者却把这种感觉写得非常有诗意,这样写不矛盾吗?为什么? 明确:这种不舒适是作者真实直观的感受,这是一种外在的感觉。而作者从内心深处来说,随着淋湿程度的加剧,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也进一步加深。不由自主地想亲近它,越亲近越喜爱,越喜爱越接近,湿透的程度越厉

12、害。但作者还是不能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所以作者对黄果树的既有“抚摸”“亲近”这样舒适的感觉,也有“惊恐”“疼痛”这样不舒服的感觉。这是激动与欢乐并存的美好感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 4.文中有几个黄果树瀑布?在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说一个“灰飞烟灭”了,“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明确:文中只有一个黄果树瀑布。一个“灰飞烟灭”了,是指图片上的那个黄果树瀑布。那个缺少生机,缺少活力,没有生命的黄果树瀑布在这一刻消失了。而“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是指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内心感受的黄果树瀑布。它是真实的,“活的”黄果树瀑布。它让作者真正体味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5.作者在震惊与黄果树

13、瀑布壮美的同时也发现了黄果树瀑布的与众不同,这不同是什么? 明确:黄果树瀑布有它的后面,这里步入前面雄伟、壮丽,但黄果树的声音却是从这里发出,黄果树有它不为人所知的美在其中。这进一步吸引作者去接触黄果树。 (四)总结拓展1总结这是一篇 ,写了“我们”在 ,描绘了 ,讴歌了 。2拓展延伸:1、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师出示叶圣陶的瀑布,配乐范读。瀑布叶圣陶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五)达标检测

14、1组词 谛( )膛( )棋( ) 嚣( ) 啼( )堂( )嘶( )器( ) 2.照样子,写词语 凉丝丝 薄薄的 3.从文中抄3句比喻句。 三、课后巩固与反思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尽可能记诵。2.以家乡的水为题,写一篇练笔。教(学)反思:绿朱自清主备人: 关海燕 审核人:许加平 审核时间: 2013年8月24 日 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 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充满生命力、洋溢着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作者真挚充沛的情感。 2.学习作者是如何选用恰当的动词来点染感情的波澜,从而达到情随景生,移情于景的。 3.情感教育: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怀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15、 教学重点: 1学会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的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踞( ) 绺( ) 棱( )角 穹( ) 尘滓( ) 皱缬( ) 什刹()明眸( )善睐( )挹()掬( )2.朱自清,字_江苏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_、_、_,散文代表作品有_、_、_等。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反馈导学1预习反馈2.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学过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朱自清的另

16、一篇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二)自主探究1.本文的段意是什么? 第一段:_ 第二段_ 第三段_ 第四段_ 2.文写了那几个观察点? _ _ _ 3.本文的题眼是什么?_(三)研讨交流1.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第一观察点:_观察到:_第二观察点:_观察到:_2.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1、_2、_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第三观察点: _观察到:_找出两个能概括梅雨谭绿的特征的词语?绿的感受:_ 运用了什么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有哪些? 其次运用对比 有哪些? 最后运用

17、联想 这些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四)总结拓展1总结绿描写的是浙江仙岩梅雨潭的奇异的景色。作者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的绿的描写,给人以清新淡雅、明快活泼之感。我们从中感受到作者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住。在恬适的宁静之中,蕴蓄着丰富奔放的激情。2拓展延伸:1请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2梅雨潭的水有着令人醉心的“绿”。但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多河川湖泊不再“绿”了,有些甚至已经枯竭。面对如此现实,你想说点什么?(五)达标检测1.按拼音写出汉字组词:(j)在(b)阴几(li)(qing)门(lng)角尘(z)皱(

18、xi)(shch)海(y)你为眼(j)你入口明(mu)善(li)2.选择恰当的答案:使用“”为句子选择恰当的短语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何等阴沉。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冷若冰霜,艳如桃李;艳如桃李,冷若冰霜)。下面这段话的语序已被打乱,调整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似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只像丝一样的腿。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飞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我呵着气,送给它一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A.B.C.D.三、课后巩固与反

19、思完成本课配套练习上的习题。教(学)反思:望庐山瀑布水李白主备人:关海燕 审核人:许加平 审核时间: 2013年8月24日 课型: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古诗名句。2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古诗名句。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课时安排: 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李白(701-761 ) 字太白,号 ,号称“ ”,现存诗900多首,其诗歌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反馈导学1

20、预习反馈2.导入课文: (二)自主探究1.一读通句读(读准节奏、字音)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日照香炉生紫烟。 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天:(三)研讨交流1为什么要遥看?“飞流”、“直下”说明什么?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四)总结拓展1总结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2拓展延伸: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五)达标检测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三、课后巩固与反

21、思完成本课配套练习上的习题。教(学)反思:游记小品两篇主备人:关海燕 审核人:许加平 审核时间: 2013年8月24日 课型: 教学目标1.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4.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鳞鬣(

22、 ) 窈窕( ) 几席( )缙绅( ) 趺坐( )痴禅者( ) 筵中人( ) 烟霾( ) 喧嚣怒诟( )了不相属( )岚( )侑( )茗( )羸马( )微泮( )飚风( ) 舛( ) 邸( ) 砾砾( )2.了解作者1)袁宏道(15681610),-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弟-,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生性直爽,喜游山水。写下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满井游记、徐文长传等名篇。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2)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为文崇尚自然,曾游历天下,写下大量纪游诗文,有珂雪斋

23、集。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反馈导学1预习反馈(学生分组展示预习情况,教师补充纠正)。2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1.朗读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2.对照课文注解或利用参考资料疏通课文内容(三)课堂巩固练习1.根据注音写汉字鳞-(li) -(yotio)-席(j)-(jnshn)-坐(f )痴-(chn) -中人(yn) 烟-(mi) -嚣怒-(xiogu)了不相-(zh)-(ln)-(yu)-(mng)-马(li)微-(pn)-风(bio) -(chun)-(d)-(ll)2.解释词句:1)春盛:2)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3)士大夫:4)以为戏具:5)临: 6)夫(f

24、u):7)然则:(四)布置作业:1.巩固生字词。 2.试背课文。第二课时一、课前检查复习1.生字词 2.检查课文背诵。3.检查课文翻译二、课内探究(三)研讨交流1.文章分别写了什么?第一篇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先交代了_。为下文作者出游作铺垫。第二部分具体写_。用高度概括凝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所见之景,特别是和“筵中人”相对比突出了三人观景的心态情趣。读来妙趣横生。第二篇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直接交待_。“中郎拉予”写出了“我”被动出游的心态。第二部分重点写_。第三部分_。是文章的中心部分。2、两篇文章的主旨有何不同?两篇游记,写的是同一个地方景致,同一种季节月份,作者又是亲兄弟,但却有不

25、同的观感,为什么?第一篇:作者仕途顺畅,心情愉快,对京师盛景玩得很开心,写得很详细,最后怀着留恋之情游完“极乐寺”而返。第二篇:作者屡次求官未果,心情郁闷,对京师盛景没写上几笔,竭力强调北京春日的杀风景,春天比冬天还要让人扫兴。作者在苦苦挣扎中想到了江南的春天的美景。(四)总结拓展1总结他们游历的印象与心境竟大相径庭。袁小修的同名游记却采取了严格写实的笔法。“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中郎的记游,把小风景的美感无限放大,而把大环境的恶劣忽略不计。小修则相反,他对被大环境污染的小风景的美感忽略不计,而对大环境的恶化程度浓墨描绘,深恶痛绝。2拓展延伸:假如你是袁中道,出游高梁桥时风和日丽,又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五)达标检测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委积道上 谭锋甫畅着重裘以敌之 而犹不能堪苟非大不得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